人物:魏尚纯

共 7 首
① 伊阙为少室西支,麓有万佛崖,与香山对峙,而伊水经其间,俗亦称曰龙门。而疏凿功则不及龙门百一也。惟遍山石龛供佛,皆元魏造象,最大者三龛相如满月,有似天然。褚遂良勒记洞门。凡山水皆以天胜,惟此及龙门则人工胜。隔岸即白香山之九老草堂。
出郭谒龙门,雨行无坦路。
杖策不能前,往往溪中渡。
前有一匹练,后有一丈素。
驱车曳其轮,帷裳渐已屡。
崱然双关竦,下有澄潭注。
不见禹凿痕,惟瞻龙象怖。
石石混沌窍,佛佛娲皇铸。
化身百千亿,如潭千月吐。
人力天工夺,神道人鬼惧。
夜深蛟龙起,石裂崖崩仆。
毋乃童律斧,雷雨空山助。
① 卢岩当嵩阳启母石入山孔道,故名最著。介中峰、北峰之间,盖东溪也。然惟上寺水帘,雨后奇胜,其下寺厓口五渡,岸高水深,俯瞰幽慄。故溯洄之乐,不如南北二溪。
度梁访天门,忽讶山无底。
穿出碧玲珑,渐森青壁垒。
人影没数重,倒在波涛里。
白云不在天,明月不在水。
落此乱石坳,钟声催不起。
但闻涛隐沦,不测泉终始。
崖高水深深,天寒日色死。
请君雨后来,一赠钧天耳。
① 叠石溪受嵩阳逍遥谷之水,介中峰、南峰之间,则南溪也。自谷以上,万峰夹涧,崿流悬坂,不可游泳。而怪石礧砢万状,与水争奇,排奡之极,渐入澄泓。于是溪渐穷而亭榭出,唐宋诸贤之所栖遁觞咏,负嵩面箕,尽收几席。
牝谷夏空濛,雄峰冬豁閕。
水走万石上,声寒绝壁下。
石既万嶙峋,水亦千变化。
玉雪战云雷,苍寒豗昼夜。
嵩箕天扆案,嵩洛地亭榭。
刚柔共古今,仁智恣潇洒。
谁云南面王,肯易西山社。
① 石淙在平地,已不见嵩,而嵩之水口也。盖太室之北原,受平洛涧之委,其上游水行地中,至阳城之山,石壁百仞,水漱石根,始汇为潭、束为涧,折西石愈奇,是为上下两石淙。南北两崖各有洞窟可避兵,有唐武后磨勒诗记两淙。涧水之石如怒笋林立,如饮兕卧虎,高或数丈,平或半亩,纵横偃仰,肤骨态色,穷丽极妍。水萦其根,穿其腹,幽黝沈碧,相得相忘,极人世光色,无可名状,全泯怒狂齧噬之态,是为车箱潭。潭之下峡愈束,水愈静,筏泛其中,青天如垂片玉,人语如出瓮中。而青壁上复呀石门,游人登岸,背穿洞腹出,坐石唇,可觞席其上,以览水石之奇。造物贶人至矣哉!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视东溪、南溪之可游不可家者,又有桃源人世之别。盖三溪嵩室之胜,石淙又三溪之最胜矣。
出山愁水深,入山愁水陡。
水驶由石峻,涧深知土厚。
丽哉豫洛山,绝胜东南薮。
雷奔海立雄,尽化清晖浏。
譬缩万丈图,入此边幅受。
攒寒簇碧间,万影千光有。
冲融出怪变,刚柔互牝牡。
群仙跨猊象,游戏此澄黝。
纯乎静深极,无复苍莽丑。
造化太聪明,平原灿星斗。
萧然南面忘,何独李唐后。
安得酿澄碧,化为醽醁酒。
醉销怪肺肠,独与元气友。
① 嵩以箕山为南案,而颍水横贯之,犹岱之有徂徕也。溪夹两山间为谷数十里,狭为峡,曲为澳,崭为矶,阔为汀。上荫蒙茸,下带清湍,如行剡溪、桐庐间,故箕颍自古为栖遁之所。巢、许、禹、益让王者,皆不之他所而必之箕颍阳城焉。
游山不厌深,不深山不静。
有时两山遇,一水当其尽。
合为一空明,何异隔人境。
岳游愿已偿,岳魂秋未醒。
压头万丈翠,倒作埼潭影。
恍行天姥间,只少哀猿警。
照溪女画眉,傍枫渔系艇。
峡中天地少,世外烟霞冷。
宜乎让王客,尚传巢父饮
⑴ 箕山上有许由冢及洗耳泉、巢父饮牛涧。
浩气凌岩谷,寒葩耻艳阳。
独留孤干在,长荫百泉香。
旧迹传丹萼,新诗满缥囊。
斗芒如可烛,嵩麓有辉光。
未穿嵩麓云,先沐洛阳雨。
豪兴复豪兴,万夫莫能阻。
游山固余事,立意有专主。
欧赵集金石,遗漏思与补。
秋岩振响拓,惊窜林栖虎。
幽丛邃壑间,猿蜼迎君舞。
或遘鹿皮翁,阴崖采石乳。
人迹不到处,一洞劈鬼斧。
中有面壁人,南华第一祖。
壁影未磨灭,须眉照千古。
可并拓以来,装池耀庭宇。
庶几满所愿,夸示于畴侣。
金石不坚牢,残阙混鱼鲁。
幻影无真痕,抑谁能攫取?
宝山空手出,登顿亦徒苦。
然而空非空,吾为下转语。
维耳之所闻,与目之所睹。
溪声是佛偈,岚光茹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