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428—1500 【介绍】: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全粤诗·卷九八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二陈献章(一四二八——一五〇〇),字公甫,号石斋。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受学于吴弼。正统十二年(一四四七)举人。后绝意科举,以荐授翰林院检讨,乞终养归。自后屡荐不起。居乡讲学,创白沙学派。修养主静坐,以达静悟自得之境,开明代心学之先声。《明史》卷二八三有传。陈献章诗,以清康熙四十九年何九畴刻《白沙子全集》六卷本为底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参校明弘治九年吴廷举刻《白沙先生诗近稿》十卷本(简称吴本,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万历元年何子明刻《白沙先生全集》二十一卷(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万历九年何上新刻《白沙子全集》九卷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清顺治十二年黄之正刻本(简称黄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并参考孙通海点校《陈献章集》中所录罗侨、林齐、高简、萧世延、何熊祥、王安舜诸家刻本之校记(简称孙校)。另从《陈献章诗文补遗》转录集外诗二十九首,从他书辑得集外诗五十九首,附于卷末。
献章字公甫,新会人。正统丁卯举人,用荐授翰林检讨。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有《白沙集》。 (《麓堂诗话》:陈白沙诗极有声韵,《崖山大忠祠》曰:「天王舟楫浮南海,大将旌旗仆北风。世乱英雄终死国,时来胡虏亦成功。身为左衽皆刘豫,志复中原有谢公。人众胜天非一日,西湖云掩岳王宫。」和者皆不及。馀诗亦有风致。但所刻净稿者未之择耳。 《升庵集》:陈白沙诗五言冲淡,有陶靖节遗意,然赏者少,徒见其七言近体效简斋、康节之渣滓,至于筋斗样子,打乘个里,如禅家呵佛骂祖之语,殆是《传灯录》偈子,非诗也。若其古诗之美,何可掩哉!然谬解者篇篇皆附于心学性理,则是痴人谈梦矣! 《颐山诗话》:公甫自是禅学,如《午睡》诗云「道人本自畏炎炎,一榻清风卷画帘。无奈华胥留不得,起凭香几读《楞严》」,又云「天涯放逐浑闲是,消得《金刚》一部经」是也。又有诗云:「是身如虚空,乐矣生灭灭!」公甫禅学满盘托出,何曾如宋人所谓改头换面者耶! 《艺苑卮言》):陈公甫如学禅家,偶得一自然语,谓为游戏三昧。公甫少不甚攻诗,出之若无意者,微近自然。 《弇州山人续稿》:公甫诗不入法,文不入体,又皆不入题,而其妙处有超出于法与体及题之外者。馀少学古,殊不相契,晚节始自会心,偶然读之,或倦而跃然以醒,不饮而陶然以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 《梦蕉诗话》:陈献章作诗脱略凡近,其书法得之于心,随笔点画,自成一家。 《广东新语》:粤人以道为诗,自白沙始。白沙书,晚年用茅笔,奇气千万丈,峭刻槎蚜,自成一家。
人物简介
【生卒】:1477—1546 【介绍】: 明浙江兰溪人,字虞佐,号渔石。正德三年进士。任郯城知县,嘉靖时,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罢榷税及虚田之租。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赈陕西饥,屡败吉囊及俺答。累官至吏部尚书。以年老多病,每事咨僚佐,辄为所欺,罢为民。卒后复官,谥文襄。有《渔石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虞佐,兰溪人。正德戊辰进士,累官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少保谥文襄有渔石集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龙字虞佐,兰溪人。正德戊辰进士,除郯城知县。入为御史,擢陕西提学副使,历山西按察使。召拜太仆卿,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连,兼巡抚凰阳诸府。进左副都御史,历吏部侍郎,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召拜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乞归。寻起南刑部尚书,就改吏部,入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吏部,黜为民卒。后以子修撰汝楫疏辨,诏馒官,赠少保,谥文襄。有《渔石集》四卷。 (《四库总目》:龙所著有《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其文颇具浩瀚之气,诗尤长于五言。《艺苑卮言》:唐虞佐如苦行头陀,终少玄解。 《国雅》:唐文襄风度环爽,颇臻古雅。集为蔡子木所编辑。中有「长淮接江水,千里映空色」,「夜雨分芝草,晴天落囊鱼」,亦作玄解语。 《明诗选》:陈卧子曰:「渔石五言本之少陵,已涉藩篱,浙窥堂奥。」李舒章曰:「渔石五言律诗刁斗精明,风云狎竞,足为名家。」)维基
唐龙(1477年—1546年),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县(今浙江省兰溪市)人,正德戊辰进士,嘉靖间累官吏部、刑部、兵部尚书。谥文襄。唐龙早年受业于同县章懋。弘治十四年(1501年)举辛酉科浙江乡试,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授山东郯城县知县。正德六年(1511年),畿内爆发刘六刘七起义,席捲多省,唐龙数次抵禦刘六进攻。父丧丁忧去职。服除,授监察御史,出按云南。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钱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恰会遣官录囚,钱宁下属欲出面和解,为唐龙所逮捕,正其罪。再出按江西。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七月唐龙升任陕西提学副使,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迁山西按察使,六年十二月召为太仆寺卿。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唐龙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八年十月召拜为右副都御史,回都察院管事。九年十二月升任吏部右侍郎,十年八月升左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年),陕西发生大饥荒。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明世宗命唐龙担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并兼理振济,发内帑金三十万前往。唐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屡次击退敌军。嘉靖十四年(1535年),召为刑部尚书。九庙修成,唐龙上充军应赦者一百四十人,除丰熙、杨慎、王元正、马录、吕经、冯恩、刘济、邵经邦外,其馀人全部释放。尚书六年考满,十六年(1537年)八月加太子少保。十七年四月,唐龙遂以母老乞归侍养。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再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随即于十二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次年兵部尚书戴金罢免,世宗召还唐龙替任,四月兼提督团营军务。太庙修成后,加太子太保。十二月代熊浃为吏部尚书,其为官劳绩,凡事均咨询僚佐,因年迈多病,动辄为僚佐所欺。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连及唐龙衰暮。高简下诏狱,唐龙引疾辞职未成,吏科给事中杨上林、徐良辅又疏论高简之事,世宗下诏,高简杖刑六十遣戍,杨上林、徐良辅因不早言罢官,唐龙则黜为民,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卒于回乡途中。经过数年,其子翰林院修撰唐汝楫上疏辩解,朝廷复其原职,追赠少保,谥文襄。唐龙曾与严嵩为善,其罢官之事,实为夏言所为。
人物简介
程资(1485年—?),字仲朴,号栎峰,直隶徽州府婺源县人,民籍。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应天乡试第二十四名举人,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八十二名,三甲第一百七名进士。户部观政,授温州府推官,嘉靖五年(1526年)任台州府推官,行取,升南京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出为南昌府知府,十八年十二月升福建按察司副使,调湖广郧阳副使,未到任,升参政,二十五十二月涉吏部文选司郎中高简一案,在考察中以「奔竞骤迁」被罢职。
人物简介
杨上林(1500年—?),字子渐,直隶淮安府山阳县人,民籍。嘉靖十年(1531年)应天府乡试第八十七名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第二百九十八名,登第三甲第二十七名进士。授浙江长兴县知县,十八年二月选授户科给事中,二十一年复除兵科给事中,二十二年六月与河南道御史沈越清查京卫京营官军力士匠役之冗滥者,二十三年二月升兵科右给事中,二十四年论劾兵部尚书戴金,使其致仕,二十四年四月升礼科左给事中,八月升吏科都给事中,二十五年七月因高简一案被革职为民。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四川富顺人,字叔仁,号南沙子。嘉靖八年进士。历官礼部郎中,坐事贬秩,复除为民。与陈束、李开先等有嘉靖八才子之称。有《周易象旨决录》、《南沙集》。明诗纪事·戊签·卷九
过字叔仁,富顺人。嘉靖己丑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坐事斥为民。有《南沙集》八卷。 田按:嘉靖八子,惟叔仁诗罕见。选家多不及。馀从卖经虞剑阁芳华集获持一首。维基
熊过(1506年—?),字叔仁,号南沙,四川叙州府富顺县人,民籍,明朝文学家、政治人物。西蜀四大家、“嘉靖八才子”之一。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四川乡试第九名举人,八年(1529年)己丑科二甲第四十八名进士。改庶吉士,授兵部武选司主事,十九年(1540年)升礼部祠祭司郎中。二十年(1541年)四月因忤严嵩意,谪云南白盐井副提举,改常州府通判,升福建按察司佥事,二十三年(1544年)调湖州府通判,二十四年(1545年)迁安吉州同知。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坐云南左参政高简事贬秩,后除籍为民。学问渊博,治学严谨,是状元学者杨慎的好友,与陈束、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任瀚、李开先、吕高并称“嘉靖八才子”。杨慎因议论朝政得罪于上,流放云南,曾绕道富顺,拜望熊过,尝与熊过父子荡舟湖上。段玉裁评价熊南沙说:“叔仁奥博,时谓在王(王慎中)、唐(唐顺之)伯仲间。”
人物简介
【生卒】:1531—1588 【介绍】: 明僧。浙江乌程人,号月亭,又号千松。尝至中竺谒万松禅师,松化去,改事祗园法师。后还经山,力参数年得悟。居嘉兴东禅寺,以传法为己任。大明高僧传·卷第四 解义篇第二之四
释明得号月亭。以绍万松林禅师法嗣故又号千松。湖州乌程周氏子也。师生即颖异岐然不凡。髫时随父入西资道场。遂指壁间画罗汉像问父曰。僧耶俗耶。父曰僧也。师慨然曰。吾愿为是矣。于是力求出家。父母不听。至年十三始投郡之双林庆善庵。从僧真祥习瑜珈教。越四载祝发。闻有向上事乃首参百川海公。不契。因而单衣芒屩遍游丛席。匍匐叩请备历艰辛。自念般若缘薄。拟投天竺哀恳观音大士祈值明师。道经中竺。闻万松说法先入礼谒。万松问曰。大德何来欲求何事。对曰。欲叩普门求良导耳。松竖一指曰。且去礼大士却来相见。师泫然再拜求决生死大事。松曰。子欲脱生死。须知生死无著始得。师闻罔然。依受具足戒。自尔朝参夕叩久无所入。松不得已授以楞严大旨。于是苦心研究。至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处。恍然若云散长空寒蟾独朗。遂作偈呈曰。楞严经内本无经。觌面何须问姓名。六月炎天炎似火。寒冬腊月冷如冰。松颔之嘱曰。汝既悟教乘。异日江南讲肆无出尔右。向上大事藉此可明。松住径山。师为众负米采薪不惮劳苦。偶行林麓间有虎踞道。师卓锡而前。虎遁去。尝阅枣伯合论至十地品。中宵隐几而坐。梦游兜罗绵世界。登座阐华严奥旨。至于结座乃说偈曰。从本已来无。今日何曾有。一毛头上现。虚空笑开口。咄一咄下座。寤白松。松抚之曰。此圣力之冥被耳。非惟吾道之将行。清凉一宗亦大振矣。无何松化去。师悬铛守塔三载。闻佛慧祇园法师讲席之盛戴笠投之。祇园亦默识而爱重。其弟子沙泉颇自负不籍师名。师遂挂锡报先寺。报先与佛慧咫尺之间。故晨则持钵。午则听讲。夕则与同参十馀人敷其义趣。于是众日渐益香积不继。师阴祷于伽蓝神曰。倘吾与圣教有缘。神其无吝诃护。移时有外道自云间来施米百石。自是报先之盛过于佛慧。开堂之日祇园命侍僧奉以衣拂。而谢还之。瓣香为万松拈出。已而孑身复径山凌霄峰。为碍膺未破又力参三年。一夕初夜趺坐。豁尔心境冥会疑滞冰释。乃跃然说偈曰。千年翠竹万年松。叶叶枝枝是祖风。云岳高岑栖隐处。无言杲日普皆同。趋礼万松塔曰。老汉不我欺也。自此道誉益隆学者辐辏。四方交聘岁无虚日。开堂灵隐。门庭严峻无赖。僧彻空天然辈睨视不敢近。竟以不测事诬师。不终日事白天然坐诬遁。馀党笞死者二十人。师南游赤城。外道归化者不可胜纪。台郡教乘之被实师始也阐玄谈于大中庵。三日庵灾。独师之丈室岿然无恙。讲圆觉疏钞于法海。地产白莲华。紫芝生于厕。五台居士因匾其堂曰涌莲。师居东禅夜梦。文殊跨狮出。乃遗狮乘空而去。狮忽化为童子。师故问曰。尔方狮今童耶。试开口。童子启颊口如丹朱。师抚其背曰。尔犹狮也。童曰。师口何如。师张口示之。童踊入咽。师惊觉而汗。且喜曰。文殊大智在我腹中矣。不数月五台陆公率众命讲华严大钞。众常千指妙峰觉法师入室弟子也。遥宗四明弘天台教观之道。以师阐贤首未谙台衡故。质六即蛣蜣之义。师曰。天台六即在行人迷悟之分耳。如我在名字则十界皆名字。我證究竟则十界皆究竟。若我蛣蜣十界皆蛣蜣也。非蛣蜣上别有六即。觉曰。不然。天台六即不论世出世间有情无情。物物皆具随举一法六即在焉。何必以我迷悟观彼优劣哉。师曰。圣人设教诚为汲引迷涂。若云随举一法六即在焉是为惟谈世谛成于戏论。学人何有哉。前五即置所弗论。如云究竟一究竟则一切皆究竟。如金出矿。似璧离璞。是故如来初成正觉观于九界。一切众生同时成佛。非惟九界正报。全体遮那则九界依报无非寂光。所以叹云。奇哉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乃因妄想不自證得。岂非以我成佛观彼皆成佛也。果如子言。其究竟蛣蜣永无成佛日矣。一切众生而无一人发菩提心。所谓十法界都为一队无孔铁锤。若言究竟蛣蜣容有成佛。如来何日复迷而作众生金重为矿其失孰大。觉曰。究竟蛣蜣非是说也。以其心体本具故曰理即。色相已成方称究竟。一界既尔。界界总然。当界而论。六即自备。何必以其成佛不成佛难耶。师笑曰。子去做一个究竟蛣蜣也。闻者无不高其论。吴俗尚崇事玄武。比丘亦有披僧伽衣而礼者。师见故逆而问曰。汝奚为而来。曰礼祖师也。师叱曰。汝身为比丘心实外道。其玄武北方一水神耳。教中所谓毗娑门天王是也。彼以神力为佛外护。称其为祖师。乃披七佛衣拜之。不亦谬且倒乎。遂毁其像易事达磨之像。谓其僧曰。此尔祖师也。凡所过名兰精舍有事玄武三官尽去之。俾学人专心正道。其护教概如此也。师为人脩干孤高性度刚毅。以传法为已任。故祸患不避其身而欣戚不形乎色。至于登座则慈云霭然。七众无不渥其沛泽。白椎则三千炳著八万森严。室中虽不横施棒喝。闻毒鼓而心死者众矣。万历丁亥秋告众曰。吾为汝等转首楞严法轮作再后开示。无复为汝更转也。冬示疾。尤谆谆嘱以教乘事。明年正月望后二日吉祥而逝。世寿五十有八。腊四十有六。荼毗塔于径山。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号月亭。以绍万松林禅师法嗣。故又号千松。湖州乌程周氏子也。生即颖异。岐然不凡。髫时随父入西资道场。遂指壁间𦘕罗汉像。问父曰。僧耶俗耶。父曰。僧也。慨然曰。吾愿为是矣。年十三。投郡之双林庆善庵。从僧真祥习瑜珈教。越四载祝发。闻有向上事。乃首参百川海公不契。因而单衣芒屩。遍游丛席。备历艰辛。自念般若缘薄。拟投天竺。哀恳观音大士。祈值明师。道经中竺。闻万松说法。先入礼谒。万松问曰。大德何来。欲求何事。对曰。欲叩普门。求良导耳。松竖一指。曰且去礼大士。却来相见。师泫然。再拜。求决生死大事。松曰。子欲脱生死。须知生死无著始得。师闻罔然。依受具足戒。自尔朝参夕叩。久无所入。松不得已。授以楞严大旨。于是苦心研究。至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处。恍然若云散长空。寒蟾独朗。遂作偈呈曰。楞严经内本无经。觌面何须问姓名。六月炎天炎似火。寒冬腊月冷如冰。松颔之。嘱曰。汝既悟教乘。异日江南讲肆。无出尔右。向上大事。藉此可明。松住径山。师为众。负米采薪。不惮劳苦。偶行林麓间。有虎踞道。师卓锡而前。虎遁去。常阅枣柏合论。至十地品。中宵隐几而坐。梦游兜罗锦世界。登座阐华严奥旨。至于结座说偈。窹白松。松抚之曰。此圣力冥被耳。非惟吾道将行。清凉一宗。亦大振矣。无何松化去。师守塔三载。闻佛慧祇园法师讲席之盛。戴笠投之。祇园亦默识而爱重。其弟子沙泉。颇自负不籍师名。师遂挂锡报先寺。报先与佛慧。咫尺之间。故晨则持钵。午则听讲。夕则与同参十馀人。敷其义趣。于是众日渐益。香积不继。师阴祷于伽蓝神曰。倘吾与圣教有缘。神其无吝诃护。移时有外道。自云间来。施米百石。自是报先之盛。过于佛慧。开堂之日。祇园命侍僧奉以衣拂。师谢还之。瓣香为万松拈出。已而孑身复径山凌霄峰。为碍膺未破。又力参三年。一夕初夜趺坐。豁尔心境冥会。疑滞冰释。乃跃然说偈曰。千年翠竹万年松。叶叶枝枝是宗风。云岳高岑栖隐处。无言杲日普皆同。趋礼万松塔曰。老汉不我欺也。自此道誉益隆。学者辐辏。四方交聘。岁无虚日。开堂灵隐。门庭严峻。无赖僧彻空天然辈。睨视不敢近。竟以不测事诬师。不终日事白。天然坐诬。遁。馀党笞死者二十人。师南游赤城。外道归化者。不可胜纪。台郡教乘之被。实师始也。阐玄谈于大中庵。三日庵灾。独师之丈室。岿然无恙。讲圆觉疏钞于法海地。产白莲华。紫芝生于厕。五台居士因匾其堂曰。通莲。师居东禅。夜梦文殊跨狮出。乃遗狮。乘空而去。狮忽化为童子。师故问曰。尔方狮。今童耶。试开口。童子启颊。口如丹朱。师抚其背曰。尔犹狮也。童曰。师口何如。师张口示之。童跃入咽。师惊觉而汗。且喜曰。文殊大智。在我腹中矣。不数月。五台陆公。率众命讲华严大钞。众常千指。妙峰觉法师入室弟子也。遥宗四明。弘天台教观之道。以师阐贤首。未谙台衡。故质六即蛣𧏙之义。师曰。天台六即。在行人迷悟之分耳。如我在名字。则十界皆名字。我證究竟。则十界皆究竟。若我蛣𧏙。十界皆蛣𧏙也。非蛣𧏙上。别有六即。觉曰不然。天台六即。不论世出世间。有情无情。物物皆具。随举一法。六即在焉。何必以我迷悟。观彼优劣哉。师曰。圣人设教。诚为汲引迷途。若云。随举一法。六即在焉。是为惟谈世谛。成于戏论。学人何有哉。前五即置弗论。如云究竟。一究竟则一切皆究竟。如金出矿。似璧离璞。是故如来初成正觉。观于九界一切众生。同时成佛。非惟九界正报。全体遮那。则九界依报。无非寂光。所以叹云。奇哉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乃因妄想不自證得。岂非以我成佛观彼皆成佛也。果如子言。其究竟蛣𧏙。永无成佛日矣。一切众生。而无一人发菩提心。所谓十法界。都为一队无孔铁锤。若言究竟蛣𧏙。容有成佛。如来何日复迷。而作众生。金重为矿。其失孰大。觉曰。究竟蛣𧏙。非是说也。以其心体本具。故曰。理即色相已成。方称究竟。一界既尔。界界总然。当界而论。六即自备。何必以其成佛不成佛难耶。师笑曰。子去做一个究竟蛣𧏙也。闻者无不高其论。万历丁亥秋。告众示疾。谆谆嘱以教乘事。明年正月望后二日。吉祥而逝。世寿五十有八。腊四十有六。茶毗塔于径山。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五明得。号月亭。以绍万松禅师法。又号千松。乌程周氏子。幼歧嶷不凡。尝随父赴西资佛会。指𦘕像问曰。是非僧耶。父曰然。遂求出家。依庆善庵祝发。初习瑜伽佛事。知非而弃之。谒海百川求出世。法机不契。遍参名宿。备历艰辛。益发愤厉志。诣武林上竺哀吁大士。求值明师。乃遇万松于中竺。问以来意。以礼普门对。万松。竖一指曰。汝去见了观音来。师方下顿有所省。再拜。求了生死之诀。万松授以摄心念佛法。因留侍左右。朝夕参承。凡十载。一日阅楞严。至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豁然契入。又入径山。结茆凌霄峰绝顶。独坐三年。四方禅侣。接踵而来。师随机响应。无不迎刃而解迁传衣庵。讲楞严。既游天台。彼中缁素。邪正淆混。师为讲华严等经。化外道以千计。讲甫毕。堂内宝花遍生。今扁为涌莲堂云。比归。司寇韫庵吴公。时为杭守。延师演法于灵隐。佥宪东溟管君。以天池请。仪部观颐沈君。延主圆證寺。五台陆公。复延讲华严于秀水之东禅。师乐其雅僻。乃相与葺法云堂以居。遂为师示寂之所矣。师为人。修干玉立。性度。高简伉直。以道自重。遇公卿。未尝降礼。作卑谄态。群小或憎诟之。百折不回。保护正法。毅然不为身谋。其寓天池日。有豪贵挟妓游僧寮。师会众逐之。无所顾惮。世方崇事真武。师以彼不过玄武之神主。治一隅耳。何至奔走天下若狂也。我薄伽梵。为天人师。何不易彼事此耶。往往改像设而更庙貌。性喜汲引后学。而视外道如雠。同衣有过。讥弹不少借。以故招忌者之口。非有诸缙绅。为之金汤。几不免矣。以万历十六年归寂。寿仅五十有八。师与五台公。有法喜深缘。而为铭王村之塔曰。惟师以苦行得见地。以强毅任永法。余获交师三十年。所受教益非一。期晚年相与修东林故事。而师先化去。谁为余作莲邦指南车耶。塔。后迁于径山。
释明得,字月亭,以绍万松林法,故又号千松,乌程周氏子也。生即颖异,岐然不凡。髫时随父入西资道场,遂指壁间画罗汉像,问父曰:“是何人耶?”父曰:“僧也。”因慨然曰:“吾愿为是矣。”于是力求出家,父母不听。至年十三,始投郡之双林庆善庵,从僧真祥习瑜伽教,越四载祝发,闻有向上事,乃首参百川海,不契,因而单衣芒屩,遍游丛席,匍匐叩请,备历艰辛。自念般若缘薄,拟投天竺哀恳观音大士,祈值明师。道经中竺,闻万松说法,先入礼谒。万松问曰:“大德何来?欲求何事?”对曰:“欲叩普门,求良导耳。”松竖一指,曰:“且去礼大士,却来相见。”得泫然再拜,求决生死大事。松曰:“子欲脱生死,须知生死无著始得。”得闻罔然。依受具足戒,自尔朝参夕叩,久无所入。松不得已,授以《楞严大旨》,于是苦心研究,至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处,恍然若云散长空,寒蟾独朗,遂作偈曰:“《楞严经》内本无经,觌面何须问姓名。六月炎天炎似火,寒冬腊月冷如冰。”松颔之,嘱曰:“汝既悟教乘,异日江南讲肆无出尔右,向上大事藉此可明。”松住径山,得为众负米采薪,不惮劳苦。偶行林麓间,有虎踞道,得卓锡而前,虎遁去。尝阅枣伯《合论》至《十地品》,中宵隐几而坐,梦游兜罗绵世界,登座阐《华严》奥旨,至于结座,乃说偈曰:“从本已来无,今日何曾有。一毛头上现,虚空笑开口。”寤白松,松抚之曰:“此圣力之冥被耳,非惟吾道之将行,清凉一宗亦大振矣。”无何,松化去,得悬铛守塔三载。闻佛慧祇园法师讲席之盛,戴笠投之,祗园亦默识而爱重之。其弟子沙泉颇自负,不籍得名,遂挂锡报先寺。报先与佛慧咫尺之间,故晨则持钵,午则听讲,夕则与同参十馀人敷其义趣,于是众日渐益,香积不继,得阴祷于伽蓝神曰:“倘吾与圣教有缘,神其无吝诃护。”移时,有外道自云间来,施米百石,自是报先之盛过于佛慧。开堂之日,祇园命侍僧奉以衣拂,得谢还之,瓣香为万松拈出。已而孑身登径山凌霄峰,为碍膺未破,又力参三年。一夕初夜趺坐,豁尔心境冥会,疑滞冰释,乃跃然说偈曰:“千年翠竹万年松,叶叶枝枝是祖风。云岳高岑栖隐处,无言杲日普天同。”趋礼万松塔曰:“老汉不我欺也。”自此道誉益隆,学者辐辏,四方交聘,岁无虚日。开堂灵隐,门庭严峻,无赖僧彻空、天然辈睨视不敢近,竟以不测事诬得,不终日事白。天然坐诬遁,馀党笞死者二十人。得南游赤城,外道归化者不可胜纪,台郡教乘之被,实得始也。阐玄谈于大中庵,三日庵灾,独所居丈室无恙。讲《圆觉疏钞》于法海,地产白莲华,紫芝生于前,五台居士因匾其堂曰“涌莲”。得居东禅,夜梦文殊跨狮出,乃遗狮乘空而去,狮忽化为童子,得故问曰:“尔方狮,今童耶,试开口?”童子启颊,口如丹朱,得抚其背曰:“尔犹狮也。”童曰:“师口何如?”得张口示之,童跃入咽,得惊觉而汗,且喜曰:“文殊大智在我腹中矣。”不数月,五台陆公率众命讲《华严大钞》,众常千指。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