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晋文公

相关人物:共 52 位
共 1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吕氏春秋》曰: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云云。悬书公门而伏于山下。文公闻之曰:嘻。此必介子推也。○逯案。龙蛇歌分见《吕氏春秋》、《史记》、《说苑》、《新序》、《淮南子》注及琴操等。辞各有异。《诗纪》均入古逸。今分别编此及汉诗中。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五蛇从之,为之承辅。
龙返其乡,得其处所。
四蛇从之,得其雨露。
一蛇羞之,槁死于中野
⑴ ○《吕氏春秋》介立篇。《类聚》九十六。《御览》九百二十九。《诗纪前集》二。
《说苑》曰:晋文公出亡。舟之侨去虞而从焉。文公反国。擢可爵者而爵之。擢可禄者而禄之。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盍为寡人赋乎。侨曰:君子为赋。小人请陈其辞。辞曰云云。遂历阶而去。○《诗纪》作舟之侨歌。
有龙矫矫。顷失其所。
一蛇从之。周流天下。
龙反其渊。安宁其处。
一蛇耆乾。独不得其所
⑴ ○《说苑》复恩篇。《诗纪前集》二作舟之侨歌。又《御览》百九十八引所、下、乾三韵。○逯案。自上诸龙蛇歌观之。西汉人之著录先秦诗章。率皆有据。匪出臆造。特传闻异辞耳。
《汉书》五行志曰:《史记》晋惠公时。童谣曰云云。惠公赖秦力得立。立而背秦。内杀二大夫。国人不说。及更葬其兄恭太子申生而不敬。故诗妖作也。后与秦战。为秦所获。立十四年而死。晋人绝之。更立其兄重耳。是为文公。遂伯诸侯。
恭太子更葬兮,后十四年晋亦不昌。
昌乃在其兄
⑴ ○《史记》晋世家。《汉书》五行志。《诗纪前集》三作晋惠公时童谣。
龙蛇歌 汉 · 无名氏
四言诗
龙蛇歌者。介子绥所作也。晋公子重耳。与子绥俱亡。子绥割戎腕股。以救重耳重耳复国。舅犯、赵衰俱蒙厚赏。子绥独无所得。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遂遁入山。其章曰云云。文公惊悟。即遣求得于绵山之下。使者奉节迎之。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火荧自出。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哀之流涕。归。令民五月五日。不得举发火。
有龙矫矫,遭天谴怒。
卷逃鳞甲,来遁于下。
志愿不得,与蛇同伍。
龙蛇俱行,周遍山野。
龙遭饥饿,蛇割腓股。
龙得升天,安厥房产。
蛇独抑摧,沈滞泥土。
仰天怨望,惆怅悲苦。
非乐龙伍,怪不盼顾
⑴ ○琴操下。玉烛宝典二引琴操。《诗纪前集》二。○逯案。介之推龙蛇歌共有六种。分别见于吕览、《史记》、《说苑》、《新序》、《淮南子》注及琴操等。吕览、《史记》、《说苑》为一系。皆言五蛇从龙。此自先秦传流者。《新序》、《淮南子》注、琴操为一系。只言蛇龙相从。此则流行两汉之新篇。吕览、《史记》、《说苑》等篇已编入先秦。今于琴操龙蛇歌后。并附《新序》、《淮南子》注两篇。又《乐府诗集》所载一首。与琴操辞相似。盖抄琴集。今亦附入。
悼骚赋 东汉 · 梁竦
彼仲尼之佐鲁兮,先严断而后弘衍。
虽离谗以呜邑兮,卒暴诛于两观。
殷伊周之协德兮,暨太甲而俱宁。
岂齐量其几微兮,徒信己以荣名。
虽吞刀以奉命兮,抉目眦于门闾。
吴荒萌其已殖兮,可信颜于王庐?
图往镜来兮,阙北在篇。
君名既泯没兮,后辟亦然。
屈平濯德兮,洁显芬香。
句践罪种兮,越嗣不长。
重耳忽推兮,六卿卒强。
赵陨鸣犊兮,秦人入疆。
乐毅奔赵兮,燕亦是丧。
武安赐命兮,昭以不王。
蒙宗不幸兮,长平颠荒。
范父乞身兮,楚项不昌。
何尔生不先后兮,惟洪勋以遐迈。
服荔裳如朱绂兮,骋鸾路于奔濑。
历苍梧之崇丘兮,宗虞氏之俊乂。
临众渎之神林兮,东赖职于蓬碣。
祖圣道而垂典兮,褒忠孝以为珍。
既匡救而不得兮,必殒命而后仁。
惟贾傅其违指兮,何杨生之欺真。
彼皇麟之高举兮,熙太清之悠悠。
临岷川以怆恨兮,指丹海以为期(《后汉·梁竦传》注引《东观记》)
握中有玄璧,本自荆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重耳五贤,小白相射钩。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仇。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⑴ ○《晋书》本传。《文选》二十五。《诗纪》三十一。又《类聚》三十一引浮、秋、辀、柔四韵。《初学记》二十七引璆一韵。《文选》三十杂体诗注引游一韵。韵补二引叟、求二韵。万花谷后三十一引璆一韵。
龙蛇歌(附)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淮南子》注曰:介子。介推也。从晋公子重耳出奔翟。遭难绝粮。介子推割肌啖之。文公复国。赏从亡者。子推独不及。故歌曰云云。龙以喻文公。蛇以自喻也。于是文公觉悟。求介子不得。而号泣之。
有龙矫矫,而失其所。
有蛇从之,而啖其口。
龙既升云,蛇独泥处(○淮南说山训许慎注。)
《新序》曰:晋文公返国。酌士大夫酒。召舅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云云。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有龙矫矫。将失其所。
有蛇从之。周流天下。
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
蛇脂尽乾。独不得甘雨
⑴ ○《新序》节士篇。《乐府诗集》五十七。《诗纪前集》二。
① 六臣本《文选》注云。五臣作别离。
夫楚谣汉风。既非一骨。魏制晋造。固亦二体。璧犹蓝朱成彩。杂错之变无穷。宫角为音。靡曼之态不极。故蛾眉讵同貌。而俱动于魄。芳草宁共气。而皆悦于魂。不其然欤。至于世之诸贤。各滞所迷。莫不论甘而忌辛。好丹而非素。岂所谓通方广恕。好远兼爱者哉。乃及公干、仲宣之论。家有曲直。安仁、士衡之评。人立矫抗。况复殊于此者乎。又贵远贱近。人之常情。重耳轻目。俗之恒蔽。是以邯郸托曲于李奇。士季假论于嗣宗。此其效也。然五言之兴。谅非夐古。但关西邺下。既已罕同。河外江南。颇为异法。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浮沉之殊。仆以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今作三十首诗。敩其文体。虽不足品藻渊流。庶亦无乖商搉云尔。(○本集四。《文选》三十二。《诗纪》七十六。又略见《初学记》二十一。)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⑴ ○本集四。《文选》三十一。玉台新咏五作古体。《类聚》二十九作拟古杂体诗。《乐府诗集》七十一。广《文选》十。《诗纪》七十六。
悯时赋 西梁 · 萧察
于谨平梁之后,阖城长幼,被虏入关,又失襄阳故地,乃曰:「恨不用尹德毅言,以致于是。」又是邑居残毁,干戈日寻,耻威略不振,常怀愤懑,乃著《悯时赋》以见其意,词曰:
嗟余命之殊薄实赋运之逢屯。
既殷忧而弥岁,亦坎壈雨相邻(周书作复坎壈以相邻。)」。
昼营营而至晚,夜耿耿而通晨。
望否极而反(《周书》作「云」。)
泰,何杳杳而无津?
悲晋玺之迁赵,痛汉鼎之移新。
无田范之明略,愧夷齐之得仁。
遂胡颜而苟免,谓小屈而或伸。
岂妖珍之无已,何国步之长沦。
恨少生而怯弱(《周书》作轻弱)本无志于爪牙。
谢两章之雄勇,恧二策之英华。
岂三石于雩杜,异五马于琅邪。
直受性而好善,类蓬生之在麻。
冀无咎而沾庆,庶保静而蠲邪。
何昊穷之不惠,值上帝之纡奢。
神州鞠为茂草,赤县绕于长蛇。
徒仰天而太息,空抚襟而咨嗟。
古人之有怀,尚或感于知己。
况华(《周书》作「况托」。)
萼联于霄极,宠渥流于无已。
或小善而必褒,时片言而见美。
昔待罪于禹州,历三改而见纪(《周书》作「无纪」。)
获免戾于明时,遂超隆于宗子。
始解印于稽山,即驱传于襄水。
彼南阳之旧国,实天漠之嘉祉。
既川岳之形势,复龙跃之基址。
此首赏之谬及,谓维城之足恃。
值诸侯之携贰,遂留滞千楚川(《周书》作「樊川」。)
等句践之绝望,同重耳之终焉。
望南枝而洒泣或,东顾而潺湲,归欤之情何极?
首丘之思邈然,忽值魏师入讨于彼南荆,既兵车之赫赫俄
一鼓雨凌城,同寤生之舍许。
等小白之全邢,伊社稷之不泯。
实有感于生灵伊(《周书》作矧。),吾人之固陋,本(《周书》作迥。)漂泊于流萍,忽(《周书》作或。)沈滞于兹土。
复岁(《周书》作期)月而无成。
昔千乖之畿甸,今七里而盘萦。
寡田邑而可赋,阙丘井而求兵。
无河内之资峙,同荥阳之未平。
夜骚骚而击析,尽孑孑而扬旌。
烽连云而迥照。
马伏枥而悲鸣,既有怀于斯日,亦焉得而云宁。
彼云萝之旧都,乃标奇于昔者,验往记以瞻今,何名高而实寡?
寂寥井邑,荒凉原野,徒揄扬于宋玉,空嗟咨于司马。
南方卑而叹屈,长沙泾而悲贾。
余国家之俟匡,庶兴周而祀夏,忽萦忧于此屈。
岂年华之天假,加以徇盗鼠窃。
蜂虿狐狸,群圉隶而为寇。
聚藏获而成师,窥临津渚,跋扈江澹,屡征肇于殷岁,频战起于轩时。
有扈兴于夏典,采芑著于周诗,方叔振于蛮貊,伯禽捷于淮夷,在逋秽其能几,会斩馘雨搴旗,彼积恶之必稔,岂天灵之可(《周书》作「我」。)
欺,交川路之云拥,理惘怅雨未怡
⑴ 《周书》作「舛薄」。
⑵ 《周书》作「弗」
⑶ 《周书》作「惟」。
⑷ 《周书》「兵车」作「车徒」,「俄」作「遂」。
⑸ 《周书》作「昔方千而」。
⑹ 《周书》作「凌」
⑺ 《周书》作「称嗟」。
⑻ 《周书》作「余国家。
⑼ 《周书·萧雀传》,文苑英华一百二十九。
共 1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