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晋文公

相关人物:共 52 位
共 11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不争你个晋文公烈火把功臣尽。枉惹得万万载朝廷议论。
常想赵盾捧车轮。也不似你个当今帝主狠。
龙蛇歌(附)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淮南子》注曰:介子。介推也。从晋公子重耳出奔翟。遭难绝粮。介子推割肌啖之。文公复国。赏从亡者。子推独不及。故歌曰云云。龙以喻文公。蛇以自喻也。于是文公觉悟。求介子不得。而号泣之。
有龙矫矫,而失其所。
有蛇从之,而啖其口。
龙既升云,蛇独泥处(○淮南说山训许慎注。)
《新序》曰:晋文公返国。酌士大夫酒。召舅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云云。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有龙矫矫。将失其所。
有蛇从之。周流天下。
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
蛇脂尽乾。独不得甘雨
⑴ ○《新序》节士篇。《乐府诗集》五十七。《诗纪前集》二。
遁村卷子诗 元末明初 · 郑梦周
箕子以明夷,万世训皇极。
重耳尝险阻,诸侯宗晋国。
乃知古之人,处困斯有益。
先生昔避仇,崎岖窜荆棘。
观者为酸辛,惟子若自得。
愈挫气愈厉,烈火知良玉。
天教群邪辈,一朝敛踪迹。
却来寻遁村,盘桓抚松菊(校正新本分注。菊一作竹。)
天如漆黑盘,明星四散出。
大者绚珠玑,小者布砂砾。
虚浮蔽太空,气焰光相射。
飞流伏匿间,分据九州域。
吾将叩真宰,汗漫无纪极。
大枢列北斗,五星聚东壁。
匼匝司下人,修悖见凶吉。
森然罗万象,甘石难测识。
箕张牛奋角,想像杂尘臆。
天亦未必知,蔑茫欲谁诘。
神尧敬授时,司天高百尺。
熟读天文书,大试保章职(晋书齐有甘德魏有石申夫皆掌天文晋晋史董因云公子重耳以辰出参入以骊姬之难出当辰十九入晋当参以辰参出没重耳象之终免其祸出入不相见)
① 六臣本《文选》注云。五臣作别离。
夫楚谣汉风。既非一骨。魏制晋造。固亦二体。璧犹蓝朱成彩。杂错之变无穷。宫角为音。靡曼之态不极。故蛾眉讵同貌。而俱动于魄。芳草宁共气。而皆悦于魂。不其然欤。至于世之诸贤。各滞所迷。莫不论甘而忌辛。好丹而非素。岂所谓通方广恕。好远兼爱者哉。乃及公干、仲宣之论。家有曲直。安仁、士衡之评。人立矫抗。况复殊于此者乎。又贵远贱近。人之常情。重耳轻目。俗之恒蔽。是以邯郸托曲于李奇。士季假论于嗣宗。此其效也。然五言之兴。谅非夐古。但关西邺下。既已罕同。河外江南。颇为异法。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浮沉之殊。仆以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今作三十首诗。敩其文体。虽不足品藻渊流。庶亦无乖商搉云尔。(○本集四。《文选》三十二。《诗纪》七十六。又略见《初学记》二十一。)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⑴ ○本集四。《文选》三十一。玉台新咏五作古体。《类聚》二十九作拟古杂体诗。《乐府诗集》七十一。广《文选》十。《诗纪》七十六。
望夫石 元 · 李梅国
七言律诗
北望夫兮南望夫,藁砧不来两当涂。
山头风雨终日有,世间名节何地无。
季隗九死怨重耳,彭郎半生忘小姑
妾身若有依凭处,此石亦能言魏榆
⑴ 姑,明崇祯十三年刻本《肇庆府志》卷四五《艺文志二○》原误作“始”。
⑵ 明陆鏊、陈烜奎纂修崇祯十三年刻本《肇庆府志》卷四五《艺文志二○》
悯时赋 西梁 · 萧察
于谨平梁之后,阖城长幼,被虏入关,又失襄阳故地,乃曰:「恨不用尹德毅言,以致于是。」又是邑居残毁,干戈日寻,耻威略不振,常怀愤懑,乃著《悯时赋》以见其意,词曰:
嗟余命之殊薄实赋运之逢屯。
既殷忧而弥岁,亦坎壈雨相邻(周书作复坎壈以相邻。)」。
昼营营而至晚,夜耿耿而通晨。
望否极而反(《周书》作「云」。)
泰,何杳杳而无津?
悲晋玺之迁赵,痛汉鼎之移新。
无田范之明略,愧夷齐之得仁。
遂胡颜而苟免,谓小屈而或伸。
岂妖珍之无已,何国步之长沦。
恨少生而怯弱(《周书》作轻弱)本无志于爪牙。
谢两章之雄勇,恧二策之英华。
岂三石于雩杜,异五马于琅邪。
直受性而好善,类蓬生之在麻。
冀无咎而沾庆,庶保静而蠲邪。
何昊穷之不惠,值上帝之纡奢。
神州鞠为茂草,赤县绕于长蛇。
徒仰天而太息,空抚襟而咨嗟。
古人之有怀,尚或感于知己。
况华(《周书》作「况托」。)
萼联于霄极,宠渥流于无已。
或小善而必褒,时片言而见美。
昔待罪于禹州,历三改而见纪(《周书》作「无纪」。)
获免戾于明时,遂超隆于宗子。
始解印于稽山,即驱传于襄水。
彼南阳之旧国,实天漠之嘉祉。
既川岳之形势,复龙跃之基址。
此首赏之谬及,谓维城之足恃。
值诸侯之携贰,遂留滞千楚川(《周书》作「樊川」。)
等句践之绝望,同重耳之终焉。
望南枝而洒泣或,东顾而潺湲,归欤之情何极?
首丘之思邈然,忽值魏师入讨于彼南荆,既兵车之赫赫俄
一鼓雨凌城,同寤生之舍许。
等小白之全邢,伊社稷之不泯。
实有感于生灵伊(《周书》作矧。),吾人之固陋,本(《周书》作迥。)漂泊于流萍,忽(《周书》作或。)沈滞于兹土。
复岁(《周书》作期)月而无成。
昔千乖之畿甸,今七里而盘萦。
寡田邑而可赋,阙丘井而求兵。
无河内之资峙,同荥阳之未平。
夜骚骚而击析,尽孑孑而扬旌。
烽连云而迥照。
马伏枥而悲鸣,既有怀于斯日,亦焉得而云宁。
彼云萝之旧都,乃标奇于昔者,验往记以瞻今,何名高而实寡?
寂寥井邑,荒凉原野,徒揄扬于宋玉,空嗟咨于司马。
南方卑而叹屈,长沙泾而悲贾。
余国家之俟匡,庶兴周而祀夏,忽萦忧于此屈。
岂年华之天假,加以徇盗鼠窃。
蜂虿狐狸,群圉隶而为寇。
聚藏获而成师,窥临津渚,跋扈江澹,屡征肇于殷岁,频战起于轩时。
有扈兴于夏典,采芑著于周诗,方叔振于蛮貊,伯禽捷于淮夷,在逋秽其能几,会斩馘雨搴旗,彼积恶之必稔,岂天灵之可(《周书》作「我」。)
欺,交川路之云拥,理惘怅雨未怡
⑴ 《周书》作「舛薄」。
⑵ 《周书》作「弗」
⑶ 《周书》作「惟」。
⑷ 《周书》「兵车」作「车徒」,「俄」作「遂」。
⑸ 《周书》作「昔方千而」。
⑹ 《周书》作「凌」
⑺ 《周书》作「称嗟」。
⑻ 《周书》作「余国家。
⑼ 《周书·萧雀传》,文苑英华一百二十九。
题毕少董翻经图(1187年12月) 南宋 · 杨万里
毕敷文少董,名良史,绍兴初陷虏境。居汴,闭户著《春秋正辞》、《论语探古》书,有宋哲夫、李愿良辈执经师之。好事者写为《翻经图》,宋执一卷书,背立,且读且指。李执一卷书,向其师,若有问者。而少董坐一榻上,后有二女奴,各有所执,而阿冬者坐其间,少董之季子也。女奴之髽者曰孙寿,冠者曰马惠真。哲夫名城,愿良名师魏云。
宋生把卷读且指,李生把卷问奇字。
榻上坐著一老子,右手秉笔袒左臂。
春秋论语训传成未成,胸中有话颇欲告两生。
欲呼小白拉重耳,同讨犬戎尊帝京。
蚕妾不解事,两生未可语。
冬郎政儿痴,谁能复怜许。
翻经未了报归期,携书归来献玉墀。
胡沙满面无人识,回首两生斗南北。
西风吹瘴海,一炬烈戈船。
重耳袪犹在,相如璧幸全。
衣冠争鼠伏,爵位半蝉联。
不愧何忠肃,临危更乞怜。
共 11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