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旒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姬姓,名鲜。
王第三子,武王弟。
武王灭商,封叔鲜于管。
武王死,成王继位,年幼,周公旦摄政。
管叔与蔡叔、武庚联合东夷作乱。
周公东征,管叔与武庚同被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29 【介绍】: 春秋时楚国人。
王第三子。
灵王时,国人苦战役,立子比为王。
国人不知灵王已死,弃疾使人诈称灵王归,子比与弟子哲遂自杀。
在位十余日。
弃疾即位,称平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0—756 【介绍】: 唐时新罗僧。本为新罗国王子,于本国出家受戒。玄宗开元十六年,渡海入唐。至长安,玄宗召见,住禅定寺。后入蜀,至资州谒智诜。异僧处寂名其为无相。山居修禅定,久而入城市,昼居冢间,夜坐树下。信士为构精舍。玄宗幸蜀时,迎入内殿。后居成都净众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新罗国王之子也。开元十六年。汎海舶东至京师。既廷对。诏隶禅定寺。后入蜀之资中。谒智诜禅师。有契悟。先见异僧处寂。知其来厚遇之。且授以则天所赐磨纳九条衣。嘱之曰。幸毋相忘。因遁居溪谷间。每燕坐辄五日。始出定。偶一夕有二黑犊。交角跪床下。稍复移近。忽觉一手毛而甚冷。自相袖入。扪摸至腹。又尝大雪昉霁。二虎饿剧外来。相为循抚。裸卧其前以待啖。虎则遍嗅首足而去。久之。发长衣弊。猎者疑其非人类。将射而复辍。天宝末。以故旧。见上皇行在所。成都县令扬翌以为妖。命吏逮。吏之至者。皆战剽莫能前。大风卒起。沙石穿帘幕。飘掷听事。翌惧扣头悔罪。乃已。檀越四合。于是净众大慈菩提宁国等伽蓝作矣。而独常居净众后院云。寻凿寺前地为小池二。曰左羹右饭也。缺资费则淘浚之。以来供施屡验。树浮图门外。尤峻拔。植稚柏其下曰。柏齐浮图寺当毁。会昌之变。始信。或有以樵㸑愿役寺中。而不取佣直者。然亦不识其何自而至也。盖相之出家而入中国也。诸兄亦丧逝随尽。国人乃立其弟。其弟常恐相归以废己。使客至成都。狙刺相。一夕樵㸑者。得而杀之。竟遁去。相闻而叹曰。仇对有在。于我乎何累焉。至德元年五月十九日。无疾而终。春秋七十七。塔号东海大师。乾元间。刺史韩汯撰碑。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无相。
本新罗国人也。
是彼土王第三子。
于本国正朔年月生。
于群南寺落发登戒。
以开元十六年泛东溟至于中国到京。
玄宗召见隶于禅定寺。
后入蜀资中谒智诜禅师。
有处寂者。
异人也。
则天曾召入宫赐磨纳九条衣。
事必悬知且无差跌。
相未至之前。
寂曰。
外来之宾明当见矣。
汝曹宜洒扫以待。
间一日果至。
寂公与号曰无相。
中夜授与摩纳衣。
如是入深溪谷岩下坐禅。
有黑犊二交角盘礴于座下。
近身甚急毛手入其袖。
其冷如冰扪摸至腹。
相殊不倾动。
每入定多是五日为度。
忽雪深有二猛兽来。
相自洗拭裸卧其前。
愿以身施其食。
二兽从头至足嗅匝而去。
往往夜间坐床下搦虎须毛。
既而山居稍久衣破发长。
猎者疑是异兽将射之复止。
后来入城市。
昼在蒙间夜坐树下。
真行杜多之行也。
人渐见重。
为构精舍于乱墓前。
长史章仇兼琼来礼谒之属明皇违难入蜀。
迎相入内殿供礼之。
时成都县令杨翌。
疑其妖惑。
乃帖追至。
命徒二十馀人曳之。
徒近相身一皆战慄心神俱失。
顷之大风卒起沙石飞飏直入厅事。
飘帘卷幕。
杨翌叩头拜伏踹而不敢语。
忏毕风止。
奉送旧所。
由是遂劝檀越造净众大慈菩提宁国等寺。
外邑兰若钟塔不可悉数。
先居净众本院。
后号松溪是欤。
相至成都也。
忽有一力士称舍力伐柴供僧厨用。
相之弟本国新为王矣。
惧其却回其位危殆将遣刺客来屠之。
相已冥知矣。
忽日供柴贤者暂来谓之曰。
今夜有客曰灼然。
又曰。
莫伤佛子。
至夜薪者持刀挟席。
坐禅座之侧。
逡巡觉壁上似有物下。
遂跃起以刀一挥。
巨胡身首分于地矣。
后门素有巨坈。
乃曳去瘗之。
复以土拌灭其迹而去。
质明相令召伐柴者谢之。
已不见矣。
尝指其浮图前柏曰。
此树与塔齐寺当毁矣。
至会昌废毁。
树正与塔等。
又言。
寺前二小池。
左羹右饭。
斋施时少则令淘浚之。
果来供设。
其神异多此类也。
以至德元年建午月十九日无疾示灭。
春秋七十七。
临终或问之曰。
何人可继住持乎。
乃索笔书百数字。
皆隐不可知。
谐而叶韵。
记莂八九十年事。
验无差失。
先是武宗废教。
成都止留大慈一寺。
净众例从除毁。
其寺巨钟乃移入大慈矣。
洎乎宣宗中兴释氏。
其钟却还净众。
以其钟大隔江。
计功两日方到。
明日方欲为斋辰。
去迎取巳时已至。
推挽之势直若飞焉。
咸怪神速非人力之所致也。
原其相之舍利分塑真形。
尔日面皆流汗。
上足李僧以巾旋拭。
有染指者。
其汗颇咸。
乃知相之神力自曳钟也。
变异如此。
一何伟哉。
后号东海大师塔焉。
乾元三年资州刺史韩汯撰碑。
至开成中李商隐作梓州四證堂碑。
推相为一證也。
神僧传·卷第七
释无相。
新罗国人也。
是彼土王第三子。
玄宗召见隶于禅定寺号无相。
遂入深溪谷岩下坐禅。
有黑犊二交角盘礴于座下。
近身甚急。
毛手入其袖。
其冷如冰。
扪摸至腹。
相殊不倾动。
每入定多是五日为度。
忽雪深有二猛兽来。
相自洗拭裸卧其前。
愿以身施其食。
二兽从头至足嗅匝而去。
往往夜间坐床下搦虎须毛。
既而山居稍久衣破发长。
猎者疑是异兽将射之复止。
复构精舍于乱墓间。
成都县令杨翌。
疑其幻惑。
乃追至。
命徒二十馀人曳之。
徒近相身一皆战慄心神俱失。
顷之大风卒起。
沙石飞飏直入厅事。
飘帘捲幕。
杨翌叩头拜伏喘不敢语。
忏毕风止。
奉送旧所。
相至成都也。
忽有一力士称舍力伐柴供僧厨用。
相之弟本国新为王矣。
惧其却回其国危殆。
将遣刺客来屠之。
相已冥知矣。
忽曰。
供柴贤者暂来谓之曰。
今夜有客曰灼然。
又曰。
莫伤佛子。
至夜薪者持刀挟席。
坐禅座之侧。
逡巡觉壁上似有物下。
遂跃起挥刀。
巨胡身首分于地矣。
后门素有巨坑。
乃曳去瘗之。
复以土拌灭其迹而去。
质明相令召伐柴者谢之。
已不见矣。
尝指其浮图前柏曰。
此树与塔齐。
塔当毁矣。
至会昌废毁正与塔齐。
又言。
寺前二小池。
左羹右饭。
斋施时少则令淘浚之。
果来供设。
其神异多此类也。
以至德元年卒。
寿七十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新罗国王三子,俗姓金。幼慕延陵之让,愿为释迦法王子。居贺兰山白草谷。肃宗时供奉内寺。上元间示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姓金氏。新罗国王子也。幼慕延陵之节。竟让储贰。而委质释迦法中。既附舰西游华夏。寻度流沙。陟葱岭。将尽礼天竺胜迹。会异比丘语之曰。子于旧记未尝有名。而辄欲往其亡乃不可乎。因使教化毒龙。以进其坚忍。祷祈观音。以笃其智愿。而漏或为龙授三归依戒。或于像前。住禅定者四十九日。然比丘犹以为子之缘。特于唐土尤稔。乃反结庵于贺兰山之白茅谷。安史之乱。肃宗治兵灵武。屡梦金色人前唱宝胜如来名号。询之群臣。举以漏对。即徵聘不为起。后命朔方副元帅。中书令郭子仪。躬至谕旨。始奉诏。逮陛谒。上瞪视曰。此诚梦中所见者。留之内道场供养。寇平。百官扈跸归京师。漏上表乞还山。上优答不允。上元三年。忽化去。现双足形于内道场门之右阖上。度去地可数尺许。吏白状。上御步辇过之。得遗表其所阅之。其言指。槩求归葬故山而已。诏可遣中使监护卤簿导送。且置廨宇于怀远县。盖漏平生所由往来也。丧舆至此。坚不可举。于是别构堂以奉安之。体貌至今无变坏。其堂内门阖。即内道场之门阖也。然当时所现双足之迹犹存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无漏。
姓金氏。
新罗国王第三子也。
本土以其地居嫡长将立储副。
而漏幼募延陵之让。
故愿为释迦法王子耳。
遂逃附海舰达于华土。
欲游五竺礼佛八塔。
既度沙漠涉于阗已西至葱岭之墟入大伽蓝。
其中比丘皆不测之僧也。
问漏攸往之意。
未有奇节。
而诣天竺。
僧曰。
旧记无名未可辄去。
此有毒龙池可往教化。
如其有验方利涉也。
漏依请登池岸。
唯见一胡床。
乃据而坐。
至夜将艾。
霆雷交作。
其怪物吐气。
蓬勃种种变现眩曜无恒。
漏瞑目不摇。
譬如建木挺拔。
岂微风可能倾动邪。
持久乃有巨蛇骧首于膝上。
漏悲悯之极为受三归而去。
复作老人形来致谢曰。
蒙师度脱义无久居。
吾三日后舍鳞介苦依。
得生胜处。
此去南有磐石。
是弟子舍形之所。
亦望闲预相寻遗骸可矣。
后见长伟而夭矫僵于石上欤。
寺僧咸默许之。
又曰。
必须愿往天竺者。
此有观音圣像。
祷无虚应可祈告之。
得吉祥兆可去勿疑。
漏乃立于像前入于禅定。
如是度四十九日。
身婴虚肿略无倾倚。
旋有鼠儿犹弹丸许。
咋左胫溃。
黄色薄脓可累斗而愈。
漏限满获应。
群僧语之曰观师化缘合在唐土。
心存化物所利滋多。
足倦游方空加闻见不可强化。
师所知乎。
漏意其贤圣之言必无唐发。
如是却回临行谓漏曰。
逢兰即住。
所还之路山名贺兰。
乃冯前记遂入其中。
得白草谷结茅栖止。
无何安史兵乱两京版荡。
玄宗幸蜀。
肃宗训兵灵武。
帝屡梦有金色人念宝胜佛于御前。
翌日以梦中事问左右。
或对曰。
有沙门行迹不群居于北山。
兼恒诵此佛号。
肃宗乃宣徵不起。
命朔方副元帅中书令郭子仪亲往谕之。
漏乃爰来。
帝视之曰。
真梦中人也。
迨乎羯虏荡平翠华旋复。
置之内寺供养。
谅乎猴轻金锁鸟厌雕笼。
累上表章愿还旧隐。
帝心眷重答诏迟留。
未遂归山。
俄云示灭焉。
一日忽于内门右阖之上化成双足。
形不及地者数尺。
阍吏上奏。
帝乘步辇亲临其所。
得遗表乞归葬旧隐山之下。
即时依可。
葬务官供。
乃宣卸门扇置之设奠。
遣中使监护。
卤簿送导。
先是漏行化多由怀远县。
因置廨署。
谓之下院丧至此神座不可辄举。
众议移入构别堂宇安之。
则上元三年也。
至今真体端然曾无变坏。
所卧中禁户扇。
乃当时之现瑞者存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无漏。姓金氏。新罗国王之次子也。少附海舰达于中华。欲游五竺礼佛八塔。既渡沙漠涉于阗已西。至葱岭入大伽蓝。其中比丘皆不测之僧也。问漏攸往之意。未有奇节。而诣天竺。僧曰。旧记无名未可辄去。此有毒龙池可往教化。如其有验方利涉也。漏依请登池岸。唯见一胡床。乃据而坐。至夜将艾雷电交作。其怪物吐气。蓬勃种种变现眩曜无恒。漏瞑目不摇动。久之乃有巨蛇骧首于膝上。漏悲闵之极为受三归而去。复作老人形来致谢曰。蒙师度脱义无久居。吾三日后舍鳞介苦。依得生胜处。此去南有盘石。是弟子舍形之所。亦望间预相寻遗骸可矣。漏默许之。又曰。必须愿往天竺者。此有观音圣像。祷无虚应可祈告之。得吉祥兆可去勿疑。漏乃立于像前入于禅定。如是度四十九日。身婴虚肿略无倾倚。旋有鼠儿犹弹丸许。咋左胫溃黄色薄脓可累斗而愈。漏限满获应。群僧语之曰。观师化缘合在唐土。心存化物所利滋多。足倦游方空加闻见不可强化。师所知乎。漏意其贤圣之言必无唐发。如是却回。临行谓漏曰。逢兰即住。所还之路山名兰。乃马前记遂入其中。得白草谷结茅栖止。无何安史兵乱。肃宗训兵灵武。屡梦有金色人念宝胜佛于御前。翼日以梦中事问左右。或对曰。有沙门行迹不群居于此山。恒诵此佛号。召至。帝视之曰。真梦中人也。及旋置之内寺供养。累上表章愿还旧隐。帝心眷重。未遂归山。俄云示灭焉。一日忽于内门右阖之上化成双足。形不及地者数尺。阍吏上奏。帝乘步辇亲临其所。得遗表乞归葬旧隐山之下。即时依可。遣中使监护送导。先是漏行化多由怀远县。因置廨署。谓之下院。丧至此神座不可辄举。众议移入构别堂宇安之。至今真体端然曾无变坏。

人物简介

黄鹄山志
讳显槐,端王第三子,悯王弟。
嘉靖四十三年上书条藩政,后以摄藩事为抚臣所奏,削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