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宝卷

相关人物:共 32 位
共 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3—769 【介绍】: 或作慧忠。唐僧。润州上元人,俗姓王。幼不食荤腥,年二十三出家,配居升州庄严寺。后礼谒牛头山威禅师,遂住此山四十年,终日兀坐,寒暑一衲。有《见性序》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润州上元王氏子。神龙初生。二十有三年矣。遂以童子。试经获度。仍配居庄严寺。志节。为时辈所推重。寻游方。见威禅师于牛头山有契悟。威因悉以山门委之。使踵住持事。由是益精励。行头陀山泽中。一衲一铛。晏坐绳床。终日夕。开元二十七年。县令长孙遂。造山验视。至山半。虎当道跑哮。莫能前。忠闻之遽迎遂。且使虎去。天宝初。州牧里豪请自山归庄严。起仆易挠。寺为一新。又将徙建法堂于殿之东隅。感二神人。为定基址。适其地有古树。而鹊巢其上。忠不忍伐。后鹊竟他巢。若有知者。异哉。大历四年六月十五日。集众布萨。晚命侍者。治浴剃发。如无恙时。夜则云气绚烂若闻空中有乐音者。翌旦坐逝。春秋八十七。当忠之在山也。有悬铛树挂衣藤。未寂之前一年。藤树皆萎。其年九月。忠说法高座。水忽迸流四绕。风雨震荡。白虹贯东南。郡守韦损备仪仗送还山。五年阇维收舍利不胜计。其馀行迹语句。载传灯录。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惠忠。
俗姓王。
润州上元人也。
初在母孕。
忽遇异僧谓曰。
所生贵子当为天人矣。
诞育已来不食荤腥。
有异常童。
禀性敦厚。
年二十三以经业见度。
即神龙元年也。
遂配庄严寺。
志节高简为时辈所推。
闻牛头山威禅师。
袭达磨踪得佛法印。
遂造山礼谒。
威见忠乃曰。
山主来矣。
因为说法顿悟上乘。
威既得人如老氏之逢尹喜。
乃命入室付法传灯。
并委山门之事。
遂出廛聚。
忠即继踵兹峰夙夜精励。
常头陀山泽。
饮泉藉草一食延时。
每用一铛。
众味同煮。
用毕悬于树杪。
方复绳。
床晏坐终日如杌。
衣不易时寒暑一纳。
积四十年。
遂彰灵应非一。
州牧明贤频诣山礼谒。
再请至郡施化道俗。
天宝初年始出止庄严。
忠以为梁朝旧寺庄严最盛。
今已岁古凋残。
兴怀修葺。
遂于殿东拟创法堂。
先有古木鹊巢其顶。
工人将欲伐之。
忠曰。
且止待鹊移去始当伐之。
因至树祝曰。
此地造堂当速移去。
言毕其鹊竞衔柴迁寓他树合郭道俗观者如堵。
莫不叹异。
又立基未定忽有二神人为上其处。
因乃定焉。
虽汲引无废神旷不挠。
四方之侣相依日至。
以大历三年。
山门石室前有忠挂衣藤。
是岁盛夏忽然枯悴。
灵芝仙菌且不复生。
至九月忠演法高座。
无故水出绕座而转。
至四年六月十五日集众布萨。
至晚乃命侍者剃发浴躯。
是夜瑞云覆刹天乐闻空。
十六朝怡然坐化。
时风雨震荡树木摧折。
和州延祚寺僧徒。
其夕咸见白虹直东西贯于山中。
鸟兽哀鸣林壑岩间。
哭声数日方止。
岳牧韦公损闻而哀怆。
遣使赠赙。
并令上元令刘君备威仪送归山。
于时炎蒸。
至七月七天降雨绝凉。
八日神柩出纤尘不飞。
又有群鹤徘徊舆上。
送至山门。
瘗后数日坟内放光照于山林。
五年春依外国法茶毗。
获舍利不可胜计。
圆细如珠光彩莹彻。
远近道俗有恨无所剋获。
咸于焚身处煨烬中至求。
凡百千人。
皆得舍利。
故知法身圆应感物无穷。
圣力潜通光腾千古。
门人起木塔。
春秋八十七矣。
身逾七尺。
霜眉径寸仪容殊伟燕𪁟龙腮神气孤。
拔。
色如金聚。
含光玉润若梵僧。
所居帐帏弗张蚊蚋不犯。
曾居兰若幽栖松竹深邃。
尝有虎鹿并各产子驯绕入室曾无惧色。
开元二十七年上元令。
长孙遂初脱略异闻。
躬造山询验。
及到山半猛虎当路瓟吼。
遂乃惊怖莫知所为。
忠闻出林晓喻。
虎因寝声伏于林中。
遂恐慑合掌礼谢而回。
忠又向吴郡具戒院中。
有凌霄藤盛夏萎悴。
人拟伐之。
威大师曰。
勿剪惠忠还日其藤更生。
人不之信。
及秋忠还其藤重茂矣。
又昔有供僧谷仓在庄。
夜有张盗来窃之。
虎乃吼唤逐之。
盗弃负器而逃。
其类夥多良难骤述。
忠著见性序及行路难。
精旨妙密盛行干世。
又邺中释圆寂。
氏族生地俱不可寻。
初从嵩山见老安禅师。
道契相符莫测涯岸。
以高宗咸亨二年生计终岁。
已一百有奇年矣。
襄州节度使严绶倾心供养。
亦号无生和尚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惠忠。
俗姓王氏。
润州上元人也。
初在母孕忽遇异僧。
谓曰。
所生贵子当为天人矣。
诞育已来不食荤腥有异常童。
禀性敦厚。
年二十三以经业见度。
即神龙元年也。
遂配庄严寺。
闻牛头山威禅师造山礼谒。
威见忠乃曰。
山主来矣。
因为说法。
遂夙夜精勤。
常头陀山泽饮泉藉草一食延时。
每用一铛众味同煮。
用毕悬于树杪。
方坐绳床宴坐终日如杌。
衣不易时寒暑一纳。
积四十年。
遂彰灵应。
州牧明贤频诣山礼谒。
再请至郡施化道俗。
天宝初始出止庄严。
忠以为梁朝旧寺庄严最盛。
今已岁古凋残兴怀修葺。
遂于殿东拟创法堂。
先有古木鹊巢其顶。
工人将欲伐之。
忠曰且止。
待鹊移去始当伐之。
因至树祝曰。
此地造堂当速移去。
言毕其鹊衔柴迁寓他树。
道俗观者莫不叹异。
又立基未定。
忽有二神人为止其处。
因乃定焉。
虽汲引无废神旷不挠。
四方之侣相依日至。
以大历三年山门石室前有忠挂衣藤。
是岁盛夏忽然枯悴。
灵芝仙菌且不复生。
至九月忠演法高座。
无故水出绕座而转。
至四年六月十五日集众布萨。
至晚乃命侍者剃发浴躯。
是夜瑞云覆刹天乐闻空。
十六朝怡然坐化。
时风雨震荡树木摧折。
山中鸟兽哀鸣林壑。
岩间哭声数日方止。
春秋八十有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东桑泉人。玄宗开元中进士。天宝中,官监察御史。后官至户部员外郎。工诗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太原(今属山西),河东桑泉(今山西临猗)人。
开元时进士及第。
天宝九、十载(750、751),任监察御史,曾奉命与御史大夫王鉷等同至太白山宝山洞,得玉石函《上清护国经》、宝卷、纪箓等,献之。
后转户部员外郎。
事迹散见《旧唐书·礼仪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
岳灵善诗文。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三
岳灵。开元中进士。天宝中累官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8—499 【介绍】: 南朝齐南彭城人。
仕宋以军功累官至广州刺史。
入齐,为平北将军,累迁益州刺史、侍中,曾镇压益部山民。
预废郁林王,明帝即位,进太尉,封鄱阳郡公。
东昏侯永元元年,率军攻北魏,先胜后败,改任江州刺史。
东昏侯杀大臣徐孝嗣等,危惧不安,在寻阳起兵,至建康,败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9 【介绍】: 南朝齐吴兴武康人,字茂隆。
沈文季侄。
宋顺帝升明末,为相国西曹掾。
齐高帝即位,以为前军将军,迁中书郎、侍中。
东昏侯恣行杀戮,与文季同被害,年四十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8—500 【介绍】: 北魏河东闻喜人。
仕南齐明帝为徐州刺史,徙豫州刺史、屯寿阳。
明帝死,东昏侯宝卷立,欲迁以为南兖州刺史,叔业不愿。
宝卷乃疑其有异。
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叔业遣子奉表以寿阳降魏,拜为散骑常侍、征南将军、豫州刺史,封兰陵郡公。
全齐文·卷二十一
叔业,河东闻喜人。宋元徽末为羽林监。高帝为骠骑,引为参军,及受禅,除屯骑校尉、宁朔将军,永明中,累迁广平扶风太守、晋熙王冠军司马,延兴初加宁朔将军,建武中封武昌县伯、持节、冠军将军、徐州刺史,徙辅国将军、豫州刺史。东昏侯即位,徙南兖州刺史,进冠军将军。惧诛,降于魏,寻卒。
王咺之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0 【介绍】: 南朝齐人。
初任太学博士,迁中书舍人,与茹法珍等助东昏侯萧宝卷为虐。
专掌文翰,诛戮无辜。
东昏侯败死,被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1 【介绍】: 南朝齐吴兴人。
齐东昏侯时与茹法珍并为制局监,俱受宠幸,东昏侯呼虫儿为“阿兄”。
权倾一时,与左右应敕捉刀之徒并专国命,时人谓之“刀敕”。
京都为之语曰:“欲求贵职依刀敕,须得富豪事御刀。
”崔慧景平后,封竟陵县男。
及萧衍(梁武帝)率军入建康,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0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元达。
梁武帝长兄。
起家齐安南邵陵王行参军,袭爵临湘县侯。
历位晋陵太守,有善政。
齐东昏侯永元二年,裴叔业据豫州反,懿以豫州刺史领兵讨之。
既而崔慧景围攻建康,齐室大乱,懿复率三千锐卒回救,击杀慧景。
授尚书令,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
以功高,遭疑忌。
弟衍及长史徐曜甫曾劝懿反齐,不从。
卒为东昏侯毒死。
衍闻懿死,在襄阳起兵,越二年灭齐。
追封长沙郡王,谥宣武。
徐世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0 【介绍】: 南朝齐新蔡人。
齐东昏侯在位有宠,自殿内主帅超迁直閤骁骑将军。
帝有杀戮,皆其用命。
枉杀徐孝嗣,得封临汝县子。
后与茹法珍、梅虫儿争权,帝稍恶其凶强。
永元二年初谋逆,事发被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2—499 【介绍】: 南朝齐吴兴武康人,字仲达。
沈庆之子。
少以宽雅正直见知。
仕宋,起家主簿。
后父为沈攸之所杀。
宋末攸之反,萧道成加其冠军将军,督吴兴、钱塘军事。
遂收杀攸之宗族。
入齐,为侍中。
武帝永明中,预废郁林王,加散骑常侍。
始安王萧遥光谋废东昏侯,败死。
东昏侯肆行杀戮,托老疾不预朝机,卒为东昏侯所杀。
谥忠宪。
共 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