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陆之武

共 5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儒之宫兮千柱眈如,峨冠绮袂兮群而趋。
食焉稻鱼兮隶焉诗书,我侈其成兮绎其初。
诲掖之孔敏兮筑兴之不徐,偾于昔焕于今兮繄百年其有待。
企三贤而相攸兮遗躅未沬,匪若人之良茂兮吾将奚赖。
芹波摇日兮槐阴转午,一尘不栖兮重廊邃宇。
执经前兮仪仪而吁吁,君颜舒舒兮而究而语。
有粹其文兮有觌其古,风舞雩兮步趋绳矩。
鄙人留眼兮夫也接前人之武,人今翩鸿兮与南翔。
云气蓬瀛兮观虚皇,膏馥沾被兮淮之乡,君之惠兮乡之人不可忘。
按:《江湖长翁集》卷一。
之武平生信不如,衰年怀土事幽居。
山中已迫桑榆景,天上重烦故旧书。
伏枕尘劳灰百念,传家生计在三余。
邻翁花木春来好,扶杖看花当小车。
昔在召公。相武王除害去虐。敷命帝庭。周公佐成王卜洛定宅。登颂清庙。奉康王会朝丰宫。克致太平。惟崔公相元宗保宁圣德。镇安天下。辅肃宗扫除凶秽。绍享太平。(一作天命)事今上振宣明威。抚绥淮海。惟申伯翊宣王登南邦。兴周室。小白率诸侯征楚。翼奉王室。与崔公叶德同勋。皆姜姓也。夫议盛德。谕大功。赞大贤。举其殊伦。卓然昭明。不书其细。申大体也。故诗陈方叔之烈曰。方叔元老。克壮其猷。又美韩侯之封曰。有倬其道。韩侯受命。今述崔公。亦不名不备官。古之制也。后魏尚书亮。八代至公。海内首族。人伦德范。公少负文学重名。具兼宏略。扬于王庭。甲科入仕。历京兆仓曹参军。再迁司勋员外郎。丁太夫人忧。以毁闻。终丧。拜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剑南节度留后事。逆臣起幽陵。陷潼关。至尊哀兆人。思古公避狄之义。于是帝车西南。依我心膂。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剑南节度采访使。元宗克让圣子。家为唐虞。公出纳王命。至于朔方。弼谐二圣。孝慈光明。自西自东。殄歼元恶。天讨之师。岌如山行。寇若霜稿。鼓燎无馀。帝曰尔圆。实叶朕志。官中书令。拜赵国公。公拜稽首。臣敢上冒。以负天明命。帝遂其高。俾作少师。师训东宫。兼长邦宪。居守洛京。乃傅济王。又典汾州。王德日宣。汾州阜安。乃统江淮。主三军。督万人。加工部尚书。时征镇之司。恃勋奸令。公独露奏。慝用辍兴。转吏部。淮南既清。军有馀逸。夷难江南。万里康哉。六岁在镇。心驰王幄。恋慕之极。至于涕洟。献章请朝。帝恩降允。公不俟驾。建旆将驰。耆耋泣诉。吏人遮道。指日诣阙乞留者三百馀人。公申谕而行。至于京师。天子大悦曰。赵国公先帝元臣。常为朕师。自我不见。于今六年。有司如朕意待之。加尚书左仆射。遂淮南之请。所部八州人。舞手蹈足。秘书省少监兼庐州刺史长乐贾深。有文有武。忠于王室。推心驭下。嘉绩升闻。戴公仁明。思扬盛德。合肥令彭城刘商。先后之族。临人惠和。一州之老幼咸曰。我州我邑。敷王德泽。崔公封内。我是以安其仁。不铭其德。不可谓贤。华尝忝公游。咨以为颂。夫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公入掌三公之政。出践诸侯之长。昔郑武公为卿士。诗人赋缁衣。鲁僖公为周贤侯。史克颂坰野。敢附前烈。以书公不朽。故褒大臣则王室尊。崇美政则王命行。不唯颂公。尊天王也。今载公朝觐之礼以宏大之。其文曰。
思崔公出镇之崇。
克孝克忠。
宣帝之武
恢帝之功。
自蜀自朔。
至于秦宫。
出纳大命。
决事于中。
思崔公烈烈郁郁。
以邕以肃。
乃统淮服。
洎江之隩。
阗阗长毂。
霞旆霜镞。
蠢尔凶毒。
罔不颠覆。
思崔公三世元臣。
德绥生人。
乃朝于王。
王顾殊伦。
且曰东南。
饮化如春。
为朕腹心。
宁其咏吟。
思崔公入觐于王。
銮声央央。
佩玉以锵。
秉圭奉璋。
公复于扬。
四牡其骧。
公慕彤庭。
涕濡于裳。
思崔公庐江州邑。
孰不垂泣。
我公之还。
阳和起蛰。
乃求乐石。
乐石爰立。
刊之颂之。
介福攸集。
州人斯及。
天地其块,道理最大。
孰主张是,有圣贤在。
方寸之微,万善之会。
惟修则存,不则昧昧。
于《易》之元,终日乾乾。
《大学》明新,体用一源。
暗室屋漏,飞跃天渊。
赞化育物,莫知其然。
修之用功,亦曰大矣。
于以名斋,学此而已。
夔、禹与行,颜、孟与止。
翼翼兢兢,毫发千里。
平生之间,至于岁寒。
匪幸而进,匪倦而还。
世变日隘,穹壤自宽。
吾安吾性,人以为难。
凤翔千仞,辟易鸿鹄。
览辉一下,为国之福。
幡然如龙,归卧云谷。
雨我大旱,群望斯属。
维昔《淇澳》,君子之宗。
亦既多寿,维德之丰。
切磋琢磨,益以自攻。
脩哉脩哉,今之武公(一章)

福州都督府新学碑铭(775年) 唐 · 独孤及
四言诗
世与道交相兴丧。宏之者在人。非庚桑楚。不能使畏垒大壤向化。微文翁。蜀学不崇。闽中无儒家流。成公至而俗易。民赖德施。古今一也。初成公之始至也。未及下车。礼先圣先师。退而叹堂室湫狭。敩学荒坠。惧鼓箧之道寝。子衿之诗作。我是以易其地。大其制。新其栋宇。盛其俎豆。俎豆既修。乃以五经训民。考校必精。弦诵必时。于是一年人知敬学。二年学者功倍。三年而生徒祁祁。贤不肖竞劝。家有洙泗。户有邹鲁。儒风济济。被于庶政。大历十年岁在甲寅秋九月。公薨于位。于是偫吏庶民。耆儒诸生。雨泣庙门之外。若有望而不至。号曰。岂天不欲斯文之渐渍于东瓯之人欤。不然。何锡厥化而不遐公之年也。吾党瞠然。呜呼曷归。判官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安定皇甫政殿中侍御史颍川韩贽监察御史河南长孙绘率门人部从事州佐县尹相与议。以公之功绩。明示后世。谓及尝同司谏之列。宜备知盛德善政。见托论撰。以实录刻石曰。公讳椅。字某。皇帝之诸父。宗室之才子。宽裕恺悌。孝慈忠敬。庄而成式。文而强力。治王氏易左氏春秋。酌其精义。以辅儒行。故居处执事。著书属词。非周公轨躅不践也。天宝三载应选部辩论。为安阳县尉。中兴之后。历御史尚书郎谏议大夫给事中。十馀年间。周历三台。言中彝伦。动中大本。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家贫不乐清近。求为京兆少尹。无何。出守宏农。宏农人和。又移典华阴。兼御史中丞。华阴之近者安。远者来。天子以为才任四岳十二牧之职。大历七年冬十有一月。加御史大夫持节都督福建泉汀漳五州军事领观察处置都防禦等使。八年夏四月。龙旂六辔。至自京师。闽粤旧风。机巧剽轻。资货产利。与巴蜀埒富。犹有无诸馀善之遗俗。号曰难治。公将治之也。考礼正刑。节用爱人。颁赋遣役。必齐其劳逸。视年丰耗。量入以制用。削去事之烦苛。法之掊克者。吏不奉职。民不帅教。则惩以薄刑。俾寖迁善。繇是民知方矣。公将安之也。初哥舒晃反书至。公屦及于门。遽命上将帅戈船下濑之师。西与钟陵军会。先拔循潮二州。以援番禺。推诚誓众。士皆奋勇。既而大憝就戮。五岭厎定。民是以康。繄我师是赖。人无奸宄寇贼之虞矣。公将教之也。考頖宫之制。作为此学而寓政焉。躬率偫吏之稍食。与赎刑之馀羡。以备经营之费。而不溷于民也。先师寝庙七十子之像在东序。讲堂书室函丈之席在西序。齿冑之位。列于廊庑之左右。每岁二月上丁。习舞释菜。先三日。公斋戒肄礼。命博士率冑子。修祝嘏。陈祭典。释菜之日。衅器用币。笾豆在堂。樽罍在阼。公元端赤舄。正词陈信。是日。举学士之版。视其艺之上下。审问慎思。使知不足。教之导之。讲论以勖之。八月上丁如初礼。岁终。博士以逊业之勤惰。覃思之精粗告于公。敛其才者。进其等而贡之于宗伯。将进。必以乡饮酒之礼礼之。宾主三揖。受爵于两壶之间。堂下乐作。歌以发德。鹿鸣南陔由庚嘉鱼南山有台以将其厚意。繇是海滨荣之。以不学为耻。州县之教。达于乡党。乡党之教。达于众庶矣。公薨之明年。太常议。按公叔发修卫国之班制以交四邻。故易其名曰文。孔文叔其勤公家。夙夜不懈。卫人铭其彝鼎。以公尊教劝学。德洽荒服。乃奏谥曰成。诏赠礼部尚书。而刻金石之礼。则阙而未备。今也敢播德馨。贻之无穷。其铭曰。
公之文兮,肃恭且仁。
宣力事君,润饰经术。
厎绥斯民,公之武兮。
𩻴寡不侮,刚亦不吐。
率师勤王,戡厥丑虏。
公之移风,经始泮宫。
百堵皆兴,孔堂崇崇。
四科以班,乃侯乃公。
秩秩祀典,锵锵礼容。
大昕鼓徵,学士萃止。
褒衣方屦,登降以齿。
从公于迈,乐我泮水。
我廛我里,讲诵资始。
比屋为儒,俊选如林。
缦胡之缨,化为青衿。
公宜难老,为学者司南。
板日告凶,实天匪忱。
哕哕和鸾兮,不闻遗音。
愿言思公兮,如玉如金。
馀烈镂石,以塞民心。
五贤赞 其三 扬子(1054年) 北宋 · 韩琦
四言诗
书煨于秦,郁而未光。
在汉之武,始焉表章。
去圣云邈,微言孰详?
人各名家,尚迷大方。
及其季也,篆刻相攘。
贤乎子云,翼然高翔。
学通天地,道该帝皇。
笔之于书,德音洋洋。
周孔之法,弛而再张。
鄙哉史坚,而不自量。
非圣作经,引为谤伤。
经者伊何?乃道之常。
茍能明道,胡用不臧。
岂比吴楚,僭号称王。
一时之訾,万世之长。
故嗣孔孟,曰荀曰扬。
凯乐象功。曲成斯献。
既宣威而是奏。亦饰喜而攸建。
播师律于六律。寰海用宁。
扬军声于五声。华夷知劝。
原夫饮至云毕。告捷在兹。
陈簨簴之列。歌杕杜之诗。
天地同和。尽乐止戈之武
生灵咸若。俱欢反旆之师。
观其钟鼓克谐。羽旄繁会。
伊德音所发。实神功是赖。
粗而厉。彰乎乐在其中。
感而通。俾夫声闻于外。
回八风以柔服。叶七德而保大。
铿锵既荐乎成文。条畅有符于交泰。
若乃昭声教。定武功。
肃军容于清庙。和乐节于皇风。
奏在偃旗之时。宁惟三捷。
献于归马之日。何愧一戎。
于是洪棱奋。盛礼陈。
感怒声而色作。骇壮观而气振。
且流欢于远迩。乃昭庆于神人。
耀德是资。克戒熊罴之士。
审音斯取。不忘将帅之臣。
则知伐叛既在乎师。献功必资乎乐。
缀兆若习于部伍。进退如分其犄角。
矧乎侁侁之功斯立。锵锵之韵相符。
始理心而启圣。终盈耳以为娱。
彼周伐猃狁。汉征单于。
皆穷欲而黩武。故人残而力无。
未若我配盛德。永维图。
将使自东自西。聆至音而斯为盛矣。
尽善尽美。欣元德而不亦乐乎。
既而一人有作。万物皆睹。
掩轩后之咸池。陋周王之大武。
播丕绩于宫徵。献盛乐于宗祖。
客有击拊而歌圣功。愿比身于率舞。
明明天子。
五帝可六。
政不严而诸夏以清。
师不陈而远人咸服。
于是旋大旆。
罢长毂。
剑无顿锋。
矢无血镞。
万方悦。
四境肃。
同夏后之舞羽舞干。
𥬒周王之白狼白鹿。
边鄙以之不耸。
神祇于焉介福。
至矣哉。
善师不阵之功。
烈烈而郁郁者也。
伊昔汉武。
黩兵于邻。
殚天下之赋。
悉域中之人。
南浮瘴海。
北历胡尘。
然后戎虏稽服。
瓯闽入臣。
孰与乎兵不交而枹不鼓。
遂奔走而来宾。
我师孔闲。
我后齐圣。
顺鲁史之武有七德。
法周书之农用八政。
不讨远而远者自怀。
不耀兵而兵威克盛。
信八王之楷范。
为百代之龟镜者也。
自太朴之既散。
俗易弊而难威。
蜂虿或恣其毒螫。
鸱枭乃纵其翻飞。
是以有征无战。
有守无围。
家以文事革武事。
士以儒衣易铁衣。
王者之兵也。
有征而无战。
北方之彊也。
不召而来归。
旋师以出。
振旅而返。
示牛马而弗服。
在干戈而载偃。
鄙楚子之灭弦。
小文王之侵阮。
百僚兮率职济济。
偫士兮直言謇謇。
声教所被。
则莫我敢遗。
日月所临。
于是乎无远。
荡荡昭昭。
不讳之朝。
忝陶唐之比屋。
敢颂美于帝尧。
炎德继统,汉光得时。
惟乘龙而特起,以御天而有为。
独收兴复之功,系隆丕祚;
盖际飞腾之会,统制方维。
迹其奋宛邑而战昆阳,诛青犊而降铜马。
念再造丕图也,虽本自于神圣;
而独逢兴运也,故能安乎区夏。
军摧九虎,成止戈之武焉;
时乘六龙,显御天之造也。
观其业务绍复,符能握乾。
将登四七而上应于列宿,载当二百而适际于中天,体纯刚而有作,莅至尊而独专。
受命而兴,协彼真人之应;
逢辰则奋,揽夫帝位之权。
用能骧首而飞也,非在田而在渊;
驭世而起也,遂得位而得禄。
威群盗之鼠窜,扫中原之鹿逐,尊既正于九五,祚遂兴于百六。
爰究位天之载,允协羲经;
详推斗野之符,又同赤伏。
大抵圣不世出也,世必治而斯起;
龙不时见也,时纯阳而后升。
今我恢雄图之赳赳,济大业以兢兢。
既当阳而有造,宜取象于时乘。
小利见之神尧,第伸潜跃;
仰同符之高帝,果致隆兴。
因以兆应金刀,祥飞白水,赤光之照也已新于育圣之际,佳气之郁也又见于举兵之始。
由天意之久属,宜帝尊之独履。
盖有致而斯能,苟不然而何以?
遂令耿氏攀鳞翼以愿从,肯使圣公假风云而能起。
故得息盗集之奋猬,破野战之群龙。
回飙既止于九县,彗云宁见于高锋。
灵贶自甄,类五马渡江之化;
功臣皆厚,笑四蛇入宇之从。
噫,感如诸将也,有鳞集之归;
骧如吴公也,擅风行之誉。
抑知天德之位,亦赖人谋之助。
吾皇复受天命,而远跨于汉光,乘时龙而在御。
武溪深 北宋 · 文同
峤南之武溪,其深不能测。
潭潭滀瘴疠,水色重如墨。
昏然潦雾作,上下毒气塞。
仰视高飞鸢,跕跕堕两翼。
交州恶女子,制驭费衔勒。
伊余缪兵寄,得总浪泊役。
常甘马革死,持此期报国。
卧念少游言,从之何可得。
共 5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