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本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丁太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广东人,初系广东三合会成员。
咸丰四年参加起事,不久加入太平军。
后随石达开独立行动,未几又脱离石达开部。
同治三年谋取粮回救天京,败于安仁,次年降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广东清远人,初为三合会成员。
咸丰四年参加起事。
后入太平军。
七年后随石达开独立行动,后又脱离石达开,抵江西与李秀成会合。
同治三年,败“常胜军”于华墅。
后转战江西、福建。
次年败退广东,降清。
后不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0—1639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建斗,号九台。善射,有将略。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崇祯初,累迁右参政兼副使,又进按察使,严于治军,屡次击退进入畿辅之农民军。七年,以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与陈奇瑜连破汉南一带的农民军。八年,受命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寻加督山西、陕西军务,赐尚方剑,与总督洪承畴合力围攻中原农民军。九年,清兵由喜峰口入关。象升奉诏入卫,而清兵已去。十一年,清兵再入关,受命督天下兵,而所部实不满二万,又受杨嗣昌、高起潜掣肘,孤军苦战,十二月,在巨鹿蒿水桥兵败阵亡。南明弘光谥忠烈,清谥忠肃。有《忠肃集》。
词学图录
卢象升(1600-1638) 字建斗。常州宣兴人。兵败殁于阵中。南明弘光时追谥忠烈。清乾隆时谥忠肃。诗词慷慨苍凉。有《卢忠肃集》,词在集中。
维基
卢象升(1600年—1639年—Lu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直隶宜兴张渚茗岭(今江苏)人,祖籍江南东道鄞县(今浙江宁波),明末政治人物、军事将领,天启进士,练“天雄军”,围剿农民军有方,官至宣大总督,在对清战争中战殁。
南明谥忠烈,清乾隆时谥忠肃。
象升幼时潜心读书,好骑射,虽是文人,皮肤白晰,身材削瘦,但力气很大,天赋异禀。
年轻时便与东林党人相善。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十七岁进入国子监“补博士弟子员”,天启元年(1621年)中式应天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授户部主事。
象升能与部下共甘苦,善于驭下,过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史载其“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
”崇祯改元,任直隶大名府知府。
崇祯二年(1629年)满州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沿喜峰口入袭京畿,卢象升募了一万士兵勤皇,还没打仗,满人就退兵了。
崇祯三年,提任参政,负责练兵,于大名府一带(古名天雄)以亲友、同乡的关系网招募军队,号称“天雄军”。
崇祯四年(1631年)因治绩优良升任按察使。
崇祯六年(1633年)象升率所练“天雄军”,镇压由山西入河北之民变。
后任五省总督,管江北、河南、湖广、四川、山东剿匪事,与将领祖宽、左良玉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部。
象升军到汝阳时,军中断粮三日,象升以身随之断粮,军无怨言,无人逃亡。
汝阳之战,卢象升自城西攻,高迎祥几十万大军崩溃。
高迎祥聚合部众二十万之众,继续逃亡,在确山再败于卢象升。
自崇祯八年五月至十一月,象升以率绝对劣势兵力,先后十余战皆胜,斩杀民军三万余人,彻底扭转了战略局势。
崇祯九年正月,高迎祥会合张献忠,三十万之众攻击南京,不利,退攻滁州。
卢象升率军赶到,以两万之众再次击败高迎祥,并以各将领围堵,高迎祥人马散尽,退入湖广郧阳。
卢象升手下祖宽所部以不熟山势为由,拒绝入山作战,象升无计可施。
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建国,国号为「大清」,六月,阿济格率清军攻入喜峰口,纵意抢掠而去。
象升调任宣大总督,率师进驻京畿,严明军纪,操练兵马,清军不敢进犯。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军三路大举南侵,北京戒严,崇祯帝和战不定,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主张议和;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
然杨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切断象升粮饷,屡屡调走象升部生力军,致使号称“总督天下援兵”的象升部只剩区区五千老弱残卒。
是年十二月十一日(1639年1月),卢象升移兵钜鹿(今属河北)贾庄,已断粮七日,全凭百姓自愿捐粮掺杂冰雪为食,然无一人叛。
宦官高起潜统兵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象升派遣杨廷麟去求援,高起潜置之不理。
卢象升知事不免,军中大哭,誓与清军决一死战。
随拔寨而出,于蒿水桥决战清军。
史载“……骑数万环之三匝。
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人物简介

清诗别裁集
字蕴久,浙江归安人。
○蕴久工于制笔,立行不苟,犹萧中素之隐于木工也。
诗亦静细,士大夫不以艺人目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1—1469 【介绍】: 明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字子傅,吴溥子。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傅,临川人。天顺初以荐召见拜左春坊左谕德辞不就有康斋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二
与弼字子传,临川人。
天顺初以荐召见,拜左春坊左谕德,辞不就。
有《康斋集》十二卷。
(《四库总目》:与弼出处之间,物论颇有异同。
然其学能兼采朱、陆之长,刻苦自立。
及门弟子陈献章得其静观涵养,遂开白沙之宗。
胡层仁得其笃志立行,遂启馀干之学。
其功未可尽没。
其诗文亦皆淳实近理,又不得以其急于行道,躁于求名,遂并其书而诋之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宗传,号心堂。隆庆五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抗直敢言,南京小中官醉辱给事中,参鲁请究治,为中官冯保所谮,谪高安典史。累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申严海禁。迁吏部侍郎。日本侵朝时,封贡议起,参鲁持不可,因著《东封三议》,辨利害甚悉。后终南京刑部尚书,致仕卒,谥端简。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五
字宗传,号心堂。
父龙积,学尚笃行,人称为赵夫子。
以岁荐,官怀宁训导。
公少从父受经,尽得其学。
先世无他,赵于鄞,凡家祭毕享馀惟侍父一席。
公性笃孝,朝夕奉父教甚谨。
年二十二,举于乡,以进士授庶吉士,风格为馆阁所推重。
时江陵枋国,嫌公无私谒,改户科给事中。
益擅直节敢言,如论王文成当从祀,芦沟桥佛寺不当建,及请甄别吏治、釐刷马房诸疏,俱其大者。
阉人张进殴给事中于留都,台省交章劾,进仅薄罚。
公抗言:进乃守备中官申信之党,不并治信,无以服人。
且朝廷纪纲因此曹大坏,渐不可长。
时信方与司礼冯保比谮于上,得旨切责公,使回奏。
公立草上有云:臣但知有道之世,可以危言,不顾君父之前所当忌讳,此则臣之罪也。
朝野俱傅诵其语,即江陵读之,亦心悔。
语客曰:如此蕴藉,不得居词林,是吾过也。
然竟坐谪高安典史。
到官,勤修尉职,不自知从谏阁来,当事檄使主白鹿书院。
公日励诸生,务先实造,从榛藓中得古文行忠信四字碑,为笺而行之,词义剀笃,读者感动。
诸傍郡外藩士俱来就学,一时称极盛。
稍迁饶州推官,寻擢福建督学佥事。
时学使者阿执政意,待士过严,常汰多而录少。
公曰:闽才薮也,岂得尔?
一切以宽行之。
其于衡鉴为更精,所录士后多为名臣。
乙卯秋,方大校士,适得父手书,忽心动,疑其有疾,立投牒竟去。
当事苦留不可得。
及抵家,父果卧疾不可起。
公日侍五药,夜则拥父双足,天暑伏床下,进亵器,手濯中裙近衣,未尝一入私室,如此复岁馀,父始殁,公竟得心疾。
里中无不称公至孝。
服除,仍起督闽学,两岁五迁南太常寺卿。
故事,百官贺万寿毕,更衣谒孝陵,长至先贺冬,后陵祀。
公谓祝釐所以尊君,而有事寝园,则欢忻之情不畅;陵祀所以格祖,而反后朝贺,则奠献之礼未虔。
具疏正其误,俱报可。
擢右副都御史,抚闽。
公至,大阅兵海上,壁垒尽新,下教有司,立行乡约保甲,境内无盗,即盗发亦辄得。
有陈申者,以倭报至,言其势甚张,人情震动。
公察其状曰:是将勾倭以自为功耳。
立械系之,谓倭来即斩汝。
巳而倭竟不至。
漳卒哗。
有司惧其为变,欲勿问。
公曰:废法以养骄乱之道也。
缚其魁斩之,一军詟不敢动。
任闽二年。
未尝取一铢一缕,幕府市租,悉裁以养士。
及迁大理卿,尚赢六万馀金,藉付有司去。
再迁刑部左侍郎。
值封倭议起,公上疏力争之。
改兵部,旋改吏部。
与尚书陈公有年、选郎顾宪成共持衡不挠。
适同里沈公一贯拜麻,公遂欲乞归,因出为南刑部尚书。
陛辞,又言封倭非计,立枷非法,语俱切至。
南中三尺久弛,人易犯;公坚持国法,即勋贵中官,无不敛迹。
身虽在南,每闻国家大事,辄忧见眉睫。
常云:大臣谊同休戚,岂谓南曹即去天万里,遂可漠不相关。
因屡疏请早行皇储冠昏礼,补谏官,罢祖陵开采及他矿税,释累系诸臣。
每公疏出,朝野为倚重。
上亦方大用,公会在廷,推吏部尚书,因以公名上。
沈公一贯疏言:参鲁才品诚堪大用,但与臣同乡,谁肯信臣无私?
参鲁因臣在,亦必不至,势必两相求去,惟上免用,参鲁幸甚。
公由是在南中九年,满三考,遂东归。
遣人以状闻。
上即家晋公太子太保。
逾四年而卒。
前一夕大星陨于厅事。
得年七十三。
公生平学问以主敬为宗。
为人温谦有蕴藉。
而见义直赴,未尝少回。
常诵自反不缩四句以明志。
故能光明历落。
为当世所仪若此。
所著疏草文集藏于家。
维基
赵参鲁(1537年—1609年),字宗传,号心堂,浙江鄞县(今宁波)人,进士出身。浙江乡试第六十名。隆庆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会试第九十名,二甲第十五名进士。选庶吉士,万历元年(1573年)五月授户科给事中,二年(1574年)十二月因弹劾凶监张进,被降五级,贬职为高安典史。迁饶州府推官,五年三月擢福建提学佥事,七年八月以亲老身病,乞致仕。张居正死后,经孙继先举荐,恢复官职,十一年二月复除福建提学佥事,十一月升南京光禄寺少卿,十三年八月入为太仆寺少卿,十四年改任通政司右通政,进左通政,十五年升南京太常寺卿。万历十七年(1589年),以右副都御史任福建巡抚,期间严申海禁,捕杀与倭寇勾结的商人。十九年升迁大理寺卿,二十年二月升刑部右侍郎,三月进为刑部左侍郎,二十一年正月改兵部左侍郎,十二月改吏部左侍郎。二十二年六月吏部尚书陈有年称病乞休,由赵参鲁署吏部印,八月升南京刑部尚书,三十一年十一月六年考满,加太子少保,三十五年三月累加太子太保。三十七年三月卒,与祭九坛造葬,谥端简,赠少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3 【介绍】: 清湖北人。
太平天国进士。
咸丰五年封将军,隶石达开麾下。
后随石达开独立行动,被授为军略。
转战湖南、广西、江西,后与李秀成会合,转战浙江绍兴、苏南松江、上海等地。
同治元年升安爵,次年自苏州往攻常熟,兵败被俘死难。
张遂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人。
咸丰四年为太平军检点。
次年累擢至春官又正丞相。
随石达开援湖北,后转战江西、江苏、安徽各地,曾参加摧毁江南大营之战。
杨韦内讧时,随石达开回天京,险遭韦昌辉谋害。
随石达开独立行动,任元宰,转战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西。
后事迹不详。
周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广东人,即周培春,或名春之,浑名“豆皮春”。
广东三合会首领之一。
咸丰四年起事攻广州,围韶州,后加入太平军,咸丰六年后任指挥、总制,随石达开独立行动,后又脱离石达开东走,与李世贤部会合,反攻皖南,失败,封怀王。
同治二年,进逼镇江,谋北渡长江未成。
后不详。
吉庆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广西人。
初参加太平军,为石达开部将。
清咸丰七年随石达开独立行动。
后又脱离石达开部,与李秀成汇合,转战苏南地区。
同治二年,随李秀成到安徽巢县,攻六安诸城不克。
天京城陷后,与洪仁玕至江苏迎幼天王洪天贵福回广德,复与洪仁玕走宁国县,后不知所终。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