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大临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7 首
小臣三复太任章,圣母徽音上可方。
庭受邸承俱著烈,壸仪慈范共流芳。
念深忧疾言犹在,诚切伤民泽更长。
自有女中尧舜谥,千秋彤管并辉光。
黄骊山色郁苍苍,吉地移封葬圣王。
缛礼后前▦隔岁,神基上下即同冈。
云愁迎驾疑湘浦,路稳连舟宛渭梁。
药院今逢端午日,不堪依旧进衣香(时忝药房提调)
石翁不羁人,腾踔诧豪唱。
阖闾佳山水,怀抱足幽旷。
修竹丛一轩,湖光枕清漾。
陶谢快同游,述作劳意匠。
海内走盛名,脱略睨卿相。
翛然八十年,布衣得无恙。
追昔仁宣间,词场声价壮。
乃知出与处,遭时为有当。
瓟庵平生交,拟之陆鲁望。
故观察使龙岩李公卒踰祥。孤殿中公兄弟以状属持谦曰。先人之葬。尤庵宋先生已撰显刻。而幽堂之志有阙。惟子铭之。念公于吾妇党也。且方忝太史职。在记贤大夫事。以补青简。不敢以固陋辞。谨按公讳尚逸。字汝休。其先自新罗贵盛。有悤言采于碧珍。子孙仍籍焉。碧珍后为星州李氏。历罗讫丽。世有显人。入我朝。平靖公约东以清德著名。生讳绍元。登文科。仕止佐郎。是公之高祖也。曾祖讳有蕃。承旨。祖讳硕明。郡守。考讳善敏。县令。赠兵曹参判。妣江陵金氏。赠贞夫人。以公贵也。公以万历庚子生。幼颖异不凡。稍长。力学不怠。当光海戊午。公年十九。从参判公。自京踰鸟岭而南。居于善山。中甲子司马。丙寅。参判公没。庐墓三年。庚午。擢大科。权知成均馆学谕。转至博士。荐拜承政院注书。时论惜公未与槐选也。每入侍。记注赡敏。笔翰如飞。上嘉之。再锡厩马。及乞暇归省母夫人。赐珍剂。谕令速返。升典籍。历司宪府监察,刑户礼三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丙子。出为黄海都事。冬。奴夷猝至。监司入海岛。公独守长寿城。激励军民。捍禦有备。一日夜已半。被掠士女数百人。脱走至城下。公即开门纳之。已而贼兵大至。呼声动地。城中汹惧。公坚卧不动。贼退去时。出兵击零贼。斩百馀级。而嫌于自伐。不以悉闻于朝。久露行间。遂患风疾甚。乱后除官。皆未就。己卯。病愈始拜命。由礼曹正郎。移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将以御史按察岭南。而遭母夫人丧。制终。拜持平,直讲,忠清都事。癸未。复以持平迁掌令。时有武将孽子为勋贵婿者。咀咒嫡母。而人不敢治。公置之于法。递为诸司正。不拜。甲申。出为襄阳府使。为治简而明。革弊祛隐。节用蠲赋。张设有方。皆可为后式。居五载。政成民和。及弃归。橐无毫毛。民相与聚粟。来馈于家。事类会稽叟赠钱。公不受。民守门不忍去者浃旬。己丑。拜掌令。先是贼臣自点结奥援弄国柄。稔恶日久。中外莫不忿嫉。孝宗新即位。向用耆哲。自点稍失势。而诸附丽之者。盘据要路。诪张眩乱。公论惮不发。公与二三名流论自点罪。并斥其党。朝著以清。一时推其风裁。递为司艺。俄还掌令。更论自点。竟流窜之。自点所亲李彦标者。阴连北人。谋起大祸。公发吏捕治。自点家又因译人馨长。流言于虏曰。新王黜旧臣用山人。将欲举兵入伐。虏乃屯兵关外。遣七使来诘。举国震荡。公夷然曰。命乃在天。孝宗亲自弥缝。幸而无事。庚寅。拜献纳。递正宗簿寺。迁执义。以书状官如燕京归。为侍讲院弼善。时自点之党复入。沮公玉堂录。公遂求外得晋州。陛辞。上引见。谕以晋之一邑。予无忧矣。公感激上命。益殚治理。道臣上其绩。赐书褒美。有清简持身。阖境爱戴。古之循良。蔑以过此等语。尝坐兵事罢归。上思公善治。命还任。公在晋四年。拟两司春坊凡十四。而上不除。以重外也。大臣为言谏臣不宜久淹吏职。乃以辅德召还。出入胄筵。启迪尽诚。金监司弘郁以言事被鞫。不堪讯。仰呼公曰。尔知我无罪。尔若在言地。必救我也。上恶之特罢公。遂尽室南归。卜筑于星之南水石间。自号龙岩。盖有终老计。乙未冬。起家为安东府使。以治最赐马。戊戌春解归。旋拜定州。以其鄙夷。尤以兴学为急务。聚邑子弟而教之。绰有成效。未几。超授吉州牧使。升通政阶。至官。疏陈邑弊。上命施行。道臣褒闻。锡赉甚厚。时朝议欲试于盘错。岭南关西北方伯缺。政官辄举论公名。而有相臣挟憾沮之。辛丑春。以微故免。壬寅夏。又出为宁海府使。明年。升庆州。又明年。以刑曹参议。奉使于燕。庆人涕送。而定人迎拜塞路。还入户曹参议。迁同副承旨。序升左副。拜庆尚监司。宰臣又有嫉之者。以年老白上。首相沂川洪公命夏曰。某乃善人。而廉能素著。精力尚强。上然之。而公竟不赴。拜判决事,全州府尹。俱辞递。复入银台。尝于前席。极言时政。上倾听。丙午春。拜黄海监司。本道自乱后。列邑凋弊。乡校奴婢。皆役于官。圣庙无人扫除。鞠为茂草。公修治一新。悉还其奴婢。其馀废置事皆得宜。尝启言民隐。语涉宫禁。上盛怒命逮系。三司交争而不听。时久旱。白轩李相公景奭请见言公素清慎。所坐甚冤。上即释之。俄命叙。而自是七八年中。于内累拜诸曹参议,承旨。并不就。间出为江原监司。无何。忤权贵见劾罢。又为清风府使。属庚辛大饥。至诚乳哺。济活甚众。大兴水利。峡民赖之。秩满归。癸丑。始以工曹参议赴朝。当宁陵迁奉。敦事无愆。既虞而即还。上章乞免。仍及时瘼。多见采施。甲寅六月。仁宣王后从祔于宁陵。公诣陵下。葬讫而归。八月感疾。疾剧。闻显庙升遐。临绝。惟言国事罔极。无一语及家。是月二十七日也。用是年十月二十五日。葬于州北仙铃山坐卯之原。公天姿温然慈良。而其中刚方。言貌绝去矜饰。而自有绳检。尤笃于内行。前后居丧。毕尽情文。尝以禄养不逮于亲为至痛。其在襄阳。寡姊寓居其境。一以事亲之道事之。兄子主祀而贫甚。为建祭室。扁曰追远。后移居宿舂地。而祭时必亲诣。至老不变。与弟尚达友爱甚至。既长于吏事。而持之以廉白。抚之以仁爱。恤孤茕制豪猾。凡典八邑按二路。俱有惠化。居而民歌舞之。去而追思不衰。其处台阁。秉直不挠。有謇谔之节。协心忠贤。力去凶邪。士论甚重之。而雅性恬靖泊然。无进取意。以是通籍四十五年。多栖栖于外官。不称才猷。位不满雅望。识者咸惜之。及暮年。谢事南归。时士祸已萌。惟一室图书。莳花灌园。乡人至。相与款晤竟夕。而绝口不语世事。或有问者。悠然若不闻。其慎密又如此。平生自奉甚俭。遗令丧葬无或过侈。著祭式以赐诸子。不敢违也。初娶居昌慎氏。早夭无后。后娶固城李氏。府院君原之后。大司宪柳景深之外孙也。妇道纯备。治家有法。公甚宜之。生三男二女。男长墀监察。次坡县监。次埰别座。长女适士人郭之翰。次适金天变。监察有四男二女。长志长。次志望夭。次志容,次志宽。女长适士人沈漳。季为持谦妻。侧出男志海武科及第。次志河。县监有二男。长志奭,次志尹。别座有三男一女。男长志安,次志完。馀幼。郭之翰生一女二男。内外曾孙不尽记。系以铭曰。
自罗著望,维星之李。
平靖之后,公趾厥美。
才既有种,丽又得正。
端良之质,孝谨其行。
早登王庭,南金之良。
霜台奋笔,清议式扬。
奚为累麾,未咸厥施。
晚膺晋秩,亦云非卑。
然考宦业,多外少内。
人为公惜,公志有在。
其志维何,乐彼山樊。
浩然捲归,松竹满园。
引年知止,近世所罕。
全而乘化,何怛何恨。
公没未几,世故百变。
公独不见,后死之羡。
畴能道公,尤笔昭垂。
我志其幽,维据于斯。
恩威转盻太无常,幸保功名仅六王。
朝士空曹登党业,书生环𬒮珣文章。
薇垣杀气连天动,竺国慈云扫地亡。
开国规模宁有此,頖宫亚圣亦仓皇(太祖刑僇之惨高洋不是过也继以成祖国脉耗甚矣幸而济以仁宣之宽大故得永世耳乃知寿国之功在嗣王也)
曲台浪说重经师,手著宸奎录孝慈。
并后已先陵冢嫡,夺宗何怪启骈枝。
前星频震终沦落,岩塞轻封半险危。
始信睢麟精意失,不徒官礼致乖漓(此论为前人所未发然有至理存焉)
漫传诚意撤胡床,草床君臣未可忘。
此事终应输汉祖,濠梁何处吊韩王
谁是条侯可授遗,满朝勋辅尽陵夷。
天台学士真儒者,不救皇孙一炬危。
江东秪合供偏安,河北绵延控阨难。
闻遣车徒卜函谷,悔教弓剑瘗长干。
具官空拟神京旧,亡国重增青盖叹。
盛世于今隆继绝,肯容樵牧妄摧残。
⑴ 太祖以事韩为讳见于刘辰国初事迹后人谬言文成撤床皆不考然杀之无乃已甚其实留之亦不害也
过清河望明陵各题句 其六 泰陵(乾隆丁未)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虽常有善政,然亦任中涓
积重原难返,去奢果是贤。
一仓万石备,鲜(上声)实博名传
享年祇□六,多忘无逸篇。
按:明诸帝太祖成祖而外治绩有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然孝宗所处与仁宣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二宗蒙业兢兢易称令主至成化以后天下袭太平数十年矣晏安久则不期怠而自怠丰亨积则不期奢而自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庶几知保泰持盈之道者独不免信倚中官假之事柄东厂之恣肇端于此涓涓不塞咎亦难辞然其施设未终年仅三十有六有足惜尔明自太祖成祖以来践阼久而享年永者概不多见其在弘治以前如洪熙成化仅越四旬宣德正统甫逾三十其在弘治以后正德隆庆亦仅逾三十神宗虽逾五旬而怠荒失德所谓益之疾而厚其亡也至天启弱冠而殂享年更促可见耽乐是从罔或克寿理诚不爽无逸之书以严恭寅畏为祈天永命之本而以不知稼穑艰难不闻小人之依为戒统观有明诸帝年祚脩短足为明徵因论弘治之事附识之并偻数以昭炯鉴云
⑴ 弘治在位十八年中颇多善政然常令东厂廉刺外事其时上书言东厂当革者往往得罪未尝不信任中涓也
⑵ 弘治时令天下设豫备仓每十里积粟万石及数者为称职过者旌擢不及者罚之原其意未始非备荒之一策然有万不能行之势以一县地方纵横百里而论综计天下一千三百馀县每十里万石所积之粟不知凡几安得有馀粟如此之多以供购籴且既视积数之多寡以定黜陟自必官为经理有司志在取盈则苛累横徵势必不免即令如社仓之听民输纳出入自司而其侵亏之弊又将不知若何昔朱子创立社仓亦止能行之一乡一邑安能例之天下况民生户口日增而产谷之土有定购积既多价必日贵是预筹异日之民食有济而先致现在之民食不敷矣余近作填仓日诗有譬如日三餐与二减其一曰留待汝饥谁肯信其议之句深见积贮一事言之易而行之实难弘治此举亦可谓徒博虚名而鲜实惠耳
唐初温与颜,才并宫僚选。
颜氏文学称,温以名位显。
太原昆季閒,大临元恺践。
琅然飏对音,圭璞非雕瑑。
不闻苏卿节,归来陟鼎铉。
千秋岑家笔,倍价羊公岘。
顾惟旧史论,窦酷邻温褊。
当时廷争语,谁剖忠与谝。
荩臣迈古风,所矜岂口辨。
此碑三致意,与史同关键。
刘书吴创欤,吊古怀增缅。
深意苦不传,𡙇落昏苔藓。
艰哉残画中,今始光芒展。
湘江八十翁,寸楷抵箸篆。
三公郎中后,纸续永和茧。
腾渊积百琲,尝鼎珍一脔。
化度醴泉铭,衣裳孰弁冕。
石边敲砺馀,几识书与撰。
纤魄隐林雾,疏星翳云巘。
旧本偶幸逢,吾甥助功蒇。
暑月到秋旬,岩兰日手搴。
驰书泾阳翁,匮纸增箧衍。
林侗赵崡辈,似未深留眄。
九嵏游如昨,昭陵迹谁阐。
我图邕师塔,合作嵩阳卷。
雨馀梦欧缘,松响苏斋荈。
忆借顾苓跋,印记颐堂趼。
高丽与月氏,熟事犹滋舛
铦锋馀二千,何辞手装剪。
坐卧索靖书,妙借语一转。
⑴ 碑内高丽、月氏二事,近人颇多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