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伊尹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3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韩诗外传》曰:桀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群臣皆相持而歌。《尚书大传》曰:夏人饮酒。醉者持不醉者。不醉者持醉者而歌曰:盍归乎。薄亦大矣。伊尹退而更曰:觉兮较兮。吾大命格兮。去不善而从善。何不乐兮。薄。汤之都也。
江水沛兮。舟楫败兮。
我王废兮。趣归于薄。
薄亦大兮。乐兮乐兮。
四牡蹻兮。六辔沃兮。
去不善而从善。何不乐兮
⑴ 趣归以下《尚书大传》作盖归于亳。盍归于亳。毫亦大矣。《类聚》同。唯亳亦上有上字。○《韩诗外传》二。《新序》六。《乐府诗集》八十三。又《尚书大传》二及《类聚》十二皆引大一韵。
⑵ ○《韩诗外传》二。《新序》六。《乐府诗集》八十三。《诗纪前集》一。
先秦 · 无名氏
《吕氏春秋》曰: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毫。曰桀。迷惑于末嬉。不恤其众。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皆云云。汤谓伊尹曰:若告我旷夏。尽如诗。
上天弗恤。夏命其卒(○《吕氏春秋》慎大篇。)
天问 战国楚国 · 屈原
屈原放逐,徬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间而问之,以渫愤懑。楚人哀而惜之,因共论述,故其文义不次序云尔。(此篇所问,虽或怪妄,然其理之可推、事之可鉴者尚多有之。而旧注之说,徒以多识异闻篇功,不复能知其所以问之本意,与今日所以对之明法。至应始欲质以义理,为之条对,然亦学未闻道,而誇多衡巧之意犹有杂乎其闾,以是读之常使人不能无遗恨。若补注之说,则其庞乱不知所择又愈甚焉。今存其不可阙者,而悉以义理正之,庶读者之有补云。)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营度之?
惟兹何功,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属,列星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
惠气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
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深,何以寘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应龙何画,何画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坠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多?
南北顺㯐,其衍几何?
昆崙县,其居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不到,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何所夏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倏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
靡蓱九衢枲华居?
灵蛇(一作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日,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晁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𥷤,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辩》《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利决,封狶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脩盈?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恊胁,鹿何膺之?
鳌戴,何以之?
释舟陵行,何以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山,何所得焉?
妹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璜台十成,谁所焉?
登立为帝,道尚之?
女娲有体,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昏微遵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
汤出重泉,夫何罪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晁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使萃之?
到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定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昭后(一作王)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衒,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使乱惑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沉之?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稷维元子,帝何之?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
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地,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厉,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祐?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诗。
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
密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纯庬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独鄣壅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久故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省察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
何芳草之早夭兮,微霜降而下戒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𡠜母姣而自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
陈情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泛桴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
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慰志赋 东汉 · 崔篆
嘉昔人之遘辰兮,美伊傅之时。
应规矩之淑质兮,过班倕而裁之。
协准矱之贞度兮,同断金之玄策。
何天衢于盛世兮,超千载而垂绩。
岂修德之极致兮?将天祚之攸适。
湣余生之不造兮,丁汉氏之中微。
氛霓郁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晖。
六柄制于家门兮,王纲漼以陵迟。
黎共奋以跋扈兮,羿浞狂以恣睢。
睹嫚臧而乘衅兮,窃神器之万机。
思辅弼以偷存兮,亦号咷兆以詶咨。
嗟三事之我负兮,乃迫余以天威。
岂无熊僚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庶明哲之末风兮,惧大雅之所讥。
遂翕翼以委命兮,受符守乎艮维。
恨遭闭而不隐兮,违石门之高踪。
扬蛾眉于复关兮,犯孔戒之冶容。
懿氓蚩之悟悔兮,慕白驹之所从。
乃称疾而屡复兮,历三祀而见许。
悠轻举以远遁兮,托峻峗以幽处。
靖潜思于至赜兮,聘六经之奥府。
皇再命而绍恤兮,乃云眷乎违武。
运欃枪以电埽兮,清六合之士宇。
圣德滂以横被兮,黎庶恺以鼓舞。
辟四门以博延兮,彼幽牧之我举。
分画定而计决兮,岂云贲乎鄙耇。
遂悬车以絷马兮,绝时俗之进取。
叹暮春之成服兮,阖衡门以埽轨。
聊优游以永日兮,守牲命以尽齿。
贵启体之归全兮,庶不忝乎先子(《后汉·崔骃传》)
王业共天长,山林无逸士。
万姓尽平章,搢绅皆洁已。
德泽及山乡,爱民如赤子。
上下尽明良,盛业终无已。
宝算千万霜,福海宁有涘。
处处皆欢场,仁风通表里。
我亦慕班行,栖身故园梓。
十载卧茅堂,青云心万里。
犹闻班马香,却愧未能似。
徒自倒壶觞,文虎难兼备。
只爱书满床,无心歌舞妓。
不学农工商,或坐弹绿绮。
质若粪土墙,愿跪黄石履。
阿爷与阿娘,为我说所指。
孝心体王祥,忠恕而已矣。
此语我何忘,慨然心有喜。
莫笑负笈箱,百里举于市。
才子独清扬,颀然淑且美。
忠岂郭汾阳,才超李若水。
将身行五常,谁复继芳趾。
时节到槐黄,犹思去年思。
我本斐然狂,无公亦何恃。
愿作翰林郎,盛朝须奏技。
学问不可量,取官曾有意。
维以不永伤,可以止则止。
伊尹辅殷王,只为苍生起。
公有道德昌,不愧周柱史。
强刚不仆僵,欲雪当日耻。
来诗吾敢当,不可穷妙理。
百读意清凉,云烟浓满纸。
吾闻有莘士,道义自珍贵。
一介不取人,岂为万钟谜。
莘川多白云,陇上堪稳睡。
虞皇既已矣,夏殷复何世。
不有三聘勤,幡然岂深际。
大司马吴汉诔 东汉 · 杜笃
四言诗
笃以为尧隆稷、契舜嘉皋陶,伊尹佐殷,吕尚翼周。若此五臣,功无与畴。今汉吴公,追而六之,乃作诔曰:
朝失鲠臣,国丧牙爪,天子悯悼,中宫咨嗟。
四方残暴,公不征兹,征兹海内,公其攸平。
泯泯群黎,赖公以宁。
勋业既崇,持盈守虚,功成即退,挹而损诸。
死而不朽,名勒丹书,功著金石,与日月俱(《艺文类聚》四十七)
太尉箴 东汉 · 崔骃
四言诗
天官冢宰,庶寮之率。
师锡有帝,命虞作尉。
爰叶台极,爰平国域。
制军诘禁,王旅惟式。
九州用绥,群公咸治。
干戈载戢,宿缠其纪。
上之云据,下之云戴。
苟非其人,斁我帝载。
昔周人思文公,而《召南》咏甘棠。
昆夷隆夏,伊挚盛商。
季世颇僻,礼用不匡。
无曰我强,莫余敢丧。
无曰我大,轻战好杀。
纣师百万,卒以不艾。
宰臣司马,敢告在际
⑴ 《艺文类聚》四十六,《初学记》十一,《古文苑》
冯子以为大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风兴云蒸,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进退无主,屈伸无常。故曰:「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与物趣舍。」常务道德之实,而不求当世之名,阔略杪小之礼,荡佚人间之事。正身直行,恬然肆志。顾尝好俶傥之策,时莫能听用其谋,喟然长叹,自伤不遭。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凄情悲。夫伐冰之家,不利鸡豚之息;委积之臣,不操市井之利。况历位食禄二十余年,而财产益狭,居处益贫。惟夫君子之仕,行其道也。虑时务者不能兴其德,为身求者不能成其功。去而归家,复羁旅于州郡,身愈据职,家弥穷困,卒离饥寒之灾,有丧元子之祸。先将军葬渭陵,哀帝之崩也,营之以园。于是以新丰之东,鸿门之上,寿安之中,地势高敞,四通广大,南望郦山,北属泾、渭,东瞰河华、龙门之阳,三晋之路,西顾酆、鄗周、秦之丘,宫观之,通视千里,览见旧都,遂定茔焉。退而幽居。盖忠臣过故墟而歔欷,孝子入旧室而哀叹。每念祖考著盛德于前,垂鸿烈于后,遭时之祸,坟墓芜秽,春秋烝尝,昭穆无列。年衰岁暮,悼无成功,将西田牧肥饶之野,殖生产,修孝道,营宗庙,广祭祀。然后阖门讲习道德,观览乎孔、老之论,庶几乎松、乔之福。上陇阪,陟高冈,游精宇宙,流目八纮。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悯道陵迟,伤德分崩。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疆里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显志者,言光明风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其辞曰:
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甲子之朝兮,汨吾西征。
发轫新丰兮,裴回镐京。
陵飞廉而太息兮,登平阳而怀伤。
悲时俗之险厄兮,哀好恶之无常。
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纷纶流于权利兮,亲雷同而妒异;
独耿介而慕古兮,岂时人之所喜?
沮先圣之成论兮,邈名贤之高风;
忽道德之珍丽兮,务富贵之乐耽。
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
固众夫之所眩兮,孰能观于无形?
行劲直以离尤兮,羌前人之所有;
内自省而不惭兮,遂定志而弗改。
欣吾党之唐、虞兮,悯吾生之愁勤;
聊发愤而扬情兮,将以荡夫忧心。
往者不可攀援兮,来者不可与期;
病没世之不称兮,愿横逝而无由。
陟雍畤而消摇兮,超略阳而不反。
念生人之不再兮,悲六亲之日远。
陟九嵏而临㟞薛兮,听泾、渭之波声。
顾鸿门而歔欷兮,哀吾孤之早零。
何天命之不纯兮,信吾罪之所生;
伤诚善之无辜兮,赍此恨而入冥。
嗟我思之不远兮,岂败事之可悔?
虽九死而不瞑兮,恐余殃之有再。
泪泛澜而雨集兮,气滂浡而云披;
心怫郁而纡结兮,意沈抑而内悲。
瞰太行之嵯峨兮,观壶口之峥嵘;
悼丘墓之芜秽兮,恨昭穆之不荣。
岁忽忽而日迈兮,寿冉冉其不与;
耻功业之无成兮,赴原野而穷处。
伊尹之干汤兮,七十说而乃信;
皋陶钓于雷泽兮,赖虞舜而后亲。
无二士之遭遇兮,抱忠贞而莫达;
率妻子而耕耘兮,委厥美而不伐。
韩卢抑而不纵兮,骐骥绊而不试;
独慷慨而远览兮,非庸庸之所识。
卑卫赐之阜货兮,高颜回之所慕;
重祖考之洪烈兮,故收功于此路。
循四时之代谢兮,分五土之刑德;
相林麓之所产兮,尝水泉之所殖。
修神农之本业兮,采轩辕之奇策;
追周度之遗教兮,轶范蠡之绝迹。
陟陇山以隃望兮,眇然览于八荒;
风波飘其并兴兮,情惆怅而增伤。
览河、华之泱漭兮,望秦、晋之故国。
愤冯亭之不遂兮,愠知之遭惑。
流山岳而周览兮,徇碣石与洞庭;
浮江、河而入海兮,溯淮、济而上征。
瞻燕、齐之旧居兮,历宋、楚之名都;
哀群后之不祀兮,痛列国这为墟。
驰中夏而升降兮,路纡轸而多艰;
讲圣哲之通论兮,心愊忆而纷纭。
惟天路之同轨兮,或帝王之异政;
尧、舜焕其荡荡兮,禹承平而革命。
并日夜而幽思兮,终悇憛而洞疑;
高阳邈其超远兮,世孰可以论兹?
讯夏启于甘泽兮,伤帝典之始倾;
颂成、康之载德兮,咏《南风》之高声。
思唐、虞之晏晏兮,揖稷、契以为朋;
昔裔纷其条畅兮,至汤、武而勃兴。
昔三后之纯粹兮,每季世而穷祸;
吊夏桀于南巢兮,哭殷纣于牧野。
伊尹于亳郊兮,享吕望于酆州;
功与日月齐光兮,名与三王争流。
杨朱号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丝
渐染之易性兮,怨造作之弗思。
美《关雎》之识微兮,悯王道之将崩;
拔周、唐之盛德兮,捃桓、文之谲功。
忿战国之遘祸兮,憎权臣之擅强;
黜楚子于南郢兮,执赵武于溴梁。
善忠信之救时兮,恶诈谋之妄作;
聘申叔于陈蔡兮,禽荀息于虞、虢。
诛犁锄之介圣兮,讨臧仓之愬知;
𡢀子反于彭城兮,爵管仲于夷仪。
疾兵革之浸滋兮,苦攻伐之萌生;
沈孙武于五湖兮,斩白起于长平。
恶丛巧之乱世兮,毒纵横之败俗;
流苏秦于洹水兮,幽张仪于鬼谷。
澄德化之陵迟兮,烈列罚之峭峻;
燔商鞅之法术兮,烧韩非之说论。
诮始皇之跋扈兮,投李斯于四裔;
灭先王之法则兮,祸浸淫而弘大。
援前圣以制中兮,矫二主之骄奢;
馌女齐于绛台兮,飨椒举于章华。
摛道德之光耀兮,匡衰世之眇风;
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摭仁智之英华兮,激乱国之末流;
观郑侨于溱、洧兮,访晏婴于营丘。
日曀曀其将暮兮,独于邑而烦惑;
夫何九州之博大兮,迷不知路之南北。
驷素虬而驰骋兮,乘翠云上佯;
就伯夷而折中兮,得务光而愈明。
款子高于中野兮,遇伯成而定虑;
钦真人之德美兮,淹踌躇而弗去。
意斟愖而不澹兮,俟回风而容与;
求善卷之所存兮,遇许由于负黍。
轫吾车于箕阳兮,秣吾马于颍浒;
闻至言而晓领兮,还吾反乎故宇。
览天地之幽奥兮,统万物之维纲;
究阴阳之变化兮,昭五德之精光。
跃青龙于沧海兮,豢白虎于金山;
凿岩石而为室兮,托高阳以养仙。
神雀翔于鸿崖兮,玄武潜于婴冥;
伏朱楼而四望兮,采三秀之华英
纂前修之夸节兮,曜往昔之光勋;
披绮季之丽服兮,扬屈原之灵芬。
高吾冠之,岌岌兮,长吾佩之洋洋;
饮六醴之清液兮,食五芝之茂英。
揵六枳而为篱兮,筑蕙若而为室;
播兰芷于中庭兮,列杜衡于外术。
攒射干杂蘼芜兮,构木兰与新夷;
光扈扈而断耀兮,纷郁郁而畅美;
华芳晔其发越兮,时恍惚而莫贵;
莫惜身之坎轲兮,怜众美之憔悴。
游精神于长兮,抗玄妙之常操;
处清静以养志兮,实吾心之所乐。
山峨峨而造天兮,林冥冥而畅茂;
鸾回翔索其群兮,鹿哀鸣而求其友。
诵古今以散思兮,览圣贤以自镇;
嘉孔丘之知命兮,大老聃之贵玄;
德与道其孰宝兮?
名与身其孰亲?
陂山谷而闲处兮,守寂寞而存神夫庄周之钓鱼兮,辞卿相之显位;
于陵子之灌园兮,似至人之仿佛。
盖除约而得道兮,羌穷悟而入术;
离尘垢之窈冥兮,配乔、松之妙节。
惟吾志之所庶兮,固与俗之不同;
既俶傥而高引兮,愿观其从容
⑴ 《文选·登楼赋》注,谢朓《鼓吹曲》注
⑵ 《文选·天台赋》注、《闲居赋》注
⑶ 《后汉·冯衍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六
共 3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