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大心

相关人物:共 35 位
共 3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卜履吉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卜履吉,字中立,号讷斋。
应天府江宁县民籍,苏州府吴江县人。
同进士出身。
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科应天乡试举人。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登进士,任泉州府推官。
为官以廉平仁恕称道。
擢兵部主事,四十年晋武选司郎中、管理清黄。
苏韡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江阴人,字廷茂。
成化五年官韶州知府。
为政仁恕严明,吏民悦服。
官至按察副使。
阮中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正甫。
阮思道从子。
太宗端拱间进士。
博学,尤精于《》。
知密城县,居官仁恕
召拜御史,终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63 【介绍】: 真宗第六子。大中祥符八年封寿春郡王,天禧二年封升王,立为太子。真宗死,嗣位,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始亲政。在位时,西夏强盛,宋兵屡遭失败。辽亦乘机索取关南之地。乃屈辱求和,增加纳辽岁币,又以银、绢、茶等与西夏议和。官吏军队员额和俸饷大增,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局面形成。曾起用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实施新政,但不久即废罢。在位四十二年。
全宋诗
宋仁宗赵祯(一○一○~一○六三),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封升王,册为皇太子。乾兴元年(一○二二)二月即位,由章献刘太后称制主持朝政,凡十一年。明道二年(一○三三),太后去世,始亲政。嘉祐八年卒,年五十四,葬永昭陵,庙号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建元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有《御制集》百卷(《玉海》卷二八),已佚。见《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纪》。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九四○
宋仁宗赵祯(一○一○——一○六三),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
章献皇后养为己子。
初名受益。
祥符七年封庆国公,八年封寿春郡王。
天禧元年兼中书令,明年进封升王,册为皇太子。
乾兴元年二月即帝位,时年十三,太后称制。
明道二年太后崩,始亲政。
康定初,宋夏战起,任韩琦、范仲淹以拒之,遂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之战,后以岁赐银、绢、茶等与西夏议和。
契丹乘机逾盟,索取关南地,乃增岁币,任富弼以和之。
庆历三年八月任范仲淹、富弼革弊图新,实行「庆历新政」。
然因权贵沮之,旋罢。
在位恭俭仁恕,然冗官、冗兵、冗费日增,渐成积贫积弱之势。
在位四十二年,年号九: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有集一百卷。
见《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纪》,《玉海》卷二八《治平仁宗御书》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8—788 【介绍】: 唐僧。太原人,俗姓王,字义璋。弱冠投迹空门,住京师兴善寺。学通内外,性相融朗。有《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庄严经疏》、《菩提心义》、《发菩提心戒》、《十善法戒》。
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潜真字义璋。俗姓王氏。太原人。后徙为夏县朔方崇道乡人。开元二十六年住灵觉寺。代宗朝预翻译新经。贞元四年卒于兴善寺。年七十一。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字义璋。姓王氏。太原人也。后徙夏州。朔方崇道乡。考珍。生二子。真其仲也。弱冠投迹空门。开元二十六年。隶名薙染于乡里之灵觉寺。明年纳具。探讨律藏。经章论句。无不研究。代宗朝。新出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庄严经。诏造疏。大历八年十一月。疏成三卷。以进。述菩提心义。发菩提心戒。各一卷。三聚净戒。十善法戒。共一卷。且复禀承不空三藏秘密教法。入曼拿罗。受成佛印。显密二部。于是兼焉。贞元二年五月十四日。属疾。寻集门人。遗戒切至。二十一日。右胁累足。诵弥陀佛号。终于兴善寺。寿七十一。夏四十九。
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潜真。
字义璋。
姓王氏。
太原华族。
后徙为夏州朔方崇道乡人也。
考珍真即仲子也。
年在学数业尚典坟。
幼好佛书抑从天性。
甫及弱冠投迹空门。
开元二十六年隶名于本城灵觉寺。
明年纳具戒。
自此听习律乘涉游论海。
凡曰讲筵无不探赜。
属代宗朝。
新译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庄严经。
敕真造疏。
奏云。
此经凡有三译。
一西晋太熙中。
法护翻名佛土严净经。
文势多古语简理幽。
二天后久视中。
实叉难陀于清禅寺翻名文殊受记经。
三即今大历六年所译也。
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
天垂帝箓。
人归宝图。
德厚乾坤。
明侔日月。
仁恕滋物。
夷狄仰德。
而输诚慈惠。
利生正教。
承风而演化。
顷者鄜坊节度使兼御史中丞杜冕。
奏为国请诸大乘经。
明诏下于祇园。
梵旨开于贝叶。
因请三藏不空译此经等数十部。
续有敕下天下梵宇。
各置文殊菩萨像。
以旌圣功也。
又诏以文殊菩萨为上座。
皆三藏所请。
三藏学究瑜伽解穷法印。
身口意业秘密修持。
戒定慧学显通宣畅。
唐梵文字声韵具知。
传译此经善符圣旨。
文质相兼璨然可观。
潜真识智愚昧学艺庸浅。
幸陪清众谬在翻传。
虚空藏经课虚润色。
猥蒙驱策述疏赞扬。
虽文义荒芜已传京邑。
今之所作盖有由焉。
有金阁寺大德道超禅师。
学尽法源行契心本。
亲睹灵境密承圣慈。
故久在清凉属兴净业。
仍于现处建窣堵波。
寻觐法缘来诣京国。
以此经为大事。
以大圣为本师。
显扬圣德无过此者。
乃稽首三藏誓传大圣法门。
不以潜真庸虚。
转祈和尚邀令述作。
和尚不念前之鄙陋。
又令赞释此经。
窃恐难契真诠。
敢不尽其愚讷。
即大历八年十一月疏成奏过。
真学通内外性相融明。
考覆幽玄研精教理。
探赜今古比校亲疏。
分别异同归于一义。
辩犹泉涌思入虚凝。
直笔而书记于绝唱。
结成三卷。
以作准绳。
现在未来永无疑网矣。
又述菩提心义发菩提心戒各一卷三聚净戒及十善法戒共一卷。
兼禀承不空秘教。
入曼拿罗。
登灌顶坛。
受成佛印。
显密二教皆闻博赡。
关内河东代历四朝阐扬妙旨弟子繁多。
加复纲纪兴善保寿二处伽蓝。
惩劝僧尼真有力也以贞乾四年戊辰五月十四日。
遗诫门人以疾而卧。
二十一日右胁累足。
口诵弥陀佛号。
终于兴善寺本院。
春秋七十一。
僧夏四十九云。
卢士宗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潍州昌乐人,字公彦。
举五经科登第。
历审刑院详议官、提点江西刑狱。
仁宗时知审刑院、通进银台司。
出知青州。
英宗立,召对,论知人安民之要,劝帝守祖宗法。
神宗熙宁初,以礼部侍郎致仕。
以儒者长于刑名之学,在刑部审刑前后十数年,主于仁恕
卒年七十一。
全宋文·卷五五四
卢士宗(一○○○——一○七○),字公彦,潍州昌乐(今山东昌乐)人。举五经,历审刑院详议、编册删定官,提点江西刑狱。仁宗授天章阁侍讲,进待制,判流内铨,擢龙图阁直学士、知审刑院、通进银台司。英宗治平二年,以议仁宗神主祔庙事不合,出知青州,改忻州。熙宁初,以礼部侍郎致仕。熙宁三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士宗以儒者而长于刑名之学,故在刑部审刑,前后十数年。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宋史》卷三三○本传。

人物简介

维基
简麒(1567年11月13日—1619年5月9日),字兆明、绍公,号玄岳,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
简麒父亲曾对他和兄弟说:「我对你们没有奢望,但希望你们为善,不致损毁家声就足够。
」他个性英敏能自勉,跟随举人潘成学习,与同门潘浚、关宪曾为友,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中举人第十名,三十八年(1610年)中会试第二百十五名,成第三甲一百三十三名进士。
先在户部观政,次年(1611年)获授河间推官,河间接近京畿,为南北孔道,号称难治,他到任后判案明决而仁恕,不事酷刑而审得案情,并坚持清操,获府民感恩戴德;上级嘉奖其才干,推荐转任其他官职,荐状上后以其治行第一获玺书表扬。
四十年(1612年)分校河南乡试取录五人,四十三年(1615年)任顺天乡试考官,则取录十二人,当中堵天颜、范良彦、秦羽明、李嵩、陈此心后来都成为进士。
后来简麒升任户部陕西司主事,其时辽东战事紧凑,索取军粮的奏摺不停进京,他协助户部尚书核算度支,使得粮仓内帑渐储,而士气亦百倍,御史田生金给「邦计宣猷」牌匾表扬他。
万历九年(1581年)朝廷清丈南海田地,因地方官报田亩不实而收取补缺,称「定弓虚税」,他因公差回乡,连同李待问、郭尚宾诸绅士建议,把府内香山所属新科饷银移送本县补足定弓虚税,获允后编入赋役全书,于是税弊才减轻。
他又分俸金五百两给胞弟、捐俸凑建谷堂,人们评价他:「国家三大政,用人、理财、慎刑,懂得这三项才称天下人才,简麒都能做到!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二十七日,简麒卒于任内,年五十三岁,只存诗作三十四首合为一卷。
裴希先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0 【介绍】: 唐河东人。
初为东宫官,累迁太子中允。
后历济、陈、蜀三王府,累至王傅。
历邛州刺史,官至温州刺史,所至以简易仁恕称。
丁贵嫔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5—526 【介绍】: 即丁令光。
南朝梁谯国人,武帝妃。
尝擘絖于汉滨,武帝萧衍镇樊城,见而纳之。
为武帝郗皇后所妒忌,使日舂五斛。
生简文帝。
武帝天监元年八月,立为贵嫔。
仁恕,不好华饰,未尝为亲戚私谒。
及武帝弘佛教,贵嫔茹素受戒。
卒谥穆。
简文帝即位,追尊为太后。
胡向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清江人。
仁宗皇祐间进士。
累官通判越州,奏课为天下第一。
后擢大理卿,决狱仁恕,雪冤免死者甚多。
共 3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