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子良

相关人物:共 64 位
共 6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僧盖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0—493 【介绍】: 南朝齐女僧。赵国均仁人,俗姓田。自幼出家为僧志尼弟子。住彭城华林寺。后南游至建业,博习经律,专修禅定,以此显名。齐武帝永明中移居禅基寺,别立禅房,默处其中,虽老而志尚不衰。
比丘尼传·南齐
僧盖。
本姓田。
赵国均仁人也。
父宏梁天水太守。
盖幼出家为僧志尼弟子住彭城华林寺。
忘利养惔毁誉。
永徽元年索虏侵州。
与同学法进南游京室。
住妙相尼寺。
博听经律深究旨归。
专修禅定惟日不足。
寒暑不变衣裳。
四时无新饮食。
但资一菜中饭而已。
受业于隐审二禅师。
禅师皆叹其易悟。
齐永明中。
移止禅基寺。
欲广弘观道。
道俗咨访。
更成纷动。
乃别立禅房于寺之左。
宴默其中。
出则善诱谆谆不勌。
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
四时资给。
虽已耆艾而志向不衰。
终日清虚通夜不寐。
年六十四。
永明十一年卒也。
时寺又有法延者。
本姓许。
高阳人也。
精进有行业。
亦以禅定显闻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护教科
生孙氏。
鲁人也。
年十六为沙门。
至寿春。
讲涅槃成实十地诸经论。
游京师止中兴寺。
永明初。
魏遣李道固来聘。
帝以钟有才辨。
诏与道固语。
日差午。
钟不食。
道固曰。
何以不食。
钟曰。
古佛遗法。
过中不食。
道固曰无乃为声闻耶。
钟曰。
应以声闻得度者。
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时以为名对。
文惠太子竟陵王
皆执弟子礼。
北面师受之。
永明七年卒。
寿六十。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僧钟。
姓孙。
鲁郡人。
十六出家。
居贫履道。
尝至寿春。
导公见而奇之。
谯郡王邺重其志操供以四事。
后请讲百论。
导往听之。
乃谓人曰。
后生可畏真不虚矣。
钟妙善成实三论涅槃十地等。
后南游京邑止于中兴寺。
永明初魏使李道固来聘会于寺内。
帝以钟有德声敕令酬对。
往复移时言无失厝日影小晚。
钟不食。
固曰。
何以不食。
钟曰。
古佛道法过中不餐。
固曰。
何为声闻耶。
钟曰。
应以声闻得度者故现声闻。
时人以为名答。
尔后盘桓讲说禀听成群。
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数请南面。
齐永明七年卒。
春秋六十。
时与钟齐名比德者。
昙纤昙迁僧表僧最敏达僧宝等。
并各善经论。
悉为文宣所敬。
迭兴讲席矣。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初
释法申。
本姓吕。
任城人也。
祖世寓居青州。
申幼出家。
夙怀儒素广学经论。
妙思独远弥历年祀。
规空画有日夜惆怅。
隐士平原明昙聊嘲之曰。
三阳在节明辰淑景。
何不饮美酒赋新诗。
而终日竟岁瞪视四壁。
百年俄顷。
知得成儒素以不。
答曰。
盖是平生鄙好。
何论得失。
顷之而大明成论。
誉美州乡值宋太始之初庄严寺法集。
敕请度江住安乐寺。
累当师匠道俗钦赏。
建元之中遭本亲远丧。
道途回岨有碍北归。
因尔屏绝人事杜塞讲说。
齐竟陵王萧子良永明之中。
请二十法师。
弘宣讲授苦相徵屈。
辞不获免。
当斯之盛无与友者。
兼又淳厚仁慧不出厉言。
安闲守素不狎人世。
以天监二年卒。
春秋七十有四。
时复有道达慧命。
并以勤学显名。
达姓裴。
河东闻喜人。
住广陵永福精舍。
少以孝行知名。
拯济危险道闰江濆。
永明中为南兖州僧正在职廉洁雅有治才。
罢任之日唯有纸故五束。
慧命广陵人。
住安乐寺。
开济笃素。
专以成实见知。
僧密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未详氏族。
幼出家于安乐乡。
蚤负令声。
然终以其见闻未广。
将事游方。
请于其师。
而不之许也。
乃竟遁去。
从道明沙门受业。
泰始初。
济江。
住庄严寺。
其器望风仪。
深沈详正。
不以利害婴心。
虽同居。
未有测其量者。
时人以方之法汰。
虽兼讲众经。
而专志成实。
然自以其学力。
所至恃材使气。
少所推挹。
或构其短于竟陵王
密弗自辩。
遂受摈淮南拥笈。
而与俱者三十馀人。
天监四年卒。
七十有三矣。
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二
释僧密。未详氏族。乐安人。曾未胜衣便从剪落。幼而易悟情解过人。年至十六学友如林。更相开导有闻乡党。将欲广开视听。师弗之许也。因尔潜遁。出寺从道明沙门受业。一二年中声华负海。秦始之初。济江住庄严寺。器望凝练风仪峻雅。五众宗推七贵敬异。深沈详正。不以利害婴心。虽复同居众内。未有测其量者。时人以方法汰。颇谓确言。累居南面。徒众甚盛。无经不讲。专以成实缮奇负气。高论少所推下。下才在事未能赏重。潜相谗构于竟陵王。密不叙浊清。任其书罪。乃启摈准南。学士随者三十馀人。相仍讲化。天监四年卒于江北。春秋七十三矣。
僧道贵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1—516 【介绍】: 南朝梁比丘尼。
长安人,俗姓寿。
少即善研机理,十七岁出家,博览经律。
齐竟陵王萧子良敬重之,为造顶山寺,请为知事,固辞,乃以为禅范。
得人施予则广兴福业,不以纤毫润己身。
比丘尼传·卷第四
道贵。
本姓寿。
长安人也。
幼清夷冲素。
善研机理志干勤整。
精苦过人誓弘大化。
荤鲜不食。
济物为怀。
弊衣自足。
诵胜鬘无量寿经不舍昼夜。
父母爱念使其为道。
十七出家博览经律究委文理。
不羡名闻。
唯以习道为业。
观境入定。
行坐不休。
悔过发愿。
言辞哀恳听者震肃。
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善相推敬。
为造顶山寺以聚禅众。
请贵为知事。
固执不从。
请为禅范。
然后许之。
于是结桂林下栖寄毕世。
纵复屯云晦景委雪埋山。
端然寂坐曾无间焉。
得人信施广兴福业。
不以纤毫自润己身。
年八十六。
天监十五年而卒。
葬于钟山之阳也。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妙智。
本姓曹。
河内人也。
禀性柔明陶心大化。
执持禁范如护明珠。
心勤忍辱与物无忤。
虽有毁恼必以和颜。
下帷穷年终日无闷。
精达法相。
物共宗之。
禅堂初建。
齐武皇帝敕请妙智讲胜鬘净名开题。
及讲帝数亲临。
诏问无方。
智连环剖析初无遗滞。
帝屡称善。
四众雅服。
齐竟陵文宣王疆界钟山集葬名德。
年六十四。
建武二年卒葬于定林寺。
南齐侍中琅琊王伦妻江氏为著石赞文序立于墓左耳。
顾宪之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6—509 【介绍】: 南朝吴郡吴人,字士思。
顾觊之孙。
仕宋为建康令,执法严正。
入齐,为东中郎长史,行会稽郡事,奏山阴民间疾苦,请勿增税。
后迁南中郎巴陵王长史,典签南兖、南豫二州事,阻止竟陵王萧子良封山占泽禁人樵采。
入梁,以疾归吴,加太中大夫。
家无积储,临终诫子薄葬。
著诗赋铭赞并《衡阳郡记》。
全梁文·卷四十
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宋镇军将军觊之孙。孝建初举秀才,历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元徽中,为建康令,迁车骑功曹、晋熙王友。齐高帝执政,以为骠骑录事参军、太尉西曹掾、齐台中书侍郎。及受禅,除衡阳内史。永明初,为太尉从事中郎,历随王东中郎长史,行会稽太守,迁巴陵王南中郎长史,行婺州事,历给事黄门侍郎,兼尚书吏部郎中,出行南兖州事。建武中,迁太子中庶子,出为晋陵太守。永元初,历豫章太守。中兴末,徵为扬州别驾从事,未拜,梁受禅,引疾归,天监二年就家授太中大夫,八年卒,年七十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8—498 【介绍】: 南朝齐彭城人,字士操。刘勔子。刘宋时,随父征讨,累战皆胜,讨平刘诞、殷琰,迁宁朔将军。勔战死朱雀航,悛时疾病,哭求父尸,持丧墓侧。入齐,自高帝至明帝,历朝皆见恩遇,连姻帝室,宠信备至。出任武陵内史时,修治郡南江古堤,民得其益。齐武帝用其建议,开凿蜀蒙山铜矿铸钱千余万。官至五兵尚书、领太子左卫率。齐明帝死,卫送山陵,路经朱雀航,以父死于此,恸而卒。
全齐文·卷十七
悛字士操,初名忱,彭城安上里人,宋司空勔子。
大明中辟司空从事,拜驸马都尉,转宁蛮主簿、司徒骑兵参军,迁员外郎、太尉司徒二府参军、尚书库部郎,假宁朔将军,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出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元徽初除散骑侍郎,父丧,服阕,除中书郎,升明初加辅国将军,除黄门郎,行吴郡事,转晋熙王抚军中军二府长史,行扬州事,出为持节都督广州广州刺史,袭爵鄱阳县侯。
齐受禅,国除,进号冠军将军,迁太子中庶子,领越骑校尉。
武帝即位,改领前军将军,历竟陵王子良征北长史、广陵太守,转持节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迁长兼侍中、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行北兖州事,徙始兴王前军长史、平蛮校尉、蜀郡太守,行益州事,改内史,随府转安西,寻代始兴王为益州刺史。
郁林即位,收付廷尉,见原。
海陵即位,以白衣除兼左民尚书,寻除正。
明帝即位,加领骁骑将军,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转五兵尚书,领太子左卫率,未拜。
东昏即位,改授散骑常侍,领骁骑将军,尚书如故,卒赠太常,谥曰敬,有集二十卷。
释法度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黄龙人。
史失其氏。
少为沙门。
解经论。
以严苦自将。
游京师。
有齐郡明僧绍隐。
居琅邪之𭗵山。
师事度。
舍所居为栖霞精舍。
以居之。
岁馀忽旌旗造门。
通谒曰。
靳尚仪止甚伟。
拜起称弟子。
且以为王有此山已七百年。
神物所在。
理不可干。
唯师道德崇大。
愿施居之演法。
以福此邦。
盖其地。
人之居者辄死。
至度而始无他云。
神请受五戒。
度曰。
檀越血食世祀。
最佛戒所先柰何。
神曰。
傥蒙摄受。
先当去之。
黎明送钱一万。
香烛刀子。
有疏著弟子靳尚名奉供至。
十五日度为设会。
尚乃至同众行道。
受戒而去。
于是庙祝梦。
神告曰。
吾以受戒于度法师。
祭祀止月蔬食。
度尝卧疾。
见尚来摩头足。
以琉璃瓯勺水。
使度呷之。
觉大甘凉。
所苦遂宁。
时有沙门法绍。
议论相上下。
号北山二圣。
绍巴西人。
汝南周颙。
自成都迎至于山。
茨精舍与度。
并为竟陵王子良始安王遥光所师礼度。
永元二年没。
寿六十四。
弟子僧朗。
解华严三论。
彭城慧开。
馀杭法开。
皆有讲学。
与绍齐名。
神僧传·卷第三
释法度。黄龙人也。南齐初游于金陵。高士齐郡名僧绍。隐居琅邪之摄山。挹度清真待以师友。及亡舍所居山为栖霞寺。先是有道士欲以寺地为观。住者辄死。后为寺犹多恐动。自度居之群妖皆息。经岁馀忽闻人马鼓角之声。俄见一人投刺于度曰靳尚。度命前之。尚形甚都雅羽卫亦众。致敬毕乃言。弟子王有此山七百馀年矣。神道有法物不得。于前后栖托或非真直。故死病继之。亦其命也。法师道德所归。谨舍以奉给。并愿受五戒永结来缘。度曰。人神道殊无容相屈。且檀越血食世祀。此最五戒所禁。尚曰。若备门徒辄先去杀。于是辞去。明日一人送钱一万并香烛等。疏云。弟子靳尚奉供。至其月十五日度为设会。尚又来同众礼拜行道受戒而去。既而摄山庙巫梦神告曰。吾已受戒于度法师矣。今后祠祭勿得杀戮。由是庙中荐献菜饭而已。度尝动散寝于地。见尚从外来以手摩头足而去。顷之复来持一琉璃。瓯中如水以奉度。味甘而冷。度所苦即间。其徵感如此。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法度。
黄龙人。
少出家。
游学北土备综众经。
而专以苦节成务。
宋末游于京师。
高士齐郡明僧绍抗迹人外。
隐居琅琊之𭗵山。
挹度清徽待以师友之敬。
及亡舍所居山为栖霞精舍。
请度居之。
先有道士欲以寺地为馆。
住者辄死。
及后为寺。
犹多恐动。
自度居之群妖皆息。
住经岁许。
忽闻人马鼓角之声。
俄见一人持名纸通度曰靳尚。
度前之。
尚形甚都雅羽卫亦严。
致敬已乃言。
弟子。
王有此山七百馀年。
神道有法物不得干。
前诸栖托或非真正。
故死病继之。
亦其命也。
法师道德所归。
谨舍以奉给。
并愿受五戒。
永结来缘。
度曰。
人神道殊无容相屈。
且檀越血食世祀。
此最五戒所禁。
尚曰。
若备门徒辄先去杀。
于是辞去。
明旦度见一人送钱一万香烛刀子。
疏云。
弟子靳尚奉供。
至月十五日度为设会。
尚又来同众。
礼拜行道受戒而去。
𭗵山庙巫梦神告曰。
吾已受戒于度法师。
祠祀勿得杀戮。
由是庙用荐止菜脯而已。
度尝动散寝于地。
见尚从外而来以手摩头足而去。
顷之复来持一琉璃瓯。
瓯中如水以奉度味甘而冷。
度所苦即间。
其徵感若此。
时有沙门法绍。
业行清苦誉齐于度。
而学解优之。
故时人号曰北山二圣。
绍本巴西人。
汝南周颙去成都。
招共同下止于山茨精舍。
度与绍并为齐竟陵王子良始安王遥光。
恭以师礼。
资给四事。
度常愿生安养。
故偏讲无量寿经。
积有遍数。
齐永元二年卒于山中。
春秋六十有四矣。
度有弟子僧朗。
继踵先师复纲山寺。
朗本辽东人。
为性广学思力该普。
凡厥经律皆能讲说。
华严三论最所命家。
今上深见器重。
敕诸义士受业于山。
时有彭城寺慧开。
幼而神气高朗。
志学渊深。
故早彰令誉。
立年便讲。
又馀杭县法开者。
亦清爽俊发善为谈论。
出京止禅冈寺。
与同寺僧绍有闻当时。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唱导
释法镜。
姓张。
吴兴乌程人。
幼而乐道事未获从。
值慧益烧身启帝度二十人。
镜即预其一也。
事法愿为师。
既得入道履操冰霜。
仁施为怀旷拔成务。
于是研习唱导有迈终古。
齐竟陵文宣王厚相礼待。
镜誓心弘道不拘贵贱。
有请必行。
无避寒暑。
财不蓄私常兴福业。
建武初以其信施立齐隆寺以居之。
镜为性敦美赏接为务。
故道俗交知莫不爱悦。
虽义学功浅而领悟自然。
造次嘲难必有酬酢。
齐永元二年卒。
年六十四。
其后瓦官道亲彭城宝兴耆阇道登。
并皆祖述宣唱。
高韵华言。
非忝前例。
倾众动物。
论者后之。
今上为长沙宣武王治镜所住寺。
因改曰宣武也。
共 6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