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伯陶

相关人物:共 52 位
共 5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翟佐,字孟卿。与赵必𤩪为友。事见《宋东莞遗民录》卷上。今录诗二首。
全粤诗·卷四九
翟佐,字孟卿。
东莞人。
与赵必𤩪友善。
事见清陈伯陶《宋东莞遗民录》卷上。
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四八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
本姓曾,名起莘。
番禺人。
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
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
既返广州,主法诃林。
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
孤臣节士,皈依者众。
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
著有《瞎堂诗集》等。
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九七
李贞(一六一一— 一六七二),字定夫,号萍庵。
东莞人。
弱冠游学国子监,与张采、陈子龙、徐世溥相善。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有诏荐才,有司以贞荐之。
北京陷,感愤激烈。
后闻清兵围攻赣州急,贞举兵往,授兵部职方司主事,监督粤东义旅。
赣州破,复同张家玉起兵,兵败被执,备受毒刑,后幸得释。
旋投奔永历帝,授兵科给事中,转户科。
鼎革后,秃发僧服家居,自号大呆和尚,年六十二卒。
著有《寄远楼集》。
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五八
函可(一六一一—一六五九),字祖心。
博罗人。
俗姓韩,名宗騋,字犹龙。
明礼部尚书韩日缵长子。
少为诸生,才气高迈,声名倾动一时。
惟绝意仕进,以声色犬马自娱。
明思宗崇祯十二年(一六三六)落发为僧,成为道独和尚之法嗣,与师兄函是(字天然)齐名。
曾充罗浮山华首台都寺,又在广州创不是庵静修。
甲申之变,悲恸形于辞色。
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以请藏入金陵,值国再变,纪为私史。
顺治四年,以“私携逆书”为清江宁守将所拘,旋械送北京。
部审免死,流放辽阳。
先在沈阳南塔(广济寺)开法,又于普济等七大寺说法,被大关以东奉为洞宗鼻祖,声名洋溢于朝鲜、日本。
又与辽阳流寓者结冰天吟社,为诗文之交。
家人均抗节死,故自号千山剩人。
明桂王永历十三年圆寂。
著有《千山诗集》二十卷(补遗一卷)传世。
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附录《方外》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4—1673以后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清诗别裁集
乔生诗丽而有骨,原本义山,近代中可俪杨升庵。
全粤诗·卷六七九
陈子升(一六一四—一六九二),字乔生,号中洲。
南海人。
子壮弟。
年十五应童子试,补诸生。
与黎遂球、陈邦彦等以文章声气遥应江南社。
明福王弘光帝立,以明经举第一。
明唐王隆武改元,赴闽,授中书科舍人。
使粤而闽陷,遂归里。
明桂王永历帝立,复往奔之,拜吏科给事中,迁兵科给事中。
清兵攻袭肇庆,永历帝西奔,子升追之不及,久之乃归。
晚入庐山归宗寺,受戒于函是。
归后杜门不出,未几而卒。
著有《中洲草堂遗集》。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香山人,字皇图。明诸生。入清不仕。诗多故国之思。有《樾巢稿》。
全粤诗·卷七○七
何巩道(?
— 一六七五),字皇图,号樾巢。
香山人。
吾驺子,准道弟。
明桂王永历十一年(一六五七)诸生,荫锦衣卫指挥使。
值明清鼎革之交,目睹明室覆亡,时怀复国之思。
后因永历帝匡复无望,困顿流离十馀载,徜徉自废。
屡欲逃禅以隐,以母在而未果。
方在盛年,族人恐其株连,使人夜杀于道。
著有《樾巢诗集》。
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南海人,字宾仲。万历二十八年举人。曾为青田知县。有《罗浮野乘》。
全粤诗·卷五二○
韩晃(一五六八—一六四四),字宾仲,号青崿。
博罗人。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一六〇〇)举人,授浙江青田知县,任满归休,杜门著述,有《梦游倡和集》、《拙修堂》、竹素园诗文集》。
甲申(一六四四)闻国恤,遂绝粒不食,尅期沐浴而逝,寿七十七。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一、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广东顺德人,字刚生,因避乱匿山林,号二樵山人;又自谓遇异人授以《论剑》一篇,因称剑公。诸生。有《南枝堂集》。
全粤诗·卷六七四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
顺德人。
明思宗崇祯间诸生。
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
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
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
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
后入罗浮山为道士。
年七十而卒。
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
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全粤诗·卷六六二
王邦畿(一六一八—一六六八),字诚籥。
番禺人。
明思宗崇祯时副贡生。
明唐王绍武中,以荐官御史。
后永历帝都于肇庆,邦畿与陈恭尹同往从之。
及桂林陷,永历帝西奔不返,邦畿乃遁归终隐。
迨永历帝及从亡诸臣蒙难,邦畿自着禅衣于雷峰,号今吼,字说作。
清嘉庆间顺德罗学鹏所编《广东文献》,以邦畿为清初岭南七子之一。
著有《耳鸣集》十四卷。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6—?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新会人,字望公。工诗画,善草书。明亡后与陈子升、王邦畿有偕隐之约。晚年画益进,能于月下作画,朱彝尊甚称之。有《独善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四
高俨,字望公,新会人。有《独善堂集》。
全粤诗·卷六九七
高俨(约一六二〇—一六九一),字望公。
新会人。
工诗、画、草书,时称三绝。
年七十一卒。
明亡后不出。
著有《独善堂集》。
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三有传。
共 5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