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伯陶

相关人物:共 52 位
共 5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纪(一二五五~?),字景元,号淡轩,东莞(今属广东)人。庚弟。弱冠领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四)乡荐(民国《东莞县志》卷八七郭应本《越吟斐稿序》)。次年登进士第。宋亡,隐居不仕。有诗词集《越吟斐稿》及《秋江款乃》,皆佚。事见《广州人物传》卷九《陈庚传》附、《宋东莞遗民录》卷下补遗《陈氏族谱》。今录诗二十六首。
全粤诗·卷四九
陈纪(一二五五 — ?
),字景元,号淡交,一号淡轩。
东莞人。
陈应辰之裔孙,陈庚之弟。
宋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三)以《周礼》中乡举,次年成特奏名进士。
官至通直郎。
宋亡不仕,与兄退隐家居,以赋咏自娱,时与赵必𤩪、赵时清等宋遗民唱和。
纪工小词,有周邦彦、康与之风韵。
有《越斐吟稿》、《秋江欸乃》,皆佚。
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明张二果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皆以纪与其兄庚合传。
今从张其淦《东莞诗录》辑得诗二十六首,参校清陈伯陶《宋东莞遗民录》卷下《陈纪传》附诗及《诗文补遗》。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五四
何准道,字旦兼,号茜园。
香山(今中山)人。
吾驺长子。
明思宗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举人。
官至吏科给事中。
清兵入粤,吾驺督师三水,准道从父军中。
国势瓦解,遂遁迹不出,与屈大均、高俨、谢长文、陈子升多酬和,并多方外交。
著有《玄英阁稿》、《棕山诗集》。
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一○
彭日贞(一六〇二—?
),字孟阳,号稳心道人。
番禺人。
明末诸生。
常周济张乔母女,乔卒,为营造百花冢以葬,并编其遗著为《莲香集》。
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一○
邝日晋,字无傲,一字薜庵。
南海人。
官总兵。
张家玉起兵东莞,日晋率部响应,战数有功,晋都督同知。
明亡,礼道独,山名函乂,字安老。
著有《楚游稿》、《磊园诗集》。
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七○
黎景义(一六〇三—一六六二?
),一名内美,字克和。
顺德人。
明思宗崇祯间诸生。
黎遂球、陈邦彦、梁朝钟、陈子壮、张家玉等皆为其友。
明清鼎革,奉母隐居桃山不出。
著有《二丸居集》八卷。
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六○
杨晋,字子昼,一字二雪。
香山人。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贡生,官兵部职方司主事,旋致仕归养。
有《何慕台遗稿》。
清光绪《香山县志》卷一一、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字东村,又字震生。明诸生。有《空雪楼集》。
全粤诗·卷六八八
王鸣雷,字震生,号东村。
番禺人。
邦畿从子。
明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举人,授中书舍人。
清兵陷广州,与罗宾王同下狱。
获释后,乃北游燕赵,往来吴楚,归而隐居。
著有《王中秘文集》、《空雪楼诗集》等。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八八
洪穆霁,字药倩,号雪堂,又号硕果老人。
东莞人。
信孙。
明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举人,桂王时官至工部主事。
国亡不仕。
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八八
庾楼,字木叔。
归善(今广东惠阳)人。
明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举人。
明亡,隐居授徒。
著有《敦行堂集》、《西湖志》。
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7—1688以后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东莞人,字穆之,号铁桥。工诗,善画马,能击剑。壮年往来吴中,结交知名之士。后归隐罗浮山。所画山水有生气。年八十余,尚步履如飞。有《铁桥山人稿》。
全粤诗·卷六九四
张穆(一六〇七—一六八七),字尔启,号穆之,又号铁桥。
东莞人。
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四),往岭北游,思立功边塞,不得用。
十七年,唐王立,穆入闽,谒苏观生,观生以御史王化澄疏,叙穆为靖江王党人,摈不录。
后又经举荐,着御营兵部试用,旋诏与张家玉募兵惠州、潮州。
会汀州变,张穆见诸臣不以恢复为念,遂不复出,隐居东安,一日无病而卒。
著有《铁桥山人稿》。
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共 5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