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丁宝铨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10 首
壁灯吹冷万笳风,帝制民权角两雄。
惫欲九幽呼十子,挽回气运到乾隆。
进士今为清道人,破承未解说师秦
死灰溺后评诸老,披帙吾曹是戮民。
⑴ 清道人跋语称:十六七未能为破承题,乃就桂林太守秦文伯问文法。秦盖接师说于曲江楼十子者也。
避兵五岁羁穷海,得返吾庐万趣新。
户外溪山尊畔帙,傲君已作画中人。
匿海同鸡栖,正尔六州沸。
过诒霜红集,伏诵已忘世。
当时采梠俦,颇起縻旌币。
自诡别贰臣,抵掌用才地。
彼此一是非,徒堕平生泪。
易瞬问周鼎,青史焉置喙。
从来饥驱人,狼狈占进退。
中丞不轻出,幅示徵君制。
此事形铁肠,复爱兼妩媚。
抱蜀接謦颏,游方遂无对。
晨星耿霜天,视公映先辈。
黄冠(清道人。)兴到语,于(晦若。)(太夷。)踵聚讼。
平亭陈死人,以寄黍离痛。
独看树石郁苍苍,纸上魂满符山堂。
天留父子读书处,使我头白思故乡。
丁恪敏公挽诗(戊午) 清末 · 郑孝胥
七言律诗
坐上白虹贯酒卮,酒阑人散别君时。
三人来告欲惊走,一瞑讵知无见期。
肝胆平生心已许,雷霆独立谶堪悲。
挝门夜访从今绝,寂寞凭谁说项斯。
注:正月六日在涉江宅夜饮,公于八日遇祸,次日奔视已殁。尝集苏诗为公书联曰:‘高踪已自杂渔钓,独立自可当雷霆。’公甚喜之,常悬客座。
① 卷中有于晦若侍郎题云梅庵欲削龚芝麓余沈同情各有诗却忆竹垞和厚语苏卿岂绝李骞期谓旧交二故人先后南来相见感梅庵语故为此诗以广论交之义余谓竹垞虽有请看苏子卿岂绝李骞期之语然于明诗综不录黄太冲义亦严矣余为此诗或异侍郎和厚之意而颇不悖竹垞屏黄之旨时晦若已于六月二十五日卒于昆山舟中矣言笑永绝可胜怆然
符山题卷墨犹新,属国骞期语已陈。
今日披图还拦涕,侍郎名节是完人。
① 卷中有于晦若侍郎题云梅庵欲削龚芝麓余沈同情各有诗却忆竹垞和厚语苏卿岂绝李骞期谓旧交二故人先后南来相见感梅庵语故为此诗以广论交之义余谓竹垞虽有请看苏子卿岂绝李骞期之语然于明诗综不录黄太冲义亦严矣余为此诗或异侍郎和厚之意而颇不悖竹垞屏黄之旨时晦若已于六月二十五日卒于昆山舟中矣言笑永绝可胜怆然
古称朋友以义合,义绝深悲道已孤。
扫地名流今日尽,莫将故旧误吾徒。
几动应知事将至,世乱何人能负气。
霜红遗集忽重刊,相感无端岂天意。
太原节署三年序(宣统辛亥所刊。),学术人心郁深慨。
空将节义比斯人,竟作遗民有馀愧。
傅山垂老见太平,天下汹汹顷谁赖?
所忧邪说势未止,岁月蹉跎不堪待。
安知冥冥留公等,仅博狂歌资一快。
清谈如坐不夜庵,短卷摩挲黯相对。
五年在梦中,未得山入眼。
今朝忽惊觉,对此高𡾰嵼。
数峰石戴土,翠色耀近远。
长松约万株,重叠倚云阪。
希文留祠宇,门外春水满。
石桥缘曲折,小阁昔止辇。
老树俨侍臣,离立根抱藓。
盂泉声掩抑,踟蹰红将陨。
徘徊各无语,望古空一泫。
九原谁与归,高义仰天篆(纯皇题曰‘高义园’。)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