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苏亦瞻

共 6 首
王门朝并入,官舍暮同归。
子负明经学,予惭窃禄讥。
有言犹药石,相戒比弦韦。
念此交期久,嗟时友道非。
挑灯频夜雨,把酒及春晖。
不寐缘听漏,无钱即典衣。
兹晨陪祖饯,万里问庭闱。
皆决闽山小,心先越鸟飞。
白头今老大,彩服更光辉。
乐意何终极,离歌莫叹唏。
水深鸢跕跕,风急马騑騑。
路黑桄榔暗,林红荔子肥。
到家良愿幸,去国亦瞻依。
楼阁云长绕,烟花露未晞。
谬随书殿直,颇觉侍臣稀。
细订凉秋约,重来慎勿违。
手运斧而方圆自纵。斧有柯而规模可观。
诚取则之非远。曷持心以常难。
是知选材于山。操刃于手。
将散朴于大巧。是侔形于妙有。
则可审分寸。定妍丑。
不脱故而图新。亦瞻前而顾后。
然后拟议是启。经营靡停。
方坎坎以无挠。聿丁丁而未宁。
观所措而举措。因其形而制形。
且勿谓效之难。尚俟乎绳墨。
勿谓象之远。仍忧乎差忒。
左手将举其朴斲。右手足见其成式。
不离指掌之旁。自有短长之域。
龟镜颇迩。仪容在侧。
见几而作。成于目击之间。
殷鉴不远。便契握中之则。
何必公输是集。梓匠具陈。
虽欲远徵其类。不如近取诸身。
于造次颠沛之时。尚思行已。
于一顾一盼之所。何必求人。
庶得揣称攸宜。咨谋可考。
冀析薪之入用。知缺斨之足保。
终怀继踵之诚。未爽从绳之道。
嗟乎。柯在手兮至近。
不能观者有诸。道于身而岂远。
不能行者信欤。故取则于人者失。
闻道于人者疏。乃可端其末。
慎其初。反视于周旋之内。
收心于躁动之馀。因而利焉。
是可宗也。譬以身者。
方或同于。夫如是。
正其规。从其本。
揆度而枉柄无阻。睥睨而迷途自返。
傥忠恕之内存。信率性之非远。
五月暑未甚,况经新雨馀。
摄山若云起,飘然望远墟。
出郭偕好事,入谷扣幽居。
日晡禽声凉,崦风迓篮舆。
万树欹涧壑,一镫耿轩疏。
夜幮傍佛龛,晚案得山蔬。
云白绿林外,鸟啼朝日初。
推枕靧清泉,杖策曳轻裾。
杂石拥树根,万叠云涛如。
穿径石云中,杳然疑蹑虚。
法刹引遐历,宫树亦瞻诸。
高松荫暍行,清若循阶除。
亭午不逢客,寂尔惟钟鱼。
回首金碧转,始知山径纡。
耸望最高峰,筋力乏升岨。
循年嗟老矣,视日盍归欤。
复向山僧约,期余岩桂舒。
潼山高兮潼水清,厥钟秀兮乡之英。
之人已去兮逖听风声,我怀孔切谁仪刑。
有美张公兮开明庭,作新宫兮州之黉。
著其为人兮加丹青,貌惟肖兮如生。
或桐挺而孤高,或芝荂而九茎。
或兰生兮春华,或菊秀兮秋馨。
或凤跃而蛟翔,或凫将而鹤迎。
使人咨嗟叹息而追惟兮,至其子孙又呜咽流涕而咿嘤。
恍若接兮謦咳之音,内怀劝惧兮若从使令。
亦瞻像兮昭昭,而起福兮冥冥。
百年兮历时虽多,非张公兮谁与铭
⑴ 《永乐大典》卷七二三七引《潼川志》
曾掌兰台纂旧闻,亦瞻玉座和来薰。
戆愚漫有诛奸笔,疏拙元无乞巧文。
执简自知愧南董,免冠谁肯救朱云。
消磨不尽惟诗在,社友寻盟意尚勤。
① 嘉靖岁癸未夏四月,韬南归过济宁,谒阙里,循洙泗,入孔林仰乔木焉。越今五年,见衍圣先生,犹怀仰孔林,侈之诗。
昔迹洙泗,亦涉其流。
涉流潺湲,不以济舟。
岂彼流水,不以济舟。
漪彼流水,不以济舟。
万里清流,万古安流。
会海共壑,区宇扶浮。(一章)

昔迹洙泗,亦问其源。
其源脉脉,其悠渊渊。
岂彼造次,是可问津。
浴彼洙水,既浴我尘。
浴彼泗水,复浴我尘。
尘斯浴矣,敢云问津。
饮彼洙水,既洗我心。
饮彼泗水,亦洗我心。
我心则洗矣,敢云问津。(二章)

昔迹洙泗,亦瞻孔林。
维桧斯茂,维柏斯森。
猗彼桧根,今几千春。
猗彼柏阴,今几千春。
瞻彼桧矣,天露为之溉。
瞻彼柏矣,天露为之泽。
粤桧与柏,实天生德。
泽彼桧柏,万世之阴。
勿剪桧柏,万世之心。(三章)

昔迹洙泗,亦望岱宗。
万仞其遥,万仞其崇。
眇予小子,南荒之弃。
望山斯登,望流斯溯。
矧伊岱宗,四岳所视。
彼何人斯,允怀岱宗。
彼何人斯,同陟岱宗。
瞻彼岱宗之人兮,悠悠我心兮。(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