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孔云

共 7 首
孔云友多闻,涧东我益友。
告以古砚铭,《贵耳集》载久。
北宋唐子西,篆刻俱名手。
赖君学渊源,赋诗传不朽。
喜极忘效颦,犯晓诗筒走。
旧畜宣和鹦,歙石颇不丑。
两砚都非常,或有鬼神守。
暇当就我看,无归饮我酒。
食肉亦何俗,杯盘罗菘韭。
雄谈受益多,循循犹善诱。
昨许镌一行,高朋能运肘。
为篆石琴藏,嘉庆岁丁丑。
汇辑四库全书联句(乾隆甲午)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月建炳明车轨正同于斯世运承熙洽图书宜盛于今时申十行而蒐访维勤勿使名山终秘备四库而网罗殆遍所欣积简纷来虽成编尚待以岁年繄联句可徵其事实溯自丹纶既沛玉署初开永乐大典犹存芟汰之而菁华斯撷群玉珍函富有点检焉而宝气常新矧岳牧皆因达情以陈即簪绅亦愿抒诚为献于是浩如烟海委若邱山匪示所归曷寻其绪诏翰林使分校漫辞矻矻穷年抡大臣俾总司期在多多益办畴堪寿世流传先付雕梨孰称钞胥采择还资擘茧其或羲娥并摭许略标中垒之题纵嗤曹郐无讥亦附著华林之录焚膏典勘下逮诸曹给札分誊兼徵多士缥缃部别储东观而广集其全纸墨工同列北堂而并荟其要第是雠讥扫叶冀不愆三写讹形并教椟识还珠庶无贻一痴谰语乃命发厥簏笥披彼华腴入酉山俾尽拔其尤呈乙览得遍观其妙五七字吟觇源本亦云尊所闻焉百千家流判淄渑惟曰识其大者尔乃丰占绥屡典过祈禋涓八谷之良辰展重华之曲宴堂廉情洽分藜联四七星躔馆局题探授简及二三儒席涵泳乎经史子集词贵得宗排斥夫月露风云体毋涉靡尚论千载以上仍此敕几典学之深心嘉惠万世而遥初非好大誇多之创举抚兹贞元迭启际开甲而象愈光昌讵惟音韵偶拈叶由庚而咏徒舞蹈已哉
重熙累洽万年清,蒙业承庥戒满盈。
爰以右文期鉴古(御制),欣兹嘉会集联𢋫。
谷辰典洽初筵启,芸籍题拈大雅铿。
先布十行罗閟笈,分标四库锡嘉名
开元部庋徵轮辂(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始于唐开元时),永乐编储命校衡
流杂缁黄严别择(臣于敏中),涂淆黑白慎纵横
韵从鈲裂纷轇轕(原书依洪武正韵编排遂致部次淆乱),函俾鳞排准式程
咸受节焉示之鹄,涣乘萃者掇其菁
輶轩启椟遴珠献(各省大吏蒐集所属遗书汇送京师),辇毂怀铅效藿倾
什袭尽归群玉府(臣福隆安),纷纶如合五侯鲭。
建封宁鲜东海客,植杖应来太乙精。
星看璇霄焕奎壁(御制),地当冰署敞蓬瀛(就翰林院署设局编纂)
局咨长贰纲都综,厅判东西力众擎
简逮宿郎尤间拔,徵惟髦士汇进征(在籍进士举人徵预分校者五人)
传餐共饫庖厨给(分核各员辨给特命内府司官饮膳),促坐无虞寒暑撄(并于盛夏吁冰隆冬给炭)
长短景勤珍晷漏(臣蔡新),上中品具析珉珵
梨雕琅简绵留琰,松染瑶笺贲列诚(几书佳者悉为缮录汇列四库)
刊目附缘祧俎豆(次则标存名目附别于书末臣英廉),吹毛苛讶覆瓿罂。
钩元要使裘端挈(每书撮举大旨详于简端),绌诡毋令莠害耕(凡书之不经及伪托者概从摈斥)
美媲集狐纯以丽(臣观保),文规全豹蔚乎弸。
藏颁大内四朝贮,秘选名山二酉英。
绨几还亲乙夜勘(御制),缥囊取次甲签呈(凡应刊应钞者次第呈请睿裁)
界丝给札趋丹掖,削颖工钞课辟黉
广殿亚签连御苑(臣张若溎),仙庄充栋接陪京
特甄鸿宝胪摛藻,妙识虹光蕴采琼
番直石渠天禄近,叨抡槐市药阶并
磔波未遣鲁鱼溷,断烂仍釐羽蠹更(旧时刊本间有讹缺并为订正补完)
或合或分详且审,孰功孰过别还精(校对各员就其校书疏密分记功过)
印参活字麻沙替,斲用坚材箧衍盛
撰志浩几江海汇(臣梁国治),立言炳若日星晶。
尼山删定开宗旨,炎代蒐求多注评。
经贯史兮逮子集(御制),利而贞也本元亨(21)
折衷鉴禀神毫正,弁咏褒逾华衮荣(22)
窍凿□□滋亹亹(右乾坤凿度臣庄存与),义超轨革总生生(右易祓周易总义)
箕畴范叙讥扪籥(右宋仁宗洪范政鉴),禹甸躔差量步纮(右毛晃禹贡指南)
缺待补遗供掇拾(右传寅禹贡说断臣奉宽),详遵返约斥嘤𧭈(右陈经尚书详解)
邦衡合诵祛疑卓(右萧楚春秋辨疑),介甫虚惭索解闳(右孙觉春秋经解)
谱谩区田誇井井(右夏休周礼井田谱臣袁守侗),谈惟画纸泥硁硁(23)
研摩隘黜拘文陋,同异龂芟聚讼争。
会溯龙图演天一(臣谢墉),谁传麟笔记春正。
(去声)王三代已艰企,得统千秋未易明。
大义略存新辑览(御制),长编远轶宋治平(司马光资治通鉴成于宋治平中)
系年起例钦申阐,保宇思艰凛缔营(24)
燕幕偷安羞越绝(右南宋都城纪胜录臣李友棠),鸿沟划险笑吴伧(右李舜臣江东十鉴)
失谋应咎开门揖(右庆元党禁),曲誉徒矜半壁撑(右宋中兴圣政草及两朝纲目备要)
小邑支吾孱伏弩(右陈规守城录臣汪廷玙),良辰接伴诩张棚(右倪思重明节馆伴语录)
吕刑禁弛邦中典(右至正条格),郢说愚牵运五行(右大金德运图说)
识正闰嘉习凿齿(25),骋浮夸薄左邱盲。
汰嫌稗乘箕扬秕(小说家诬诞最多悉从节取),搜备兰台璞出瑛。
司马世官沿自汉(臣钱大昕),鬻熊著述肇于荆。
申韩祇以刑名失,庄老惟因荒诞轻。
自一家言难尽弃(御制),兼三才术信堪鸣。
鹖冠援道师和友(右鹖冠子),皋座含醇弟逊兄(右李心传道命录)
郪县缀谭腾舌创(右赵蕤长短经臣毛辉祖),婺州裒帙服膺诚(右唐仲友帝王经世图谱)
燕丹名殆妄庸托(26),陶令心何群辅萦(27)
稷下辨须持绠汲(臣胡高望),虞初幻只望洋惊。
擅场馀事岐雕虎,跋浪雄篇赏掣鲸。
艺圃等身森叠珏(谓诸家别集臣董诰),选楼裁体聚芳蘅(谓总集)
见挛窥管卑之甚(28),学蹑寻条后矣瞠。
杼柚各成机上段(臣李汪度),陶镕不废铁中铮。
汉文晋赋诚高蹈,唐律宋词递下声。
濂洛关闽能继绝(御制),王杨卢骆狎齐盟。
缮陈槴箧论年裕,价第琮璜积万赢。
亘古宪章遵典诰(29),经天制作首咸茎(30)
遭时幸预窥青简,荷竉群欣振紫缨(31)
内府赉均沾省闼(32),左厢班许簉公卿(33)
授觚弥愧依重席,抱椠恒思映短檠。
管蕊露醲兰叶展(臣陆锡熊),墨馨风暖菜花迎(是日雨水)
装储列昈宜分彩(经史子集以者赤白黑四色分别装潢),吟继镌华递奏□(上年以重刻淳化阁帖颁赐群臣联句)
博极待看收插架(臣陆费墀),好(去声)同讵肯夺贻籯(34)
宋编明典异深意(35),学海书渊游六情。
逢会略嫌迟岁月(36),就将惟亹愿观成(御制)
⑴ 乾隆辛卯壬辰屡舒赫诏访集天下遗书臣德
⑵ 辑书之始即以嘉名为请命以四库全书名之
⑶ 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中多世不经见之书司特命内廷大学士等为总裁抡选翰林分校择以备金匮石室之储
⑷ 原书纯驳混淆道经释典悉行阑入特命槩从芟削
⑸ 永乐大典每十册为一函讣一千一百馀函翰林三十人匀𣲖分阅按日程功
⑹ 择其中书之完善者先汇目进呈择取披览示以去取权衡焉臣程几馀景伊
⑺ 诸书之散见各韵者并本为条采汇编俾复成完
⑻ 都下藏书之家及四方仕官于朝者咸以书献人思甄录为幸
⑼ 校勘永乐大典者于原心亭列席校勘遗书者于宝善亭列席
⑽ 部曹及国子官属亦有选预纂脩遗书者臣王际华
⑾ 各书中是非不轨于正者特命俱详加甄别
⑿ 缮录各种书籍内有关学术经济者咸付剞劂用广流传于世
⒀ 书篇仿永乐大典式印界红阑选举贡监生字画端楷者就武英殿书局分领缮写
⒁ 全书告成时避暑山庄盛大内贮圆明园京各一部
⒂ 于全书内择其精醇先为荟要缮贮摛藻堂
⒃ 即以荟武英殿纂修翰林分校要臣曹秀先
⒄ 选𣲖中书助教等官司全书覆校分校事
⒅ 每分校二员设覆校一员重加磨勘俾稽覈益为精审臣倪承宽
⒆ 应行刊刻之书甚多仿宋人活字板法刻成单字排印用力少而成功速流传更易
⒇ 书函每以浆气致蠹易以朩匣用垂永久
(21) 四库分编犹四德之分列自然相合缺一不可
(22) 永乐大典内所纂出之书及诸臣所进遗编有关世教者皆蒙亲洒宸翰题诗简端日积日富
(23) 古而御制诗注谓夏休此书泥不通于今徒为纸上空谈
(24) 系统钦定评鉴阑要于纪年立法垂戒至为正大
(25) 魏非正统之说发于习凿齿本传具载其论臣汪永锡
(26) 大典内燕丹子三篇蒙指出后人凑集不必钞存
(27) 辅录上以圣贤群必非陶潜所著驳正谕令
(28) 穆修集魏武庙记所见甚卑谕令毋庸刊刻
(29) 谕旨诸五朝宝训录编次御纂群经书并令恭永垂道法朱批臣童凤三
(30) 皇圣祖制诗文世宗御制文集上御各集并恭录以冠集部
(31) 总纂臣纪昀蒙郎中恩由编修即升侍读臣陆锡熊由改擢侍读尤为格异数其馀诸臣逾邀恩者甚众
(32) 臣昀等暨总校臣陆费墀三员年节并拜思赏与内廷翰林同臣纪昀
(33) 并内兼命联句入二十八人之与重华宫茶宴
(34) 内外献到书籍皆钤以翰林院印俟书局告竣仍给还其家并酌予题咏以旌勤学俾世守珍藏益增艺林佳话
(35) 相传宋太宗践位后恐世人讥其惭德因集海内能文者编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三大书欲以疲其力而钳其口而永乐亦以得位不正因集文人为大典以弥草野私议然千秋公论自在岂区区智术所能掩覆若今所辑四库全书惟在蒐罗遗佚以广流传为万世书林津逮用意固不同耳
(36) 凡举大事必有时节因缘朕即位三十馀年始思及四库全书之辑嫌为时略迟矣
过卢沟桥(乾隆丙午) 清 · 弘历
卢沟桥建自金明昌间历元迄明屡经整葺我皇祖于己酉年皇考于壬子年复加葺治长桥绵亘经涂荡平阅今又将六十年桥西二洞孔云有垂下似网兜又桥面及两陲亦有稍圮裂者大臣和珅等勘明重葺易甃新石并于桥东西两陲加长石道凡新旧百四十三丈发帑和雇以乙巳秋蠲吉兴工至丙午春工竣兹恭谒泰陵展礼五台跸路经临石梁巩峙万方归极九轨同亨此亦余知过论所不可已者也因赋五言勒石以纪
谒陵因礼佛,启跸西南行。
长桥亘卢沟,路接拱极城。
往来之通衢,建金修元明。
康熙己酉年,雍正壬子并。
胥曾以时葺,行旅歌途亨。
今复六十岁,石版或圮倾。
发帑给雇值,曾弗力役征
轻舆过桥上,大工已告成。
知过论有言,不可已者仍
五字同碑记,以勒石之贞。
⑴ 明正统元年命工部侍郎李庸修葺庸请令宛平县自石径山至卢沟桥役民兴作又四年小屯厂西堤决发附近丁夫脩筑又弘治三年修筑卢沟桥其时并役用民力未有如我朝内外大小工程悉发帑和雇从不肯轻役一人也
⑵ 论语观过知仁又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余向著知过论以不知过其失小过而不改又从而为之辞其失大继自今予惟视其不可已者仍酌行之其介于可已不可已之间者率已之而已耳兹卢沟桥为国门往来通衢发帑修葺又岂事之可已者乎
挽郁怀智联 近现代 · 王文濡
对联
袁崇辰年,张崇巳年,段崇午年,诿诸数哉,衅开同室,祸结兵连,公若有知,没而犹视;
孔云淑世,佛云度世,耶云救世,等此旨耳,泽及偏隅,仁陶义育,吾见亦罕,继者其谁。
癸丑三月三日修禊万生园作歌(癸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噫吁嚱,悲哉。
今日非同前代崇祯之甲申,今日岂同前代顺治之乙酉。
我生不幸逢此前代义熙之甲子,我生何幸逢此前代永和之癸丑。
义熙甲子宜止酒。
顺治乙酉宜得酒。
永和癸丑宜行酒。
古人最重三月三、九月九。
九月九乃陶元亮所专,三月三为王逸少所有。
吾辈生于古人后。
事事皆落古人之窠臼。
岂知今日此身一半化为会稽山阴人,一半化为彭泽斜川叟。
酒在口。
笔在手。
剑不必悬腰,印不必系肘。
莺含桃,鱼贯柳。
冠任汝沐猴,衣任汝成狗。
喜多钓台朋,幸少金谷友。
昨者樊山寄诗云,莲社人居晋宋间,今日吾亦赋诗云,兰亭禊在清明后。
西直门。
万生园。
先朝创造资游观。
不知曾费几许水衡钱。
中有牡丹厅,采莲船。
如水之车如龙之马奔驰于其外,如斗之花如凤之鸟充牣于其间。
我亦尝携壶觞,听管弦。
逢初三下九,携三五二八,销三万六千。
我昔尝有句云,照脸脸霞皆北地,压眉眉黛是西山。
此诗未成仅断句,此游亦复不记为何年。
梁夫子,招我何为至于此。
君著书数百万言,远过习凿齿。
在外十有六年,将及晋重耳。
其学可以左右十三经,贯串廿四史。
此才何止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来从析木津,恰看桃花水。
七十二沽春水生,一百五日东风起。
东风吹花花怒开,东风吹人人老矣。
昔年丁酉与君相见于湘川,今年癸丑与君相逢于燕市。
我已憔悴枯槁,非复神禫吊靡。
君之颜色尚觉女偊如婴儿,君之容貌尚觉姑射如处子。
况有畸士之名,更如爰旌目,况有圣人之才,更如卜梁倚。
方持玉杯断国论,方用铁函贮心史。
且倾铜斗洗金罍兮,饮此天宝之诗人、贞元之朝士。
或言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或言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或言前不见古人,或言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又闻孔云不曰如之何吾末如之何,又闻孟云然而无有尔则亦无有尔。
使我茫然莫知其所以。
勿令下士闻之声如苍蝇笑不止。
噫吁嚱,悲哉。
吾尝闻尧氏、舜氏之歌辞曰: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又尝闻穆满氏、西王母氏之歌辞曰: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方今朱千芩落犹可期,白云黄竹何须悲。
且相与采华芝,玩菊篱,餐蕨薇。
亦安用谈刑天,说精卫,称钦䲹。
梁夫子,与其有朱虎熊罴伯夷龙夔同列廿二人召风使之南,不如有骅骝騄駬山子盗骊亟行三万里追日使不西。
所以候人之歌曰猗,梁鸿之歌曰噫。
丁令威之歌曰,城郭犹是人民非。
何不学仙冢累累。
楚接舆之歌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古儒家之歌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
生不布施,死何用含珠为。
汉田家之歌曰,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生不行乐,死何以虚谥为。
元亮曰,时运而往矣。
逸少云,死生亦大矣。
此与春非我春,日新又日,皆为前哲之良规。
然则今日之日兮当以一刻千金为要素,明日之日兮当以寸阴尺璧为前提。
梁夫子,勿我诃。
帖不必摹临河。
图不必仿上河。
试问百年之间癸丑能有几,正恐中年以后上巳还无多。
何况今日之共和。
远非昔日之永和。
国曰支那,土曰婆娑。
历曰娄罗,时曰刹那。
捧剑有金人,流觞有玉女,卧冢无石麟,流涕无铜驼。
庆云烂兮,糺缦缦兮,再听明日之国歌。
有酒不饮意如何。
猾器幸自残,黠繇巧规避。
辟诸鞅掌人,彼逸此独肄。
一竹楚啼赪,双磁越窑翠。
物非人易求,道远我难致。
无丞有重听,发复弥党瞆。
约发无纪纲,晨帐缺宋义。
握粟付騣工,宁减朝食馈。
讵意彼騣者,无往不辞醉。
犏缨高箱尘,马尾枯橐閟。
踉蹡攒八针,邀呼输四字。
浪言伏卵清,竟涤下流澻。
栉束起鬔松,嘲呼免魑祟。
竹返磁亦归,黥补色终悴。
注瓦智靡昏,捧玉神若惴。
甑破视何益,囊空卧安寐。
辱即宠为下(老子云宠辱若惊为下孔云其次辟色色即礼貌之衰也其下则饥饿受周近豕交矣),辟乃色最次。
屠门盛豕交,宁为爱而食。
至避暑山庄即事得句(乾隆壬寅)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宿雨清尘度岭邮,府今承德昔兴州。
人勤农贾滋而庶,户有弦歌教以修
冉问孔云斯正合,李唐赵宋此能不。
抚时益切持盈志,曰奉无私莫外求。
⑴ 学政金士松岁试承德府生童甫毕率领诸生于是日迎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