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行帜

相关人物:共 65 位
共 6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史弥正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八一七
史弥正,字端叔,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史浩次子。
官朝奉大夫。
淳熙末为浙西提举。
绍熙二年罢浙东提刑,主管武夷山冲佑观。
终敷文阁待制。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四之四一、六二之二七、七三之一二,《宋史》卷三九六,《宝庆四明志》卷九,《延祐四明志》卷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岳甫,字大用。
飞孙。
孝宗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知池州(《宋会要辑稿》兵二三之一七)。
十二年,提举浙东常平(同上书职官七二之四三)。
十三年,知台州兼提举本路常平茶盐(《嘉定赤城志》卷九),寻移知庆元府兼主管沿海制置司公事(《延祐四明志》卷二)。
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5—1755 【介绍】: 清浙江鄞县人,字绍衣,号谢山。乾隆元年进士,选庶吉士。借读《永乐大典》,钞难得之书。散馆后以知县用,不就。后曾主蕺山及广东端溪书院讲席。生平钦佩黄宗羲,学问长于史学,对明末忠烈及清初学者事迹,最为留意,所撰《鲒埼亭集》,收此类人士碑、表、传、志极多。又续补黄宗羲《宋元学案》。另有《经史问答》、《勾馀土音》、《汉书地理志稽疑》,并校《水经注》,笺《困学纪闻》,辑《甬上耆旧诗》。
晚晴簃诗汇·卷七十四
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鄞县人。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知县。有《鲒埼亭诗集》。
词学图录
全祖望(1705-1755) 字绍衣,号谢山、鲒埼亭长,学者称谢山先生,室名双韭山房。
清鄞县洞桥乡沙港口村人。
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入庶常馆,授翰林院庶吉士。
后绝意仕途,家境渐贫,竟至三餐难继。
1742年与同县蒋拭之等成立"真率社",赋诗唱和。
1748年应聘至绍兴主讲蕺山书院。
后因郡守失礼,拂然辞归。
贫病继迫,为学益力。
1751年往广东主端溪书院讲席,次年因病归里。
1754年寓居扬州,病中仍校著不辍,冬返里。
次年,子昭德病夭,悲恸至极卒。
家人售双韭山房藏书万卷,获银200两始予安葬。
墓在南郊王家桥畔。
研治宋末及南明史事最精。
著《鲒埼亭文集》、《鲒埼亭文集外编》、《鲒埼亭诗集》。
以10年功夫续成黄宗羲、黄百家父子仅完成约十之三四之《宋元学案》,又有《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
另有《经史问答》、《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尤有功于宁波地方文献,搜求、抄录宋《乾道四明图经》、《宝庆四明志》、《开庆四明志》、《甬上耆旧诗》,编《句余唱和集》,撰《句余土音》等。
维基
全祖望(清末宁波话:,;当代宁波话:,,(1705年1月29日—1755年8月9日),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沙港口人(今宁波市洞桥镇沙港村),清朝史学家、文学家。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正月初五日亥时,全祖望生于鄞县白坛里月湖之西岸先世宫詹公故宅。其四岁能解《四书》、《五经》,七岁能读《资治通鉴》,人称神童,师从董次欧。十九岁由督学王兰生推选入京,见当时侍郎方苞。雍正十年(1732年)中顺天乡试,临川翰林李绂看到全祖望的考卷,叹曰:“此深宁、东发后一人也!”是年八月其妻张氏因难产而死。雍正十三年(1735年)续娶满洲学士春台之女曹孺人为妻,家贫,典当二万卷书于仁和黄坚仓。乾隆元年(1736年)中三甲第三十六名进士,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三十二岁。初为庶吉士,不久受权贵排斥,散馆归班,乾隆二年九月回乡,专心著述,授徒为业。应绍兴太守杜甲之请,任蕺山书院山长,因杜甲傲慢,不久辞去,又主讲过广东高要端溪书院。为谢山学派创始者,弟子有董秉纯、卢镐、蒋学镛等。其遗作由董秉纯整理。乾隆二十年(1755年),六月底,全祖望不复能言,日夜作鼾声如睡,七月二日,声渐微,卒年五十一岁。全祖望既逝,董秉纯、蒋学镛又请杭世骏校订《鲒埼亭集》书稿,并代为作序。杭世骏的原稿后来不知所终,但董秉纯还保存着副本,嘉庆六年(1801年)刊印。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夷庚,字坦之,陇西(今属甘肃)人。
初为从事,擢南安军丞,太宗至道中升为守(《宋史翼》卷一八)。
真宗天禧中以吏部员外郎、直史馆,出知明州(《乾道四明志》卷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慈溪人,字颖彦。徽宗政和二年上舍及第。历仕徽、钦、高宗三朝,建炎中累迁检正中书门下省诸房公事。立朝敢言,与宰相议论不合,引疾求去,主管崇道观。从杨时学,旁搜远绍,不趋时好,文辞俊迈宏远。有《磨衲集》。
全宋诗
王庭秀(?
~一一三六),字颖彦,先世居鄞,父徙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登上舍第。
历乐寿尉,泗州、随州教授。
以李光荐为御史台检法官。
金人扶掖张邦昌称帝,致仕。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为监察御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
三年,为殿中侍御史(同上书卷二一)。
出知筠州。
绍兴三年(一一三三),为吏部员外郎,守尚书左司员外郎(同上书卷六二、六三)。
因与宰相黄潜善议多不合,主管江州太平观。
归老于乡。
六年,卒(同上书卷一○四)。
有《相山集》(《延祐四明志》卷四)、《航海记》、《磨衲集》(《甬上耆旧传》卷二)等,已佚。
《乾道四明志》卷二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一三二
王庭秀(?
——一一三六),字颖彦,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
登政和二年上舍第,历官州县。
侍御史李光荐为御史台检法官,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建炎三年出知筠州,次年弃城遁,勒停。
起复为承议郎,召为吏部侍郎、检正中书门下省诸房公事。
与宰相议多不合,引疾求去,提举崇道观。
绍兴六年八月卒。
庭秀为学旁搜远绍,不苟趋时好,造诣深远,有《磨衲集》。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八、二五、四二、四六、六二、六五、一○四,《乾道四明志》卷二,《宝庆四明》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刚中,号中斋(《桐江续集》卷二四《送王宣慰中斋上温州》),福宁(今福建霞浦)人。
积翁弟(同上书)。
尝知福州,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以城降元(《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为庆元路总管兼府尹(《廷祐四明志》卷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善月(一一四九~一二四一),字光远,号柏庭,俗姓方,定海(今浙江宁波东北)人。
于正觉寺出蒙,年十五具戒。
往依南湖草庵禅师。
历住东湖辩利,慈溪宝严、月波、上竺。
理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请老归东庵。
淳祐元年卒,年九十三。
延祐四明志》卷一六,《佛祖统纪》卷一八、《补续高僧传》卷三有传。
全宋文·卷六四一三
善月(一一四九——一二四一),字光远,宁元府定海(今浙江镇海)人。
方氏子。
出家正觉寺。
年十五具戒,参月堂,深得教义。
堂殁,复依南湖草庵师。
居南湖凡十三年。
历住东湖辩利、慈溪宝严、月波、上竺,端平三年,请老归东庵。
淳祐元年卒,年九十三。
著有《楞严玄览》、《金刚会解》、《圆觉略说》、《楞伽通义》、《山家绪馀集》等十馀种书,均存世。
见《延祐四明志》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善月。字光远。定海方氏子。其母梦月而娠。出家因命名焉。十五具戒。参月堂。深得教义。堂殁。复依草庵。所居古柏独秀。因自号柏庭。太师史真隐。请居月波。学士来奔。廪食不足。真隐曰。师为道延众。欲食来取。予不啬也。嗣主南湖。师御众有法。十三年不易节。缁素以是信之。师被诏旨。前后两住上竺。又授左街僧录。人皆以坡仙。师去忽复来。鸟语山容开之句。为之贺。师淡如不知也。端平三年。得目眚。请老归东庵。将入寂。顾左右曰。人患无实德为后世称。若但崇虚誉。我则不暇。千载之下。谓吾为柏庭叟。则吾枯骨为无愧。幸勿为请谥以淤我素业。言已累足而化。寿九十三。得夏七十八。师著甚富。大约发明一家之旨。殊为有功于教门者。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善月,字光远,号柏庭,姓方氏,定海人。母梦月堕怀,生之夕,白光满室,因以名焉。初学语,尝合拿道南无字。甫成童,其父编六经授之读,如习旧业。年十二,通《春秋》大义。母携往正觉寺,循殿楹数匝,寺主道并谓其母曰:“吾夜梦白龙绕此柱,其徵此儿乎?”于是父母始许出家,年十五具戒,乃往南湖依草庵。尝以科目繁冗为劳,草庵诲之曰:“白日看家书,有何难解?”善月为之一省。草庵曰:“异时鼓吹吾宗者,其在子乎?”梓庵讲道月波,往谒焉,闻世相尝住之旨,益有省发,乃复归南湖。见堂问如来不断性恶之说,心身豁然,如郤关钥见府库,以所悟白堂,更为演其义,月拜领而退。及堂寂,月往当阳请竹庵。明年命月分讲,风仪清温,淡辩雅正,竹庵赞曰:“吾与首座可谓得人,但恨无继之者。”所居古柏独秀,遂自号“柏庭”。淳熙庚子初,主东湖辩利,迁慈溪宝严,居无何,太师史真隐请居月波,学士来奔,廪食不足,太师闻之喜,使人告月曰:“师为道延众,欲食来取,予不啬也。”绍兴二年,郡守何公澹以南湖虚席,亲裁疏劝请,讲道不倦,御众有法十三年,不改初度,缁素以是信之。嘉泰四年,退隐衍庆精舍,一息十载,梦老叟耳语曰:“六十五、七十一。”嘉定六年,郡将陈卿以南湖有去思为更屈致,辞弗克,雨华更新,旧徒再拥,未逾月,上竺以敕书召,时年六十五也。八年夏旱,诏迎大士于明庆,车驾亲幸,月为祷雨,朝注暮洽,皇情大悦,特补左街僧录。十二年秋,拂衣东归,偃息于城南祖关。是年七十一,又知所以验前梦也。绍定五年春,有敕再领上竺,人皆以东坡“师去忽复来,鸟语山容开”之句为之贺。端平三年,得目眚,请老东庵。一日示疾坐床上,若相酬酢者,左右或问之,曰:“吾与荆溪尊者对谈祖道耳。”将入寂,顾其属曰:“人患无实德为后世称,若但崇虚誉,我则不暇。千载之下,谓吾为柏庭叟,则吾枯骨为无愧,幸勿请谥,以污我素业。”言已,累足而化,淳祐元年正月十九日也。留龛七日,面色鲜白,心顶俱暖,塔于寺东,寿九十三,法腊七十八,所遗衣发及《四经解》,合藏于南湖祖塔之侧。有《楞严一览》、《金纲会解》、《圆觉略说》、《楞伽通义》、《因革论》、《简境十策》、《三部格言》、《金錍义解》、《宗教浅述》、《仁王疏记》、《附钞笺要》,皆行于世,自馀杂制曰《绪馀》、《讲馀》,各若干卷。嗣其法者香林清赐为上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7—1306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景正,号果斋,又号静清处士。史弥巩孙。度宗咸淳元年进士。授景陵主簿,历江阴、平江教授。少入国子学,通《春秋》、《周官》。其后著书立言,一以朱熹为法。入元不仕。有《静清集》等。
全宋诗
史蒙卿(一二四七~一三○六),字景正,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乡人称果斋先生(《至正四明志》卷二)。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授景陵簿。
十年,改江阴教授,复改平江。
宋亡不仕,自号静清处士,侨居天台山中。
元大德十年卒,年六十。
事见《清容居士集》卷二八《静清处士史君墓志铭》。
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5 【介绍】: 宋福州永福人,字德邵。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钦宗时三上章劾秦桧专主和议,植党专权,遂夺桧职。累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给事中。司谏詹大方希桧意,劾龟年附丽匪人,落职归籍。
全宋诗
黄龟年(一○八三~一一四五),字德邵,号竹溪先生(《吴兴备志》卷一三),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迁居鄞县(今浙江宁波)。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洺州司理参军。
累官河北西路提举学士,入为太常博士。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拜监察御史。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为修政局检讨官。
擢殿中侍御史,累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五、五七、六一、六五)。
三年,迁给事中。
论者议其阴结大臣,素无直声,罢领祠禄(同上书卷六八)。
十四年,因尝论秦桧落职,隐居昌国县马秦山。
十五年卒(同上书卷一五四),年六十三。
宋史》卷三八一、元《延佑四明志》卷四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黄龟年(一○八三——一一四五),字德邵,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崇宁五年登进士第,调洺州司理参军,累官太常博士。建炎中,为屯田员外郎;四年,拜监察御史。绍兴二年,除左司员外郎、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寻迁殿中侍御史。劾秦桧专主和议,沮止恢复,植党专权,遂褫桧职。除太常少卿,累迁起居舍人、起居郎、中书舍人。三年,言者劾龟年阴结大臣吕颐浩,致身要地,坐罢官,寓居四明。十四年,言官又希秦桧意劾龟年附丽匪人,落集贤殿修撰,本贯居住。次年八月卒,年六十三。《宋史》卷三八一有传,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五三、五五、五七、六○、六一、六五、六八、一五一、一五四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定海人,字纯老,号放斋。徽宗宣和六年进士。为黄州教授。秦桧在位,粹中岳丈李光为参知政事,桧欲因光使见,辞不赴。后光被逐,粹中隐居不复仕。有《诗说》。
全宋诗
曹粹中,字纯老,号放斋,定海(今浙江宁波镇海区)人。
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黄州教授。
因不附秦桧,待次不偶。
后以张浚荐,通判建宁(《延祐四明志》卷四)。
有《诗说》三十卷,已佚。
事见《宝庆四明》卷八。
共 6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