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真澄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释儒施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三
又有儒施,字大力,宜良人也。
所庵弟子。
初入鸡足,四林密茂,人迹罕到,乃辟地结茅。
山中初无习静者,建立静室,自儒施始。
性素朴直,行止敦厚,有古人风。
本修苦行,更习禅那,晚年兼以净土导人,孳孳不勌。
将示寂日,自云:“见西方一池,生大莲花,水清蕖碧,花叶无数,一花一人,端坐其中,已亦与焉。
”欢欣无既,因合掌向西而逝。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释圆彩,字白云。
姓刘氏,昆明人也。
年十岁,礼筇竹,十方得度,日事苦行,后从所庵受具。
持律森严,专修念佛三昧。
有皈依者,唯示以净土法门。
尝游鸡足,止息念佛堂。
时寺井枯竭,汲道苦遥,圆彩誓礼华严三载,以祈水泉。
未几,果有灵源涌出,一日三潮。
当时藩王巨公,慕其德望,入山修敬。
后于定中见红轮坠怀,因告众曰:“吾今夕有难,可酬宿殃。
”是夜果寂,年七十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五
释禅,字本无,姓张氏,昆明人。
幼孤失学,放骛不羁。
稍长乃知自艾,从师授读,而天姿明敏,了解文义。
偶游昆明,见池中青莲浮于水面,童冠数人皆弗之睹,始叹异焉。
年十九,礼通海秀山妙空祝发,禀具于大方,得法于所庵,后栖鸡足,研穷经藏二十馀载。
见道精深,默维心得,及所庵主席传衣,挈本偕往,同注《肇论》,口述笔授,议论飙举,一字未要,当仁不让。
唯大事未明,中怀郁结,一日托钵洱海城中,忽闻谚语有“枕上思量千条路”者。
胸中豁然冰释。
明万历丁巳,沐公增题建悉檀寺,延之开山,工师求材叹无大木,山前龙潭古木参天,人莫敢近,每有樵采则雷电大作。
禅至,作法持咒,述为文词以告山灵,躬操斤斧,率诸匠作,栋梁长材一时取足,神怪俱息,林谷幽静。
沐公奏请大内藏经,时光宗御极,企禅道风,亦加敬仰,特旨颁赐,授秩为僧录左善世兼锡紫衣。
所著有《楞严忏法》、《风响集》、《禅林佛事》、《因明论随解标释》及《老子玄览》,诗文偈颂若干卷。
寂于崇祯壬申秋,三日前简约旧知,二众云集,殷殷䛡故,已而示疾,焚香拈偈曰:“盖天匝地本齐平,万象森罗极有情。
旨在当人高著眼,波腾鼎沸见无生。
”语毕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