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至明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37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盈握因非大象形,龙文古籀入西泠。
呕心只博君心喜,照眼何干众眼青。
既处圣朝甘弃物,终持小隐伴宁馨。
瓶笙才涨三两寸,也作重洋啸起腥。
小金川逆酋僧格桑恃与金川逆酋索诺木狼狈为奸陆梁抗命索诺木潜为党恶助兵代其拒守因命大学士温福为将军尚书公丰升额副之统兵攻其西路而南路则以内大臣阿桂为副将军督兵并进所在山径险仄贼得逞其负嵎之计西自资哩美美卡路顶宗至明郭宗南自达乌甲尔木翁古尔垄至僧格宗皆峭壁悬崖碉卡林立将军等董饬官军励勇奋击我领队大臣侍卫并率众先登始以大炮摧其坚继乃觅间入其阻每克一寨皆久经攻战而后得其难如此及阿桂既克僧格宗乘胜直入径𢷬美诺贼巢逆酋先期遁去会温福亦攻克郭宗至美诺两军相合温福等仍督兵穷追径取布朗郭宗逆酋复由僻径窜入金川遂收底木达擒其父泽旺因而招徕汗牛抚降别思满诸寨其大板昭亦传檄而定小金川悉平时军营奏至谓番境界在雪山之中兹植隆冬乃晴暖无冰雪众以为异此实赖上苍眷佑将士等得以利便集事第其经涉艰险破碉夺隘诸劳绩则不可以无纪今大军进𠞰金川所当扫荡鼠穴絷缚二酋以告蒇事而天之助顺人之用命尤予所切望而深勖者俟大勋成当仿平定西陲例凡战地悉为绘图张之武成殿壁图系以诗此志事之什特为先声之倡耳
美诺贼巢失,布朗(读如郎)挈眷迁。
穷追期即获,复遁本相连。
任尔狼狈顾,那容駾喙延。
小金之事蒇,党恶问金川。
⑴ 先是阿挂于月之初六日由南路督兵乘胜直𢷬美诺寨贼巢立破逆酋僧格桑先于初五日见势危急挟妾潜窜伊妻所居之布朗郭宗为死守计
⑵ 温福与丰升额既由西路统兵与阿桂会于美诺初九日即由八角碉分兵追剿直抵布朗郭宋四面截攻贼寨惊溃而僧格桑知势不支先将妻妾潜送金川自赴底木达欲见伊父土司泽旺泽旺闭门力拒僧格桑竟杀伊父所遣传语三人自由美卧沟小路翻山窜入金川温福等因抚定各寨人户擒凙旺解京一面尾追僧格桑勿令兔脱
咏官窑葵花盘(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脩内陶秘器,官窑异外间。
难分建隆代(宋瓷祇分窑品至明瓷始注纪年),总出凤凰山(宋脩内司瓷窑在凤凰山下)
葵式全非赭,冰纹半染殷。
倾畅如取譬,切已独思艰。
萨尔浒题句(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大战成功地,一戎王业昌(岁己未二月明帝命经略杨镐等统兵二十万号四十万分四路来攻兴京我西南侦卒驰告抚顺太祖曰明使我先见南路兵者诱我而南也其由西来者必大兵即统兵趋抚顺明将杜松营萨尔浒山复引兵围吉林崖乃对营列阵以待别设伏邀击明兵追之至于界藩渡口时明兵攻吉林崖者约二万人与萨尔浒军遥应大贝勒与诸将议遣兵千人驰往压击而以右翼四旗夹攻之别以左翼四旗当萨尔浒之兵下时太祖至复令右二旗兵遥望界藩浒明兵俟我兵驰并力接战乃合六旗兵进攻萨尔山明兵列阵发鎗炮我兵仰射奋力冲击不移时破其营垒死者相枕藉而夹攻界藩之兵纵横驰突无不一以当百遂大破其众明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战殁横尸亘山流血成渠士卒死者蔽浑河而下如流澌时明总兵马林率兵四万营于尚间崖开原道潘宗颜军万人营斐芬山游击龚念遂李希泌亦率兵万馀营于斡珲鄂谟环车楯列火器战明太祖与器以太宗所率兵不满千分其半下马步兵发火拒太宗引骑士冲入我步兵斫其车楯明兵叉大败龚念遂李希泌皆阵殁太祖急引侍从四五人至尚间崖明兵方布阵内及太祖趣我军先据山巅下击众方登山而马林营壕外兵合太祖令我军下马步战大贝勒怒马迎敌直入其阵二贝勒三贝勒与众台吉各鼓勇奋进遂败明兵斩捕无算我六旗兵人自为战飞矢利刃明兵大败不能支明副将麻岩及将士皆阵殁马林仅以身免太祖复集军士驰攻斐芬山潘宗颜全军尽殁叶赫贝勒锦台什布扬古遁去时刘綎李如柏两路兵已近逼兴京太祖至兴京命太宗及大贝勒三贝勒统军禦刘綎而留兵四千侍李如柏等太宗与两贝勒约左右夹击太宗引精骑三十超出众前自山驰下击之战酣后军冲突而入大贝勒率兵夹攻明兵大溃太宗乘胜追击与刘綎遇歼其两营兵万人刘綎战死是时明海盖道康应乾与朝鲜兵营于富察之野太宗同众贝勒督兵至明兵朝鲜兵竞发火器忽大风骤作烟尘反扑敌营我军飞矢如雨叉大破其众歼二万人康应乾遁去杨镐闻三路兵败急檄总兵李如柏等还如柏等遁归我哨兵二十人见而呼噪下击兵死者又千馀此诚弟同上天佑助集大神武昭宣我国家实肇父子兄心合力用勋亿万载丕丕基于此)
自当拟涿鹿,实觉胜昆阳
主圣臣忠泰,天时地利祥。
长篇钦识绩,万世示其详。
⑴ 史记黄帝本纪称轩辕脩德振兵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命于是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后汉书光武帝纪称昆阳之战王莽遣王寻王邑将兵百万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光武将数千兵入昆阳寻邑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馀丈□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城中负户而汲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光武自将步骑千馀合战连胜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十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阵乱乘锐大破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馀里间会大雷雨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等渡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云云虎豹助阵事涉荒唐别有论兹我神威圣太祖萨尔浒之战一戎耆定武实宇宙以来所未有也
自我来古州,日抱畏人念。
瑟缩冰下鱼,有口不敢噞。
我学知不华,难于强同染。
俗情又讳疾,喜拒仓鹊砭。
以此远非笑,亦免取人厌。
岂知拘囚中,竟有烛天剑。
求我发其硎,含铓思一闪。
文字极衰敝,泛滥已昏垫。
殷勤二三子,岂非有所验。
惜吾无久居,行待问归店。
此意终我留,人力果谁欠。
作诗诚馀事,强外要中歉。
膏沃无暗檠,根肥有新艳。
悬知他日作,会得老夫舚。
奈何苦穷冗,心源不时堑。
谁能绝人事,逐暇当握椠。
朝可同脱粟,夕即共镫燄。
我懒无斗兴,触事多口占。
惟应苦诸子,供我眼福赡。
遐荒聊自娱,一笑老佗僭。
吾舅生汝兄弟迟,并是天上麒麟儿。
少年孝秀各到手,众眼艳观争夥颐。
岂知吾舅孝友报,生前啬取尽汝诒。
北风吹衣作行色,相携去射都门策。
历历吾怜万里途,欲衔汝飞衔不得。
筱庭弟,尔必西笑向长安,艰难即从柱蒲关。
男儿何适不安隐,先须心地无波澜。
椒园弟,尔诚承明玉堂之美器。
他年贵仕会不免,今日风尘要磨砺。
大江北去烟茫茫,忆昔经行伤我肠。
鄢陵雪片石桥月,具茨鸡子黄城狼(昔随子元舅赴北,曾自石桥驿行雪中。至四更,追及于丽阳。至宜城,值大雪,又车溺具茨山下,就民家买鸡子,二百钱得六枚,分食之。又车陷黄城山麓,荒塍冷月,渺无人烟,但闻狼声四嗥,持刀静坐,饥至明午,乃出陷。)
当年吾舅苦携我,千辛换得乖西黉。
至今宿草剩荒鬣,我亦穷老无复望。
又看汝曹试此路,行矣桑蓬原四方。
镫寒纸尽意不了,起视照屋星煌煌。
贼遁(乾隆辛亥)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早虑贼当遁,屡停续调师(前据保泰等奏贼匪于九月初一夜间将附近唐古特所储粮石概行烧燬予早即料贼匪必将逃窜况彼果觊觎前藏则扎什伦布相去不过数日八月廿一日彼至后藏距保泰发摺之期已及两旬何以尚在后藏株守此其无能之态已可概见但调兵大举亦须在明春现在已交冬令官兵到彼雪深路险岂能罙入穷追而粮饷为军行至要藏中现又采办不易若令所调兵丁及跟役万馀人齐至藏坐食殊觉可惜是以屡次饬谕鄂辉成德等祗可令先到之兵驻彼其馀所调之兵及鄂辉等已调而距藏尚远者竟可暂缓赴藏以节糜费待至明春先期调𣲖亦不难于集事兹据保泰奏贼匪抢掠庙中器具及镶嵌之物已于九月初七日逃窜果不出予意料之中也)
兵威遵养暂,路险待通期
掣肘原无涉,埋根更有时。
罪他弃藏说,在我岂应为。
⑴ 此事初起意谓如果贼匪祗因索欠启衅尚可责令清还债项不值劳师远涉今竟敢肆行侵扰若因其远遁遂尔将就完事竟不进兵声讨安保一二年后贼人不复来侵扰则是我师劳而贼兵逸转为其所使矣惟是道路险远此时既不能深入而将来大兵进剿需用粮饷亦当预为筹备现令孙士毅等悉心核办至加明春雪化之后军食充足兵力壮盛即可分路前进痛蹂躏剿戮使之震慑国威庶不敢复萌诡计侵犯边界耳
⑵ 保泰于廓尔喀侵扰之后一筹莫展其先方劝达赖喇嘛移住太宁幸而达赖喇嘛尚有见识不肯迁移兹又奏贼匪虽去而藏中之人概不可信仍欲将班禅额尔德呢及达赖喇嘛迁移内地殊觉出人意表贼匪不敢竟至前藏其无能畏葸情形已毕露及贼人已遁转欲迁避是虑贼人复来竟将藏地甘心弃置不知是何肺腑稍有人心者断不出此前后藏地为班禅额尔德呢达赖喇嘛驻锡之地康熙雍正年间两次用兵俾得安辑宁居予自临御以来振兴黄教以绥抚蒙古群藩岂可弃之如遗且国家当全盛之时帑藏充盈兵威彊盛予数十年来武功屡举自平定准夷回部金川以及缅甸安南等处无不归我版图今将届归政之时一旦遇此小丑转将先世绥抚之地置之不顾则予之前功不尽弃耶保泰此奏竟属丧心颠倒罪无可逭不可不严加惩治已令鄂辉至彼将伊永远枷示藏地以为不尽心国事者之戒
除夕(乾隆乙卯)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庆年。
古今难得者,天地锡恩然。
父母敢言谢,心神增益虔。
近成老人说,云十幸能全(子壬子著十全记以识武功因镌十全老人之宝并为说以明君人之职不止武功一事且一日立乎其位必当一日尽乎其职惟当益切敬旦授天勤民之念虔希未有纯佑兹除日已至明日元玺子皇帝为千古盛事幸符十全之愿矣)
日啖荔支间为小诗凡六首 其四 (戊申) 清 · 江湜
七言绝句
徐家谱继君谟作,如太史公系帝王。
岂识荔支能变种,人家子姓要分房(君谟谱中,如「陈家紫」、「方家红」之类,皆以人姓标名。至明徐兴公复谱荔支,已不可识别。盖荔支变种,而人家迁徙兴替,岂能考见于数百年之后耶。)
题五经萃室岳珂宋版五经 其四 春秋(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家塾荆溪宋梓闻,相台曾刻五经文。
旧收天禄春秋独,续合丰城四部群
吴楚已夷狄以视,桓文斯正谲之分。
尊王谁识宣尼旨,广义豪釐谬实纷(麟经据事直书而大公至正义旨精深后儒私见臆度纷纷议论至明商辂等撰通鉴绩编周礼续为发明张时泰又续为广义附刻于后诬白为黑纰缪尤甚因命皇子及军机大臣等详阅略为刚润去其谩骂复亲加核定以符孔子春秋之例并题辞简端昭示千古)
⑴ 天禄琳琅弆藏宋版经部五经内惟春秋乃南宋岳珂所刊卷末有相台岳氏荆溪家塾木记纸墨刻工各极精善其馀四经皆不能逮也
⑵ 近日得宋版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四部均有相台岳氏木记与天禄弆藏春秋系一时所刊五经萃聚真不啻丰城之合耳
共 37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