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华山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五
之瀚,字水立,平湖人。
父懋功,官四川保宁知府。
幼年随侍遍览太白峨嵋诸胜归值鼎革放情诗酒自号白鹤山人与同里钱士馨施洪烈族人浚睿上澜相唱和晚年食贫樵苏不爨泊如也湖中粮役多为豪黠者所持瀚与弟之瀛纠同志九人请诸范中丞立官收官兑法民赖以苏有蜀归记鹤山草堂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慧才,姓王氏,乐清人也。
髫龄离俗,师事白鹤山怡芳。
宋章圣御极封于泰山,覃恩得度,时年十三,进受具戒,从学四明。
性质愚钝,常持《大悲咒》,愿学通祖道。
忽于梦中见梵僧,长数丈,脱袈裟披之,呼曰:“慧才,尽心记取。
”明日临讲,豁然开悟,前后所闻,一时洞晓。
未几,首众四座推服。
复谒慈云,北面服勤,旦夜不替。
宋治平初,杭守沈公请住法慧宝阁,二十年始终如一。
太尉卢公奏赐“广慈”之号,净石来请,勉徇众意,敷畅未久,翕然从化。
已而退居雷峰塔下,每翘足诵《大悲咒》,必百八遍为课。
元丰元年春三月,为灵芝元照及道俗千人受菩萨大戒于雪峰。
方羯磨时,观音像顶忽放光辉,初贯宝韬,渐散讲堂,镫炬日色,皆为映夺,净慈禅师守一为作《戒光记》,米南宫芾为之书焉。
六年五月二十一日更衣就座,书偈赞佛,洎然而化。
塔于庵右,寿八十六,腊七十三。
继其业者,法宗、戒珠十人。
才貌古,性恬,少言寡欲。
时教徒异论,谊动江浙,才独循循诱诲,未尝有所藏否。
赵清献公交契最密,及镇越,犹寄以诗,有“浙江莫谓音书隔,一日潮声两度来”之句,深情如揭。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六
叶绍本,字仁甫,号筠潭,归安人。
嘉庆辛酉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山西布政使,降鸿胪寺卿。
有《白鹤山房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8—1237 【介绍】: 宋邛州蒲江人,字华父,号鹤山。
宁宗庆元五年进士。
累知嘉定府。
史弥远入相,了翁力辞召命,居白鹤山授徒讲学。
历知汉州、眉州,在蜀凡十七年。
入为兵部郎中,至权工部侍郎。
遭诬劾降三官,靖州居住。
后复职,擢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筑城修武备,兴学校。
曾上章论十弊,召还,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
以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
后除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
卒谥文靖。
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师友雅言》等。
全宋诗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
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
嘉泰二年(一二○二),召为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
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
次年出知嘉定府。
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
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
起知汉州、眉州。
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历知遂宁、泸州、潼川府。
十五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
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
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
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
嘉熙元年卒,年六十。
谥文靖。
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
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为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为传世诸本之祖)。
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魏了翁(1178-1237) 字华甫。
蒲江(今属四川)人。
曾筑室白鹤山下。
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鹤山词》。
全宋文·卷七○五三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登庆元五年进士第,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召为国子正,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改秘书省正字。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外,乃知嘉定府。历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擢潼川路提刑。八年,兼提举,迁转运判官。十年,知泸州,主管潼川路安抚司公事,后知潼川府。十五年召对,进兵部郎中,俄改司封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迁太常少卿、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即位,迁起居郎。会论济王事忤时相,为言者所劾,诏降三官,靖州居住。绍定中复职奉祠,进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还朝,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六月之间,论奏二十馀上,皆当时急务。忌者合谋挤之,乃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未几兼江淮督府,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是年以疾卒于官,年六十。诏赠太师,谥文靖,累赠秦国公。了翁穷经博古,学术自成一家。著述甚丰,今存者有《周易要义》、《尚书要义》、《毛诗要义》、《古今考》、《经外杂抄》、《鹤山先生大全文集》等。事迹见《宋史》卷四三七本传。

人物简介

元诗选
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父命牧牛,冕放牛陇上,潜入塾听村童诵书。暮亡其牛,父怒挞之。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长明灯读书,安阳韩性异而教之,遂通《春秋》。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读古兵法,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乡里小儿皆讪笑,冕弗顾也。尝北游燕都,泰不华荐以馆职,冕曰: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为?冕工于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燕京贵人争求画,乃以一幅张壁间,题诗其上曰:「疏花个个团冰玉,羌笛吹他不下来。」或以为刺时,欲执之。冕觉□亟归,隐会稽之九里山,自号「煮石山农」。命其居曰「竹斋」,题其舟曰「浮萍轩」,自放鉴湖之曲。赋诗辄千百言,鹏鶱海怒,读者毛发为耸。明太祖既取婺州,遣胡大海攻绍兴,屯兵九里山。大海延冕问策,冕曰:越人秉义,不可以犯,若为义,谁敢不服。若为非义,谁则非敌。明日疾,遂不起。宋文宪公濂作《王冕传》,言太祖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寘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秀水朱检讨彝尊曰:冕为元季逸民,自宋文宪传出,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日参军事哉!读徐显《裨史集传》,冕盖不降其志以死者也。向来选本,俱编元章入明诗,兹特援朱检讨之言以正之,使后之君子得以考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7—1359 【介绍】: 元末浙江诸暨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又号梅花屋主。本农家子,七八岁时为人牧牛,窃入书塾听诸生读书,听毕辄默记。安阳韩性闻而录为弟子。性卒,门人事冕为师。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通《春秋》诸传。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读古兵法,狂放不羁。至大都,泰不花荐以馆职,不肯就。工于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达官贵人争来求画。以题诗讥刺,官府欲捕,携妻子隐于九里山,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朱元璋取婺州,物色得冕,置幕府,授咨议参军。旋卒。有《竹斋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竹斋集·提要
臣等谨案:《竹斋集》三卷,《续集》一卷,明王冕撰。冕,字元章,《续高士传》作字元肃,诸暨人。本农家子,家贫,依沙门以居,夜潜坐佛膝上映火读书,后受业于安阳韩性,遂传其学。然行多诡激,颇近于狂。著作郎李孝光、秘书卿泰哈布哈皆尝荐于朝。知元室将乱,辞不就。明太祖下婺州,闻其名,物色得之,授咨议参军,未几卒。宋濂为作传,载《潜溪集》,叙其始末甚备。《续高士传》以为太祖欲授以参军,一夕卒。《浙江通志》据以列入「隐逸传」。旧本亦题为元人,非其实矣。诗集三卷,其子周所辑,刘基序之。续集诗及杂文一卷,又附录吕升所为王周行状,则冕女孙之骆居敬所辑。冕天才纵逸,其诗多排忧遒性之气,不可拘以常格。然高视阔步,落落独行,无杨维桢等诡俊纤仄之习,在元明之间,要为作者。集中无绝句,惟画梅乃以绝句题之。续集所收皆自题画梅诗也。 乾隆四十六年正月恭校上。
竹斋集·原序
予在杭时,闻会稽王元章善为诗,士大夫之工诗者多称道之,恨不能识也。至正甲午,盗起瓯括间,予避地至会稽,始得尽观元章所为诗。盖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意之表,非徒作也。因大敬焉。或语予曰:「诗贵自适而好为论刺,无乃不可乎?」予应之曰:「诗何为而作邪?《虞书》曰:诗言志。卜子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王文而谲谏,言之者罪,闻之者足以戒。诗果何为而作邪?周天子五年之巡狩,命太师陈书以观国风。使为诗者,俱为清虚浮靡,以吟莺花咏月露而无关于世事,王者当何所取以观之哉?《诗三百篇,惟《颂》为宗朝乐章,故有美而无刺,二《雅》为公卿大夫之言,而《国风》多出于草茅闾巷贱夫怨女之口,咸采录而不遗也。变风变雅大抵多于论刺,至有直举其事,斥其人而明言之者,节《南山》、《十月之交》之类是也。使其有讪上之嫌,仲尼不当存之。以为训后世之论,去取乃不以圣人为轨范,而自私以为好恶难可以言诗也已。」「《商书》曰:惟口起羞。昔苏公以谤诗速狱,播斥海外,不可以不戒也。」曰:「孔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故尧有诽谤之木而秦有偶语之戮,乱世之所与也。得言而不言,是土瓦木石之徒也。王子圣明之时,而敢违孔子之训,而自比于土瓦木石也耶?」 括苍刘基伯温序。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元章,诸暨人,元季隐居,明初授参军,寻死。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八
冕字元章,一字元肃,诸暨人。
明初授咨议参军,未几卒。
有《竹斋集》三卷。
(《四库总目》:王冕天才纵逸,其诗多排奡遒劲之气,不可拘以常格。
然高视阔步,落落独行,无杨维桢等诡俊纤仄之习,在元、明之间,要为作者。
宋濂《学士集》:元章当天大雪,赤足上潜岳峰,四顾大呼曰:「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
」及入城,戴大帽如筛,穿曳地袍,翩翩行,两袂轩翥,哗笑溢市中。
应进士举不中,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
或遇奇才侠客,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欲荐以馆职。
元章曰: 「公诚愚人,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
何以禄仕为?
」即日南辕。
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
时海内无事,或斥为妄。
元章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
」携妻孥隐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馀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
尝仿《周礼》著书一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
」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
鹏鸯海怒,读者毛发为耸。
善画梅,不减杨补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
来几汝、颍兵起,一一如元章言。
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元章,授咨议参军,一夕病死。
元章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刘基《文成集》:元章诗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意之表,非徒作也。
郎瑛《七修类稿》:王冕字元章,号山农。
身长多髯。
少明经不偶,即焚书读古兵法。
戴高帽,披绿蓑,著长齿屐,击木剑,行歌于市,人以为狂。
士之负材气者,争与之游。
尝游京城,名贵侧目。
平生嗜画梅,画成未尝无诗也。
有诗云:「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或以是诗刺时,欲执之,一夕遁。
后太祖物色得冕,因与粝饭蔬羹,山农且谈且食。
上喜曰:「可与共大事。
」 授咨议参军。
一夕暴卒。
应制作绝云:「猎猎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生尘。
胡兄冻死长城下,始信江南别有春。
」今《竹斋集》中未刻。
昨见蒲庵禅师复见心题其《梅花》一歌,亦奇特也。
因举其槩,同录歌云:「会稽王冕高颊顾,爱梅自号梅花仙。
豪来写遍罗浮雪千树,脱巾大叫成花颠。
有时百金闲买东山屐,有时一壶独酌西湖船。
暮校《梅花谱》,朝诵《梅花篇》。
水边篱落见孤韵,恍然悟得华光禅。
我昔识公蓬莱古城下,卧云草阁秋潇洒。
短衣迎客懒梳头,只把梅花索高价。
不数杨补之,每评汤叔雅。
笔精妙夺造化神,坐使良工尽惊诧。
平生放浪礼法疏,开口每欲谈孙吴。
一时骑牛入燕市,瞠目怪杀黄髯胡。
地老天荒公已死,留得清名传画史。
南宫侍郎铁石肠,爱公梅花入骨髓。
示我《万玉图》,繁花烂无比。
香度禹陵风,影落镜湖水。
开图看花良可吁,咸平树老无遗株。
诗魂有些招不返,高风谁起孤山逋?
」 《国雅》:王参军元章才赡思新,善绘梅竹,得意处辄题,往往奇拔。
尤长于七言,如「云合紫驼开虎帐,天连春草入龙沙」,「海气或生山背雨,江潮不到石头城」,「千峰回影陷落日,万壑欲尽松风声」,抽思虽奇,摛词未秀。
诗薮》:王元章世但知其梅;王孟端世但知其竹。
前哲以艺为讳,良不虚也。
) 支允坚《梅花渡异林》:胜国王元章,豪侠士也。
其词语跌宕不羁,可想见其为人。
如「五更骤雨随风过,满眼落花如雪飞」,「可爱华山陈处士,风流文采却贪眠」,「恒温岂解知王猛,徐庶从来识孔明」,「野蒿得雨长过树,海燕隔花轻笑人」,「可喜一湖杨柳色,不禁三月杜鹃声」,「青苔蚀尽床头剑,白日消磨镜里霜」,皆为时事而发。
至「花落不随流水去,鹤飞长带白云来」,「独鹤远从天际下,老夫如在画中行」,「秋风绕屋树声杂,夜雨落山溪水多」,「万里河秋杳杳,一天风雨夜萧萧」,亦佳句不可没也。
顾嗣立《元诗选》:元章尝游燕都,工于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
燕京贵人争求画,乃以一幅张壁间,题诗其上曰:「疏花个个团冰玉,羌笛吹他不下来。
」或以为刺时,欲执之。
冕觉,亟归隐于会稽之九里山,自号煮石山农。
汪日起《润亭漫钞》:至元中,杨琏真伽恢复佛寺三十馀所,时弃道为僧者七八百人,皆挂冠于上永福寺帝师殿梁间、飞来峰石壁皆镌佛像。
会稽王元章冕诗云:「白石皆成佛,苍头半是僧。
」 田按:顾侠君据朱竹听作元章传,云元章为元逸民,未尝一日参军事。
且引徐显《稗史集传》为證,录入元诗。
《四库提要》云:「明太祖下婺州,闻冕名,物色得之,授咨议参军,未几卒。
宋濂为作传,载《潜溪集》中,叙其始末甚备。
旧本题为元人,非其实矣。
一馀谓稗史传闻异辞,《提要》据宋景廉传以为信,识卓矣!
元章诗雄快豪宕,七古尤为独绝,称其为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8—1546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君谦。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好读书,每得意则手舞足蹈,不能自禁,人称“颠主事”。以多病,致仕居支硎山下,课读经史。性狷介,胸襟狭隘,好持人短长。武宗南巡至南京,召赋《打虎曲》称旨,令改武人装,随从左右,常使为乐府、小令,以俳优待之。循吉以为耻而辞归。晚年落寞,更坚癖自好。有《松筹堂集》及杂著多种。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君谦吴人官仪制
明诗纪事·丙签·卷八
循吉字君谦,吴人。
成化甲辰进士,授礼部主事,以病乞归。
有《松筹堂集》十二卷、《都下赠僧诗》一卷、《菊花百咏》一卷、《斋中拙咏》一卷、《灯窗末艺》一卷、《攒眉集》一卷。
(《艺苑卮言》:杨君谦为仪部主事,与郎中不相得,因谢病归。
久之,病良已,起复除原官。
君谦多病而好读书,最不喜人间酬应。
尝开卷至得意,因起踔掉不休,人遂相目呼「颠主事」云。
复官弥月,再乞病告,吏部以格不可,曰:「郎病已,复病耶?
安得告?
而可为者,致仕耳!
」君谦恚曰:「吾难致仕何!
」即自劾罢,时仅三十馀。
既以归,益亡复问外事,而踪迹益诡怪寡合,出敝冠服赢舆马,故以起人易而更侮之。
又好缘文章语中伤人。
正德末,君谦老且贫,尝识伶臧贤,为上所幸爱,上一日问:「谁为善词者,与偕来。
」贤顿首曰:「故主事杨循吉,吴人也,善词。
」上趣为诏起。
郡邑守令心知故,强前为君谦治装,见君谦冠武人冠,韎韐戎锦,已怪之,又乘势语多侵守令。
已见上毕,上每有所幸燕,令君谦应制为新声,咸称旨受赏,亡异伶伍。
又不授君谦官与秩,间谓曰:「若娴乐,能为伶长乎?
」君谦愧悔,汗洽背,谋于贤,乃以他语恳上放归。
益不自怿,诸后进少年非薄之,亡礼问者,而其文亦渐落,不复进。
卒穷老以死。
所著《奚囊杂纂》,未成书。
《续吴录》:家君尝云,杨君谦先生过,大父令题家君扇,语以当扩大其意,遂题云:「山人扪摸胸次笑,烟水万顷云千层。
」又题一画扇云:「一竿竹,一笠蓑,知是陆鲁望,知是张志和。
醉醒张眼问人世,我是何人识得么?
」又题云:「蚕豆香生涧水深,溪边闲立听风吟。
有人识得寒山子,直到天台寺里寻。
」此皆过家君时顷刻书,故载之。
《笔精》:吴郡杨循吉初授官即致仕归。
读书支硎山南华寺,沈石田赋诗以美之云:「到手功名赋《子虚》,深山长谷觅安居。
读书已足功名事,更读人间未见书。
」「都门祖帐百花飞,多见龙钟赋《式微》。
较取柳条千万折,不曾送一少年归,」 谈迁《枣林杂俎》:武宗南巡,于北固山上见杨循吉留题,因召见行在,见上不能对,遂罢遣归。
忌者因以为伶人臧贤所荐,不知此际循吉贫不能糊口,其赴召也,典衣为装,恶从市伶人?
王元美轻信,笔其事于《卮言》,因而传播天下,冤哉!
徐文贞云:世庙初年欲起君谦,闻其颠而止。
杨公实颠,不以伶人事也。
愚按:正德十六年癸未发京师,是日即杖臧贤等于午门,戍边。
安得从南巡荐循吉也?
又江宁徐子仁霖亦曰臧贤所荐。
是年十二月,上至南京,贤死久矣。
流闻之谬如此。
田按:君谦才力富赡,徒以不受古人检束,取易晓于里夫竖子,故体多近俳,然集中合作如《咏阳山云泉庵大石》、《永石假山》诸篇,未尝不叹为奇宝也。)
维基
杨循吉(1458年—1546年),字君卿,一作君谦,号南峰,直隶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明朝官员。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进士。授礼部主事,累官郎中。不久以病辞归,结庐于支硎山(今观音山)下,专事著述。自言:“君以我乐山林耶?我非忘世爱陇亩。衙门晨入酉始出,力不能支空叹愀。”明世宗嘉靖年间,曾献《九庙颂》和《华阳求嗣斋仪》。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年八十九岁。
胡恬 朝代:后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安州人。
后蜀时在世。
能为词赋,亦好篆隶,尤好阴阳纬候星历推步之事。
居湘阴之白鹤山
诸国知其名辟召之,皆不就。
后从赵匡明入蜀,为将作少监,检校仆射。
汪大发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字敷之。
理宗淳祐间,赴白鹤山从魏了翁学,得其传。
归建平书院,教授于乡。
学者称为腾波先生。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春芳(1525年—1566年),字实夫,号东明,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民籍,明朝官员。
年十六登福建乡试第五十六名举人。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会试第七十六名,二甲第五十一名进士。
初试户部,奉命犒大同军。
选授刑部主事,晋员外郎,三十四年十二月恤刑江西,出为广东潮州府知府,年四十二卒,祀乡贤。
著有《白鹤山存稿》。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七○
林枝桥,字阳仲。
新会人。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
初授当涂令,征授礼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郎中。
以忤魏忠贤,与李邦华、周宗建、周顺昌、李日宣同日夺职。
崇祯初,诏复官。
出为湖广参议,进福建副使,以事谪官。
起贵州参政,进按察使。
寻以忧归,卒于家。
有《白鹤山房集》。
清道光《新会县志》卷九有传。
维基
林枝桥(1586年7月7日—1642年),字阳仲,别号存莪,广东广州府新会县民籍。
丙戌年五月二十二日生,己酉乡试五十一名,会试一百五十一名,廷试三甲七十名。
刑部观政。
母梁氏,弟枝荣、枝茂。
娶陈氏,子尧世、尧徽、尧揆。
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初授当涂县知县,征授礼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郎中。
以忤魏忠贤,与李邦华、周宗建、周顺昌、李日宣同日夺职。
崇祯初,诏复官。
出为湖广参议,进福建副使,以事谪官。
起贵州参政,进按察使。
寻以忧归,壬夏六月卒于家。
有《白鹤山房集》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