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了贞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释际圣,字了凡,姓薛氏,海宁人也。
父觉原,母曰慈荫老人,后就养于寺,修念佛三昧坐化者。
际圣初生不啼,五岁始能言。
年十二读《战国策》云“生王之头,不若死士之垄也”,即有触发。
年二十四读《兰峰语录》,念生死事,怦怦心动,不觉流涕掩卷,凄然惘惘。
出门至耀岩山,徜佯半载,始投中岩慧薙染,复受具于圆妙,乃事参求。
雍正五年,谒怡然于杭州大雄山崇福寺,入禅堂时,天慧居首座,令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经数月无入处,泫然久之。
一日方举前话,胸中若有物脱落,了无一念可得。
天慧曰:“参禅须参活句。
”问:“如何是活句?
”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殊未达,徘徊庭间,闻弹指声,忽有省,左顾右盼,无非自家受用处。
举呈天慧,乃诘之曰:“既知万法归一,毕竟一归何处?
”又不能对。
天慧曰:“汝今得处与萌芽相似,须更加精进。
”乃兀坐枯寂七昼夜,忘寝食。
闻人举肇法师会万法为自己语,忽有会。
天慧问曰:“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触不背,当作何观感。
”际圣曰:“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天慧曰:“未也,更道。
”乃曰:“摩醯首罗三只眼。
”天慧曰:“孰是正眼?
”际圣一偈,天慧曰:“见处虽是,生死岸头,犹未了得。
”其警策如是。
明年,居崇福依迅机,得疾甚剧,趺坐顷,力不能支,平日所得处俱不相应。
疾愈,益自励,度夏江宁香林寺。
一日见《金刚解》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
”欢悦无量,出随众工作,上瓦于檐,相次递举,忽尔忘失从前,三际俱断,瓦犹在手,不知所以,众诃之。
际圣曰:“非尔境界。
”自此一切不疑。
语人曰:“虽古佛现身说法,不复参叩矣。
”十一年,宪庙念大法陵迟,禅林凋丧,思所振之。
诏访玉林正派,天慧应召入京。
进见,询向上事,应机无滞,宪庙殊未深许。
掩关拈华寺,重加策发,久之忽大彻。
进对契旨,赐紫衣。
归江东,住磬山圣月寺,乃招际圣入院,警语重提,勘发尤殷,尝于辩论时,目际圣曰:“汝向中间说。
”际圣曰:“说即不中。
”天慧曰:“颟顸佛性,囵囫真如。
”然由此服膺愈深,精进更勇。
旋住扬州福缘寺,礼佛次,举头见露拄,遂大彻,了知“情与无情,悉皆成佛”。
及还磬山,天慧屡举古德淆讹公案试之,一一透脱无滞。
天慧既主高旻,乃命分座说法。
已而去之天目,复之天台华顶。
乾隆十年,天慧将示寂,疾甚,遣使赍衣钵、遗书敦促继席高旻。
道问傍流,遐迩慕德。
自是历主镇江嘉山、真州寿宁、常州开利,而终归于高旻。
每结制,衲子云集,开悟者岁得三五人。
二十年,江东大饥,诸山缁侣多赴高旻,食指数千,恒虞不给,亲出叩募,劬劳备至。
明年春,大疫,寺僧多病,遍候寒热,视食与药,夜以继昼。
夏五月朔,患心疾,以席传弟子了贞,病七日,安坐而逝。
以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七日寂,后十二年建塔于镇江九华山麓。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五
释祥珠,字云浦。
姓曹氏,滁州人。
父必达,母石氏。
年十四,依近邑护国灵峰剃度。
讨习经论,孜孜十载。
乾隆癸酉,年二十四,偕善学赴潭柘,求戒于恒实。
依正律宗,研究二持。
甲戌 夏,与善学同为引礼,各司一堂。
丙子春,闻嘉兴达天讲说《法华》,抠𪗋趋座,与聆玄旨。
又参恢慈禅师于拈花,方欲结冬,正待决疑,而岫云琮璋招之还山,任以旧职。
初岫云以戒为法,恒实窥其气度澹逸,迥出尘表,特为记别。
戊寅秋,寿圣灵师年逾七十,倦于院事,遣招祥珠。
遂一瓶一钵,飘然南下。
鹾运高公,伫闻远誉,久企芳躅。
拥彗清尘,迎之入院,就正法席。
但寺古年湮,荆棘满砌。
荒秽塞途,环堵萧然,势难复振。
乃竭精诚,历三寒暑。
鸠工庇材,金碧一焕。
道场之盛,遂甲淮北。
尝渡南海礼普陀,过江浙诸名山。
偶尔驻锡,缁素景从。
所在随缘,与众俱化。
最后至阿育王寺,观塔中舍利,以證道果。
及归维扬慧因度夏,念前日拈花旧疑,久思请益。
甲申冬,再至广陵,晤高旻昭月
时昭欲北上,偕之同行。
舟至五台,阻风不进。
登岸数步,憩于上方寺竹西亭。
下有池水,空明可爱。
昭折竹枝,点水谓祥珠曰:“识此否?
”语未毕,枝上飞流,洒及其面,当下有省,遂留偈别去。
己丑春,重修大殿。
广募万缘,三载告竣。
殿后左右,并建二楼,以广其制。
初,恒实慨律门寖衰,欲修灯谱,以永其传,久之未就。
祥珠独善继述,躬任劳瘁,殚心校雔,卒成《律宗灯谱》十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达珍,字宝林,别号师崖。
姓刘氏,抚州人。
幼好静居,若习禅观。
年二十,弃家入括苍山石门洞,依宗海染剃。
因于洞口庆云峰上,飞瀑源头,结茅为庵。
进院之夕,山中神镫,满放光明,圆大如斗,照曜林谷,升降流转,远映城市。
官吏惊怪,遣员察验,典史姚君衔命而往。
温州普明寺素庵法师,闻风问訉,遇于山中。
是夜,庵前大树上,悬空数十圆光,灿如白日。
素庵因谓姚君曰:“《般若记》 云:佛子出世,有大因缘。
或机前显迹,自见神光。
此子因缘非小,必为佛门津梁。
”以偈记曰:“今此光明照烛身,菩萨信有宿生因。
他年定是灵山客,拨转如来正法轮。
”珍礼谢,素庵曰:“当期远大,毋久淹此。
”珍以三年为请。
尔后安处,亦无他异。
后往普明,听讲《金刚》、《弥陀》诸经,即以头陀行修般舟三昧,饮水食澹,胁不至席。
观方至高旻,受记于昭月,遂嗣法焉。
乾隆二十六年,主当阳万善。
三十二年,主大雄山崇福。
三十八年,主狮崖弥陀。
四十年,主高旻。
四十二年,主北嵩岩法轮。
已而退入台山,憩于华顶妙峰庵。
四十五年,县令张公与绅耆合词,请住国清,就庵延揽,势不获却。
其时国清,年久废朽,荒败不堪。
珍至,整饬颓纲,绍隆先轨,庙貌佛乘,屹然有纪。
五十一年,主大田白莲。
五十二年,主黄岩庆善。
廿馀年间,八坐道场。
所至兴起,学侣景从,得法十馀人,皆一时柱石。
以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八日示寂。
先是,弟子道宗请至国清传戒,归庵,坐说偈日:“世尊下降,老僧涅槃。
指天指地,一等捏瞒。
”披衣诣龛,洎然而化。
寿六十,腊四十,塔于东坞,有语录数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释正真,字达宗,别号西斋,湘潭人也。
初出家时,随缘近邑,上礼衡岳,下泛长沙,既得具足,遂事游参。
曾至高旻谒昭月贞,师参究谁字甚力,旋得法于国清宝林珍师,又受金陵神木瑞林禅师教乘源流。
荐绅先生请主鹫峰古刹,至则颓坦坏井,老屋数椽,人所不能堪,而真处之晏然。
未几,檀施日至。
百废具兴,次弟建诸殿阁,金涂丹雘,一改昔观。
复置良田数百顷,率众礼佛,日有恒课。
凡有求请,无不切示。
宰官臧获,一视平等,久之,皈依愈众,悉授以持名法门。
遐迩缁白,蔼然慕化。
姬传姚太史,淮树章观察,信愿方隆,宏护尤切。
一日淮树邀真对榻,出其二妾令受以经,真曰:“夫受经之法,必须正几中庭,热香顶礼,而后敬谨授诵,恭严听领,盖法不可慢,心贵自虔。
”观察悦服,方离榻致礼。
而梁坠榻碎,由是畏之,率二妾同禀法戒,后舍二妾为尼,持心净土,颇称精进。
未几,厌绝尘嚣,耽志幽隐,委院务于其徒脱凡,屏弃诸缘,专修净业,所著有净土偈若干首。
道光元年正月九日,晨起与徒清谭,安养乐趣,貌和神陷,旋自讽诵。
命脱凡领众食粥,及复至则已更新衣,双趺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