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智檀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僧住力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4—623 【介绍】: 唐僧。阳翟人,俗姓褚。避地钱塘县,因出家焉。隋炀帝时居扬州长乐寺。尝自竭资建塔造寺。隋末道俗流亡,誓以身命守护殿阁,寺赖以存。唐高祖武德六年,辅公祏起事,凡百寺观𢪃送江南,住力乃致书再请,愿在阁前烧身以留寺宇,公祏不许。乃积干薪自焚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褚氏。
其先河南阳翟人。
后有避地于吴郡之钱唐者。
子孙因家焉。
八岁入道。
有闻缁俗。
久之陈宣帝。
于京城之左。
造秦皇寺。
诏董工役。
至德二年。
充寺主。
陈亡徙居江都之长乐寺。
隋开皇十三年建塔五层。
金盘辉耀近远。
十七年炀帝以晋王出镇淮海。
委力总寺任。
乃复于丹阳龙光寺。
迎致梁武皇帝所得优填王像。
王谧所得定光像。
中脩高阁。
旁挟二楼。
奉像其上。
宏壮显特。
挺冠区宇。
大业四年。
益起四周斋房廊庑。
仓库庖湢。
使净侣游息无厌。
十年尽出己资。
购旃檀香木
模刻瑞像。
并二菩萨。
并安阁上供养。
十四年。
隋室丧乱。
寇盗抢攘。
力则誓捐身命。
守护殿阁。
神尧受禅天下更始。
诸方版荡。
而此等独存。
武德六年。
贼帅辅公拓叛。
寺观。
皆撤送江南。
力致书愿焚身以留室宇。
公拓不听。
力谓弟子曰。
吾无量劫来。
积集贪爱。
不能捐舍躯命。
以报法恩。
今像欲济江。
所不忍见。
可积薪自烧。
以供养之。
衣资什物。
并以施像。
必吾灭后。
像南还矣。
遽汤沐跏趺。
面西引火。
以至命终。
而身则合掌。
凝然不化。
多益以薪。
西后猥烬。
寿八十。
其年十月八日也。
既而像果南还。
门人慧安智颐等树碑于寺之内。
东宫庶子虞世南文。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兴福篇第九
释住力。
姓褚氏。
河南阳翟人。
避地吴郡之钱塘县。
因而家焉。
宿植胜因早修慧业。
甫及八岁出家学道。
器宇凝峻虚怀接悟。
声第之高有闻缁俗。
陈中宗宣帝。
于京城之左造泰皇寺。
宏壮之极罄竭泉府。
乃敕专监百工。
故得揆测指撝面势严净。
至德二年。
又敕为寺主。
值江表沦亡僧徒乖散。
乃负锡游方访求胜地。
行至江都。
乃于长乐寺而止心焉。
隋开皇十三年。
建塔五层。
金槃景耀峨然挺秀。
远近式瞻。
至十七年。
炀帝晋蕃又临江海。
以力为寺任缮造之功故也。
初梁武得优填王像神瑞难纪。
在丹阳之龙光寺。
及陈国云亡道场焚毁。
力乃奉接尊仪及王谧所得定光像者。
并延长乐身心供养。
而殿宇褊狭未尽庄严。
遂宣导四部王公黎庶。
共修高阁并夹二楼。
寺众大小三百馀僧。
咸同喜舍毕愿缔构力乃励率同侣二百馀僧。
共往豫章刊山伐木。
人力既壮。
规摹所指妙尽物情。
即年成立。
制置华绝。
力异神工。
宏壮高显挺冠区宇。
大业四年。
又起四周僧房。
廊庑斋厨仓库备足。
故使众侣常续断绪无因。
再往京师。
深降恩礼还至江都。
又蒙敕慰。
大业十年。
自竭身资。
以栴檀香木
模写瑞像并二菩萨。
不久寻成同安阁内。
至十四年。
隋室丧乱道俗流亡。
骸若萎朽充诸衢市。
誓以身命守护殿阁。
寺居狐兔顾影为俦。
啜菽饮水再离寒暑。
虽耆年暮齿。
而心力逾壮。
泥涂褫落周匝火烧。
口诵不辍手行治葺。
贼徒雪泣见者哀叹。
往往革心相佐修补。
皇唐受命弘宣大法。
旧僧馀众并造相投。
邑室虽焚此寺犹在。
武德六年。
江表贼帅辅公祐。
负阻缮兵戈潜图反叛。
凡百寺观撒送江南。
力乃致书再请。
愿在阁前。
烧身以留寺宇。
祐伪号尊称。
志在倾殄。
虽得其书全不顾遇力谓弟子曰。
吾无量劫来积习贪爱。
不能捐舍形命以报法恩。
今欲自于佛前取尽决。
不忍见像济江。
可积乾薪自烧供养。
吾灭之后像必南渡。
衣资什物并入尊像。
泣服施灵理宜改革。
便以香汤沐浴加趺面西。
引火自焚卒于炭聚。
时年八十。
即武德六年十月八日也。
命终火灭。
合掌凝然。
更足阇维。
一时都化。
初力在佛前焚时。
群鹊哀鸣。
其声甚切。
右绕七匝方始飞去。
及身没后像果南迁。
殿阁房廊得免煨烬。
法宝僧众如畴昔焉。
门人慧安智赜者。
师资义重甥舅恩深。
为树高碑于寺之内。
东宫庶子虞世南为文。
今像还归于本阁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7—713 【介绍】: 唐僧。吴郡人,俗姓印。通经典,精《涅槃经》。高宗咸亨间从蕲春东山弘忍大师咨受禅法,复于番禺遇慧能禅师,后还乡里。有《心要集》。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生吴郡印氏。
母镏始娠。
其邻人咸梦。
一端雅沙门。
徐步入其舍。
镏亦自梦。
或求为其子。
陈让再三不止。
他夕父又梦。
有童子跪授旃檀香木于镏氏者。
于是镏氏。
食遇荤。
膻辄厌弃。
逮生宗即使事佛。
无靳惜意。
稍长依宿德习经论。
尤精涅槃。
咸亨元年。
阐导京辇盛甚。
上元中诏入居大爱敬寺。
辞不赴。
乃就蕲之东山。
咨受忍大师禅法。
复尝于番禺。
与慧能禅师问答。
深明心要。
久之还乡里。
会刺史王胄。
请置戒坛。
度人可千数。
因诏江东诸寺院。
置坛度人如之。
后诏入内。
造慈氏大像。
著心要集。
纂三教文意之表明佛法者。
先天二年二月二十日终。
年八十七。
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印宗。
姓印氏。
吴郡人也。
母刘氏始娠。
邻家咸见一沙门端雅徐步入印舍。
白刘曰愿为子焉。
母梦同此。
再三陈让不克。
父梦有馈栴檀香木童子。
跪授付刘。
刘顿厌荤膻。
俗间食味隔在唇吻之外。
及生而长。
从师诵通经典。
末最精讲者涅槃经。
咸亨元年在京都盛扬道化。
上元中敕入大爱敬寺居。
辞不赴请。
于蕲春东山忍大师咨受禅法。
复于番禺遇慧能禅师。
问答之间深诣玄理还乡地。
刺史王胄礼重殊伦。
请置戒坛。
命宗度人。
可数千百。
续敕召入内。
乃造慈氏大像。
所著心要集。
起梁至唐。
天下诸达者语言总录焉。
又奉敕江东诸寺院天柱报恩各置戒坛度人。
又纂百家诸儒士三教文意表明佛法者。
重结集之。
手笔逾高著述流布。
至先天二年二月二十一日示终。
嘱循轮王法葬之。
年八十七。
会稽王师乾立塔铭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续灯,字弥嵩,号顽叟。
姓郑氏,孝昌人。
幼从广化顿悟薙染,受具戒于华山见月体律师,得法于岳麓肺山檀,遂继其席。
拈槌之馀,坐啸峰麓,湘水环回,夕阳西下,帆归天际,泽畔行吟,触物成韵,翛然迥出之资,非寻常所及,沈吟八载,诗境禅悦,俱入妙品。
迁居南岳中庵及清凉寺中庵,居七十二峰之中。
昔大错老人卜筑于此,其赋咏为楚南所传诵,而续灯避乱其间,每一登眺,山鸣谷应,偶有所得,称口而哦,有《南岳山居诗》三十韵,自东至咸,一韵一篇,及《中庵后草》数十篇,《南岳海云诗》十首。
昔人谓其雄奇古朴,直逼少陵,盖以虚灵之质,写浩瀚之境,如云舒风卷,不可端倪。
其《岳麓山居诗》为次南涧法雨大师韵者数十首,苍凉幽峭,清醇淡远之意,皆独杼机轴,暗逗针锋,随所见闻,俱成义谛。
盖其胸中圆明湛定,兴会所属,自然成响。
今录其五言古诗,与禅旨亲切者,如《听鸟》云:“春晴花欲然,山昼静如彻。
侧耳坐茅檐,细听鸟能说。
鸟语夫何为,独使我心悦。
所吐无烦嚣,喃喃照冰雪。
人口多雌黄,爱恶恣其辙。
讹言乱友朋,谗言陷忠烈。
未若杜宇心,生成一片血。
所惜知音希,空使寒光裂。
”《惜鹦鹉鸟篇》云:“鹦鹉鸟之俊,羽毛亦足奇。
羽毛不足羡,尔乃工言辞。
贾客爱金宝,远贩关西陲。
江南尚华美,高价来京畿。
公子见之笑,未惜囊中资。
得之不轻易,银笼悬高枝。
肉食恐不屑,呼童打虫儿。
美人畏言语,计害心离披。
托意挽钗钏,扰乱清油丝。
强悍骂公子,畜此胡尔为。
背里谓奴婢,碎羽灭毛皮。
细询所憾故,母乃徇其私。
鹦鹉竟何罪,美人良足悲。
”《荒年卖儿行》:“去年禾尽死,今年禾尚迟。
米价日腾贵,户市争糠秕。
东南军饷急,秋赋当夏支。
虽有升斗粟,又为官纳之。
东家不可贷,西家不可移。
入门控饥妇,踌躇欲卖儿。
儿去口亦去,儿饥我更饥。
与其死共处,不若生别离。
将儿出门去,得粟泪垂垂。
”又《雪中古意》:“岩寺绕冰花,钟声碎寒玉。
榾火无全威,冻云驱不出。
面壁拟高山,衲服蒙头入。
谁复乞安心,夜深门外立。
”调高格古,韵远意深,使读者洒然。
壬戌长沙观察赵云、岑方伯、薛梁翁、中丞泰岩丁公,皆乐为之助,重兴岳麓,有《三会语录》若干卷,均刋行于世。
世寿五十九,僧腊四十七。
寂于康熙庚午六月二十九日,掩灵骨于舍利塔上,得法弟子文惺为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