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雄辩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三
释行洪,字云锡,姓尹氏,公安人也。
生有瑞徵,儿时珍重过于掌珠,性独悱悯,见宰家畜,号泣趋避,人疑其怯。
八载失怙,随母作苦。
明季兵燹四起,母子离散,为寇所获。
乙酉,随至当阳,潜身遁去,隐匿佛寺,得师颖秀,遂从剃落。
未几,栖于熊口精舍,更肄经说。
庚寅冬,诣普护禅林听遍云讲授《法华》,复从受戒,数年尽得其传,便跻讲座,尝于寿圣、法云敷演弘旨,辩如涌泉,其从如水。
偶憩枝江昙华寺,夜闻钟声有省,说偈曰:“何人一击定更钟,破我疑团千万重。
彻底掀翻都罄尽,从今永不落顽空。
”已而设讲于公安慧庆松滋龙华,舟车碌碌颇不暇给。
忽自忖曰:“既为佛子,当究佛乘,何得高坐自恣,徒逞雄辩耶?
”庚子冬,散众云游,谒常熟新塔浮石,讯问之馀,机缘相契,授以书记,随侍九载,夙夜罔懈,偕至吴江遁村报恩寺。
一日入室,浮云:“马祖一喝,因甚百丈耳聋三日?
”曰:“不许夜行刚把火,投明始到走盘珠。
”浮云:“是何意旨?
”曰:“杲日当空新宇宙,山河大地一时明。
”又问:“世尊不说、迦叶不闻是何境界?
”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浮曰:“老僧所问汝还闻否?
”曰:“若将耳听终难会,眼裹闻声便是奇。
”浮为首肯,授以衣拂。
丙午浮寂,寻归楚省,颖秀于荆州云华。
丁未,延主千华山昆卢寺,癸丑,受荆城祇园请。
无何,三藩告变。
甲寅冬,避于玉安山,有长者熊玉亭刱建六合丛林,三县翕然合词礼聘。
丁巳,大贝勒遣官持谕,卫护备至,贝勒尝读洪卷子有“不可眼裹无筋”之语而疑之。
后遇于常德,举以相难,洪笑谢曰:“难逃圣鉴。
”遂相视莫逆。
丁卯春,游南岳,道出新店,龙周两居士留之度夏,乃开筑竺云精舍。
戊辰夏,龙湾人士请居三鸦。
庚午六月,转草市西来寺,寻还三鸦。
康熙三十年辛未正月三日示疾,留偈而别,壬申十月迎骨归,塔枝江六合寺旁。
洪七坐道场,有《语录》十卷。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定演。
三河王子氏。
具宿根。
儿时。
人教之佛经。
应声成诵。
为崇国隆安和尚弟子。
研精圆顿教旨。
隆安付以传明之任。
总统清慧。
寂照大师志公。
师兄也。
赞师出世。
授之麈尾。
勖之曰。
正法不可以无传。
人天眷眷。
望有所归。
师唯唯而已。
即入五台。
居上方寺。
探藏海。
尤注意于毗尼。
净水香光。
人不得窥其室。
及隆安顺世。
崇国席虚。
众恳补处。
学徒大集。
日以杂华为讲课。
训释孜孜。
曾无厌斁惮烦意。
世祖。
闻而嘉之。
赐号佛性圆融崇教大师。
至元丁亥。
别赐地大都。
乃与门人协力兴建。
化块砾为宝坊。
幻蒿莱为金界。
凡丛林所宜有。
以次成之。
故崇福有南北寺焉。
时昊天宿德雄辩大师
授师辽道宗刺血金书戒本。
徒万馀。
众咸稽首座下。
秉受持犯之说。
师自莅席以来。
显受皇眷。
所得赐予。
及净檀施奉。
凡至岁六月十九日。
尽出以饭僧诵经设供。
彻底一空。
而后已。
祝曰。
愿国家平安。
众生受福。
某无与焉。
年七十四。
无疾而化。
上闻。
特旨有司赙丧。
旧制。
近郭禁火化。
师即城西净土院茶毗。
或以为言。
上曰演非常人。
近庸何伤。
获舍利百馀颗。
圆洁如珠。
塔于鲁郭之野。
越二年。
仁宗御宇。
其大弟子。
请于朝曰。
先师入涅槃。
遗骨舍利。
既奉以塔。
以先师道行。
承列圣宠遇甚厚。
非著之文字。
无以示永久。
在廷之臣。
孰宜为之铭。
惟陛下择焉。
仁宗命翰林赵孟頫为文。
谓。
师戒行严洁。
如净琉璃。
然其登大坛临广众。
洪音下被。
则如大将誓众。
无不惕然仰受。
非道成德备。
其孰能至于斯乎。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玄坚,字雪庵。
姓王氏,龟城人也。
幼而聪异,日诵千言。
既及成童,即善属文。
因见雄辨所译经论,翻以僰语,声入心通,便于俗学,本所见闻解释法旨,依韵为歌献之。
雄辩一览奇之,叹为神助。
由是延誉遐方,竟以所作争相传诵。
元至元甲申,乃礼雄辩,为之披剃,亲承指授,朝夕殷殷。
讲演《圆觉》诸经,《摩诃衍四绝论》,分析幽微,妙解天成。
复受宗教禅师衣钵,为讲仁大德。
庚子岁,雄辩倦勤,畀以法席,俾之继承。
时梁王为云南王,有高僧节思㭁为王师,乃颁令与法旨,命主玉案山。
癸巳,云南行中书省平章蒙古督鲁弥实,创建大德寺,奏延坚为寺主。
坚至大德,广演教乘,弘宣法音,诸方景企,徒侣日繁。
庚戌,南省大臣奏请大藏,以新荒服,有诏命古杭僧录司管巴领琅甬三藏,传至善阐,分供筇竹、圆通、报恩三寺,俾僧众转览。
乃命坚主教法门,护持经藏,盖秉摄三刹,总揽大纲。
虽及暮年,不辞勤瘁。
延祐己未三月十七日,云隐四合,雨雪䬠霏,乃诏众曰:“人世幻躯,如露电泡影,一切生灭,亦复如是,禅教定慧,汝曹免之。
道岂从吾往哉!
”书偈而逝,年六十五。
阇维有舍利,五色莹然,与日下彩霞,照映南冈,竖塔筇竹寺。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二
释圆护,字念庵,大理人也。
因读《證道歌》有悟,段氏称为“弘辩大师”。
护初号“无念”,后游大方见中峰,便以罗什捧钵,永嘉无念无生之旨扣之。
护曰:“我之无念,异乎?
其所闻什师过在绝念不起,永嘉过在任念自起,二者皆有念也。
我无念者,心体灵明,湛寂不动,如水鉴像,如镜显物,未尝毫发隐也。
惟洞彻法源者叵测,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峰乃肯之,为作《无念字说》,并授三聚净戒而归,《广录》称为护藏主也。
尝梦神人授书法,与松雪老人笔意同入三昧,为世所珍。
闻其右手,自肘至腕,莹白如玉,然则笔力之精妙,信非偶然,故人称为“玉腕禅师”。
所著有《磨镜法》,并所书《證道歌碑》及“佛都”二字,大径数尺,皆其真迹。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黄人(1866-1913),字摩西,初名振元,字慕韩,一字慕庵。江苏昭文(今常熟)人。清诸生。光绪二十六年(1900)东吴大学堂成立,受聘为文学总教习。与庞树柏在苏州结三千剑气文社。辛亥革命作,闻南京成立临时政府,欲投而以疾未果,后突发狂疾卒。博学多才,世目为奇人。为南社社员。尝主编《小说林》杂志,与人合创国学扶轮社。工诗,专主才力,自号诗虎。亦工词,其奥如子,其怨如骚,其空寂如禅,其幽眇如鬼,其冶荡如素女。编有《国朝文汇》。有《石陶梨烟室诗》、《摩西词》。
人物简介
黄人(一八六五—一九一三),原名振元,字慕韩,又字羡庵,号摩西,别署梦庵、野蛮、江左儒侠等,常熟人。曾任教于东吴大学。与庞树柏等组织“三千剑气文社”,后加入南社。编辑文学杂志《小说林》,创办杂志《雁来红》,对文学有创新思想及独到见解,长于诗词。有《摩西词》等。(黄人诗录入校正:顾青翎)
黄慕庵家传
黄君慕庵,名振元,后更名人,昭文文村人也。
父鲁斋,隐于贾,好黄老之学,撰《道家言》二卷。
慕庵生而敏慧,读书目数行下。
十六补学官弟子,为文章洋洋数千言,奇气溢纸,县中士大夫皆惊为奇才。
慕庵不矜细行,昼则驰马为狭斜游,夜方读书,或弥月不寐,或一夕作诗数十篇。
乡试不举,久之,始补廪膳生,既不得志于有司,终岁遨游,耗万金,乃至苏州为东吴大学教授,非其所好也。
撰《中国文学史》,从语言、结绳、图画、音韵而有文字,从文字而有文学、金石学、韵学、小学、美术之类,从文学之肇始以至于极盛时代、华离时代,无所不详,草创十万言,欲有所修饰,未就而卒。
慕庵口授鹤冲而笔之,举一书某卷某章云云,举书数十种,不一视元书,鹤冲因念古所称过目不忘者,慕庵庶几其人哉。
其于书无所不读,好诵诗词及小说,今之名学、法律、医药之说,莫不穷究,其言庄子、佛经,闻者以为深于哲学者。
尝遇章太炎于苏州,相与讲论数月,慕庵自以为不如,然以鹤冲所交之朋类中,诚未见如慕庵者也。
其在东吴,鹤冲与共事三年,尝谓之曰:「君高谭雄辩,常屈座人,独惜君不事著述。
」慕庵叹曰:「我日暮途穷,无能为也。
」其为文,或谓似胡天游、龚自珍,然与鹤冲论文,则推唐甄为清代第一,而不悦方苞、汪琬。
生平所为诗颇多,懒不自惜,稿多亡去,其词最工。
晚年搜讨宋元以来工于词而不显者,得二百馀家,欲刻以传之,未果而病作,卒年四十有六。
张鸿刻其词。
金鹤冲曰:慕庵流落以死,文词不显于世,与余交二十年,余是以述之。
慕庵将死,病狂数月,生平珍藏书籍,手自撕毁。
王文濡曰:「慕庵人奇,文奇,而死亦奇。
」呜呼!
死而称奇,其尤可悲也夫!
(常熟金鹤冲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永昌卫人,字愈光。正德中举人。少与杨慎同学,至老互相唱酬。尝师事李梦阳,友何昌友。工诗。有《禺山诗选》、《禺山七言律钞》、《禺山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愈光,永昌卫人。正德丁卯举人有禺山诗选
明诗纪事·戊签·卷八
含字愈光,永昌卫人。
正德丁卯举人。
有《禺山诗集》六卷。
(《四库总目》:含学出于李梦阳,又与杨慎最契,故诗文皆慎所评定。
慎序有曰:张子文必弓左,字必苍雅。
」其推挹甚至。
然其病正坐此,故襞绩字句而乏铸变化之功。
明人别有雕镂堆砌一派,含其先声欤!
升庵集》:愈光未卯能诗,有惊人句。
及长,博极群书,条入叶贯,雄辩邃古,神搜霆击。
上猎汉、魏,下汲李、杜。
寝歌途鄂,鞠明究曛,弗工弗庸,弗们弗止。
《艺苑卮言》:张愈光诗,如拙匠琢山骨,斧凿宛然,又如束铜锢腹,满中外遗。
《国雅》:张愈光如「阑津天矫腾,逸浮空张之」,「鸿雁不传云外字,芙蓉空照水中花」,「铜柱蒹葭鸿雁响,铁城烟雨鹧胡啼」,此例数篇,非雕饰曼语。
田按:升庵谪滇,滇人杨给事士云、王佥事廷表、胡副使廷禄、李荆州元阳、唐佥事锜、张举人含、与升庵游。
同时吴高河懋品题为「杨门六学士」。
六人中以十云及含为杰出。
含集中诗与升庵者弥望皆是。
升庵序《禺山集》,所谓「于困穷节义之交,万言不竭」者是也。
升庵赠含诗云:「迢迢禺氏山,珠壁交晶英。
两美必相台,谁言容易并?
」怀禺山云:「一刻一折扎,一日一款襟。
」《禺山歌》云:「张子生长禺山野,苍髫开口爱风雅。
翩翩欲度正始前,栖栖不肯开元下。
平生眼中人,谁为爱才者?
申台何大复,梁园李空同。
结交折行辈,声价腾烟鸿。
」寿张《禺山歌》云:「寿君十载前,合樽促席在连然。
寿君十载后,问月停遥举酒。
」《暇日检海内交游》诗云:「高河长句禺山律,怀我好音三百篇。
」海内绝句云:「张含秀句满天下。
」二人襟契不浅,诗格亦略相似,惟才逮不逮升庵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