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明聪

共 2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得耳聋疾戏呈无闻聪 元末明初 · 叶颙
七言绝句
晓枕不闻喧涧瀑,夜窗宁听响松风。
虽然未遇马师喝,也胜前人三日聋。
悲性聪和尚 明 · 杨巍
七言律诗
每坐更深香自焚,行年八十断声闻。
已知阴魄随风尽,何处法身逐化分。
滤水有罗仍挂壁,乡人结社竞参坟。
禅家寂灭休垂泪,为买碑刊大鉴文。
海天一镜悬鲛宫,云霞摺叠倒景重。
方壶仙人正招手,残照碧入三神峰。
层楼复垣瞬失所,惟见白鸟飞长空。
元气流残太古雪,愁心一发黏圆穹。
几度扬尘阅浩劫,潮来汐去真匆匆。
直疑无路到人世,峭波如壁遮天东。
未知几千万亿里,尽处乃有灵槎通。
得无已在星宿海,此景断断非寰中。
人天古今一萍叶,万事变灭烟涛同。
到此都存出世想,泠然欲蹑升天踪。
飘飘此身堕空碧,云水四裹须眉浓。
微躯愁将化烟去,坚立不敢驰双瞳。
罡风吹衣作奇冷,无夏但有春秋冬。
大沽烟台似箭瞥,听飙听水旋沨沨。
重洋目穷水倒立,墨云合抱垂幽幪。
鳀壑何人铸朽铁,寸蓝天影全销镕。
太阴积成色纯黑,失足便与龙鼍逢。
然犀亘古照不到,有万白帝千青童。
当时恨无尺寸土,湿魂奇重难飞翀。
须臾一喧破众寂,脚底半踏惊猋𩘎。
龙堂鳞屋瓦尽裂,百族聚泣群灵讧。
珧蚪蛭蠖蜠蚌蛤,鰧鲉鲲鳄鲸鲵鲖。
积愁积怒迸一泄,九渊万语争哗讻。
战罢神鳌夜捲甲,天纮破碎无人缝。
霄根动摇走坏碧,万象欲遁归鸿蒙。
众生呼号救不得,未死先化为沙虫。
帝阊坐恐飞浪湿,昏垫更轸虞廷衷。
响重方惊地轴撼,命轻早付天梯冲。
初疑咸池张广乐,钧天一曲来有熊。
鳞潜羽翔宵寂漠,翏籁所敛元音充。
堂陈巢笙并鼖鼓,序列大吕兼镈镛。
丝声繁嚣竹声滥,小者簴业大者枞。
箾凤来仪舞舜陛,鼓鼍应盛鸣周雍。
或洪或纤毕鞺鞳,乍远乍近相铮纵。
又疑两军殊死战,金戈铁马驰横纵。
呼声动天一当百,性命甘向矛头舂。
腥红满刀缠白气,肉走为雨飞为风。
千军怒号地流血,万鬼痛哭天改容。
层惊叠险出不意,睡苦无魄谈无悰。
少时风定远宇霁,高蟾挂碧摇仙蓬。
若有人兮坐天末,珧璁四扇灯微红。
蜃楼初开月滉瀁,鲎帆欲度烟朦胧。
水晶空帘织丝雾,骊龙稳睡珠光融。
抱琴将访水仙去,海山风露愁孤篷。
吾师子春此间在,碧水隐为弦丝桐。
中有琴心万万古,馀青写入天空濛。
移船悄焉抚一操,圆景顿匿奔涛汹。
老鱼嗥空作人立,雷雨飒沓连蜚潨。
曲竟寥天不改色,数峰缥缈青芙蓉。
微波无言月入定,小住世外闻疏钟。
似送渔歌出上古,一星凉火敲低丛。
鹤背旋招散仙过,答之铁笛成三终。
能移我情殆此曲,岂必玉指誇春葱。
惊魂徐苏乐就枕,化蝶夜静寒惺忪。
白雯堪裳紫霓带,径吸珠瀣璇霄冲。
四六瑶仙倚树啸,断霞一角阑干封。
碧城十二玉楼五,神飙冷翠吹秋栊。
贝阙鳞甍绚玢采,翡精玉气交蒙茸。
俯视天门倏奇绀,扶桑接叶巢初曈。
轩镜开函燄皛皛,羲轮过顶声隆隆。
孤光不随百宝陷,真魄自敌群阴攻。
嵯峨片云堕白晓,晃耀碎景磨青铜。
鱼鳞纯金画波色,捲入空际皆皴彤。
极西楼台梦偶堕,贯天水气漂孤虹。
九拜东南此初日,重瀛内外无纤雺。
平生观海足一慰,贱子感时翻百忡。
乾坤未生有此水,默与元化安凡庸。
倘非藉兹作息壤,虽十神禹难为功。
圣人在上八夤服,亦如百谷纷朝宗。
扬波竟违周室译,望洋反类尧时洪。
猾夏夷心敢问鼎,防秋汉使曾传烽。
赤发绿睛彼何物,欺偲雕瞲而鸟咙。
作为奇邪蛊黔首,尺寸不使留明聪
羊狠狼贪性狡谲,脂膏隐责天朝供。
金银气走海东国,神州瘦尽幺么丰。
庙廊有臣疆有吏,钳喙敛手甘懵懵。
妖鼋怪蜃在卧榻,高樯巨艑如连墉。
读史思将赤壁火,移来一为烧艨艟。
斩蛟行投灭明璧,射鱼拟借秦皇弓。
海外之州尚有九,向风慕义都于喁。
平时区区一寸志,使海若孝天吴忠。
功成拂衣不受赏,徒步归作湘山农。
人生称意颇难得,水天万感交填胸。
白鼋可骑鳌可钓,酒酣散发淩沧淙。
古来成败付流水,谁真竖子真英雄。
莫惊摇落等霜茧,且判游戏随云鸿。
我非谪海昌黎公,亦非过岭东坡翁。
前生或者季路是,乘桴惜少宣尼从。
相乌竿高候风色,计夜便可经吴淞。
微吟窃嫌类蛙黾,高唱更恐惊鱼龙。
恶诗不掷海波洗,一笑吾技其终穷。
昨曾访东禅,东禅方丈居西偏。
群僧琐琐不足数,但觉玉田和尚贤。
今晨复访东方丈,无闻长老尤高尚。
三寸庞眉映雪颠,纯诚实有真僧相。
人言无闻世少双,一生戒行如冰霜。
沾泥柳絮吹不动,春风上下空颠狂。
南斋诗伯常来住,好诗好画留无数。
促我题诗警众僧,众僧酣卧知何处。
万树长松云满天,苍崖深处挂飞泉。
平生自厌生三耳,何日相从学坐禅。
题郭天锡日记手迹三首 其三 (甲寅) 清 · 翁方纲
七言绝句
对榻无闻了即休,海门月涌大江流。
尽收瘦石疏篁影,何减苏斋接唱酬(予藏天锡为无闻上人作《竹石卷》,为临写此记于其后。)
无闻何如绝听子,万籁森然何自起。
北山居士偶得之,畏隹圈枅有真理。
葛陂天津云可续,槎枒郁律交寒绿。
雷雨深蟠绝壁来,坐卧天风响空谷。
神光入定非纷纭,落月静卷空江云。
了堂句子参未了,无闻道人果有闻。
我昔曾探腊源迹,雪后春泥点晴碧。
犹作吴兴波策论,翠羽华旌拓金戟。
响山书屋品鹤铭,上皇羽客来共听。
报我髯翁三尺墨,袖有海岳千厓青。
嵩洛(庚申) 清 · 何绍基
观水不至洛,观山不至嵩。
周流三万里,飘泊等萍蓬。
我初见洛水,盖自巩县东。
行行入偃师,河洛斯会同。
心胸大怡悦,耳目忽昭融。
因悟皇古初,天人共明聪
游河与巡洛,辄与帝谓通。
皇戏画卦理,神禹治水功。
图书实阐示,易范开冥濛。
嵩峙洛河间,允为天地中。
茫茫羲禹后,制作来姬公。
测景先阳城,朝夕正考工。
规度百里内,乃营城庙宫。
成王受图卜,垂拱冲人冲。
太保非不圣,承命位自攻。
公成文武德,岂忘镐与丰。
兹事盖悬绝,一埽口耳空。
卜年将九百,周祚得再隆。
封国指奎娄,定道育圣躬。
河图虽不出,凤亦不栖桐。
闻知嗣先圣,万古开愚聋。
溯惟皇羲来,放勋及重瞳。
发祥地相望,阙里连葱葱。
海岱与嵩洛,其气相始终。
至孔乃尽泄,巍荡天比崇。
我由岱至嵩,千里驰如虹。
获睹泱泱洛,回忆洋洋风。
斯游信奇绝,神志为之充。
吁嗟今世事,周孔道欲穷。
将使礼乐区,化为夷与狨。
疮痍满宙合,悔祸望苍穹。
私忧一怀古,莛寸叩钟洪。
忆余十六岁时,当嘉庆十九年甲戌,先公官少司成,十八行省癸酉科选拔生肄业成均者,彬彬然执贽门下,余得尽识其才俊,为余有交游之始。时江右二徐,文名藉甚,则吾柳臣前辈与哲兄颖墀也。计偕至都,即从先公问业。嗣皆以廷试高等,分职星曹,联璧嘉誉,溢于辇下。颖墀迟回平进,阶秩不显。君联翩成进士,入词林,典试山左,分校京闱。旋以供奉进御文字,领司清秘,潜神覃思,与俗殊好,靡术不究,才望苑特。凡所撰拟,有刘、单典册之风,权、白制诰之遗。临池精敏,与其乡先辈陈玉方侍御、李春湖侍郎书名相埒。性坦易宽简,不设城府,余及弟子毅、子敬、子愚,尤以通家雅故,婉娈狎习。余性故迂朴,复以词馆后进,勉自芴敕,弟辈则忘形忘年,伉爽之谈,嬉娱之致,君虽道广善交,于吾昆季视他友加挚焉。谊重缘深,彼此盖不之觉也。词垣最计,出守颍州,移剧安庆,奏署皖臬,擢迤东道,迁山东臬使,凡所擘棤,宽猛必衷,欣慄交感。其彰灼在人听睹者,在颍州开霍邱县八里塘五十里之淤河,三旬蒇功,岁增种麦数万石。摄皖臬时,有夷警,辑游民修城,阴勒以兵法,创制竹箄及它战守具,精奇出古法外。迤东广西州沙夷,句结侬人将起事,轻装简从,径入夷巢,谕以威信,遂缚送渠魁。夷寨数百,并以保甲编之,百馀年伏莽,如埽秕糠,官民皆惊,为得未曾有。大理回燄方炽,计其时避瘴将遁,伏锐师于归路,三战三捷,军威遂振,蒙恩赏戴花翎。山东捻势纵横,立连界合捕之法,计戢根株,章程甫定,被议去官。粤匪扰及南昌,荷特旨襄抚军防堵,募水勇,规守禦,省垣被围九十馀日,贼受创解去。所练锐勇,会同各军收复郡县。毁家输饷,至无馀积,含谟吐忠,帝用嘉之,宠复按察使衔。人人知将起用,顾恬然高致,戢影蓬庐,不复与闻时事矣。久在史馆,温温无所试,见侈谈经济者,默不荅一语。一膺外吏,纠纷槃错,则奇智硕谋,如兔起鹘落,如风电之相属,所谓不由师授,忽自得之者欤?抑秘而蓄之者素欤?余蒙以书律相氐厉,门径不能强同,然君笔法深造,人书俱老,尚能悬捥作蝇头字。余则臂力已颓,使转怯乏,有退无进,望尘知愧已。君归里后,余每过豫章,必握手道故。乙卯冬,余以蜀学使罢归,在秦中度岁,长郎韵泉候令,过从谭萟,得闻里居安状,甚慰。今年春仲,薄游羊城,道出韶州,叔勤世讲方令曲江,君来就养,意外相逢,閤署俱为狂喜。临别属曰:「余年七十有一矣,五十年文字至交,无逾吾子,能赠以一言乎?吾多蓄陈酎,倾所有以相遗。山光水色中,月满尊前,句来天外,如与故人晤对也。」既至粤,寄寓潘德畬海山仙馆,木棉已谢,荔子方花,游蜂绕床,日作吟哦声。午雨骤凉,案头枯木砚亦生滋润。欣然有述,兼缀一诗,归舟过韶,当付叔勤兄弟读之,为老翁一笑之乐也。诗曰:
与君名位半穷通,性情夷澹颇亦同。
子不好游静者功,完固耳目多明聪
我生踪迹如云鸿,翔集岱华峨黄嵩。
寻碑岭外得曲红,适然相遇疑㝱中。
贤郎作令效卓龚,治谱非必沿家公。
家公千里欹乌篷,侧耳来听舆颂工。
此乐足化千愁空,厥初会合此两翁。
一甫弱冠一尚童,后先并直承明宫。
旧游回首东华东,诸公衮衮去若风。
惟两翁者不啬丰,尚能把酒矜豪雄,又复研文互磨砻。
再遇再别真蜚蓬,愿言宝此痴与聋。
庶益晚节骨力充,它年云将遇鸿蒙。
證兹道味何盈冲,不在绀发方青瞳。
韶石九奏乐未终,作诗介雅寿无穷,楷书未暇缘悤悤。
颍川太守黄次公,卓荦不与凡吏同。
八载颍川无他技,力行教化赡贫穷。
耕桑树畜不厌烦,田者让畔狱长空。
亭猪乌肉特馀事,所尚不在誇明聪
是时百姓苦吏急,桑孔张赵声隆隆。
独用宽和称长者,治去泰甚何妨聋。
户口岁增治第一,凤皇神爵鸣雍雍。
有诏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旌其庸。
太傅御史次第拜,起家谒者丞相终。
谒者丞相亦偶尔,可喜得之宽平中。
乃知持法不贵刻,俗吏严酷真矇矇。
夏侯尚书洵有用,经术原与吏治通。
煌煌班史循吏传,读之不觉生清风。
共 2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