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性然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3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斋心礼佛宝。
举沈檀鼎内烧。
哭介:追夫动痛号。
兵燹何期此地遭。
母子飘零无以报。
特仗良因将意表。
合:梵音高。
宝灯摇。
救拔幽魂离苦恼旦拈香介
外英由内韫,为学贵乎纯。
赋以石藏美,怪其言未臻。
盖宗韩子璞,徒费陆家唇。
明證和阗质,夥观岁贡真。
山辉尚微欠,水润乃称珍(自西域底定和阗产玉之地人所共见其采之山者质大而稍逊或杂石性然非璞包玉也采之水者质小而最良捞出人即识之从无剖之石中者卞和所献若为良玉必出自水中安得有璞证以和阗之产卞和事真不足信即古艳称石韫玉皆驾说矣详见向所著卞和献璞说)
那有包而隐,常劳剖以频。
喻文此诚独,修德更须醇。
曾著卞和说,仍斯五字申。
⑴ 韩非卞和献璞之说盖自叹已不遇时设为此喻而不知玉无在璞之事陆机文赋沿袭其谬遂有石韫玉而山辉之句徒觉词费
凤篆龟符受宝灯,炼成灵药许飞升。
枉劳玉臼三千杵,换得云浆一碗冰。
青海曾传双鸟降,碧天几见六龙腾。
芝田旧馆依稀在,谁敌思王作赋能。
襟怀如月證前生,跨鹤扬州梦更清。
独酌瓠园歌夜半,三番梅萼向春荣。
吟诗韵拹鸣冈凤,雅谊情联出谷莺。
勉与同人赓一曲,聊将下里续新声。
附:二母姨小传:予母姨薛氏,太学生沈某妻也,居江邑之青旸镇。沈故孤子,唯一生母抚之,族人侮者众,家业日落。姨于归后即躬自纺绩,供旨甘而劝之学。其接物也既敬且和,而举动必以礼。于是族人始敬惮焉。然艰于子嗣,得辄不举,至沈年四十,姨力劝之娶妾曰:吾已难有子矣,前数劝子以年齿辞,今已四十矣。古人且云,四十娶妾,何子欲过之耳?子单传幼孤,何可笃伉俪之私而忘百世宗祧计乎!即强为纳一妾。妾故宦室媵婢,惟乐游佚。姨爱之如子女,训之如严师。曰:汝不知勤苦而逸乐,是耽故宦室习也。前此吾不汝咎,今既归我,我寒素家也,唯以勤俭清贞为事。与汝约须一洗故习,一以吾言为法。如违吾不贷!况汝昔为宦室侍儿,今则儒门小妇矣,何可不自脩乎?如任汝则放僻邪侈,何所不至。妾初苦之,多所牴牾。姨严诲而切责之,不少贷,而怜爱益加。饮食衣服无不调护之,纺绩中馈一切无不婉教之,且朝夕望其有子也。数岁,妾服习教诲,敬畏而深安之,后举一子,时沈年五十馀矣。姨喜甚曰:今而后可告无罪于先人矣!道光戊戌五月沈殁。所生子甫三龄,而沈生母年七十馀尚无恙。姨拮据尽力,上养孀姑,下抚孤子,且恐姑深丧子悲也,尝愉色对之,退则日饮泣。数岁,姑死,姨竭诚祭葬,人且谓其有子也。究天佑善人,姨日益强健,与妾笃爱如一人,曰吾二人名虽嫡庶,实则相须为命也。今孤子日益长大届舞勺矣,后虽不知其如何,然天道有知,后必昌大无疑也。论曰:子外家故士族也。姨幼虽读书,但粗识字而已,于文义故未精也,而所行事一与圣经贤训闇合,盖天性然也。相传其少时偶阅稗官书,见忠义贞孝事必赞叹而敬服之,相奸回不正者,必深詈而恶之,所谓天性不诬也。
① 新犯曲,上二句《风入松》,中三句《四园竹》,下二句《梅花引》,后段上二句《风入松》,中二句《四园竹》,下二句《梅花引》。
南楼月夜宝灯红。
一饮千钟。
诗成镂版,曲就上弦,春似情浓。
醉卧锦屏,满身花影重。

流年谁信太匆匆。
南北西东。
雨黑今宵话别,衰鬓如霜左耳聋。
记取后期,桃花黄鹤峰。
圣朝威德务怀柔,万里滇南比内州。
邛竹多年通市易,宝灯今日盛传流。
僰人技巧新曾见,织女功庸久未酬。
却忆当年李学士,玉堂诗酒坐淹留。
天然艳冶,生小娟娟,也解怜春意。
画栏斜倚。
双蛾皱,可是郑康成婢。
偏松了髻。
堪爱处、几般佳丽。
拂牙笺,故送秋波,无限愁如缕。

金鸭慢调香细。
又烹茶洗砚,种种佳美。
低鬟偷喜。
销魂也,还抱琵琶花底。
轻弹玉指。
端的是、绿衣仙史。
试看取,一点檀心,岂是凡桃李。
岿然秀拔峙南台,顶势穹窿若覆杯。
香阁遥瞻烟锁处,宝灯闻说夜飞来。
仙岩铺锦凭谁绣,虎窟屯云为我开。
欲礼真容先在望,频催前骑蹑崔嵬。
染吴绡。
非云非雾飘飘。
彷佛见、冰轮挂起,玉台小镜偏高。
药栏斜、明妆依约,银床近、素影飘姚。
手半垂时,肩微亸处,却疑悬想思摇摇。
还閒倩、名花作伴,掩映越生娇。
却有个、司花侍女,汲水匀浇。

看转过、辘轳金井,低头欲避花梢。
宛相怜、星眸对盼,如相语、粉舌同调。
怨寄莲砧,寒侵藕袜,瘦来真是楚宫腰。
知何日、还随夫婿,射雉向如皋。
应赢得、嫣然一笑,尽把愁消。
元宵三首 其一 明 · 吴俨
七言律诗
天上今宵月色多,人间到处有笙歌。
宝灯灿烂成银树,星斗分明落绛河。
万岁山前仙掌动,百花香里辇尘过。
教坊音乐应无数,独有清平调是和。
共 3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