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祖渊

相关人物:共 29 位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僧罗云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2—616 【介绍】: 隋僧。南郡松滋人,俗姓邢。初于上明东寺出家。年十六,讲无常义,容色无挠。后于荆州创还乡寺,传三论奥义。改住龙泉寺,历五十余年,常坐不卧。炀帝诏召入,以病退。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姓邢氏。南郡松滋人。出家隶上明东寺。时扬都道朗。于兴皇盛业四论。因钻仰焉。年十六。与其徒。论常无常义。而辞色和祥。宾主允畅。众咸嘉尚。朗乃以所服帔赏之。闻誉由尔益进。后从福缘寺亘法师所解亦然。于是以三论奥旨。未被荆南。乡里之念。有不能免。而栖禅寺陟禅师者。定慧兼脩。注心利益。又力助之。方当六合混一之初。玄侣竞臻。郁成盛席。总管。宜阳公王世积。诏使舍人萧子宝。尤加敬慕。居龙泉寺。馀五十年。常坐不卧。岂非模范之不易得者哉炀帝承名。诏邀至。固以疾辞。 道士俞氏讲庄老。妄用内典。云命门人。慧成道胜。往折之。坐定道士曰。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成曰。脱珍御服。著毙垢衣。习近穷迷。将开渐化。又俞讳成呼先生。成谓。如是则请去先字。仍依姓。呼之俞生。可乎。道士惭。云轮下众盈五百。皆成胜类也。 神山云所生地。一夏安居。养母其上。始开四经三论于上明东寺。其法堂十二间。盖道安昙翼所造。云兄道颙亦隶寺出家。尝造重阁于安公驴庙之北。古老传以为安公乘赤驴。自襄阳檀溪。一夕返上明。捡校东西两寺。及四层塔。驴庙即系驴处也。 云兄弟五人 俱出家为法师。而云其季者。大业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端坐迁神于龙泉寺房。寿七十五。弟子椿诜澄憩等。荆南经朱粲𡨥扰。寺多残毁。独龙泉完美至今。
续高僧传·卷第九 义解篇五
释罗云。
姓邢氏。
南郡松滋人。
初从上明东寺出家。
志操所怀附参成德。
承金陵道王索隐者若林。
遂轻千里远追胜侣。
会杨都道朗盛业兴皇。
乃倾首法筵钻仰徽烈。
一乘四论大剖津途。
于时常令学徒括究幽隐。
云年十六。
甫在幼冲。
锐志前驱。
问常无常义。
而容色无挠。
宾主绰然众咸嘉赏。
朗乃以所服帔处众赠之。
自此名称踰远所在传之。
而乐法不穷如愚莫滞。
自朗迁后广讯所闻。
又从福缘寺亘法师采酌遗逸。
亘纵解无遗任其钻仰。
云以三论奥义未被荆南二障多阻。
誓当弘演。
有迁禅寺陟禅师。
定慧兼修注心开剖。
于时六合混壹三楚全盛。
众若稻麻人多杞梓。
云创还乡寺。
乘此应机。
居端座为请益之师。
吐清言为住法之首。
总管宜阳公王世积。
诏使舍人萧子宝。
躬临法席咸诵德音。
有龙泉寺。
地隔嚣尘心存闲旷。
乃居之五十馀年。
修缉栋宇常坐不卧。
领徒五百时呈翘楚。
炀帝承名有敕追入。
避迹凿坏以病而退。
昔释道安于上州东寺造堂七间。
昙翼后造五间。
连甍接栋横列十二。
云此堂中讲四经三论各数十遍。
不于文外别有撰述。
皆心思口演冰释理顺。
故得空有两忘教义双举。
时松滋有道士姓俞(抽祐反)者。
学冠李宗业该儒史。
常讲庄老私用内经。
云命门人慧成道胜曰。
彼道士蜂飞蚁聚掠牛盗法。
情实难容。
尔传吾旨摧彼邪踪。
成等诣彼而坐。
道士曰。
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成曰。
脱珍御服著弊垢衣。
习近穷迷将开渐化。
时以为名答。
成前呼俞为先生。
俞瞋曰。
我非俗士。
那詺我为先生。
成曰。
汝既讳唤先生。
请除先字。
还依旧姓名曰俞生。
所以句句之中常衔俞生。
于时大众欣笑无已。
道士负惭折角。
云奉执高尚雅镇时俗。
迎送庆吊一无预焉。
或负荣傲道者闻而往造。
及见参礼汗流心战。
生缘在神山之下。
一夏居止静处思玄。
母日自赍登上供设。
有问其故。
答曰。
即此为报母之劬劳也。
昔朱粲寇扰荆南。
寺多焚毁。
惟云所造龙泉独存。
以贼中总管云曾授戒。
所以尊师重法。
寺获存焉。
云兄弟五人。
皆为法师。
而云最小神彩特达。
入室弟子十人。
椿诜澄憩等。
传道开化。
岷蜀江淮故未叙历。
以隋大业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端坐迁于寺房。
春秋七十五。
中书令岑文本制碑。
沙门道颙即云之兄也。
学通大小名闻道俗。
于上明东寺起重阁。
在安公驴庙北。
传云。
安公乘赤驴从上明往襄州檀溪。
一夕返覆捡挍两寺并四层三所人今重之名为驴庙。
此庙即系驴处也。
释智琚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李氏。
新安寿昌人。
父袆梁散骑员外郎。
琚始听坦师释论。
次听雅公般若论。
又听誉公三论。
年二十七。
即就敷杨辨才无碍。
众所知识。
及坦将迎以五部大经嘱累。
声誉载隆。
玄素攸仰。
尝谓入室弟子明衍曰。
吾以华严大品涅槃释论四部义疏。
付嘱于汝。
再三握手忽然而终。
于常州之建安寺。
武德二年六月十日也。
窆于毗坛南寺之旧兆。
衍姓丘氏晋陵名族。
续高僧传·卷第十二 义解篇八
释智琚。
新安寿昌人。
俗姓李氏。
原其世系出自高阳未胄。
任为理官。
仍以为姓。
时代音变。
遂以理为李。
因而氏焉。
其本冀州赵郡典午。
东迁徙居江左。
父袆仕梁员外散骑侍郎。
琚年十九。
便自出尘听坦师释论。
未淹灰管频闻精义。
坦即隋齐王暕之门师也。
次听雅公般若论。
又听誉公三论。
此三法匠名价尤重。
琚欲洁操秉心。
偏穷法性。
诸高座主多无兼术。
古人有言。
学无常师。
斯言有旨。
广寻远讨曲尽幽求。
年二十七即就敷讲。
无碍辩才众所知识。
说经待问亟动恒伦。
及坦将逝。
以五部大经一时付属。
既蒙遗累即而演之。
声价载隆。
玄素攸仰。
然其口不言人。
眼无受色。
牢醍弗尝荤辛无犯。
入室弟子明衍。
受业由来便事之为和上。
亡前谓曰。
吾以华严大品涅槃释论。
此之文言吾常吐纳。
今以四部义疏付属于汝。
乃三握手。
忽然而终。
𣨛于常州之建安寺。
即武德二年六月十日也。
窆于毗坛之南寺之旧垗。
衍姓丘氏。
晋陵名族。
容止可观精采卓异。
敬崇芳绩树此高碑于寺之门前。
陈西阳王记室谯国曹宪为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1—782 【介绍】: 唐僧。天台宗九祖。常州人,世居晋陵荆溪,称荆溪大师,又称妙乐大师。俗姓戚。原为儒家子弟,二十岁入左溪玄朗之门,三十八岁于宜兴净乐寺出家,后在吴郡开元寺讲止观。玄朗卒,住天台山国清寺。有《法华玄义释签》、《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止观大意》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毗陵之荆溪戚氏子也。家世儒素。年二十。以处士。事左溪玄朗师。而受经焉。异日朗谓之曰。汝何梦矣。曰畴昔之夜梦。著僧伽黎。挟两轮。游大河中。朗曰。嘻汝其以止观二法。度众生于生死渊乎。天宝初。始缁薙。寻从越州昙一律师。究毗尼藏。复于吴之开元寺大阐所学。无几何朗师捐世。乃叹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古之至人。静以观其本。动以应乎物。二俱不住。而后庶几以蹈大全。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舍予其谁足取正哉。于是祖述所传章句。凡十数万言。以贻诸后。诏书屡徵。卒辞疾不起。虽当大兵大饥之际。归趋愈盛。而道迪愈勤。布衣草座。以身率物。耆艾不息。建中三年二月五日。示疾于佛陇道场。语其徒曰。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爇炷则初后同相。涉海则浅深异流。自利利人。在此而已。尔曹其毋忽。因隐几泊然而化。寿七十二。腊三十四。起塔祔全身于智者大师莹兆之西南隅。嗣其法者。吴门沙门元皓也。平日著述有法华释签。法华疏记。各十卷。止观辅行传弘诀十卷。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方等忏补阙仪二卷。略维摩疏十卷。维摩疏记三卷。重治定涅槃疏十五卷。金錍论一卷。止观义例大意。止观文句。十妙不二门等。行于世。搢绅先生之得其道者。学士梁肃其尤也。故摛鸿笔。以发大师之蕴。而勒之金石诚无愧。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湛然。
俗姓戚氏。
世居晋陵之荆溪。
则常州人也。
昔佛灭度后。
十有三世至龙树。
始用文字广第一义谛。
嗣其学者号法性宗。
元魏高齐间有释慧文。
默而识之。
授南岳思大师。
由是有三观之学。
洎智者大师蔚然兴于天台。
而其道益大。
以教言之则然乃龙树之裔孙也。
智者之五世孙也。
左溪朗公之法子也。
家本儒墨。
我独有迈俗之志。
童丱邈焉异于常伦。
年二十馀受经于左溪。
与之言大骇。
异日谓然曰。
汝何梦乎。
然曰。
畴昔夜梦披僧服掖二轮游大河之中。
左溪曰。
嘻汝当以止观二法度群生于生死渊乎。
乃授以本师所传止观。
然德宇凝精神锋爽拔。
其密识深行冲气慧用。
方寸之间合于天倪。
至是始以处士传道。
学者悦随。
如群流之趣于大川也。
天宝初年解逢掖而登僧籍。
遂往越州昙一律师法集。
广寻持犯开制之律范焉。
复于吴郡开元寺敷行止观。
无何朗师捐代。
挈密藏独运于东南。
谓门人曰。
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
古先至人。
静以观其本。
动以应乎物。
二俱不住。
乃蹈于大方。
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
自病病他道用不振。
将欲取正舍予谁归。
于是大启上法旁罗万行。
尽摄诸相入于无间。
即文字以达观。
导语默以还源。
乃祖述所传章句凡十数万言。
心度诸禅身不踰矩。
三学俱炽群疑日溃。
求珠问影之类。
稍见罔象之功行。
止观之盛始然之力也。
天宝末。
大历初。
诏书连徵。
辞疾不就。
当大兵大饥之际。
揭厉法流学徒愈繁。
瞻望堂室以为依怙。
然慈以接之谨以守之。
大布而衣一床而居。
以身诲人耆艾不息。
建中三年二月五日示疾佛陇道场。
顾语学徒曰。
道无方性无体。
生欤死欤其旨一贯。
吾归骨此山报尽今夕。
要与汝辈谈道而诀。
夫一念无相谓之空。
无法不备谓之假。
不一不异谓之中。
在凡为三因。
在圣为三德。
爇炷则初后同相。
涉海则浅深异流。
自利利人在此而已。
尔其志之。
言讫隐几泊然而化。
春秋七十二。
法腊三十四。
门人号咽。
奉全身起塔。
袝于智者大师茔兆西南隅焉。
入室弟子吴门元浩。
可谓迩其人近其室矣。
然平日辑纂教法。
明决前疑开发后滞。
则有法华释签法华疏记各十卷。
止观辅行传弘诀十卷。
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
方等忏补阙仪二卷。
略维摩疏十卷。
维摩疏记三卷。
重治定涅槃疏十五卷。
金[镙-糸+拱]论一卷。
及止观义例止观大意止观文句十妙不二门等。
盛行于世。
详其然师始天宝终建中。
以自證之心说未闻之法。
经不云乎。
云何于少时大作佛事。
然师有焉。
其朝达得其道者。
唯梁肃学士。
故摛鸿笔成绝妙之辞。
彼题目云。
尝试论之。
圣人不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出焉。
自智者以法传灌顶。
顶再世至于左溪。
明道若昧。
待公而发乘此宝。
乘焕然中兴。
盖受业身通者三十有九僧。
搢绅先生高位崇名。
屈体承教者又数十人。
师严道尊遐迩归仁。
向非命世而生则何以臻此。
观夫梁学士之论儗议偕齐。
非此人何以动鸿儒。
非此笔何以铭哲匠。
盖洞入门室见宗庙之富。
故以是研论矣。
吁吾徒往往有不知然之道。
诗云。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梁公深入佛之理窟之谓欤。
有会稽法华山神邕作真赞。
至大宋开宝中。
吴越国王钱氏。
追重而诔之。
号圆通尊者焉。
可不是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28 【介绍】: 唐僧。
亳州蒙城人,俗姓李。
幼信佛。
长往洪州,谒马祖道一,誉为大乘法器,遂具戒,为入室弟子
数年后欲往天台,途中卜居于越州吕后山,历万余日不下岭,僧俗从者日众。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李氏。其先陇西人。今占籍于亳之蒙城县。贲生不待教。而心合菩提。既见马祖于洪。祖即以大乘法器许之。俾落发受戒。入室为弟子。久之辞往天台。至越之吕后山。爱其崄僻曰。是非诸佛应真住处耶。何必天台。于是结茅而止。未几村豪里宿。睹貌生善。闻言起敬。醍醐一味。有疾皆瘳。加以寇攘静谧。犷鸷扰驯。兹诚所谓佛德力也。先是所居隘陋。兼无殿堂。方议经营。而输材售巧。工佣檀信毕集。而遽落成。大和二年六月七日。或闻道场内。有鞞鼓丝竹声。夜二鼓。泊然而化。寿七十五。腊四十一。五年九月。弟子举舆以茶毗之。塔舍利于道场之巽山。稿遗教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宁贲。
姓李氏。
陇西人也。
家于亳州蒙城。
幼奉释尊而不言乎簪组之绪。
无得称其代讳焉。
贲所吐论皆以觉了不取诸相。
心通定慧而尽虚空。
无以边中可测。
无以文字求我。
因往洪州寻道一祖师。
见而奇之语而异之。
大乘法器得其人矣。
遂乃具戒作入室弟子
师资数岁道议殊伦。
欲往天台。
至越吕后山岑廖曰。
即是诸佛住处。
何必天台也。
贲菩提直干挺秀七尺。
村豪里宿睹其异状归依瞻仰。
老幼争先同味醍醐。
疾病皆愈。
是时多有行路𦃓戾欲暴僧徒。
贲乃引之而前。
威之而退。
惊骇仪貌礼足归依。
调御山林魔邪慑伏。
不下岩岭近万馀辰。
德远道高僧徒弥众。
先时居处隘陋兼无殿堂。
众议经营任人资福。
远村穷墅亦竞助缘。
土石木工程材售巧。
约山横栋临涧飞檐。
斤师斧子鸟立猿袅。
揆景促力。
星再回天殿堂成矣。
佛像列矣。
精耀俯仰照山姹云。
人天不殊别开佛土。
大和二年六月七日。
远闻道场之内有鼓鞞丝竹之声。
是夜二更恬然化灭。
生形七十五。
炎腊四十一。
是月权殡于杉园礼也。
斋祭殊品哀号震山。
惨树色于禅枝。
咽水声于石穴。
物尚知感人情可量。
大和五年九月茶毗。
建塔于道场巽山禀先意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908 【介绍】: 唐僧。
吴郡昆山人,俗姓糜。
宣宗大中中出家于京兆西明寺,后避难止明州阿育王寺。
清苦执持,近古罕有。
撰有《塔记》、《出集要记》。
入室弟子希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麋氏。吴之昆山人。九岁。即知厌俗。大中七年。遽趋京师之西明寺薙落。九年。承诏于木寺获受戒。十四年。听法宝大师讲。而覆述出侪辈。是年。诏补备员大德。咸通三年。就崇圣寺。讲俱沙论。丧服仪。撰三界图一卷。七年。代畅师。于祖院宣导。十五年。诏署临坛正员。广明元年。巢𡨥犯阙。避乱于华州之卞邽。中和二年。淮南高公。骈迎以弘阐于法云寺。还乡里。四众苦留开导。刺史杨公尤勤至。皆固辞。遂东游。挂锡天台国清寺。乾宁元年。抵鄞之育王寺。撰塔记一卷。集要记十二卷。武肃钱王。请于越州临坛。开元二年八月八日。稍疾。坐而瞑。阅年七十四。座夏五十四。窆于鄮山之冈。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慧则。
姓糜氏。
吴郡昆山人也。
九岁博游才义总玩儒经。
善种发萌条然厌俗。
以大中七年就京西明寺出家。
勤知讽诵皆如曾习。
九年于本寺承恩得度。
十四年栖法宝大师法席覆讲。
当年敕补备员大德。
咸通三年就崇圣寺讲俱舍论并丧服仪出三界图一卷。
七年于祖院代畅师讲。
十五年敕署临坛正员。
广明元年巢寇犯阙。
关中俶扰。
出华州下邽避乱。
中和二年至淮南。
高公骈召于法云寺。
讲罢还吴。
刺史杨公苦留。
却游天台山国清寺挂锡。
乾宁元年至明州育王寺。
撰塔记一卷出集要记十二卷。
武肃王钱氏命于越州临坛。
以开平二年八月八日示疾坐亡。
受生七十四。
法腊五十四。
窆于鄮山之冈。
八戒弟子刺史黄晟营塔。
则生常不好许直。
以撝谦推人为上。
除讲贯外轮诵经咒。
自法华已降可三四十本。
以资口业。
览大藏教两遍。
讲钞七十遍。
俱舍丧仪论语各数遍。
清苦执持近苦罕有。
入室弟子希觉最露锋颖焉。
又元表者。
贞谅之士也。
言多峭直好品藻人事。
而高义解从习毗尼。
兼勤外学。
书史方术无不该览。
早预京师西明寺法宝大师讲肆。
迨广明中神都版荡。
遂出江表。
居越州大善寺。
讲南山律钞。
诸郡学人无不趋集。
表义理纵横善其谈说。
每挥麈柄听者忘疲。
号鉴水阇黎。
著义记五卷。
亦号鉴水。
出门人清福冠其首焉。
竺大年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奉化人,字耕道。
为沈焕入室弟子
长于说《》,乡人皆化之。
有《礼记订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萧山人,俗姓董。家世宗儒。年十九,出家于杭州灵芝寺。嗣中峰。隐居伏龙。临终说偈,投笔而逝,谥佛慧园鉴禅师。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无明,号千岩,萧山董氏子。隐天龙山东庵,复渡江至义乌伏龙山,依大树结茅而止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元长。字无明。一号千岩。越之萧山董氏子。七岁经书过目成诵。出入蹈炬循彟。有若成人。年既长。从授经师。学法华经。指义而问。师弗能答。受具戒于灵芝寺。会行丞相府。饭僧。师随众入。中峰本公在座。见师即呼。问曰。汝日用何如。对曰。唯念佛尔。公曰。佛今何在。师方儗议。公厉声喝之。师遂作礼求指示。公以无字授之。遂缚禅于灵隐山中。后又随顺世缘。将十载矣。一旦喟然叹曰。生平志气。充塞乾坤。乃今作瓮中醯鸡耶。即复入灵隐山危坐。胁不沾席者三年。因往望亭。闻雀声有省。亟见本公。公复斥之。师愤然来归夜将寂。忽鼠翻食猫之器。堕地有声。遂大悟如蝉蜕。污浊之中。浮游玄间。上天下地。一时清朗。被衣待旦。复往质于公。公问曰。赶州何故云无。对曰。鼠餐猫饭。公曰。未也。对曰。饭器破矣。公曰。破后云何。对曰。筑碎方甓。公乃微笑。祝令护持。时节若至。其理自彰。师既受付嘱。乃隐天龙之东庵。耽悦禅味。不与外缘。有二𧉮。日来环绕座下。师为说皈戒。𧉮矫首低昂。作拜势而去。自是声光日显。笑隐方主中竺。力荐起之。丞相脱欢。亦遣使迫师出世。皆不听。无何诸山。争相劝请师度。不为时所容。杖锡踰涛江而东。至乌伤之伏龙山。誓曰。山若有水。吾将止焉。俄山泉溢出。作白乳色。师遂依大树以居。实泰定丁卯冬十月也。久之。乡民翕然宗之。邑大姓二楼君。为之创因旧号建大伽蓝。重楼杰阁。端门广术。辉映林谷。内而齐鲁燕赵秦陇闽蜀。外而日本三韩八番罗甸交趾琉球。莫不奔赴膜拜。咨决心学。至有求道之切。断臂师前。以见志者。朝廷三遣重臣。降名香以宠嘉之。江淮雄藩。若宣让王。则下令加护其教。若镇南王。则亲书寺额。赐僧伽黎衣。及师号。帝师亦再降旨。俾势家无有所侵陵。并锡大禅师之号。资政院。又为启于东朝。命朝臣制师号。并金襕法衣。以赐焉。师疏眉秀目。丰颐美髯。才思英发。顷刻千偈。包含无量妙义。得其片言。皆珍惜宝护惟谨。论者谓。师践履真实。谈辨迅利。或无愧于智觉云。至正丁酉。师年七十有四。示微疾。会众书偈云。平生饶舌。今日败阙。一句轰天。正法眼灭。遂投笔而逝。弟子辈。用陶器函盖。奉全身瘗于青松庵。宋文宪铭之。其序曰。濂。初往伏龙山见师。师吐言如奔雷。时濂方尚气颇欲屈之。相与诘难数千言。不契而退。越二年。又往见焉。师问曰。闻君阅尽一大藏教。有诸。濂曰。然。曰耳阅乎。抑目观也。曰。亦目观尔。曰。使目之能观者。君谓谁耶。濂扬眉向之。于是相视一笑。自是厥后。知师之道。超出有无。实非凡情之可窥测。因缔为方外交。垂三十年。其激扬义谛。往来尺牍之在箧衍者。墨尚湿也。虽缠于世相。不能有所證入。而相知最深。铭。非濂为而孰宜。其为名贤追慕之如此。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
千岩禅师。讳元长。越之萧山董氏子也。出天目中峰本和尚之门。开化乌伤伏龙山圣寿寺。其接物利人。灼类于本。当元季时。其著我田衣者。无不藉赖。朝廷褒重。而高其声价。公居伏龙。惟力田博饭而已。君王三锡徽号。公终身不署焉。于是。识者以狂澜砥柱而称公。公性英敏。初弃家。问戒于灵芝律主。时中峰本和尚。寓杭城云居兰若。会赴丞相府斋。公得拜见于斋筵。本曰。上人是何法讳。对曰。元长。曰。日逐何所用心。公乃再拜请益。本以狗子无佛性示之。公即庐北高峰顶。琢磨己躬。屡走见本。本惟叱之无他语。灵隐雪庭傅禅师。虚记室。以款公。公来往云居灵隐。荏苒法缘。十载不发。乃私叹曰。饥虎望几上之肉。宁自甘耶。遂禁足峰顶。闻雀声有省。急走质本。公呈所以。又被叱。愤归据关枯坐。简点所省处。竟不可得。徘徊中夜。或行或立。忽鼠翻猫器。堕地有声。乃彻见本公相为处。即弃庐归本。本云。赵州何故言无。对曰。鼠食猫饭。曰。未也。对曰。饭器破矣。曰。破后如何。对曰。筑碎方甓。曰。善哉。此事非细。承当者须是其人。于是。公服勤一十三载。别隐天龙东庵。垢衣粝食无剩语。人或鄙之。石溪空禅师。大建松云阁。绘三教圣贤影相。并藏其书。以资三教学者流览。徵文于当世铭之。无敢命笔者。空素知公。乃邀游松云。叙其所以。公弗少辞逊。文成四百五十言。自书其壁。是时松云阁閒士多属名家子弟。读之大惊服。于是。冠盖博学者。争游东庵。有传其文至中天竺。笑隐禅师曰。中峰有子如此。临济宗风何虑哉。即言于行省丞相。以名刹起之。而公已去东庵矣。其松云文曰。见到说到行到。犹是到到。未是不到到。虽是不到到。未是不到不到。何也。世尊四十九年。噇了现成閒饭。簸者两片皮。说是说非。说长说短。说出许多閒言长语满世间。狼狼藉藉。末后知非。无著惭惶处。乃云。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我于二中间。未曾说一字。败也败也。老子亦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亦言也。既非常名。言之何用。死也死也。孔子亦云。乱之所由生。言语以为阶。乃欲无言。谓天何言。露也露也。你看他者三个汉。如向一片净洁地上。攃屎攃尿了。有底将灰土盖却。有底将粪箕笤帚扫却。有底将水洗却。任你如何。只是臭气还在。引得许多蝇蚋蚤䖟蝼蚁蚤虱之类。竞来咂啖。各成窠窟。头出头没。脱离无由。秦坑之。永平火之。三武灭之。愈炽愈盛。云门杀之。德山骂之。临济喝之。弥高弥大。树绕藤缠。至今无个合杀。石溪本空禅师。奋巨灵劈太华之手。用芥子纳须弥之机。建一阁。扁曰松云。绘佛祖三教圣贤诸师形像于松云之上。及取三教之书。悉藏松云之中。无彼此之分。绝人我等见真显圆融广大法门耳。或谓辨魔拣异。宗门眼目。秤斤定两。向上钳锤。岂可雷同。事须甄别。曰会么。瓶盘钗钏一金。毒药醍醐一味。其人不觉手舞足蹈。而歌曰。松云万朵兮。溪山盘盘。松风一曲兮。溪月团团。冰崖笋出。炎天雪寒。眼睛只在眉毛上。分付渠侬仔细看。乌伤伏龙山。古有圣寿寺。废久。公乃登伏龙。喜其涌泉如乳。奇峰争秀。就故址棘丛中。而卓锡焉。次日。乡民集者数百人。俱言。昨夜梦乘云圣僧至伏龙。及见公。与所梦无异。遂共开荒。为搆草庐。久之崇成大厦。禅者接踵而问道。三十载如一日。尝示禅者曰。当台明镜。鉴在何人。露刃吹毛。逢他敌者。从上的的相承以来。无有不因者。心肝五脏也同。眉毛鼻孔也同。眼睛舌头也同。三百六十骨节也同。八万四千毫窍也同。一处同处处同。只有些子不同。诸人还简点得出么。阿呵呵。纵饶沧海变。终不与君通。士大夫闻其风。而开发者甚众。镇南王亦慕之。则锡号普应妙智弘辨禅师。帝师又加圆鉴大元普济禅师。东朝又赐金襕。并加师号。曰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其隆典虽经叠下。于题咏扁额中。并无其制号也。晚年钵鐼自涤。衣衾自补。侍僧屡窃为之。公屡不悦。至正丁酉六月。示微疾。更衣集众。书偈曰。平生饶舌。今日败缺。一句轰天。正法眼灭。掷笔而逝。世年七十四。坐五十六夏。宋公濂。久参伏龙。乃述其道行以立石。 赞曰。却名易忘名难。贞节易忘节难。盖名节亦虚器也。长公入山。惟恐不深。重开伏龙。一住三十载。王公褒赠叠至。公恬若不知。至其生平说法。劳劳玉齿。如怒狮抉圆石于千仞之冈。莫之能禦。呜呼。克嗣天目。以骏发临济于一时者。微公其谁与。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元长,字无明,一号千岩。
姓董氏,萧山人也。
父九鼎,母何氏。
晚岁生子,鞠育为艰。
姒妇谢氏,养为己子。
七岁即就外傅,诸书经目成诵,出入蹈规循矱,有若成人。
其父喜曰:“吾家世诗书,是子当以文行亢吾宗。
”长有从父曰:“昙芳学佛于富阳法门院,羡长聪颖,欲乞为徒。
”谢氏弗许。
未几,长遘疾甚革。
谢氏祷于大士曰:“佛幸我慈,是子弗死,令服洒扫役终身。
”祷已汗下而愈,遂使从昙芳游。
时年十七,益求良师友,摩切九流百家之言,已而曰:“此非出世法也。
”复从授经师学《法华经》至药王品,问曰:“药王既然二臂,何为复见本身?
”授经师异之。
年十九,薙发受戒具,走武林,习律于灵芝寺,律师问曰:“八法往来,片无乖角,何谓也?
”长曰:“胡不闻第九法乎?
”律师曰:“问律而答以禅,真大乘法器也。
”会行丞相府饭僧,长随众入,智觉本公亦在座,遥见长,呼而语之:“汝日用何如?
”长曰:“惟念佛尔。
”本曰:“佛今何在?
”长方拟议,本厉声叱之。
长遂作礼,求示法要,本以狗子无佛性语授之。
既而缚禅灵隐山中,雪庭召掌记室。
长下笔成章,见者叹服。
俄归法门,随顺世缘,殆将十载。
一旦,忽喟然叹曰:“生平志气,充塞乾坤,乃今作瓮里醯鸡耶。
”复造灵隐,跏趺危坐,胁不沾席者三年。
因往望亭,闻鹊声有省,亟见本,具陈悟因。
本复斥之,长愤然而归。
夜将寂,忽闻鼠翻食猫器,堕地有声,恍然开悟,觉跃数丈,如蝉蜕污浊之中,而浮游尘埃之外,苍苍两间,一时清朗,披衣待旦,往质于本。
本问曰:“赵州何故云无?
”曰:“鼠餐猫饭。
”本曰:“未也。
”曰:“饭器破矣。
”曰:“破后云何?
”长曰:“筑碎方甓。
”本乃微笑,祝曰:“善自护持,时节若至,其理自彰。
”盖少林之道,十传至慧照,而别为一宗,设三玄门,演畅宗乘,权实兼行,照用双至,四方从者雷动海涌。
逮乎宋季,其道寖微,惠朗钦公起而任之,竖大法幢,屹然为东南之望。
唯本公深造阃奥,以大辩才通博无碍,慈泽普滋,遍一切处。
长既受付属,遂为入室弟子,已而隐于天龙东庵,耽悦禅味,不与外缘。
时见二蛇,环绕座下。
长为说三皈五戒,蛇矫首低昂,若拜伏状,相率而去。
自是声光日显,笑隐诉方主中天竺,力荐起之。
江浙行省丞相脱欢公,时领宣政院事,亦遣使迫之出世,皆不听。
居亡何,名山争相劝请。
长度不为时所容,与弟子希升杖锡踰涛江,而东至乌伤之伏龙山,见山形如青莲花,乃卓锡岩际,誓曰:“山若有水,吾将止焉。
”俄而山泉溢出,遂依大树以居。
时元泰定丁卯冬十月也。
初伏龙山有禅寺曰“圣寿”,其废已久,当长入山时,乡民闻有异僧来游,相率造访,见其晏坐不动,各持食饮之物献之。
邑中大姓楼君如浚一得,各为伐木,构精庐延长居之。
遂因旧号建大伽蓝,重廔杰阁,端门广术,辉映林谷。
由是声称翕然,洋溢中外,齐、鲁、燕、赵、秦、陇、闽、蜀之士,与夫日本、三韩、八番、罗甸、交趾、琉球之人,莫不奔走胪拜,咨决心学,留者恒数千指。
至有求道之切,断臂于前以见志者。
长则随其根性而为说法,譬如时雨春风,吹嘘霢霂,乔木细草,各怀沾润,欣欣向荣。
王公大臣,倾向之笃,如仰日月。
朝廷三遣重臣,降名香以宠异之。
江淮雄藩,若宣让王、镇南王,或下令加护其教,或亲书寺额,制僧伽黎衣,奉以“普应妙智弘辩”之号。
帝都亦再降旨,更号曰“佛慧圆鉴大元普济大禅师”。
资政院又为启于东朝,更崇号曰“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并金襕法衣赐焉。
至正丁酉夏六月十四日示微疾,索浴更衣,会众书偈云:“平生饶舌,今日败阙。
一句轰天,正法眼灭。
”投笔而逝,春秋七十四,夏五十六。
弟子德亨、德馨,以陶器函其身,瘗于青松庵。
长疏眉秀目,丰颐美髯,才思英发,超越丑夷,顷刻千偈,包含无量妙义,得其片言,皆珍袭宝护唯谨。
著有语录若干卷,《和智觉拟寒山诗》若干首,皆梓行于丛林。
宋文宪公濂,与交垂三十年,平昔激扬义谛,无微不入,感其道谊,为述厥事迹,铭其塔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元至正中,班的答自天竺遨游上都,栖止法云。
智光得亲仪范,昕夕请益,聆声通意,渐达梵音,遂为入室弟子
有明肇刱,定鼎金陵,师弟连翩,望京朝请。
太祖嘉其勤劳,召询便殿,答问之际,见智光语通梵汉,命译班的答所携经典,筑庵钟山,给具供张,颇示优崇。
智光乃即其四众弟子菩萨戒译为汉文,词简理明,众所推服。
甲子春,与其徒惠便奉使西域,过独木绳,至桥尼已辣梵天竺诸国,宣传圣化,众皆感慕。
已而谒麻曷菩提上师,传金刚鬘坛场四十二会礼,地涌浮图,其国起敬,以为非常人,遂并西番乌思藏相随入贡。
比还,居未久,重渡流沙,更历西竺,复率其众来朝。
太宗嘉之,慰劳备至,与论三藏,领会深奥,嗟叹久之。
乙酉擢僧录左阐教,仁宗嗣位,宠锡封号,赐金印冠服,并孔雀销金盖幡及金银器物几案舆马之属,靡不毕具,更广能仁寺居之。
宣德初元,加号西天佛子。
智光于经藏之蕴,旁达深探,所译显密经义,及所传《心经》、《八支了义真实名经》、《仁王护国经》、《大白伞盖经》并行于世。
宣德十年六月十三日示寂。
其徒请留偈,乃曰:大乘法门,无法可说。
众复恳之,始扬言曰:“空空大觉中,永断去来踪。
实体全无相,含虚寂照同。
”俨然而化,茶毗,骨皆金色,舍利盈掬。
弟子进其遗像,御制赞云:“托生东齐,习法西竺。
立志坚刚,秉戒专笃。
行熟 毗尼,情彻般若。
澄明自然,恬澹潇洒。
事我祖宗,越历四朝。
使车万里,有绩有劳。
摅沥精虔,敷陈秘妙。
玉音褒扬,日星垂曜。
寿康圆寂,智炳几先。
灵消旷海,月皎中天。
”甲子春,(班的答)与其徒惠便奉使西域,过独木绳,至桥尼已辣梵天竺诸国,宣传圣化,众皆感慕。
已而谒麻曷菩提上师,传金刚鬘坛场四十二会礼,地涌浮图,其国起敬,以为非常人,遂并西番乌思藏相随入贡。
比还,居未久,重渡流沙,更历西竺,复率其众来朝。
太宗嘉之,慰劳备至,与论三藏,领会深奥,嗟叹久之。
乙酉擢僧录左阐教,仁宗嗣位,宠锡封号,赐金印冠服,并孔雀销金盖幡及金银器物几案舆马之属,靡不毕具,更广能仁寺居之。
宣德初元,加号西天佛子。
智光于经藏之蕴,旁达深探,所译显密经义,及所传《心经》、《八支了义真实名经》、《仁王护国经》、《大白伞盖经》并行于世。
宣德十年六月十三日示寂。
其徒请留偈,乃曰:大乘法门,无法可说。
众复恳之,始扬言曰:“空空大觉中,永断去来踪。
实体全无相,含虚寂照同。
”俨然而化,茶毗,骨皆金色,舍利盈掬。
弟子进其遗像,御制赞云:“托生东齐,习法西竺。
立志坚刚,秉戒专笃。
行熟 毗尼,情彻般若。
澄明自然,恬澹潇洒。
事我祖宗,越历四朝。
使车万里,有绩有劳。
摅沥精虔,敷陈秘妙。
玉音褒扬,日星垂曜。
寿康圆寂,智炳几先。
灵消旷海,月皎中天。”
王纶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理之,以字行。
伟貌修髯,喜吟善画,为沈周入室弟子
长于写貌,尤工篆隶楷法。
阙里重建圣庙,东抚以礼聘往,穹碑大额皆出其手。
居室名“君子林”,翛然自得,不慕荣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子朗,号清溪。
师文徵明,称入室弟子
模仿文氏笔意维妙维肖,凡有所作,多托徵明名,故世人知之者甚少。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