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释广祯,字瑞庵,姓孙氏,金台人也。性奇谲,不齿群儿,见者异之。心喜念佛,时喃喃作讽经语。龙华荣庵茂居僧录左阐教,有重行,偶过从孙氏,祯甫七岁,见而奇之,因乞为沙弥,遂命与上足玺为弟子。少长,即喜以声音为佛事,调练三业,精修六时。年三十,登坛受具,大通法师教化昌隆,祯事之多闻法要。隆庆改元,大宗伯举为龙华住持,祯大开法社,延禅讲宗师,集四方学侣,披阅大藏,阐少室、天台两宗。后来诸方师匠,中兴曹洞,若大千润者,多发迹于斯。妙峰登微时,以大藏因缘谒祯,祯为引重公卿间,道风大著,妙峰为法门推崇,亦藉资焉。神宗登极,尤尚法化,海内名蓝知识多出其门。丁丑春,妙峰与憨山隐居清凉,祯倾心慕之,游五顶搜访于冰雪中。居无何,杖锡南游,礼普陀,入天台,隐于通玄峰顶,鸟栖鷇食,于焉三载,专精一行三昧,有所发悟。寻谢去,回策东吴,礼长干舍利。溯长江,陟九华,登匡庐,驯黄龙白鹿,揖五老,而望香炉,绕文殊经台三匝,涤除玄览以休,过黄梅求印證焉。复游天目、武当,抵南岳求悟法华三昧处,回入伏牛,练磨众中。居三月,乃归。万历九年辛巳春,妙峰与憨山建大会于清凉,祯与双林平、无遮允齐入法社。壬午春,会罢,复与憨山结隐太行。冬初,始还故居。甲申奉慈圣命,同妙峰饭僧秦晋伊洛诸名山。因出关走芦芽,渡河登华岳,览长安,阅雁塔留影,寻草堂罗什翻经处。结夏圭峰,望太白太乙,略崤函而东,再入伏牛,访嵩少,参鼻祖单传,哭润公,扣白马以归。居顷之,复奉慈旨,赍大藏往天台庐岳,复之清凉还报。祯喟然叹曰:“一介微僧,数叨慈命,抚心顾德,愧何以当。”乃引疾独居,屏绝人迹,居常自足,无意于世。生平后己先人,不以物为事,戒珠心月,秋露空寒,貌古神清,长松孤鹤,瞹然可亲,凛然可敬。达观尝称之曰吾门之龙华,犹如秦镜真能照人肝胆。其赏鉴如此。祯抱疾期年,一日召诸弟子曰:“吾赖为佛子,愧无补法门,但耿耿此心,不敢辜负佛恩耳。生谓我不足,死当我有馀。尔其勉之,予行矣。”言讫而逝,时万历十有七年五月二十三日也。寿六十有二,腊三十有奇,葬于京西北海之隆禧寺左,憨山为之铭。
人物简介
善真。字实相。南昌人。姓熊氏。参幻休而未尽幻休。人疑为不及休。或以为过休者也。幼业儒而不安于儒。每以三教谁尊问人。人以佛对。遂弃儒往庐山。礼湛堂和尚祝发。雅志参访。初游闽之武夷。听默庵禅师提唱公案。竟月无入。乃以己臆。下视诸方。既而悔之。游楚兴国。州建一寺。葺清规安众其中。太守任公。奉事惟谨。道望翕然。甫及期舍去。入少林。谒休和尚参。机缘往返不荐。曰且作长行粥饭僧。虽然。此老真吾师也。故其后所游至。皆称少林焉。自是行踪益远。遍历吴楚滇蜀。礼南华之塔。访鸡足之衣。天台云。峨眉雪。皆师杖间物耳。抵赣州疾作。命在呼吸。兀坐不睡。其徒明空进曰。师曾讲观法如指掌。今何以临渴掘井。请放开养疾为正。师首肯。疾愈。嘱徒曰。父子上山。各自努力。因入顶山独栖。以姜叶为衣。野菜为食。适于雪夜负薪。霍然有省。住三年。入终南云雾山。居九石坪。人云。此坪不开久矣。曾有六七人。入坪采木死于虎。师不为意。扪萝剪棘。露坐七昼夜。稍开一径于坪。建一室。名萝月山房。修静其中。虽绝粒经旬。处之夷然自得也。时休和尚已化。闻之为位拜哭。叹曰。先师一把椅子可惜。或曰。师得无有馀念乎。师曰。此处安容。念为祖庭所系不为人耳。未几。入秦。游太白山灵山。将之华山。讲道德南华二经。为士大夫延回汉南。讲首楞严。仍入蜀广元县汉王山静居。顿成丛林。已应雪峰宁羌二讲。未久。门人请还汉王山。乃以万历戊戌五月示寂。遗言有乐志论。一行三昧说。及净土应验。山房夜话。诗偈杂作。传于世。紫柏尊者曰。真禅师持行高洁。与余意气相期。惜不得与之雅游。仅于峨嵋一交臂。而失之。曾投一偈。冀续后缘。而今则已矣。世之君子。试读其乐志诸篇。可想而见也。师住峨嵋卧云台时。达师曾过访之。故及之云。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法忠。号敬堂。新安曹氏子。龆年喜端坐。年十九。游钱塘灵隐寺。遇云水僧激发。遂落发受具。依讲庠数年。行脚入少林。见大千润公。走长安。参遍融笑岩二老。指示心要。稍有启悟。寻入牛山火场。调鍊三业。后归匡庐。爱仰天坪高胜。单丁居之。手植松十馀万本。久之。衲子来集。仰天坪遂成丛林。师为人夷坦无缘饰。御众不立规矩。甘苦必同。虽粒米茎菜。必随众乃食。劳务必身先之。不开禅讲门户。一以真实示人。依之者。无论愚智。浸久嘿化。而不自知。故来者如归家侍父母也。且训人有方。用人有度。出语慨切痛至。听者悚然。无不心领而神会。一众森严。俨然一大垆鞴。以身为教。不用言说。真本色住山人也。刘云峤太史。访师。一见心契。乃为颜其寺。曰云中。憨老人为之记。张洪阳太史。书庐山高三字。赠之旌其志。庚申秋。示微疾。谓其徒曰。吾见红日当空金莲遍地。吾其行矣。言讫寂然而逝。憨老人复为铭其塔曰。师住云中。二十馀年如一日。视十方衲子如一己。精心为众。未尝以无有异志物我介怀。数语盖实录。师当之无愧也。
释法忠,字敬堂,姓曹氏,歙人也。母程氏。生而颖异,幼好端坐,不随儿戏。稍长,颇厌尘苦,不治家人生产。年十九,游钱塘灵隐寺,遇云水僧大机即求出家,为染剃执侍三载,未几登坛受具,即依讲肆。久之,多所参承,然未自信。遂行脚至少林,依大千润禅师,扣单传之旨。已而走长安谒遍融月心,指示心要。寻归五台,时憨山、妙峰同居北台龙门,忠访之于冰雪中,一见心相印契,留居期年。万历壬午,妙峰之芦芽,与忠同往,遂开丛林,诸所创立忠有力焉。居三载弃去,入伏牛火场调炼三业。南还登匡卢,爱其幽胜,诛茅于讲经台,居三载,复还五老峰,匿彩四年。一日,登仰天坪,乃匡山绝顶,喜其高胜,遂居之。零丁数祀,渐缉屋宇,久之衲子渐集,忠手植松十馀万本,冀成丛林。忠恒坦夷无缘饰,御众不立规矩,凡细务必以身先,至老不倦,随缘自守,一衲之外无长物,粒米茎菜必与共之,视众如一,平等行慈,无论智愚,浸久默化而不自知。故来者如归,凡所言论慨切痛至,无不心领神会。寂于万历庚申秋七月二十一日。先示微疾,临化端坐谓其徒曰:“吾见红日当空,金莲遍地,吾其行矣。”言讫默然。寿八十,腊六十,荼毗收灵骨塔于桃花峰下,憨山为之铭。
人物简介
方念。号清凉。古唐杨氏子。剃染从师。颇习文义。后舍之入少林。谒幻休。幻休。提大事因缘。激发之。晓夕体究。至寝食俱忘。一日至五乳峰前。忽有得。呈偈曰。五乳峰前。好个消息。大小石头。块块著地。幻休可之。寻入京。依暹礼二师。探性相宗旨。曰。差别智不可不明也。自是肆游诸方。所见非一人。所修非一行。吃水斋。刺血书华严经。断三日食。或断七日。岩间枯坐。六时课诵。行大悲咒秽迹咒。日各千遍。跽阅杂华。放施食。吃麸糠吞菜。闭关禁足。凡一切苦行。人所頞蹙者。师甘之如饴。然亦不废讲演。结冬度夏。从人渴仰引进。作佛事耳。万历丁亥。在古华严石城。精厉过分。忽双目失明。思惟曰。幻身非有。病从何来。身心一时放下。硬坐七日。而复见。随至秀州天宁。饭僧十万八千。过越中。寓广济兰若。有澄上座者。拜侍为弟子。禅者仰峰从杭来。梦师踞法座。放顶光普荫越地。其后。澄上座法道大行越中。斯其兆也。又行化入吴。于天池开火场炼魔。回秀州。修福城东塔。复游江西。历云居匡庐。将入五台。而越中缁白。念德之深。力挽之。归后竟莫知所终。其在越。独眷眷于宝林道场。焉知非清凉国师后身。又焉知后日不复卓锡也。
人物简介
顾光祖(1568年—1645年),字耀之,号纯武,山东东昌府聊城县,平山卫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授行人,负责册封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及桂王朱常瀛;转工科给事中,督理北京的厂库及建设陵墓物资,日以继夜釐剔。他对民兵立誓:「我自命生平清白直,不收受人民任何东西。你们的工价银饷,动辄需要五六万、八九万,我必不敢多发引致乏匮,也必不敢少发延缓病弱兵民,绝对不会如以前等候多年也得不到十分一。」魏国公徐弘基有事请托顾光祖,他严厉地说:「为朝廷效力矢在公正审慎,怎能接受暗中贿赂?」立刻纠察徐弘基,崇祯帝最初考虑重惩,但顾念魏国公是勋旧改为罚俸一年。徐弘基恨之不已,买通宦官诬陷其误收铅银,降为光禄寺丞,再升尚宝司卿。其建言多获采纳,得准告老回乡。北京沦陷,他在家乡起兵;弘光帝继位,召任太仆少卿,升太常寺卿,转大理寺卿。卒年七十八。
人物简介
陈沃心,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军籍,嘉禾店前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福建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次年授德清县知县,天启三年官广东海丰县知县,擢刑部主事,晋郎中,天启七年二月任惠王朱常润王府左长史,加服俸,官至广西按察司副使。墓在二十四都上张埔。
人物简介
胡公冑(16世纪—17世纪),字问欹,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浙江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升员外郎。天启年间,出为荆州府知府,拒绝兴建魏忠贤生祠;惠王朱常润就藩荆州府,其差役倚仗惠王势力欺凌人民,他多方调解、以死抵抗,才让民众安宁。后来因忤逆温体仁,谪河南汝州知州,祁彪佳推荐为事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祁彪佳转任大理寺丞,以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常镇,与乡官沈正宗、殷宜中、林有麟议战守,他出任监纪推官,监督中军徐士璠、罗英、朱士裔等人。不久即降清,其后曾担任江宁府同知,后事不详。
人物简介
李建和,直隶大名府东明县民籍。父李㠐,以子贵赠文林郎。他则是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初授山东临朐县知县,四十七年(1619年)调任莱阳县知县,擢官刑部主事。天启七年(1627年)二月,惠王朱常润就国,左右长史选择进士出身的刑部郎中陈沃心、主事李建和。历任潞安府知府、山西冀宁道副使。子李允樟,字若楩,为武英殿中书舍人,个性沉静,杜门谢客不出户,又喜欢古本书籍和唐宋名画。甲申之变,他合乡绅张力等人谋划诛杀大顺县令,但在衙虎之变遇害。生母李氏不甘受辱,投井而死。
人物简介
李毓新(?—1645年),字云岑,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李毓新是崇祯十年(1637年)的进士,授广东潮州府推官,审理案件明确公正;他代理四任官职,兼监察三府,释放囚犯数千人。当地盐税有盈馀,他就革除不说出;饥荒期间富家人阻止平民买米,他用匿米法严惩。山寇作乱,沈犹龙传檄命李毓新监察统理,条列剿寇十二种策略,请驻守丰顺定为重镇;署理肇庆知府时楚地盗寇攻陷开建,使得西江震动,他调闽兵收复,会合西粤兵五路剿匪,不用一个月就平定。惠王朱常润的护卫不收敛,居民因此罢市,肇庆兵和惠藩兵争斗,李毓新亲自前往调动,迎惠王入城,于是肇庆安定。福建盗匪姜世英入侵黄冈,攻饶平、大埔,包围潮州府,他监督参将赵千驷到达惠来;姜世英逃遁,他就移师揭阳擒拿世英,为第一等功劳,可是行取时北京失陷。弘光帝继位,李毓新数次请求勤王,不获允许;改任兵科给事中,管理职方主事,多次上书议论政事,忤逆马士英。左梦庚举兵东下,马士英调江北兵,他与乔可聘、姚思孝、吴适、王之晋坚持守河北、淮南,士英怒而贬李毓新为巡江御史,但实际无兵可调。南京失守后他回乡,为嘉兴守城监军,事败后隐居白苧乡,被乱兵杀害。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吴江人,字光甫,号阉昭。明崇祯四年进士。巡按江西。闻京师失守,脱身怀印归里。以诗画自娱。有《西巡政略》。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光甫,吴江人。崇祯辛未进士,历知宣化会稽二县擢浙江道御史有泽畔吟维基
周灿(?—1645年),字光甫,号闇昭 ,苏州府吴江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授宣化县知县,八年丁忧,十一年补调浙江会稽县,为政有成绩。转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江西,入境时,部下官吏都命差役出迎,只有某邑带来丰厚的礼物。周灿很生气,留下差役不遣派,官吏恐怕要辞官,他就召谕那些官吏,让他们自己辞免官职。其时张献忠连破袁州、吉安,南昌大为震动,军情紧急。巡抚郭都贤关门不理,他亲自带兵登城巡险,再调兵征讨,二府才得以恢复。周灿特别上疏兵饷事宜,指出楚地分割,请求救诸臣合力夹攻,藉此保卫南直隶,又请求南漕粮食赋税各减半纾解民困;并暂停九江关卡,抚恤商艰。弘光帝继位,惠王朱常润暂住广信府,他上表江右险要贫瘠,诸王星罗棋布,没有位置再分封,言辞非常恳切。宗室朱统𨰥奉承马士英,诋毁姜曰广,并诬蔑杨廷麟犯法,曰广因此去职;周灿反驳朱统𨰥误国殃民,又指出杨廷麟得知北京失守时赤足痛哭,希望恢复家国,虽然中途被阻止,而他奋不顾身救国是有实心,怎可能得到诽谤,结果事情没有再被过问;同时他也请求恢复艾南英举人资格,召用傅冠、熊明遇,被马士英怨恨,罢官归乡。其后他组织诗社,追悼国事而令自己痛哭失明,很快去世。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