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崇裕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7—1357 【介绍】: 元婺州义乌人,字文晋,又字晋卿。
有文名,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台州宁海丞,历诸暨州判官,所至有政声。
仕至侍讲学士,致仕卒,谥文献。
在州县以清白为治,及升朝行,挺立无所附,足不登巨公势人之门。
其学博极群书,而约之于至精,剖析经史疑难,及古今因革制度名物之属,多先儒所未发。
文辞谨严,援据精切。
有《日损斋笔记》、《金华黄先生文集》。
元诗选
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生而俊异,学为文,顷刻数百言。弱冠西游钱塘,得见遗老钜工宿学,益闻近世文献之详。还从隐者方韶父游,为歌诗相唱和,绝无仕进意。延祐开科登进士,授宁海丞。至顺初,以马祖常荐,入应奉翰林文字,转国子博士,出提举浙江等处儒学。亟请侍亲归,俄以秘书少监致仕。至正七年,起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擢兼经筵官,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累章乞休,不俟报而行。遣使追及。十年夏,得请还南。七岁而卒,年八十一。赠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所著有《日损斋稿》三十三卷、笔记一卷。宋景濂曰:先生素行挺立,贵而能贫。遇佳山水则觞咏其间,终日忘去。雅善真草书,为文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鳖蛟龙,潜伏不动,而渊然之色,自不可犯。世之议者,谓先生为人高介类陈履常,文辞温醇类欧阳永叔,笔札俊逸类薛嗣通,历事五朝,嶷然以斯文之重为己任。与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同郡柳贯齐名,号儒林四杰,合而观之,待制之才雄肆,而侍讲之思峻洁,一时才士如王祎、宋濂辈,并出黄、柳之门,而汇为一代文章之盛。殆亦气运使然者矣。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晋卿,婺州义乌人。以荐应奉翰林,转国子博士,为浙学提举。至正中再起为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进侍讲学士,同知经筵。卒谥文献。有日损斋槁三十三卷。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慧照。
字大千。
永嘉麻氏子。
童年骏利异。
尝闻人诵习契经。
合爪谛听。
长老良公。
度为弟子。
禀持犯于处之天宁。
蝉脱万缘。
力究大事。
首谒晦机熙公于净慈。
一日阅员净语。
至头陀石掷笔峰处。
默识悬解。
流汗浃背。
即腰包。
走谒东屿海公于苏之荐严。
反覆辨勘之。
师如宜僚掷丸。
飞舞空中。
东屿甚嘉之。
遂留执侍左右。
师以为心法既通。
不阅修多罗藏。
无以阐扬正教。
耸人天之听。
乃主藏室。
及东屿迁净慈。
师分座。
表仪四众。
天历戊辰。
出世乐清之明庆。
升座示众曰。
佛法欲得。
现前莫存。
知解缚禅。
看教未免。
皆为障碍。
何如一物不立。
而起居自在乎。
所以德山之棒。
临济之喝。
亦有甚不得已尔。
闻者说怿而去。
至正乙未。
迁四明之宝陀。
寻宣政院。
署师主育王。
师悯大法陵夷。
孳孳诱掖。
不遗馀力。
尝垂三关语。
以验学者。
其一曰。
山中猛虎以肉为命。
何故不食其子。
其二曰。
虚空无向背。
何缘有南北东西。
其三曰。
饮乳等四大海水。
积骨如毗富罗山。
何者是汝最初父母。
此第三关。
最为峻切。
惜未有契其机者。
居九年。
退于妙喜。
泉上筑室。
曰梦庵。
因自号梦世叟。
掩关独处。
凝尘满席弗顾也。
一日召门弟子曰。
吾将西归矣。
属后事于住持。
约之裕公
沐浴更衣书偈。
怡然而逝。
时洪武癸丑十月也。
寿八十五。
腊七十。
茶毗。
齿睛数珠不坏。
舍利五色。
烂然者无算。
师三坐道场。
有语录若干卷。
师智度冲深。
机神坦迈。
昼则凝坐。
夜则兼修净业。
真积力久。
至于三际不住。
觉观湛然。
非言辞之可儗议。
且服用俭约。
不如恒僧。
虽不与时俗低昂。
贤士大夫。
知其诚实。
不事矫饰。
多倾心为外护。
其遇学徒。
一以真率。
或以事忤之。
而声色不变动。
出语质朴。
不尚葩藻。
而指意超言外。
嗟夫。
禅宗至宋季而敝。
胶滞局促。
无以振拔精明。
使直趋觉路。
横川璜公。
当斯时。
密授天目法印。
持降魔杵。
树真正幢。
升堂入室者。
不翅受灵山付嘱。
佛法号为中兴。
横川之同门。
有石林者。
奋兴实角立东西。
共斡化机。
西来之道。
于斯为盛。
师盖石林之诸孙也。
故其死生之际。
光明盛大。
有如此者。
岂无自而然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慧照,字大千,姓麻氏,永嘉人也。父均,母黄氏,家有积庆,照生宝之,胜摩尼珠。童年聪俊,雅慕超凡,闻人诵习经偈,便合爪谛寀。年十五,往依沙门了定于县之瑞光院。了定者,族从兄也。长老良公知为法器,即剃落为弟子。明年,禀持犯于处之天宁。蝉蜕万缘,誓究大乘不思议事。首谒晦机熙于杭之净慈,未契圆證。一日,阅真净语至头陀石掷笔峰处,默识悬解,流汗浃背。时东屿海以石林巩正派,提倡于苏之荐严,杖锡从之,反覆勘辩,灵机响应,遂留执侍。照以为心法既通,不阅脩多罗藏,无以阐扬正教,耸天人之听,乃主藏室于郡之万寿。及东屿迁净慈,邀照分坐,表仪四众。元大历戊辰,始主乐清之明庆,尝集诸僧伽而诲之曰:“佛法欲得现前,莫存知解,缚禅看教,未免皆为障碍,何如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临济之喝,亦有甚不得已尔。”闻者说怿。至正乙未,迁四明之宝院。先是,寺以搆讼废,照谓:“讼兴在乎辨难太迫。”一处之以宽慈,绝弗与较。且曰:“我佛得无诤三昧,所以超出群品。我为佛子,可不遵其教?”众服其化。未几,行宣政院署照住阿育王山,由是云侣景附,不远千里。照亦善诱孳孳,不遗馀力。因垂三关语以验学者,其一曰:猛虎伺杀为性,何以不食其子?其二曰:虚空无向背,何缘有南北东西?其三曰:饮乳等四海水,积骨如毗富罗山,何者是汝最初父母?语皆峻切,惜未有契其机者。居九年,退于妙喜泉上筑室,曰“梦庵”,因自号为“梦世叟”。掩关独处,凝尘满席,澹然无虑。明洪武癸丑十月朔,诏门弟子曰:“吾将西归。”越七日,沐浴更衣,索纸书记,恬然化灭。寿八十五,历夏七十。经三日,荼毗,牙齿数珠不坏,馀成舍利罗五色烂然。是年十二月九日,葬灵骨于梦庵之后。有语录若干卷,宋文宪濂为之碑文,词甚清朗,载在私集曰《护法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