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道房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岳麓宫道房 宋 · 翁卷
五言律诗
借问经行处,群仙第几家。
晴檐鸣雪滴,虚砌影梅花。
香爇何年柏,芽煎未社茶。
道人三四辈,相对诵南华。
游观道房 明 · 黄希英
七言律诗
窗涵倒影水摇明,蓟子焚香坐诵经。
竹暖日边调鹤舞,风腥夜半听龙鸣。
服残石髓苔封鼎,炼罢华池液转琼。
松影云容疑可揽,人间端亦有蓬瀛。
观承光殿玉瓮再作歌(乾隆癸巳) 清 · 弘历
元史世祖至元间,初成渎山大玉海。
敕置广寒碧殿中,逮今五百有馀载。
青绿间以黑白章,云涛水物相低昂。
五山之珍伴御榻(见日下旧闻),从臣献寿欢无央。
监院道房曾几历,仍列承光似还璧。
相望琼岛咫尺近,岂必铜仙独泪滴。
和阗玉瓮昨琢成,质文较此都倍嬴。
周监在殷殷监夏,一经数典惕予情。
按:元史至元二年渎山大玉海成陶宗仪辍耕录称为黑玉酒瓮朱彝尊日下旧闻引孙国敉燕都游览志称为玉缸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亦止引辍耕录之文而注道人作菜瓮语此外俱无可考亦无直称为酒海者盖渎山即琼华岛以四面皆有水围是山耳故下文即云敕置广寒殿设谓玉海刻有山渎则不当更以海称若以渎山为产玉之地查元史外国传不载于阗等产玉诸国亦无渎山之名更可證非举其出产之地至汉郊祀志所云渎山乃蜀之岷山不闻产玉也因作是歌并识于后
大茅峰下重来路,四眺云霞感昨吟。
浩劫楼台还上界,高真岩洞自中林。
三生誓记丹心在,五岳寻仙白发侵。
幸谢旧盟猿鹤侣,移文莫借北山岑。
夙籍几年辞紫府,幽斋昨夜梦黄庭。
玄筌未托高丘士,道笈长缄大洞经。
白日骑龙谣已幻,青霄化鹤事空铭。
茅君近在尘凡境,咫尺清思隔窈冥。
天涯双鬓易成丝,何处凄凉可泪垂。
花下一樽相送后,雨中匹马独归时。
逐臣离恨迷芳草,滞客愁心挂柳枝。
明发西山风日好,道房禅榻与谁期。
新秋避暑豁然堂 明 · 徐渭
七言律诗
① 袁宏道评曰:起套苏不厌结用杜转佳
竹雨松涛响道房,瓜黄李碧酒筵香。
人间何物热不喘,此地苍蝇冻欲僵。
一水飞光带城郭,千峰流翠上衣裳。
窗前古水摇枝入,好挂轻絺细雪凉。
送倪道士之庐山 南宋 · 赵师秀
五言律诗
近方辞地肺,本自住天台。
有鹤相同出,无云作伴回。
道房随处借,诗板逐时开。
又说庐山去,闲看瀑布来。
友人病疮(1220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自检方书坐一床,教寻蒿白采蒲黄。
画眉连日疏妆閤,鍊气通宵住道房
倦听瀑声令(砚本作惊)睡醒,闷拈诗卷遣心凉。
犹胜华发从军客,归卧茅檐养战疮。
道房六言一首(1268年5月) 南宋 · 刘克庄
六言诗
懒白衣作宰相,宁黄冠事老君。
试问读三万轴,何如诵五千文。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