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僧先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9 首
次盛元叙游九峰韵 宋 · 左纬
七言律诗
恰恰莺啼欲晓天,唤人担酒入林泉。
沿崖觅路僧先引,选胜看山席屡迁。
心静掉头嫌鼓吹,酒狂挥手弄云烟。
日斜数点残红下,芳草菲菲索醉眠(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二○)
京师东门二里所。多宝塔者。沙门灵凑等为先大师荐祉尽敬之地也。大师讳圆敬。姓陈氏。河南陆浑人。报年六十四。经夏四十四。以贞元八年春正月。厌代入灭于保寿寺。越十有五日。迁窆于龙首北原。距兹塔西北十馀步。初大师入道。依本县思远寺微公。通法华经。宝应二年制度。编僧籍于东京长寿寺。受具于白马寺本律师。昙无德义。言下信解。以为遵道途而归都邑。涉门阈而跻堂皇。故尸罗毗尼。以摄妄想。五部四分。是为扃键。然后因定发惠。登最上乘。优婆鞠多。由是道也。敷畅微妙。攘除痴冥。如一灯传照。一雨润物。宏我法者。可胜道哉。代宗朝。徵入内道场。累诏授兴善安国宝应等寺纲首。又充僧录。寻授宝应寺上座。赐律院以居。授瑜伽灌顶密契之法。讲楞伽经起信论。译虚空藏经。鉴义润文。内典偫书。靡不该贯。无非宴坐道场。沃天心以了义。照佛日于中禁。郁为龙象。大拯斯人。将灭之夕。备申告诫。中夜累足。如期顺化。其智惠欤。其解脱欤。法子苾刍。缞服成列。仰护念慈哀之旨。拾莲华多宝之义。厥后十五年而功用成。丹素觚棱。石轮火齐施于外。圣像真言。多罗祗夜函于内。又以见凑公成就。付嘱而为上首。况不出户庭。持经万遍。愿力斯满。严饰斯崇。勒铭于兹。以示尘劫。铭曰。
三生不驻,如电如瀑。
七情相攻,如虿如蝮。
彼上人者,为世导师。
乃精毗尼,以摄偫疑。
宏道日大,化缘斯毕。
建兹严事,如地踊出。
国门之东,万宇来同。
斯为宝所,烛耀无穷。
三藏者何。于心为戒定慧。于学为经律论。惟西域二大士。以正智法器为天人师。大宏教和尚本号金刚智。南印度人。出家于那兰陁寺。道成于迦毗罗卫国。事龙智阿堵梨。通总持灌顶之法。入师子国。登楞伽山。航海涉险。聿来中土。开元中。随銮辂于两都。大智大慧。皆抠衣请益。春秋七十三。夏腊五十。化灭于洛京。起塔于龙门。传法于大辩正和尚。和尚法号不空。师子国人。母氏方娠。梦佛光照顶。弱冠受具。通三密法。尝赍国信。往诣他方。讽真言而海风恬息。结秘印而狂象调伏。若岁大旱。实作霖雨。内出方袍之锡。犹命服焉。至德初。宣皇受命于灵朔。译不动尊经以献。凡所以顺天心而导善气者。又何可胜言。自开元末至大历中。三朝尊奉。以密行救世。代宗授以特进鸿胪卿。赐号大广智三藏。既以众生病为病。于卧内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大历九年夏六月既望。示灭于兴善寺。追命司空。不视朝三日。尊名曰大辩正。遣中谒者吊祠。报年减先师三岁。而休夏同数。初武皇帝崇大师以次公命卿也。先师有仪同之赠。宏教之谥。大师之弟子曰沙门含光昙贞觉超惠应于邻潜真惠觉等。或为肃宗灌顶阿堵梨清凉山功德使。或为内道场三教大德。或为僧录。皆伟然龙象。为法栋梁。而惠应惠觉。传授秘藏。永怀世道。乃于仁祠法堂。严事华饰。仪同在西。萧国在东。睟容德宇。瞻仰如在。应公又推本其教曰。昔毗卢遮那如来入不空王三昧。说瑜珈最上乘义。授于普贤。以平等性智而造妙觉。一印含万法。五部周四方。金刚之坚利。莲花之清静。悟入之速。可思议哉。普贤授龙猛。龙猛授龙智。凡千百载。而先大师授于大师。纂服六叶之教。绍明三摩之法。摄护成就。斯为妙门。大凡翻经七十七部一百卷。命书悯册。表章荅礼。传译之差次。弟子之号名。环周素壁。耸视生敬。净名会中。亦参世典。宏明集内。无匪佛乘。初先大师之灭也。吕工部向杜卫公鸿渐为之记。大师之云亡也。严京兆郢沙门飞锡为之碑。感缘行化。皆以详熟。今应公以二大师遗影之在此堂也。不可以不识。应公入大师之室。德舆入应公之藩。以兹因缘。俾揭文字。铭曰。
法身遍照,六叶传妙。
惟二大师,三朝演教。
天竺西极,瑜珈度门。
莲开法界,月破重昏。
俨然象设,复获亲觐。
如闻软语,如结秘印。
一室之中,寂然感通。
道行无穷,法子之功。
吃茶去,吃茶去,明明指人无异语。
家风平展没机关,谁道赵州谩院主。
苦苦苦,往往邯郸学唐步。
恰恰长安道上行,分明有眼如天瞽(举赵州问僧:曾到此间么?僧先云曾到,又云不曾到。州俱云:吃茶去。院主问云:曾到吃茶去,不曾到为甚么亦吃茶去?州唤院主,主应诺,州云:吃茶去。后镜清问僧:赵州吃茶去作么生?僧便行。清云:邯郸学唐步。)
宿开元精舍 明 · 谢缙
五言律诗
落日树阴阴,禅幽静客心。
香烟秋殿寂,灯火夜厨深。
茗熟僧先睡,诗成佛对吟。
自怜耽僻志,只合卧云林。
寄云盖山先禅师 唐末至五代 · 齐己
五言律诗
曾寻湘水东,古翠积秋浓。
长老禅栖处,半天云盖峰。
闲床饶得石,杂树少于松。
近有谁堪语,浏阳妙指踪。
和子瞻金山(1071年) 北宋 · 苏辙
长江欲尽阔无边,金山当中唯一石。
潮平风静日浮海,缥缈楼台转金碧。
瓜洲初见石头城,城下波涛与海平。
中流转柂疑无岸,泊舟未定僧先迎。
山中岑寂恐未足,复将江水绕山麓。
四无邻家群动息,钟声铿锽答山谷。
乌鸢力薄堕中路,惟有胡鹰石上宿。
谁知江海多行舟,游人上下夺岩幽。
老僧心定身不定,送往迎来何时竟。
朝游未厌夜未归,爱山如此如公稀。
不待游人尽归去,恐公未识山中趣。
偶来炎瘴地,得与我师逢。
旧好乡情切,新知道气浓。
聚谈仍是寄,别思岂留踪。
此意原无解,晨鸡共暮钟。
破殿漏斜阳,螺髻昏鸦据。
髡奴似黠奴,势落打包去。
临风想云构,楼阁空中塑。
实像本非真,盛衰弹指悟。
两家墙壁通,一片松阴暮。
露坐二如来,遥遥长对晤。
旧时门户别,欲辨知何处。
塔影自双分,黄金谁再布。
地寒佛不灵,境热僧先赴。
世尊妙无心,只向西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