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沈驎士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沈氏述祖德碑曰:沈莫盛于吴兴。始吾祖戎建大勋。辞显职。繇江北避地居吴之馀不乡。其卒也永平元年。葬乡之金鳌山。时有金鹅。三鸣而去。童谣曰云云。遂更名其山曰金鹅。
金鹅鸣。
沈氏兴。
代代出公卿(○湖录金石考四。)
南史曰:沈麟士隐居馀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人为之语曰:
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南史沈麟士传。《御览》五百五。《诗纪》六十三。)
䱐溪浮水清且涟,䱐溪水与吴淞连。
吴淞片帆挂云树,直到䱐溪屋边住。
君家在溪侧,我家在江边。
溪光江色两潇洒,往往相思乘钓船。
自从我卜城东宅,送君翻作朱方客。
君去几开溪畔花,君归还卧溪边石。
我来访君溪上行,溪水迎人如有情。
门前问字多俊英,堂上论文皆老成。
高斋学士定谁属,被褐先生方自名。
只今五十斗未白,闭户著书声籍籍。
生徒自重沈云祯,时俗那知王彦伯。
愧我与子称莫逆,濩落相看感今昔。
空怜早岁误儒冠,徒尔穷年抱遗册。
君不见鱄䱐门外水绕村,田居蚕室好称尊。
与君一咏《沧浪曲》,世事悠悠何足论
⑴ 此余五十时赠言也。徘徊曲折,一往情深,佳处全在音节。
城市山林趣,萧森气象舒。
晚风开茉莉,初日照芙蕖。
时和放翁句,犹能驎士(余灯下尚能作楷)
何时故乡返,五亩更安居。
三千卷勤抄,耄学宛如沈麟士
八二龄老宿,典型顿失鲁灵光。
挽罗芝樵封翁联 近现代 · 朱廷燮
对联
沈驎士,唐张志和,高隐卜林峦,苕水乡贤应继轨;
登拔萃科,官太平倅,联翩起簪黻,燕山家训见贻谋。
他人借书借而已,君来借书我辄喜。
一书借去卜日归,缺者补全乱者理。
君言检书性所嗜,精比扬金细择米。
获一义胜真珠船,剖一疑如桶脱底。
康成寸策非八宗,晋师渡河岂三豕。
倘非古本费研求,讹以传讹谁摭掎。
昌黎读书先识字,伊川凡事求其是。
胸中秉此二义行,点画偏旁究原委。
当年簪笔侍青宫,曾绘此图呈帝子。
馔斥邪蒿寓训词,官名正字存微旨。
至今七十已悬车,犹日孳孳勤不止。
摩研编削宵秉烛,绿字朱文堆满几。
非为三教纂珠英,定替六经作奴婢。
我闻古人老好学,操夸孤与伯业耳。
更有南朝沈驎士,八十手钞八千纸。
君今神勇欲过之,直以丘坟当药饵。
我愧贾山徒涉猎,鈲㓢苛碎愁欲死。
偶质所疑莛撞钟,大鸣小鸣应声起。
也思北面就经师,可奈颓光剩无几。
他年文苑纵滥登,儒林一传君先矣。
百物可决舍,惟书最难别。
欲重温一番,桑榆景太迫。
翻经恐遗史,读子虑失集。
追思购买时,千金不顾直。
简断为搜全,编残替补缺。
精华多手抄,驱使当吏卒。
旦夕与绸缪,丹黄与甲乙。
几枝蜡烛光,几点心头血。
子孙未必知,蠹鱼或能说。
今朝大整理,吾生万事毕。
懒写纸三千,自惭年八十南朝沈麟士年过八十,手抄书三千馀纸。)
且喜书中人,九原尽罗列。
不久即相逢,何须更私觌。
赤子心常在,由来面目真。
佛光初祖地,相业读书人。
炳烛沈驎士,通经井大春。
醰醰良有味,背诵口纷纶。
岁暮杂诗六首 其一 明末清初 · 朱鹤龄
七言律诗
献书未达九重天,泽鹭浮沉二十年。
章甫早知难适越,蒯缑无分迥游燕。
羌山高士称同学沈麟士隐吴羌山注释五经至八十不倦),江上渔翁许并船(江上渔翁见宋史隐逸传)
若得姓名垂异代,不知青简共谁编。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