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道命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睢阳汤公挽词 清 · 周龙藻
五言排律
初喜明良合,旋伤道命孤。
世应摧直道,天亦丧醇儒。
正色居朝著,昌言备庙谟。
常羞持禄位,未拟保身躯。
仗马方钳结,成乌自毕逋。
群嗔杨震戆,翻笑马光迂。
白日高难照,青蝇点欲污。
尸犹思指佞,瞑岂为怜吴。
定论中朝在,遗哀南国殊。
衔恩遍倪耄,会哭尽生徒。
岘首碑宜勒,桐乡祀不诬。
瓣香曾愿托,北望泪苏苏。
七十自寿 其十三 清末民国初 · 林纾
七言律诗
谁拥皋比扇丑图?磨牙泽吻龁先儒。
江河已分随流下,名教何曾待我扶。
强起捋须撩虎豹,明知袭狗类鼱鼩。
一篇道命程朱录,面目宁甘失故吾。
我闻之徽之黄山秀之聚,三十六峰比如敔。
支而散去不可数,周环纡馀蛟凤舞。
瘠之为石天所斧,真宰重惜保其故。
仙者不得开洞府,李君乃生貌清古。
殷彝周鼎冰雪贮,而有锦绣之肺腑。
丈夫用世当不负,他年抱策上京去。
蓬莱宫深隔烟雾,弱水三万不可度。
祭酒先生才见取,慷慨登楼念乡土。
奉檄南归大江浒,古木阴阴覆韦布。
御史殷勤再三顾,叩之使言见平素。
小却黄堂掌书簿,溷溷泥涂塞中路,白璧自持终不污。
前年妖蟆月更吐,天下秋风吹桂树。
炳豹文章堕群瞽,八月钱唐潮亦怒。
竟无愠色向人前,但道命邪多谬误。
行台二十四松厅,众更奇之交爱护。
百鸟啾啾徒下处,一鹗空中肆高举。
宪司十道虞有罟,纪纲庶政祛残蠹。
三在炎荒鼎而柱,五羊八桂穷险阻。
棋分南北海为部,民黎杂居性豺虎。
俗嗜相残裸负弩,滨水而采名蜑户。
一从孟尝去合浦,珠不更还远无贾。
台官择人如善估,以君政似王夷甫。
长干置家坐空窭,遣佐绣衣苏病苦。
君今此行人共许,还珠奚翅瞻三语。
夷齐有心当弗沮,君其勖诸报明主。
道命之行泽施溥,万钟之赐安厥予。
汇辑四库全书联句(乾隆甲午)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月建炳明车轨正同于斯世运承熙洽图书宜盛于今时申十行而蒐访维勤勿使名山终秘备四库而网罗殆遍所欣积简纷来虽成编尚待以岁年繄联句可徵其事实溯自丹纶既沛玉署初开永乐大典犹存芟汰之而菁华斯撷群玉珍函富有点检焉而宝气常新矧岳牧皆因达情以陈即簪绅亦愿抒诚为献于是浩如烟海委若邱山匪示所归曷寻其绪诏翰林使分校漫辞矻矻穷年抡大臣俾总司期在多多益办畴堪寿世流传先付雕梨孰称钞胥采择还资擘茧其或羲娥并摭许略标中垒之题纵嗤曹郐无讥亦附著华林之录焚膏典勘下逮诸曹给札分誊兼徵多士缥缃部别储东观而广集其全纸墨工同列北堂而并荟其要第是雠讥扫叶冀不愆三写讹形并教椟识还珠庶无贻一痴谰语乃命发厥簏笥披彼华腴入酉山俾尽拔其尤呈乙览得遍观其妙五七字吟觇源本亦云尊所闻焉百千家流判淄渑惟曰识其大者尔乃丰占绥屡典过祈禋涓八谷之良辰展重华之曲宴堂廉情洽分藜联四七星躔馆局题探授简及二三儒席涵泳乎经史子集词贵得宗排斥夫月露风云体毋涉靡尚论千载以上仍此敕几典学之深心嘉惠万世而遥初非好大誇多之创举抚兹贞元迭启际开甲而象愈光昌讵惟音韵偶拈叶由庚而咏徒舞蹈已哉
重熙累洽万年清,蒙业承庥戒满盈。
爰以右文期鉴古(御制),欣兹嘉会集联𢋫。
谷辰典洽初筵启,芸籍题拈大雅铿。
先布十行罗閟笈,分标四库锡嘉名
开元部庋徵轮辂(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始于唐开元时),永乐编储命校衡
流杂缁黄严别择(臣于敏中),涂淆黑白慎纵横
韵从鈲裂纷轇轕(原书依洪武正韵编排遂致部次淆乱),函俾鳞排准式程
咸受节焉示之鹄,涣乘萃者掇其菁
輶轩启椟遴珠献(各省大吏蒐集所属遗书汇送京师),辇毂怀铅效藿倾
什袭尽归群玉府(臣福隆安),纷纶如合五侯鲭。
建封宁鲜东海客,植杖应来太乙精。
星看璇霄焕奎壁(御制),地当冰署敞蓬瀛(就翰林院署设局编纂)
局咨长贰纲都综,厅判东西力众擎
简逮宿郎尤间拔,徵惟髦士汇进征(在籍进士举人徵预分校者五人)
传餐共饫庖厨给(分核各员辨给特命内府司官饮膳),促坐无虞寒暑撄(并于盛夏吁冰隆冬给炭)
长短景勤珍晷漏(臣蔡新),上中品具析珉珵
梨雕琅简绵留琰,松染瑶笺贲列诚(几书佳者悉为缮录汇列四库)
刊目附缘祧俎豆(次则标存名目附别于书末臣英廉),吹毛苛讶覆瓿罂。
钩元要使裘端挈(每书撮举大旨详于简端),绌诡毋令莠害耕(凡书之不经及伪托者概从摈斥)
美媲集狐纯以丽(臣观保),文规全豹蔚乎弸。
藏颁大内四朝贮,秘选名山二酉英。
绨几还亲乙夜勘(御制),缥囊取次甲签呈(凡应刊应钞者次第呈请睿裁)
界丝给札趋丹掖,削颖工钞课辟黉
广殿亚签连御苑(臣张若溎),仙庄充栋接陪京
特甄鸿宝胪摛藻,妙识虹光蕴采琼
番直石渠天禄近,叨抡槐市药阶并
磔波未遣鲁鱼溷,断烂仍釐羽蠹更(旧时刊本间有讹缺并为订正补完)
或合或分详且审,孰功孰过别还精(校对各员就其校书疏密分记功过)
印参活字麻沙替,斲用坚材箧衍盛
撰志浩几江海汇(臣梁国治),立言炳若日星晶。
尼山删定开宗旨,炎代蒐求多注评。
经贯史兮逮子集(御制),利而贞也本元亨(21)
折衷鉴禀神毫正,弁咏褒逾华衮荣(22)
窍凿□□滋亹亹(右乾坤凿度臣庄存与),义超轨革总生生(右易祓周易总义)
箕畴范叙讥扪籥(右宋仁宗洪范政鉴),禹甸躔差量步纮(右毛晃禹贡指南)
缺待补遗供掇拾(右传寅禹贡说断臣奉宽),详遵返约斥嘤𧭈(右陈经尚书详解)
邦衡合诵祛疑卓(右萧楚春秋辨疑),介甫虚惭索解闳(右孙觉春秋经解)
谱谩区田誇井井(右夏休周礼井田谱臣袁守侗),谈惟画纸泥硁硁(23)
研摩隘黜拘文陋,同异龂芟聚讼争。
会溯龙图演天一(臣谢墉),谁传麟笔记春正。
(去声)王三代已艰企,得统千秋未易明。
大义略存新辑览(御制),长编远轶宋治平(司马光资治通鉴成于宋治平中)
系年起例钦申阐,保宇思艰凛缔营(24)
燕幕偷安羞越绝(右南宋都城纪胜录臣李友棠),鸿沟划险笑吴伧(右李舜臣江东十鉴)
失谋应咎开门揖(右庆元党禁),曲誉徒矜半壁撑(右宋中兴圣政草及两朝纲目备要)
小邑支吾孱伏弩(右陈规守城录臣汪廷玙),良辰接伴诩张棚(右倪思重明节馆伴语录)
吕刑禁弛邦中典(右至正条格),郢说愚牵运五行(右大金德运图说)
识正闰嘉习凿齿(25),骋浮夸薄左邱盲。
汰嫌稗乘箕扬秕(小说家诬诞最多悉从节取),搜备兰台璞出瑛。
司马世官沿自汉(臣钱大昕),鬻熊著述肇于荆。
申韩祇以刑名失,庄老惟因荒诞轻。
自一家言难尽弃(御制),兼三才术信堪鸣。
鹖冠援道师和友(右鹖冠子),皋座含醇弟逊兄(右李心传道命录)
郪县缀谭腾舌创(右赵蕤长短经臣毛辉祖),婺州裒帙服膺诚(右唐仲友帝王经世图谱)
燕丹名殆妄庸托(26),陶令心何群辅萦(27)
稷下辨须持绠汲(臣胡高望),虞初幻只望洋惊。
擅场馀事岐雕虎,跋浪雄篇赏掣鲸。
艺圃等身森叠珏(谓诸家别集臣董诰),选楼裁体聚芳蘅(谓总集)
见挛窥管卑之甚(28),学蹑寻条后矣瞠。
杼柚各成机上段(臣李汪度),陶镕不废铁中铮。
汉文晋赋诚高蹈,唐律宋词递下声。
濂洛关闽能继绝(御制),王杨卢骆狎齐盟。
缮陈槴箧论年裕,价第琮璜积万赢。
亘古宪章遵典诰(29),经天制作首咸茎(30)
遭时幸预窥青简,荷竉群欣振紫缨(31)
内府赉均沾省闼(32),左厢班许簉公卿(33)
授觚弥愧依重席,抱椠恒思映短檠。
管蕊露醲兰叶展(臣陆锡熊),墨馨风暖菜花迎(是日雨水)
装储列昈宜分彩(经史子集以者赤白黑四色分别装潢),吟继镌华递奏□(上年以重刻淳化阁帖颁赐群臣联句)
博极待看收插架(臣陆费墀),好(去声)同讵肯夺贻籯(34)
宋编明典异深意(35),学海书渊游六情。
逢会略嫌迟岁月(36),就将惟亹愿观成(御制)
⑴ 乾隆辛卯壬辰屡舒赫诏访集天下遗书臣德
⑵ 辑书之始即以嘉名为请命以四库全书名之
⑶ 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中多世不经见之书司特命内廷大学士等为总裁抡选翰林分校择以备金匮石室之储
⑷ 原书纯驳混淆道经释典悉行阑入特命槩从芟削
⑸ 永乐大典每十册为一函讣一千一百馀函翰林三十人匀𣲖分阅按日程功
⑹ 择其中书之完善者先汇目进呈择取披览示以去取权衡焉臣程几馀景伊
⑺ 诸书之散见各韵者并本为条采汇编俾复成完
⑻ 都下藏书之家及四方仕官于朝者咸以书献人思甄录为幸
⑼ 校勘永乐大典者于原心亭列席校勘遗书者于宝善亭列席
⑽ 部曹及国子官属亦有选预纂脩遗书者臣王际华
⑾ 各书中是非不轨于正者特命俱详加甄别
⑿ 缮录各种书籍内有关学术经济者咸付剞劂用广流传于世
⒀ 书篇仿永乐大典式印界红阑选举贡监生字画端楷者就武英殿书局分领缮写
⒁ 全书告成时避暑山庄盛大内贮圆明园京各一部
⒂ 于全书内择其精醇先为荟要缮贮摛藻堂
⒃ 即以荟武英殿纂修翰林分校要臣曹秀先
⒄ 选𣲖中书助教等官司全书覆校分校事
⒅ 每分校二员设覆校一员重加磨勘俾稽覈益为精审臣倪承宽
⒆ 应行刊刻之书甚多仿宋人活字板法刻成单字排印用力少而成功速流传更易
⒇ 书函每以浆气致蠹易以朩匣用垂永久
(21) 四库分编犹四德之分列自然相合缺一不可
(22) 永乐大典内所纂出之书及诸臣所进遗编有关世教者皆蒙亲洒宸翰题诗简端日积日富
(23) 古而御制诗注谓夏休此书泥不通于今徒为纸上空谈
(24) 系统钦定评鉴阑要于纪年立法垂戒至为正大
(25) 魏非正统之说发于习凿齿本传具载其论臣汪永锡
(26) 大典内燕丹子三篇蒙指出后人凑集不必钞存
(27) 辅录上以圣贤群必非陶潜所著驳正谕令
(28) 穆修集魏武庙记所见甚卑谕令毋庸刊刻
(29) 谕旨诸五朝宝训录编次御纂群经书并令恭永垂道法朱批臣童凤三
(30) 皇圣祖制诗文世宗御制文集上御各集并恭录以冠集部
(31) 总纂臣纪昀蒙郎中恩由编修即升侍读臣陆锡熊由改擢侍读尤为格异数其馀诸臣逾邀恩者甚众
(32) 臣昀等暨总校臣陆费墀三员年节并拜思赏与内廷翰林同臣纪昀
(33) 并内兼命联句入二十八人之与重华宫茶宴
(34) 内外献到书籍皆钤以翰林院印俟书局告竣仍给还其家并酌予题咏以旌勤学俾世守珍藏益增艺林佳话
(35) 相传宋太宗践位后恐世人讥其惭德因集海内能文者编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三大书欲以疲其力而钳其口而永乐亦以得位不正因集文人为大典以弥草野私议然千秋公论自在岂区区智术所能掩覆若今所辑四库全书惟在蒐罗遗佚以广流传为万世书林津逮用意固不同耳
(36) 凡举大事必有时节因缘朕即位三十馀年始思及四库全书之辑嫌为时略迟矣
道命(乾隆癸巳)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宋李心传集当时论伊川程子之事二十馀条其言毁誉各半名之曰道命录意在推尊伊川以道属之而以惜之过矣夫天命谓性率性谓道道即由于天命非命之外别有所谓道也故董仲舒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实为笃论若心传所谓乃穷通祸福之即孔子所罕言顾以附属于道亦小之乎论道矣或者曰孔子不云乎道之将行也与也道之将废也与也何尝不相提并论不知孔子之言正申明道之行与废由于率性复命之能与不能而不系于公伯寮之沮与不沮公伯寮其如夫子之率性复命何故朱子亦谓有两种其意则引而未发且二程氏之品谊亦正不同明道纯粹不露圭角伊川则不免于客气致有洛蜀之党夫党岂君子所宜有如东汉之黄宪徐稚不入党锢之中其矫然拔俗诚有足取彼顾厨俊及互相标榜适以自害然犹出于小人之中伤也若伊川之与苏轼皆系正人乃至门户分岐而凭附之徒遂至彼此攻讦不已显然操同室之戈亦独何哉夫以道学而流为党援其弊至无所底止非清流之福更非国家之福所系于世俗人心者甚钜而心传道命之说尤不衷于道因题是编并为之序而正之
天命于人之谓性,道惟率性乃无过。
应知道也世常守,曰属命焉理则那。
董子故称不变尔,尼山曾是罕言他。
虽云藉此传名永,亦颇因兹致祸多。
两败俱伤正何益,出行处顺或非讹。
黄徐不入钩中党,洛蜀还操室里戈。
明道渊乎量无涘,伊川清矣挹斯波。
心传(李)作录意诚美,取义失斟费广罗。
天禄琳琅鉴藏旧版书籍联句(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芸编蕴古香盈群玉之藏茗榼延韶欢洽重华之赏溯前度签罗缥碧联吟美已窥全递今番响戛琳琅比例珍宜居上繄此传称善本取之而尽拔其尤原夫刻贵初摹数焉而必从其朔盖自石经乍泐制创成都雕字旋繁文详广顺范移铁板存中之旧话堪稽倚向书床邦彦之遗闻弥艳况复西廊东库颁官留胄监之书兼看崇化麻沙入肆走巾箱之式考纪年于大定翠琰曾镌徵掌署于兴文白藤竞印逮胜国技沿剞氏苏州样比杭州更谁家影付钞胥汲古妙偕述古别梓梨而选粹宁徒边论单双验楮墨而差良奚止画分粗细嗤耳食钤题漫信摭名则赝鼎都删任手披摸索非难审体则善刀能品物克聚于所好喜四百部甲乙都排书在佳而不多阅半千年菁华尽备历宋金元明而完弆护持应藉六丁依经史子集以胪陈整娖真同二酉爰乃拈题举典因之授简分曹日是初三中适春朝元旦人仍四七班兼凤阁鸾坡计祈年尚及经旬招宜徵角顾侍宴才过畴昔乐逮臣邻讵矜中垒阁藜名沿天禄略仿新吴府玉韵叶青阳矧兹储以昭仁在予益凛体仁之义亦曰喻惟求旧愿尔无忘由旧之规
上正三节肇春祥,茶宴重华例有常。
黄阁玉堂胥就列(御制),赤文仙藻首成章。
什研丽则抽中秘,笺授臣邻侍左厢。
四库昨曾赓竹素(上年茶宴以四库全书联句臣舒赫德),百城兹又咏琳琅。
涵书味复融诗味,挹茗香频沁墨香。
照以青藜卑汉阁(臣于敏中),积来元圃陋曹仓。
府区典籍西都固,美埒球玕禹贡梁。
漫诩邺侯签插架(臣李侍尧),浪吟何氏屋连床。
乙光偕赋乙未宴,甲观联披甲子装
各按部分部系句(诸书各系以句臣福隆安),总胪目举目归纲
宋金鉊椠元明继,经史精华子集襄。
续后韦编王弼注(周易)。(御制),笺依毛传郑公乡(监本毛诗)
吕诗真鉴属元汴(吕祖谦诗纪项氏天籁阁藏本),周礼精锓标建阳(周礼本宋建)
纂附阙官逸教补(无名氏周礼纂图互注臣官保),解求盲左癖奚忘(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腴词音辨唇兮齿(陆德明左氏音义),墨守疵攻膏与肓(公羊传注疏)
红印鄂州沾纸湿,缪纹晋第带芸芗(谷梁传注疏之首有晋府书画印)
中书劄付胥徒掌,小字巾箱尺寸强(五经小字本)
缋匠六经贻越殿,学童四子溯衢庠(四书州宋衢庠本)
详申邹邑推张栻(张栻孟子详说),广梓闽中衍野王
迹对𣆀规尝纪数,类虚班艺匪遗亡
惟欣文景能休养(汉书),亦曰明章号治康(后汉书)
五代即隋尚如桧(隋书)。(御制),两家改煦并存唐
考钞涑水聊稽异(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鉴刻庐陵肇间行
具本末全启冯谷,念终始典冠羲黄(范祖禹帝学)
提其要取括繁冗(钱瑞礼诸史提要),纠厥缪爰资救匡(吴镇新唐书纠谬)
真笔几家窥笔削(吕夏卿唐书直笔新例臣英廉),确评谁某汇评量(唐宋名贤历代确论不著汇人姓氏)
重儓蓝本痴循顾,半壁黄图僻剩杭
上下岁三千可计,寓卮说九百相望
志皆论也迁仍况(荀子子史记礼志即取荀礼论为之),蝶或周与绂写庄
争逞仪秦用嬴赵(战国策溎臣张若),特模耕织更农桑
洪怀逸少笔随记(洪迈容斋三笔),程演仲舒意寓良(程大昌演繁露)
钟鼎虫鱼亚尔雅(王俅啸堂集古录)。(御制),形声点画匹凡将(李锡排韵字类)
虞初嗣渐淆群喙(小说始自虞初乃子家之流𣲖),挚别沿徐撷众芳
纫佩秋兰托湘沅(楚辞先臣曹秀),翻阶春草接池塘(谢朓集)
拾遗句配黄金匮(杜工部诗史),九注函翻败锦囊
淮蔡仆碑压山斗(韩昌黎文集治臣梁国),溪潭游记辟蛮荒(柳柳州文集)
博夸五百狐留腋,巧遇一双剑合铓(21)
思颍手排杂琴局(欧阳修六一居士集臣周煌),和陶神遇引壶觞(苏轼和陶诗)
箕弓裘冶兄师教(苏辙栾城集为其曾孙所刊),轮辂水冰宾客场(六臣注丈选)
了识佚名录枚傅(22),不收新律韵宫商(23)
遗苏文选疑难解(圣宋文选不内独无三苏此可解),忆杜正宗慨以慷(24)
赋拟青钱盖小技(选青赋笺)。(御制),考凭玉枕祇专长(桑世昌兰亭考以上宋版)
金源印独畴骖靳(25),宋影誊佳拟颉颃(26)
闻扩九师通奥窔(赵汝禖周易辑闻臣彭元瑞),说宗七日契微茫(赵彦肃复斋易说)
赞爻象彖猜图马(27),徵夏商周爱饩羊(聂崇义三礼图)
会读论须淳祐蔡(蔡节论语集说臣汪廷玙),艳题名讶状元张(张九成孟子传)
颉篇约谱物从朔(夏竦古文四声韵),内则少仪谦弗遑(张时举小学五书)
年表自然堪缀范(熊方后汉书年表臣董诰),长编焉肯遽侪光(28)
河山故汴雁横塞(王存九域志),风月清波雀处堂(周煇清波杂志)
鲁语馀犹传孔圣(家语肃臣阿),台仪精敢企轩皇(29)
全图庚鼎足冠冕(30),杂记金壶颇博详(宋释适之金壶记)
屈子志宁在草木(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御制),刘郎词早叶笙簧(刘宾客外集)
友朋辋水言都妙(王摩诘集),昆弟盘洲誉最扬(洪适盘洲集)
写笔钩摹观太乙(以上影宋抄本椿臣达),琴偏郑重牒文昌(元时书集并由中书省牒下诸路刊行)
义原靡尽圣经大(真德秀大学衍义),音所由生乐记彰(陈旸乐书)
琐载续貂补安取(31),瑰谭铸象怪何妨(山海经)
戈矛西蜀乃同室(李心传道命录),斧钺东莱空望洋(吕祖谦东莱博议)
才隽左司宜柳替(韦苏州集绶臣吴诏),谋深内相为裴伤(陆宣公集)
大都丛简搜瑜瑾(32),胜国雕梨太莠稂(33)
王侍书饶瘢且垢(34),元才子直走而僵(35)
辑今弆古非同事,天禄文渊故别藏(36)
赝制还因重订正(37),兼权严与判低昂(38)
二坊私版官三舍(39),诸邸外储内两廊(40)
(鲜于枢)(赵孟頫)(文)(王世贞)(董其昌)(毛)(41),赵(衢守长沙赵淇)(临邛韩醇)(42)(相台岳氏家塾)(世䌽堂)(建安勤有堂)(43)
流传手眼衡殊允(44),绘尽须眉兴欲狂(45)
少益贵乎多益善(46),前思作矣后思臧(47)
盘螭玺叠登璚笈(48),萦虬章鲜揭宝房(间有旧用文渊阁及内府图书等章)
宠贲天颜知有喜(49),褒题奎翰训无疆(曾经三十御题者计二种)
聚珍井井超模范(50),扫叶纷纷对勘戕(51)
联咏服膺源出水(52),蒇编拭目派归沧(所收各种并即缮入四库全书)
旧时寝息仰霄汉(53),此日书声达尚方(54)
铭著昭仁深体验,行斯未逮敢无蘉(御制)
⑴ 书自乾隆甲子重装以来凡有所得均签书年月以志鉴藏先后
⑵ 宋版及影宋钞全入题咏亦如四库全书例以经史子集为次其元明版则各举其尤佳者入咏
⑶ 公羊解诂建即何休注徐彦疏宋本末有鄂州州学官印臣程景伊
⑷ 程公说春秋分记书未有元大德间奉江浙行中省劄付红印
⑸ 杨甲六经图书籍印有宋缉熙殿臣王际华
⑹ 孙彊大广益会玉篇中增顾野玉原本宋闽刻
⑺ 六经之名始见庄子天运篇谓吾何以规老𣆀哉及六经先王之陈迹云云臣蔡新
⑻ 汉书艺文志无史类盖是时诸史未兴如楚汉春秋䓁书今入史类者皆在春秋类匪阙遗也
⑼ 唐书监宋祁欧阳修改刘煦旧唐书明本廿一史遂不收煦作论者谓旧书自有胜处武英殿板新旧并存
⑽ 朱子资治通鉴纲目本是书初刻温陵别其纲为提要此乃继刻庐陵者纲目分行间列如春秋经传例
⑾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按枢昉为此体冯琦宋元纪事本末谷应泰明纪事本末皆袭之臣稽璜
⑿ 刘向古列女传为每传有图传顾恺之制
⒀ 祝穆方舆胜览时宋偏安馀杭书中不及中原郡县
⒁ 历代史书虽未备然已具编年纪事两体可得经世之全臣阿思哈
⒂ 诸子虽立意不同总不越漆角寓言卮言之旨
⒃ 南革经人有庄子像明永乐间舍王绂奉敕作赞
⒄ 汪纲农桑书轩向曾题刻楼璹耕织图于多稼兹书乃集陈敷农书秦观蚕书及楼璹耕织图诗成之
⒅ 汉志但云某家若干篇集之名始挚虞流别
⒆ 九家集注杜诗书是书从之武英殿库贮残内检得
⒇ 五百家注昌黎集十辑者自夸摭拾之富实祗百四八家而已
(21) 五百家注柳子厚集乃校武英殿旧贮因新得五百家注韩集取之同为韩醇刊本足称双璧
(22) 徐陵玉□新咏傅按文选古诗十九首不著作者姓名其云枚乘毅之诗仅见于玉台新咏臣王杰
(23) 姚铉唐文粹体此书祇收古诗而不及律自属有见
(24) 真德秀文章正宗而其自序以自昔集录文章者若杜预诸家湮没不传行世之昭明文选唐文粹二书未得源流之正云云
(25) 吴兢贞观政要之乃金时版祗此一种为世所罕见
(26) 藏书家竞贵宋椠今远内府所储影抄各种精好实有过雕本者
(27) 王宗传童溪易传数其说主义理以言象
(28)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按司马光作通鉴先徘长编焘纪宋事不敢自谓续通鉴但云续长编而已
(29) 新仪象法要圜宋苏颂编当时台郎所肄理精皇祖学契穹会通西法钦定数蕴仪象考成诸书实足为天下后世法
(30) 以大临考古图铜辑绘三代秦汉玉古器首载庚鼎
(31) 李肇国史补传记肇续之刘餗作国朝臣汪永锡
(32) 以上元版入选者共八十馀部今略举数种以例其馀
(33) 内府所藏明版指不胜屈今取其最精者尚得二百五十馀部
(34) 明版黄伯思东观馀论精是书内有法帖刊误一释种辨正王著之失颇称核钦定淳化阁帖文考异多采之臣曹文埴
(35) 白氏长庆集逮当时元白齐名其实微之不乐天远甚也
(36) 旧藏宋金元明版书籍汇为天禄琳琅至新辑录之四库全书则特建文渊文源文津三阁分贮之
(37) (近因重校天禄琳琅旧藏凡伪充宋元椠卯者俱详加别择改正)。(御制)
(38) 有确系旧刻而时代向未详者并为核正归入
(39) 祝穆云建宁崇化麻沙二坊号图书之府今所藏有建本麻沙本盖宋时坊书其监本则官版也
(40) 中有东宫书府晋府诸印又内殿缉熙殿诸玺乃东西廊书库物
(41) 季振宜跋皆鉴藏诸书人各有题印记臣沈初
(42) 临安鞔鼓桥南陈宅书铺
(43) 新安汪纲有以上七家皆宋时刻书姓氏惟余氏勤堂则自宋至元明世守其业
(44) 诸书中如汉书唐书紏缪久经鉴赏流传确有可据
(45) 汉书前有赵孟頫王世贞像楚辞前有屈原朱子像
(46) 有一书而自两部以至十数部之多者臣纪昀
(47) 有一书而宋元明各有梓本以后仿前而并工者兼为收录
(48) 每部用乾隆琳琅御览之宝及天禄雨盐
(49) 内最善本如前汉书资治通鉴纲目九家注杜诗皆命写御容于卷端臣陆锡熊
(50) 殿武英聚珍版制极精良简备如书中明无锡华氏铜活字长庆集亦此法然致用较为不便
(51) 诸旧本皆完善精确凭以较对或可少免扫叶之误
(52) 委一御制三阁记并以水言文涵汇万有源贯以田部为六义乃诗之渊源也臣陆费墀
(53) 天禄琳琅之书贮于昭仁殿乃昔日皇祖寝官也
(54) 上书房即对此殿皇子读书声每达于此向曾有诗
心粗胆大,少实多虚。
瞎衲僧眼,断肘后符。
临济东山之道命若悬丝,念念刀耕火种老此残躯。
寥落林泉意自殊。
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卷下。
水由地中行,南北势殊异。
南土勤沟洫,鲜害而多利。
北方尽平衍,利少害常致。
率旱涝偶逢,畎浍总弃置。
比年夏秋涝,乃见洪波积。
蒿目乏良方,屡命疏消试。
覆称海不受,是诚无别计。
嗟嗟我灾黎,视尔频受沴。
相与待天时,益用增惭愧。
发帑与截漕,十求一二济。
廉知天津坝,泄潦实迟滞。
重臣令驰往,惰吏亟抵罪(叶)
𨗳宣入海河,涸壤已耕暨
文大釜底形,难较津南倍(叶)
即今此愁旱,而彼仍望霁。
然尽一分力,庶获一分惠。
绣衣分督浚,渐有可耕势
此均治标策,未为探本义。
豫省及上江,往年祲每逮。
梦麟与汝脩,承旨克奏绩(叶淮丁丑南巡时因江间沟洫中多阏遏泛滥之区未循轨道命廷臣分地督办侍郎梦麟所脩浚者西自徐州东尽海沭裘曰脩时亦以侍郎督工自豫省上游疏排东注酾渠障漫宣𨗳湖河数年以来已著成效)
驰驿召来京,斯实为民惎。
投艰非夺情,宁宜顾浮议。
轻车汝其囊,宣房汝其毖。
集思见毋执,周视劳毋避。
委输必源寻,下酾求高自。
功要在人为,守株兔安企。
孰急宜先图,孰缓宜后治。
孰壅宜剔鬟,孰泽宜让弃。
代赈防中饱,举事怀抑埴。
勉汝永逸谋,副予勤求意。
⑴ 初命兆惠驰赴天津相度疏消时积水村庄几及三百水占地亩四千五百馀顷亟令放闸开渠设法宣泄并将办迟贻误之地方官吏分别惩处陆续据报涸出地亩已及时播种现据盐政达色奏称通属积潦已消出十之八九
⑵ 二月内遣御史四员督查直隶积水及一切赈务㩀奏永安温如玉分督天津静海一带亟力开浚沟渠兴柱顾光旭前往文安大城等处文安地势最为洼下积潦难消上𦂳车戽其涸出者亦多及时布种
茫茫太始谁开辟,耿耿元精贯三极。
自从河洛生图书,中华首肇文明迹。
羲皇手抉天地心,罗列八卦标乾坤。
轩农尧舜复继出,垂衣万古开人文。
夏商体格多浑噩,遗风未散鸿蒙朴。
成周一代首尚文,纬地经天传制作。
纷纷侯国隳王纲,宣尼崛起称素王。
七十二表擅灵异,骖逐五帝驰三皇。
神游岱宗憩梁父,下瞰日月相吞吐。
三千弟子咸抠趋,从此儒冠盛东鲁。
穷年赞易评羲周,诗书礼乐勤删脩。
至今大盗屏不发,凛凛鈇钺严春秋。
渊舆资禀实玄奥,独冠诸生闻至道。
惟时游夏得精华,散入南方布文教。
游梁崛起孟氏贤,乘车列鼎何翩翩。
公孙万章不足数,岩岩气象谁其传。
荀卿议论本该博,时乖废死兰陵郭。
后来蜀国空草玄,白首苍黄坠高阁。
河汾自是王佐才,曳裾献策窥蓬莱。
昌黎夙负斗山望,路途二鸟重低徊。
千年至道转寥落,重见周程起濂洛。
紫阳之巅异人出,一扫蓁芜继绝学。
我明设教崇成均,十三学政分儒臣。
七经训诂行海宇,彷佛云汉垂星辰。
关中江右两督学,景明献吉真间作。
才名气节天下传,渺渺斯文未有托。
武夷之山何嶙峋,丹梯百尺连高旻。
我师笃生任斯道,挽回一发伸千钧。
周情孔思实天纵,玉质金相本梁栋。
年少亲承明主知,时来却为苍生用。
三吴才士集如云,帝遣真儒下汉庭。
伏生晁错岂知道,丁宽孟喜空谈经。
一麾暂驻吴山麓,已见清风走南服。
坐席江声走具区,褰帷海色明天目。
鲁国生徒遍品题,当筵彩笔飘虹霓。
漫拟真人过函谷,共看夫子在关西。
王良造父本精识,雷焕张华渺难及。
台上俄看万马空,狱中解使双龙出。
麟符绣钺行高秋,追步琬琰披琳球。
纵横礼乐三千士,缥缈弦歌十二州。
弦歌礼乐连薇省,片善微长劳接引。
百川齐赴沧海流,抔土同登太行岭。
泗水尼山迹未湮,升堂入室多奇珍。
西施尚作浣纱女,和氐犹为抱璞人。
马卿自昔工铅椠,终军意气空凌乱。
照乘连城世所希,夜光明月谁能辨。
葱葱紫气绕三台,遥见徵书落上台。
更闻黄阁收桃李,会看青衿出草莱。
因歉年趁熟去。
别家乡临外府。
怎知道命儿𥚃百般无是处。
先亡了俺嫡亲的爷娘。
守着这别人家父母。
整受了十五载孤独。
刘天祥云:你叫做什么名字。正末唱:则俺呵便是您侄儿刘安住。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