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道仙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时因主人寄风溪兰若,与道士石胁峰相邻,禅僧仙师,时得道会。至秋中,值外缘有请,别山,怀旧,遂有是诗。
山翁亦好禅,借我风溪树。
采药多近峰(一作秋蓬),汲泉有春渡。
幽僧时相偶(一作遇),仙子或与晤。
自许战胜心,弥高独游步。
如何区中事,夺我林栖趣。
辞山下复上,恋石行仍顾。
宿昔情或乖,庶几迹无误。
松声莫相诮,此心冥去住。
我爱晚风清,顺适随所赏。
曩古竹林仙,忽忽竟长往。
荒除杂废墟,几度蓬蒿长。
可人日相亲,言笑容抵掌。
靳馀一席宽,何用居求广。
荷锄艺朮蔬,刮地芟草莽。
举步山水长,引引支离杖。
行役忘尔汝,啸答岩谷响。
澹然入无何,朝来山气爽。
贴上:竹林仙院礼三清。歌舞楼台弃锦筝
日暮焚香绕坛上。步虚犹作按歌声。
雪纷纷,满山落,喜听樵夫呼诺诺。
腰横霜刃赤双足,哩啰哩啰歌自若。
披棕衣,系藤索,劈开雪浪入雪壑。
瑶草灵芝浑不看,琪林玉树仰天斫。
风飒飒,烟漠漠,银笼似舞冲霄鹤。
一声瓦喇下云端,千峰万峰尽惊愕。
空隐隐,光灼灼,风流脱体貌绰约。
琼枝细截付云厨,香饭吹来对雪嚼。
道仙人,用心错,徒向深山閒采药。
饥餐渴饮事平常,大道何曾有系缚。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樵部
郑六娘上:金屋明妆起凤台。姻缘好。
谩迟回。共道仙郎才貌今无对。
怕丝萝曾系。有时归去杳难来。
余不识释家津筏。故平生不喜谈释。非故有意于排释也。顾以文字窃虚声。主盟骚坛三十馀年矣。释子之逐名求诗者日踵门。如遇开僧韵释。辄欣然应之。亦非故有意于耽释也。余年尚少。已闻休静师之名。其诗多传诵人间。恒愿一见而不可得。松云惟正。即师之传法沙门也。其渡日本也。数访我于京城。我之赴燕山也。赠诗于清川江上。亹亹说师。穷日夜不倦。是时师之亡。已数年矣。缅挹清芬。时往来于怀。一日公退独坐。闻有三僧拱立于外。呼使之前。乃师之弟子葆真、彦机、■仡也。出示笈中书云。是清虚堂遗稿。仍叉手而拜曰。吾师道业。有足传后。而云山深寂。恐久益泯泯。敢以门徒所记载者为状。宿斋缄封。千里来献。愿得相公一言。镵之于石。以不朽吾师。余曰。尔师之道。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不待存而存。不待灭而灭。谁得而朽。谁得而不朽。吾夫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于师之道。吾何言哉。三僧起而对曰。道本不同。非敢苟同。然有同而异者。异而同者。伽叶正传。独阐宗风者。是固同而异者矣。居家为孝。出世为忠。岂非异而同者乎。唯相公之异其异而同其同者焉。吾师常慕相公之风。盖有默契而冥感者。愿相公之终惠也。仆仆跽拜。经岁不去。余嘉其诚而叹曰。释教之专心所事。乃如是夫。按状。师法名休静。字玄应。自号清虚子。以多在香山。故又号西山。俗姓完山崔氏。名汝信。外祖县尹金禹。得罪燕山朝。谪居安陵。遂为安州人。父世昌。乡举为箕子殿参奉。不就。诗酒自娱。母金氏。老无子。一日梦一婆来曰。胚胎丈夫子。故为娿㜷来贺云。明年庚辰三月。果诞师。三岁。父于灯夕醉卧。有老翁来谓曰。委访少沙门耳。遂以两手举儿㕨数声。摩其顶曰。以云鹤名此儿。言讫出门。莫知所之。以故小字称云鹤。与群儿游戏。或立石为佛。或聚沙成塔。稍长。风神英秀。力学不懈。事亲至孝。主倅爱之。九岁母亡。十岁父殁。伶仃无所依。主倅携至京。就学于泮斋。郁郁不适意。与同学数人。南游智异山。穷览形胜。探赜诸经。每怆早失怙恃。益感死生之义。忽得禅家顿悟法。遂听法于灵观大师。剃发于崇仁长老。七八年间。遍踏名山。年三十。中禅科。自大选升至禅教两宗判事。一日叹曰。吾出家本意。岂在此乎。即解绶。以一筇还金刚。作三梦词曰。主人梦说客。客梦说主人。今说二梦客。亦是梦中人。登香炉峰作诗曰。万国都城如垤蚁。千家豪杰若醯鸡。一窗明月清虚枕。无限松风韵不齐。自此韬光铲彩。不出山门。问道者日益众。己丑之狱。妖僧无业。诬引师被逮。供辞明剀。宣庙知其冤。立释之。徵诗稿览之。嘉叹。御画墨竹赐之。命赋诗以进。师即进绝句。宣庙亦赐御制一绝。赏赉甚厚。慰遣还山。壬辰。大驾西幸龙湾。师即仗剑进谒。宣庙教曰。世乱如此。尔可弘济耶。师泣而拜命。请曰。国内缁徒之老病不任行伍者。臣令在地焚修。以祈神助。其馀臣皆统率。悉赴军前。以效忠赤。宣庙义之。命为八道十六宗都总摄。谕方岳礼遇之。于是。松云率七百馀僧起关东。处英率一千馀僧起湖南。师率门徒及自募僧一千五百。合五千馀名。会于顺安法兴寺。与天兵为后先。以助声势。战牧丹峰。斩获甚多。天兵遂克平壤。复松都。京城贼宵遁。师以勇士百人。迎大驾还京都。天朝提督李如松。送帖嘉奖。有为国讨贼。忠诚贯日。不胜敬仰之语。又题诗赠之曰。无意图功利。专心学道仙。今闻王事急。总摄下山巅。诸将官争先送帖赠遗。贼退。师启曰。臣年垂八十。筋力尽矣。请以军事属于弟子惟政及处英。臣愿纳总摄印。还香山旧栖。宣庙嘉其志悯其老。赐号国一都大禅师禅教都总摄扶宗树教普济登阶尊者。自是义益高名益重道益尊。往来于头流、枫岳、妙香诸山。弟子千馀人。出世者七十馀人。甲辰正月二十三日。会弟子于妙香圆寂庵。焚香说法。取自家影帧。书于其背曰。八十年前渠是我。八十年后我是渠。作书付松云、处英讫。趺坐而逝。年八十五。法腊六十七。异香满室。三七日后始歇。弟子圆峻、印英等阇维奉灵骨一片。舍利三枚。树浮图于普贤安心寺。又一片。弟子惟政、自休等奉来蓬山。得神珠数枚。窆石于崳岾之北。吾东方太古和尚。入中国霞雾山。嗣石屋而传之幻庵。幻庵传之龟谷。龟谷传之正心。正心传之智严。智严传之灵观。灵观传之西山。此实临济之正派。而惟西山独得其宗云。所著禅家龟鉴、禅教释云水坛各一卷。清虚堂集八卷行于世。噫。师之道。余虽未详其浅深。师之稿。余既玩绎而卒业矣。观乎诗。足以知师自得之趣。观乎文。足以知师造诣之高。虽其语或不雅驯。言言皆活。句句飞动。有似古剑出匣。霜风飒然。往往酷似开元大历。渠家惠休、道林不论也。况也遇患难不失其守。乃能结主知于缧绁之中。徵稿命制之荣。御笔诗画之锡。诚前古所未有之殊眷。而逮乎国难。纠义旅助天兵。收复三都。迎还大驾。便纳赐印。拂衣还山。其出处之节。无愧古人。夫士生斯世。孰不欲遇知于时君。立功名以自显。然而抱才不售。没世无闻者何恨。今以山中一缁衣。乃能名达九重。声施后世。孰谓禅门能办此功业欤。铭如是。不愧吾笔欤。其铭曰。
金天之西,萨水之滨。
淑气亭毒,乃降真人。
仙婆抱送,释老提携。
天开宝光,帝借金鎞。
灵符妙契,秀骨超凡。
蚌珠出海,龙镜发函。
失怙无依,千里负笈。
淹贯诸家,卓然自立。
乃超觉路,遂登法席。
祖月重辉,群昏一廓。
馀事诗声,上彻枫宸。
殊恩异渥,荣耀千春。
身虽岩穴,忠不忘君。
遇难一呼,义旅如云。
协助天戈,凭仗灵祐。
驱除腥秽,福我寰宇。
出而济世,名动华夷。
入而修定,法阐宗师。
在掌灵珠,虚明自玩。
倘来荣辱,如梦一幻。
瞻彼妙香,与夫金刚。
寔唯净界,宜我法王。
来往诸天,百灵护持。
乘化返真,去又何之。
功纪人间,道在山中。
一片贞珉,万古英风。
无数红妆去复回,竹林仙境起香埃。
低声偷向神前祝,愿早熊罴入梦来。
荒山百里,想残雪初晴,应同消受。
莫还似我,祇共寒垆相守。
重叠山河冷泪。
更梦对、团圞春昼。
读书帷里华镫,献寿堂前椒酒。

辜负。
当年人说。
道仙苑芝英,一时三秀。
山移海涸,别是人间花柳。
还听金鸡玉漏。
怕天也、妒人长久。
但念今夕相怜,莫问明年健否。
升仙台前白玉碑,柱石拿攫龙之而。
鸿文载在御制集,初不假手词臣为。
我来摩娑一再读,颠者踪迹大可疑。
忆昔元人失其鹿,群雄角逐争驱驰。
濠州布衣人未识,芒砀云气常随之。
金陵一朝定九鼎,六合不足烦鞭笞。
是时楚兵最剽悍,不自量力来交绥。
国家将兴有先兆,天遣来告贞元期。
明明天眼识王气,故以险怪惊愚蚩。
英君往往谋略秘,计大不许寻常窥。
亦如田单破燕骑,神道设教尊军师。
不然兹事乃近诞,小数何足誇权奇。
白旄一麾江汉靖,军前长揖从此辞。
留侯自伴赤松去,谷城空立黄石祠。
天池之山高巍巍,竹林仙驭杳莫追。
鹤归倘记石华表,世代巳逐沧桑移。
百年雨露在山泽,惟有松柏参天枝。
雪庵塔 清 · 石琮
七言律诗
寻碑问字考前贤,知是隋唐有道仙
屈指丹成经五代,飞身塔筑已千年。
想应舍利光常在,故尔菩提水似泉。
石不能言空拟议,个中谁解妙机缘。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