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慧云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释慧达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王。襄阳人。幼年在道。尤务脩缮。后业禅于天台之瀑布寺。又北游武当山。习静如前。有陈御历。江南疫疠大作。达建药藏于杨都市。所济殊广。金陵佛寺之多。过七百所。而达所扶仆起废。华敞之者。馀三百。仁寿中营七层木浮图于杨州之白塔寺。复溯江西。至鄱阳豫章诸郡。随缘演化。以成就功德。沙门慧远邀止庐岳。造西林重阁七间。誓以黄楠为之材。阖境推求。了不可得。佥欲改图。达曰。但诚心未至。故追访无从。苟愿力之坚。则樗栎将化而楠矣。众因四出寻索。果得黄楠一谷于境内之下巢山。计其数。可了此阁。然穷险无路以出。达偶行历崖壁间。仅见一处通人往来。遂挽拽至江。𥱼筏而下。略无遗逸者。阁成。宏壮冠世。后忽偏欹于南三尺。地当石门涧。适有大风。从涧起。北吹阁。阁随以正。晚往长沙。树立益广。达率性任真。言无华绮。衣被弊恶。殆不可观。而檀信向慕。所举辄遂。亦其感应之理然也。大业六年七月晦。旧疾增剧。室中异香旋绕。像设流汗。倚卧七日而逝。寿八十七。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兴福篇第九
释慧达。
姓王。
家于襄阳。
幼年在道。
缮修成务。
或登山临水。
或邑落游行。
但据形胜之所。
皆厝心寺宇。
或补缉残废。
为释门之所宅也。
后居天台之瀑布寺。
修禅系业。
又北游武当山。
如前摄静。
有陈之日疠疫大行。
百姓毙者殆其过半。
达内兴慈施。
于杨都大市建大药藏。
须者便给。
拯济弥隆。
金陵诸寺数过七百。
年月逾迈朽坏略尽。
达课劝修补三百馀所。
皆蓥饰华敞有移恒度。
仁寿年中。
于杨州白塔寺建七层木浮图。
材石既充付后营立。
乃溯江西上。
至鄱阳预章诸郡。
观检功德。
愿与众生同此福缘。
故其所至封邑。
见有坊寺禅宇灵塔神仪。
无问金木土石。
并即率化成造。
其数非一。
晚为沙门慧云邀请。
遂上庐岳。
造西林寺。
晚阁七间栾栌重垒。
光耀山势。
初造之日誓用黄楠。
阖境推求了无一树。
佥欲改用馀木。
达曰。
诚心在此。
岂更馀求。
但至诚无感。
故访追不遂。
必心期果决。
松散并变为楠。
如求不获。
阁成则无日矣。
众惧其言四出追索。
乃于境内下巢山。
感得一谷并是黄楠。
而在穷涧幽深无由可出。
达寻行崖壁忽见一处晃有光明。
窥见其中可通材道。
惟有五尺馀并天崖。
遂牵曳木石至于江首。
中途滩澓𥱼筏并坏。
及至庐阜不失一根。
阁遂得成。
宏冠前构。
后忽偏斜向南三尺。
工匠设计取正无方。
有石门涧当于阁南。
忽有猛风北吹还正。
于今尚在。
晚往长沙。
铸钟造像。
所至方面若草从焉。
倾竭金贝者。
兢兢业业恐其不受。
达任性造真言无华绮。
据经引喻笃励物情。
然其形服弊粗殆不可睹。
外综繁殷内收理静。
傍观沈伏似不能言。
而指撝应附立有成遂。
斯即处烦不挠。
固其人矣。
又为西林阁成。
尊容犹阙。
复沿江投造修建充满。
故举阁圆备。
并达之功。
大业六年七月晦日。
旧疾忽增。
七日倚卧。
异香入室旋绕如云。
阁中像设并汗流地。
众见此瑞审达当终。
官人检验具以闻奏。
达神志如常。
累以馀业。
奄尔长逝。
年八十七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1211 【介绍】: 宋僧。广安人,俗姓王,字破庵。嗣华藏,历住卧龙、荐福、灵岩、穹窿、资福等寺,后为广寿慧云寺开山住持。六坐道场,皆王公巨卿所请,时甚荣之。
全宋诗
释祖先(一一三六~一二一一),号破庵,广安新明(今四川广安)人。
俗姓王。
幼丧父母,从罗汉院僧德祥出家。
出峡依澧州德山涓禅师落发。
遍参诸方,历谒沩山行、虎丘瞎堂远、净慈月堂昌、双林水庵、乌巨密庵等禅师。
后归蜀,历住果之清居、梓之望川、夔门卧龙山咸平等寺。
又出峡,历住常州荐福、真州灵岩、平江秀峰、临安广寿慧云、平江穹窿山福臻、湖州凤山资福等寺。
宁宗嘉定四年卒,年七十六。
为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
有《破庵祖先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所附宗性撰《行状》。
 祖先诗,以辑自《语录》及他著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偈赞合为一卷。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祖先字破庵。广安王氏子也。幼岁出家力参祖道。夜不安寝。一衲随身。闻密庵大弘临济之宗。遂腰包参谒。密庵知是大器深加锥拶。一日密庵上堂示众。忽有省。后密庵住灵隐。命师分座。偶有道者问曰。猢狲捉不住时奈何。师曰。用捉作什么。如风吹水自然成文。有讲楞严座主。求示。师说偈曰。见犹离见非真见。还尽八还无可还。木落秋空山骨露。不知谁识老瞿昙。时有石田法薰参师。举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话诘之。薰对曰。焦砖打破连底冻。赤眼撞著火柴头。师颔之。后出世为嗣法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祖先,字破庵,广安王氏子也。幼岁出家,力参祖道,夜不安寝,一衲随身。闻密庵大宏临济之宗,遂往参谒,密庵深加勘发。一日,密庵上堂示众,忽有省。后密庵住灵隐,命之分座,偶有道者问曰:“猢狲捉不住奈何?”先曰:“用捉作甚么?如风吹水,自然成文。”有讲《楞严》座主求示,先说偈曰:“见犹离见非真见,还尽八还无可还。木落秋空山骨露,不知谁识老瞿昙。”时有石田法薰往参,先举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话诘之,薰对曰:焦砖打破连底冻,赤眼撞著火柴头。先颔之,后付以法。
释性福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性福,字东沧,姓赵氏,通江人也。
生有奇禀,默感通神。
初从二峨山法空长老𩮜 染,自访知识,南寻烟水,遂受具足于金陵慧云
既得戒体,益精律行,常持秽迹金刚经神咒,日夜不辍。
先是福谒南海,蹑迹普陀,栖止圆通殿三载。
一日散步林间,见白鸦衔片纸堕地,拾而视之,乃斯经也。
因翻藏考覈,一心受持,日诵万回以为恒课,至是虔礼如故。
一夕,慧云静夜起行,见殿宇微光闪烁,近前视之,唯闻咒声,乃叩所从,福具以告。
慧云嗟叹久之,乃曰:“汝自后可号金刚大德。
”福每于坛内持咒时,则金刚杵飞舞空中,钵盂中水无火自沸,金刚轮亦自旋转不已。
及持咒毕,其杵方坠,钵水自平,轮转亦止。
尝咒钵中水,和泥为丸,可疗疾病,有求之者,莫不效应。
其灵感如是。
一日有人为画金刚杵,画竟,其人遂失所在,相传为神。
由是名动江左,道俗惊叹。
明万历时,传戒于荆楚淮扬诸郡,缁素受化者不可胜计。
旧住蜀江长龙山昙华寺,继徙广陵福田律院,金刚轮杵具供院中。
寿六十有九,腊四十有一,造塔寺旁,覆全体焉。
明社既屋,清兵南下,进军江宁,道出广陵,昏夜塔中有光见者,疑为宝藏,启而视之,端坐如生,乃移供院内塔右。
过者莫不骇异,膜拜而去。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寂光,字三昧,姓钱氏,广陵人也。
母感异梦而生,年二十一礼净源,始出尘俗。
初从雪浪习贤首教观,既彻宗乘,遍参名宿,紫柏、云栖皆相器重。
具戒于慧云,益精毗尼。
及邀帝眷,弘戒五台,遂升副座助其教授,盖其行解轶伦,词旨玄鬯,律学中兴,光有力焉。
寻以道贵潜修、功深宥密,乃闭关于小天台。
面壁治心,妙观有得,谓理穷虚悟,学归实践。
因发脚历衡岳,登庐阜,江州众信延住东林,池中白莲不种自生,符远公再来之谶。
又与塔龛中得晋太尉陶侃所奉文殊金像,憨山目验,为之作记刻石。
复徇众请,移锡衡山雉潭。
相传潭下有龙,时见怪形,光为说戒,竟自驯伏。
晋藩闻之,遣使迎迓,戾止清凉,为建龙华大会,宏敷戒席。
藩妃斋肃,供紫伽黎。
回驻维扬,兴石塔寺,掘地得舍利小金塔及断碣,有“坡公石塔得三昧”之语,名号符合,惊为夙记。
尝演戒于金陵大报恩寺,浮屠放光者二十馀夜。
都人请兴宝华寺,山旧为宝师道场,妙峰立铜殿于山巅。
光至,开千华大社,学侣云集,院宇重新。
崇祯壬午,荆王请兴沩仰道场。
癸未,奉诏主修报恩,宏光改元,金陵设坛谶荐,特赐紫衣白金,敕文武百官迎谒于寺,称国师焉。
以乙酉六月四日,寂于山寺。
先三日命侍者进历,指示化期,曰:“吾为大明律师,说法利生,垂四十年,吾愿毕矣,当与众别。
”届期,命具汤浴,更衣跏趺,诫众号佛,端坐而逝。
光道相清粹,丰骨凛然,慈蔼接物,孜孜不倦。
慨世末道污,轻蔑毗尼。
乃服膺师传,专宏律法,足迹遍海内,临坛演戒百有馀所。
最后,鲁王请宏戒于越之大能仁寺。
又主嘉兴三塔寺坛。
潞王请登昭庆古佛戒坛,尤为勤瘁,修建梵宇凡十数处,所至感应皆不可思议,出于意念之表。
寿六十有六,坐夏四十有一,立塔华山千华社,龙山额曰“光明金刚”,谥“净智律师”。
所著《梵纲直解》四卷及《十六观经忏法》。
清乾隆时,释福聚奏请以《梵纲直解》编入大藏,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