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义庄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5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墨亭先生我曾见,琴川接座陪清宴。
约略当时在盛年,如兰臭味如田面。
中年人事走天涯,别后光阴迅如箭。
归来重到郑公乡,迎人但有堂前燕。
惟馀事迹播声称,流传不与沧桑变。
竹林小阮我同年,示我遗容并家传。
先生功在卫乡闾,义旂高张倡团练。
先生行在笃宗祊,义庄继起恤贫贱。
生成天性复肫然,怡怡兄弟情无间。
忠厚传闻行路人,路人个个呼爷遍。
古之所称乡大夫,殁而祭社斯人选。
难得传神好画工,至今奕奕神犹现。
遗像清高式典型,新诗当作椒兰荐。
范文正公祠 元末明初 · 高启
七言律诗
开阁陈书对御筵,共言天子得时贤。
才陪上相趋廷内,遽抚豪羌出塞边。
松柏自依先陇庙,稻禾犹满义庄田。
古来直道难终合,何必深叹庆历年。
为儒始信为农乐,林屋萧萧住丛薄。
大溪小溪作襟带,叠嶂层峦似城郭。
秋深黍熟山果收,紫栗如拳豆垂角。
我行终日疲两眼,竹杖芒鞋信双脚。
老翁八十发如丝,双手叉胸言错愕。
门前见客疑且迎,唤妇张灯事藜藿。
自言去县百馀里,山路崎岖溪水恶。
平生不识州与府,天上何人坐黄阁。
吁嗟世教日沉沦,古道凋零奸伪作。
天阴雨黑走狐狸,暮四朝三养猿玃。
山中民物自鸿庞,鸡犬比邻长淳朴。
羲农去国几春秋,秦汉遗民有耕凿。
嗟予逐逐何所为,膏火荧煌自销烁。
何时筑室问桑麻,白石清泉老丘壑。
寄题八桂张松卿义庄(1203年10月) 南宋 · 杨万里
五言律诗
张氏避毡裘,邢迁来桂州。
买田同族食,作计岂孙谋。
公艺君今是,希文古罕俦。
荆花再连理,萱草更千秋。
义庄 南宋 · 叶茵
七言律诗
以义名庄遗后昆,隐然文正典刑存。
当知疏远诸亲族,同是高曾下子孙。
先世家风传不坠,废祠香烬喜重温。
更能培植诗书种,忠孝他年萃一门。
阖闾城外草芊芊,桃花杏花红烂然。
物华两岸眼零乱,画船春水如登天。
棹歌却转横塘去,山寺钟声日将暮。
长松夹径风泠泠,曾是先贤旧行路。
老禅蔬食作清供,留宿白云最深处。
瓣香复拜忠烈祠,卮酒谁浇洛阳墓。
清谈朝士亦东来,白发野翁犹北至。
晓乘竹轿度羊肠,地豁川平还散步。
蕲王坟上无纸钱,却读残碑不成句。
一群山鸟自惊飞,无数野花空媚妩。
此中俯仰二十年,一废一兴皆可举。
濡毫拂石重题名,搔首临风谩怀古。
人生身后可奈何,欲乞南峰一抔土。
山灵有意肯相容,书券便当酬地主。
游茅山 明 · 史廷璇
七言律诗
大峰秀出小峰巅,兄弟栖真共得仙。
虎守金丹炉内雪,龙蟠玉柱洞中天。
日长柯烂惊樵弈,春暖花香喜客泉。
杖履重来寻旧约,碧桃开落不知年。
按:宜兴义庄史氏宗谱卷二
谒范文正公祠二首 其二 (弘治六年岁次癸丑春二月廿七日)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范家园脚步春风,皎日英标在眼中。
银杏十围家庙古,玉粳千顷义庄丰。
身当文正无双士,手授中庸第一功。
却走画廊看翠碣,朱弦三叹忆欧公(先祠前有银杏数株甚巨盖宋物也)
注:走奉诏北上道出吴门伏谒文正祠下得阅忠宣恭献诸遗像缅想高风敬赋二律写贻公世孙从规用致乡仰之万一云
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并札卷(至正甲申六月辛未) 元 · 笃列图
七言绝句
韩文称颂伯夷贤,黄素真书庆历年。
月照明珠还合浦,春风长共义庄田。
义庄 清 · 刘树屏
对联
宛孔氏由冶铁起家,一代豪名货殖传;
范文正以义庄赡族,百年阴德岁寒堂。
共 5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