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圆晖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性明敏。尝请事玄奘,其勤恪之心为同列所不及,玄奘亦默许之。时玄奘译大小乘经律论于玉华宫。普光随同参预翻译,其中大乘诸经多出普光之手,时号大乘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史失姓氏。乡里素事三藏奘法师。勤吝非侪辈所及。其智解尤莫可测。后预传译。由是嶷然独见头角。初奘以旧翻俱舍论文义多缺。因出梵本再译以授光。其义多是西印萨婆多师私所记忆。光为著疏解判。行之。且奘自贞观十九年。终于麟德元年。出大小乘经律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光所笔受。十七八。晚于玉华宫。出般若经裨赞之功。殊甚。
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普光。
未知何许人也。
明敏为性。
爰择其木。
请事三藏奘师。
勤恪之心同列靡及。
至于智解可譬循环。
闻少證多。
奘师默许。
末参传译头角特高。
左右三藏之美光有功焉。
初奘嫌古翻俱舍义多缺。
然躬得梵本再译真文。
乃密授光多是记忆西印萨婆多师口义。
光因著疏解判。
一云。
其疏至圆晖略之为十卷。
如汉之有沲欤。
又尝随奘往玉华宫译大般若经。
厥功出乎裨赞也。
时号大乘光。
观夫奘自贞观十九年创译记。
麟德元年终于玉华宫。
凡二十载。
总出大小乘经律论七十五部。
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十分七八是光笔受。
或谓嘉光普光也。
若验从辩机同参译务。
即普光是也。
僧虚受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5 【介绍】: 五代时僧。嘉禾人。住会稽大善寺,博通内外。有《义评钞》、《述义章》及文集等。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虚受。嘉禾禦儿人。咸通中充左街鉴义。广明中住大善寺。后唐同光初住京左街敬爱寺。赐紫。三年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嘉永禦儿人。
既纳戒。
即负笈习学上都。
通经明论。
不怠宣导。
咸通中累应奉圣节祝赞。
仍充左街鉴义。
流辈弭伏。
广明中黄巢犯阙。
逃难至越因开涅槃维摩二经于大善寺。
且以谦雅诸师所释。
崇福疏繁略不中。
同光中。
遂作义评钞十四卷。
又钞解俱舍论疏贾曾侍郎。
沙门圆晖等。
序。
馀若法华百法唯识各有别行义章。
惟狷急与世寡合。
畜弟子终无可其意者。
尝自执㸑治食。
薪生湿旅吹旅灭。
怒沃之水。
终日不复食。
晚年目昏眩每讲辄载竹竺。
以其不为日光所烁。
尔或讥其慢众。
受怡然不以介意。
元帅武肃钱王行部。
至越受出谒。
王。
素向风礼之。
有加。
乾化中。
度戒召充监坛选练职。
吴越此职自受始。
同光间。
王荐于朝。
乞赐紫衣。
诏且至受方讲上生经疏序有曰。
若洪炉而虚受。
受忽置麈尾顾众曰。
某得名无典实乃尔耶。
何谓虚受。
众因状以闻。
王叹曰。
此僧之于荣命不可得矣。
其言盖先谶也。
岁乙酉受终诰牒降元帅府。
时天下瓜裂。
使者之来必由青州泛海而南。
风波之险。
非期月莫足以达岸。
至是始询知。
其登舟之日。
正受谶言之日也。
何武肃之能前察哉。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虚受。
嘉禾禦儿人也。
纳戒后于上都习学。
内外博通传讲数本大经论不惮宣导。
咸通中累应奉圣节充左街鉴义。
辈流孰不弭伏。
及广明中京阙盗据。
逃难逦迤抵越大善寺。
同好者命讲涅槃维摩二经。
即天祐年中也。
因愤谦雅等师释崇福疏繁略不中其犹以水济水终无必济焉。
遂撰义评钞十四卷。
同光中方毕轴。
又因讲俱舍论疏。
有贾曾侍郎序次僧圆晖序。
皆著钞解之。
其文富赡昔尝染指知焉。
受于涅槃辩而非略。
仍多驳议小远之疏。
免为青蝇之玷。
馀则法华百法唯识各有别行义章。
受性且狷急与人不同。
畜弟子无一可中。
尝自执爨馔斋食。
柴生火灭复吹又熸。
怒发汲水沃之。
终日不食而讲焉。
及晚年眼昏甚。
登师子座戴竹笠而讲。
贵目不闪烁尔。
或讥其慢众。
受亦不介意。
属武肃王钱氏按部至越。
遂出谒见。
王素向风。
乃加优礼。
言劳再三。
暨乾化中于会稽开元寺度戒。
命之充监坛选练。
吴会间行此职者自受始也。
王表于朝廷荐其紫衣。
庄宗制赐行人赍至营丘。
时受讲当上生经疏序。
至若洪钟而虚受。
受舍麈柄言曰。
某得名无典实。
今后更为虚受。
小子识之。
及状闻王。
王曰。
此僧必无恩命分。
何名虚受乎。
至同光乙酉岁。
受终迨海舰赍诰牒来。
稽其终日正到青社。
果符武肃之言。
有文集数卷。
述义章三十馀卷行之于代。
释义楚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
义楚,俗姓裴氏,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后居齐州。七岁出家,以其诸父脩进为师。勤学不懈,潜心著述,曾拟白居易《六帖》,纂辑佛书为《释氏六帖》,于后周显德初上之。周世宗敕付史馆,赐紫衣,仍加号明教大师。宋开宝中卒,俗寿七十四,法腊五十四。见《宋高僧传》卷七,《册府元龟》卷五二。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裴氏。
相之安阳人。
其季父二。
皆出家。
以行业致名位。
曰修进。
则尝于法华经一字一拜矣。
而犹日课观音普门支品。
今方为历下临坛大德。
曰省伦。
尝诵大悲楞严咒各一亿遍。
今方主青丘香严院。
楚始七岁。
以亲命来省二父。
而进因以薙染焉。
既登具勤学罔懈。
俱舍一宗造微臻极。
遂以圆晖疏传。
讲十许遍。
后以教门诸文。
而世之昧者用之。
多致舛谬。
乃悉类粹而区分之。
使一藏义理事实昭著效白。
而士之执笔鼓舌者。
无所疑惑。
则于天下诚。
便起晋开运二年。
至周显德元年。
成书。
总五十部。
列四百四十门。
名释氏六怗。
盖拟唐之白氏云。
进呈。
诏赐紫伽梨明教大师号。
仍以其书付史馆。
开宝中。
卒于龙兴伽蓝。
寿七十四。
腊五十四。
楚晚年自以瞽。
忏悔过曰。
吾之述作又岂免于芟夷。
佛意。
破碎法章哉。
既而复明。
议者。
以其至诚所感。
其书则枢密相国王公朴。
叙其端云。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义楚。
俗姓裴氏。
祖相州安阳人也。
楚七岁来省历下临坛大德修进。
因为出家师也。
进乃楚之诸父也。
季父省伦居香严院。
进也诵观音普门支经向十万遍。
立礼法华经。
字字各拜拜且彻部焉。
伦则青丘主宰。
禅居诵大悲佛顶俱一亿遍。
楚执柯伐木。
熏习相资。
登此近圆。
勤学不懈。
敏慧夙成。
俱舍一宗造微臻极。
遂传讲圆晖疏十许遍。
后该览大藏三遍。
乃慨儒家为佛教之文而多谬解解既谬欤事多误用。
拟白乐天六帖。
纂释氏义理文章。
庶事群品以类相从。
建其门目总括大纲。
计五十部。
随事别列四百四十门。
始从法王利见部终师子兽类部。
其间物类检括周旋。
令供笔之时必无告乏矣。
一十年中孜孜罔倦。
起晋开运二年至显德元年毕进呈。
世宗敕付史馆。
赐紫衣仍加号明教大师。
以开宝中终于龙兴伽蓝。
俗寿七十四。
法腊五十四。
楚始谋此作。
随得便书。
裒多益寡。
日居月诸郁成编录。
忽因本院门古石上有六帖二字天然分明。
睹此灵符乃知宿定。
搜今斡古笔不停缀。
时枢密相国王公朴。
为楚作序冠于编首。
今行于寰海矣。
初楚著述心亦劳止。
而双目丧明。
医工莫疗。
遂冥心忏过。
虑删碎教文裁量差脱。
如是虔虔更无间息。
再岁还明。
人谓其徵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