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若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黄连甜兮甘草苦,这些滋味许谁知。
宰官具足端严相,毕竟元无病可医。
初夏刘氏竹林小饮(1049年初夏) 北宋 · 欧阳修
春荣忽已衰,夏叶换初秀。
披荒得深蹊,扫绿荫清昼。
万竿交已耸,千亩蔚何富。
惊雷迸狂鞭,雾箨舒文绣。
虚心高自擢,劲节晚愈瘦。
虽惭桃李妖,岂愧松柏后。
川源湛新霁,林麓洗昏雾。
猗猗色可餐,滴滴翠欲溜。
况兹夏首月,景物得嘉候。
晚蝶舞新黄,孤禽弄清咮。
窥深入窗蒙,玩密爱林茂。
依依带幽涧,隐隐见孤岫。
林荪缛堪眠,野汲泠可漱。
鸣琴泻山风,高籁发仙奏。
暑却自蠲渴,心闲疑愈疚。
杯盘杂芬芳,图籍罗左右。
怡然忘簪组,释若出羁厩。
矧予怀一丘,未得解黄绶。
官事偶多闲,郊扉须屡叩。
新篁渐添林,晚笋堪荐豆。
谁邀接䍦公,有酒幸相就。
忆昔曾寻紫翠堆,转头非旧几年来。
僧檐蔓草几成树,佛座莲花半缬苔。
忽自吟边飞锡到,再从空里把山开。
江湖总是风光地,应世因缘第一回。
泗州开元寺钟铭(799年8月) 中唐 · 李翱
四言诗
维泗州开元寺遭罹水火漂焚之馀。僧澄观与其徒僧若干。复旧室居。作大钟。贞元十五年。厥功成。于是陇西李翱书辞以纪之。
八月梓人功既休,戊寅大钟成。
先时厥初,罹于天菑。
波沈火燔,既浮为薪。
既蜚为尘,澄观之功。
恢复其居,革旧而新。
环墉如陵,台殿斯严。
乃三其门,俾后勿踰。
其徒不哗,咸复其勤。
有加于初,屋室既同。
乃范乃镕,乃作大钟。
乃悬于楼,以鼓其时。
以警淮夷,非雷非霆。
铿号其声,淮夷其惊。
上天下地,弗震弗坠。
大音无斁,千僧戮力。
愿昭其绩,乃铭于石。
僧若也起慈悲,道德馨香远近知。
密绢虑泉恐伤命,薄罗笼烛怕蛾痴。
仪容淡净无谴杂,言语柔和无改移。
怜爱众生心不退,方便忍辱出家儿。
径入荒畦僻,相携支许俦。
院凉烟起翠,林净叶惊秋。
杞橘浮香细,葴莎向晚幽。
绀园淹对久,萝月已如钩。
(弘人曰::幽细似中唐)
日暮溪水绿,平楚亦苍然。
遥闻槌磬声,旋憩香林前。
一龛纳空翠,拂拂青山烟。
雪乳传素瓷,茗味冽且鲜。
上人向予笑,谓是桃花泉。
洑流贯石骨,喷沫淩通川。
连饮破五浊,孤爽如秋蝉。
忆昔游趵突,漱齿逢冰天。
归卧高岩云,去此垂廿年。
兹复酌澄洁,弥觉身心便。
禅悦何其腴,杂虑亦以蠲。
誓当犯毗尼,露窃香中莲。
满庭芳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遇仙楼酒家杨广道赵君瑞皆山后人,其乡僧号李菩萨者,人颇以为狂。尝就二人借宿,每夜客散乃从外来,卧具有闲剩则就之。不然赤地亦寝。一日天寒,杨生与之酒,僧若愧无以报主人者。晨起持碗出,同宿者闻噀酒声,少之,僧来说云,增明亭前花开矣。公等往观之。人熟其狂不信也。已而视庭中牡丹,果开两花,是后僧不复至。京师来观者车马阗咽,醉客相枕藉,酒垆为之一空。赵礼部为雷御史希颜所请,即席同予赋之,时正大四年之十月也。
妆镜韶华,牙签名品,惯看培养经年。
何年曾见,槁叶散芳妍。
知是毗耶坐客,三生梦、犹有情缘。
熏香手,融霞晕雪,来占百花前。
嫣然。
谁为笑,珠围翠绕,且共流连。
待诗中偷写,画里真传。
绣帽拥霜凝紫塞,琼肌莹,春满温泉。
新声在,梁园异事,并记玉堂仙。
按:此下原附闲闲公同赋另录
一饱忘百饥,人人尽展眉。
太平无事日,唱个啰啰哩(监院昨日设斋,若僧若行俱饱,灯笼露柱亦饱)
山居杂咏 明末清初 · 尹伸
卜宅尽北阜,南见龙蛇峰。
常疑万壑雨,声在几株松。
一磴斜其下,杳与香城通。
青苔食屦痕,往还僧若农。
欲知朝暮心,赖得数声钟。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居部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