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明琛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沙门法力。
未详何许人。
立志精苦。
念于鲁地建所居寺。
而资未易集。
因与沙弥明琛
行丐上谷。
获麻一车而反。
及空泽中野烧四至。
已处下风。
而力倦卧莫之觉。
叫憾。
良久则烟焰蓬勃矣。
力遽起举声称观。
然犹未及世音二字。
而风转焰息。
卒获安隐。
又法智。
为白衣时。
独行大泽中。
野烧四合。
度其势不可免。
乃俯伏于地。
称观世音号以待死。
久无所觉。
仰观则火已熄矣。
徐起而察之。
则见其地凡草木皆烬。
而智所在处仅容身许。
无他。
由是以知菩萨所加被也。
智之出家自此始。
又道集。
尝游寿阳西山。
遇二盗缚之树。
尽取其资。
将杀之。
集默念观世音号不已。
盗屡引刀斫。
皆不能有所伤损。
意以为神。
怖而走。
集赖以脱。
又法禅。
偶偕友山行。
遇盗焉。
禅等惟专念观音。
盗不能前。
射之弓矢辄废坠。
盗惧因投弃弓矢于地。
而归诚焉。
事具观音感应传。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法力。
未详何人。
精苦有志德。
欲于鲁郡立精舍。
而财不足。
沙弥明琛
往上谷。
乞麻一载。
将事返寺。
行空泽中忽遇野火。
车在下风无得免理。
于时法力倦眠。
比觉而火势已及。
因举声称观。
未逮世音。
应声风转火焰寻灭。
安隐而还。
又沙门法智者。
本为白衣独行大泽。
猛火四面。
一时同至自知必死。
乃合面于地称观世音。
怪无火烧。
举头看之。
一泽之草纤毫并尽。
惟智所伏仅容身耳。
因此感悟出家为道。
厉精翘勇众所先之。
又沙门道集。
于寿阳西山游行。
为二劫所得。
缚系于树将欲杀之。
惟念观世音守死而已。
劫引刀屡斫皆无伤损。
自怖而走。
集因得脱。
广传此事。
又沙门法禅等。
山行逢贼。
惟念观音。
挽弓射之。
欲放不得。
贼遂归诚投弓于地。
又不能得。
知是神人。
舍而逃走。
禅等免脱所在通传。
并魏末人。
别有观音感应传。
文事包广。
不具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