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慧主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僧诚慧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灵丘人。俗姓李。初出家于五台山,能修戒律,以方术著,不远千里而至者众。后唐庄宗同光时,京师旱,迎至洛下求雨,祷祝数旬,略无征应,惧而遁去。卒年八十,赐号法雨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李氏。蔚州灵丘人。父母尝为五台之游。共即文殊像前。祷之而生。后真容殿释法润。睹其俊秀。于是劝之出家。而落发登具焉。慧学间经论。性嗜林泉。王子寺沙门湛崇等。久餐令闻。愿挹清规。因相与请为寺主。莅事之暇。转华严经数盈百部。时克用以节度使。据并门。梁太祖。方受唐禅。干戈相寻。中原涂炭。先是克用。与慧有旧。会中流矢。创不时发。念欲见慧。以道衷曲。且托之祈福。慧至。克用躬拜。号之国师焉。庄宗即位。诏赐紫衣。仍赐号。固辞。同光三年十二月。嘱累门人廷圭曰。吾化缘已毕。请自此辞。各宜进道。理无相代。言讫入丈室。右胁而终。寿五十。腊三十。上闻哀悼。丧事遣内侍监护。赐祭三日。阇维收舍利五色。起塔。谥曰法雨。塔号慈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诚慧。
元礼之宗盟祖派。
蔚州灵丘之故邑。
父母深信注意清凉。
因瞻大圣之容。
乃乞兴邦之子。
既而有孕。
遂诞贤童。
才当丱年器𠏉天假。
自诣台山永为佛子。
时真容殿释法顺睹其俊哲。
化以苦空。
劝舍俗衣令披法服。
暨登具足尤习毗尼。
自后孤游溪谷多处林泉。
有王子寺僧湛崇等。
请居兹寺。
慧主任之。
馀暇内外典教靡舍斯须。
供赡精严非不勤恪。
恒转华严经数盈百部。
每至卷终恳发愿曰。
以我捧经之手。
救彼苦恼之人。
而属武皇与梁太祖日寻干戈中原未定。
武皇中流矢。
创痛楚难任。
思忆慧师翘想焚香。
痛苦乃息遥飞雁帛远达鸡园。
命下重峦迎归丹阙。
武皇躬拜感谢慈悲。
便号国师矣。
后乞归本寺。
金峰显耀玉树相依。
九州之珍宝皆来。
百寺之楼台普建。
庄宗即位诏赐紫衣。
次宣师号。
慧坚不受。
帝复宣。
厥后再朝天阙更极显荣。
受恩一月却返五台。
同光三年乙酉岁十二月。
嘱累门人廷圭曰。
吾今化缘将毕。
为吾进遗表达于宸听。
宜各努力理无相代。
言讫入丈室右胁而终也。
俗龄五十。
僧腊三十。
帝闻恻怆。
遣高品监护丧筵。
仍敕赐祭三朝。
火烬五色骨存。
收取舍利而起塔焉。
谥曰法雨塔曰慈云也。
释慧宗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慧宗,宇灵乐,姓赵氏,澧人也。
幼孤,依叔抚立。
年十八,礼龙潭智弘祝发。
闻密云开法金粟,乃从之圆具,授以万法归一语,参之期月,服膺拳拳。
既而密迁天童,慧居小北河,锄园种蔬,每于青烟数点,绿菜一畦,举锸芸芸,别有会心。
一日,扶锄矗立,僵然定去,寮侣寻至,唤曰:如此作么生?
慧举锄喝曰:非汝境界。
即说偈呈密,云:“我生真面月,处处不会藏。
塞满虚空界,随缘自主张。
”密曰:“所主张者何?
”慧曰:“棒下无生忍,当仁不让师。
”密连棒之,退而有省。
偶值修筑,众多疾病,慧主药寮,凡经治无不立愈,遂号“灵药”。
一日,密拈梅一枝,与慧,慧掷之曰:“莫惑人。
”喝之,因作偈曰:“东南岭下一枝梅,叶落枝枯切莫推。
九九逢春寒艳发,也应令汝摘花魁。
”慧礼谢之。
已而负笈远游,遍迹名胜,及返滇席五华,复开石屏之天宁、宁州之海镜,且重修灵照。
康熙壬寅,更创富民九峰山之西华寺,法席逾盛,道声益弘。
至庚戌四月二十八日示寂,先三日上堂垂语云:“人世无常,终当有尽。
吾道从虚,体寂为真。
”又别众偈云:“东倒西歪,世人难猜。
了无一法,何必安排?
”语方竟,侍僧报曰:“侍者心安。
已坐化矣。
”慧曰:“何太忙。
”掷杖而逝。
得年六十六,腊四十,塔于九峰之阳,有语录数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悟春,字流长。
姓金氏,监利人。
幼为江陵庄王寺僧,得具万善寺。
长游洛伽峨湄,皆穷其胜,不以艰阻见止。
后归焦山,遍读三藏经论律仪,皆通大义。
咸丰三年春二月,粤寇东下,陷金陵镇江维扬,所过残灭。
雠视二教,梵宇道观,焚荡无遗。
焦山环向三郡,中江而立,扼长江之嗌,用兵者所必争。
三郡既陷,知寇当来,乃议一往探之。
了然、悟春遂相携入城,见寇酋罗大刚,陈说利害。
大刚故鄂人,悟春操鄂音,感以乡谊。
然大刚貌绝狞恶,遍体黑毛,常裸身入阵,被发覆面,以口衔刀,人莫敢近。
及觏两僧,清辩哀颜,悯怀戚戚,亦为之动,竟允其请,书纸悬寺门,禁止践踏。
而金山北固已相继燬灭,烟燄霄举,火光彻夜照江中。
人声叩呼,水波若沸。
了然但与诸弟子默念佛号,祷求护佑而已。
凡涤者,字漱波,丹徒王氏子。
依松寥阁秋岩出家。
首发守山之议,有日记纪事甚详。
性节俭,能储所入,以资兴复,尽改旧观。
凡超为海神庵主。
木森为别峰主。
圣举为香林主
了因、净因同居水晶庵,净因后至金山,规复江天寺,终于副寺。
超尘、一诚、智林、明道皆随侍了然,分司执事山中。
彝鼎法物,尤为寇所欣羡,尝拥众入山,即询周鼎漠炉、伏波铜鼓安在,幸寺僧薶藏,卒保无恙。
了然亦终于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