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庆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月谷,号梅庵,富民永安庄人,岩栖(释庆有)弟子。
同治、光绪年间接岩栖法师住持昆明华亭寺。
有《梅庵诗草》一卷,收入《云南丛书》。
释道温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三
道温俗姓皇甫,安定朝那人,师事远公,入宋,至大始初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生皇甫氏。
玄晏先生之后也。
事庐山远公长安什公。
住襄阳檀溪寺。
善大乘诸经。
樊沔间。
师宗之。
吴国张邵填襄阳。
子敷尝听温讲还。
邵问温何如。
敷曰。
义解足以析微。
道心莫之能测。
邵躬往候之。
后从容谓曰。
法师如不弃。
当处以别驾。
温即日引去。
曰彼且桎桔我矣。
邵叹恨。
孝武建初中。
自江陵诏至京师。
止中兴寺。
大明中。
诏为都邑僧主。
四年皇太后。
造普贤像成。
就寺斋房庆赞。
感应真之瑞。
赐钱五十万。
诏辟斋房。
为天安寺。
太始中殁。
寿六十五 有沙门僧庆
善三论。
惠定善涅槃毗昙。
僧嵩者亦以能讲授闻。
但莫年邪执。
死时舌本先烂云。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道温。
姓皇甫。
安定朝那人。
高士谧之后也。
少好琴书事亲以孝闻。
年十六入庐山依远公受学。
后游长安复师童寿。
元嘉中还止襄阳檀溪寺。
善大乘经兼明数论。
樊邓学徒并师之。
时吴国张邵镇襄阳。
子敷随之。
敷听温讲还。
邵问。
温何如。
敷曰。
义解足以析微。
道心未易可测。
邵躬往候之。
方挹其神俊。
后从容谓曰。
法师傥能还俗当以别驾相处。
温曰。
檀越乃以桎梏诱人。
即日辞往江陵。
邵追之不及叹恨。
孝建初被敕下都止中兴寺。
大明中敕为都邑僧主。
路昭皇太后大明四年十月八日造普贤像成。
于中兴禅房设斋。
所请凡二百僧。
列名同集。
人数已定。
于时寺既新构严卫甚肃。
忽有一僧。
晚来就座风容都雅。
举堂嘱目。
与斋主共语百馀许言。
忽不复见。
检问防门。
咸言不见出入。
众乃悟其神人。
温时既为僧主。
乃列言秣陵白。
皇太后睿鉴冲明圣符幽洽。
涤思净场研衿至境。
固以声藻宸内事虚梵表。
乃创思镕斲栖写神华。
摸造普贤来仪盛像。
宝倾宙珍妙尽天饰。
所设斋讲讫今月八日。
䞋会有限名簿素定。
引次就席数无盈减。
转经明半景及昆吾。
忽睹异僧预于座内。
容止端严气貌秀发。
举众惊嗟莫有识者。
斋主问曰。
上人何名。
答曰。
名慧明。
住何寺。
答云来自天安。
言对之间倏然不见。
阖席悚愧。
遍筵肃虑。
以为明祥所贲幽应攸阐。
紫山可觌华台不远。
盖闻至诚所感还景移纬。
澄心所殉发石开泉。
况帝德涵运皇功懋洽。
仁洞乾遐理畅冥外。
故上王盛士。
剋表大明之朝。
劝发妙身。
躬见龙飞之室。
适若因陛下慧烛海隅明华日月。
故以慧明为人名。
继天兴祚。
式垂无疆。
故以天安为寺称。
神基弥远道政方凝。
九服咸太万寓齐悦。
谨列言属县以显天休。
县即言郡。
时京兆尹孔灵符以事表闻。
诏仍改禅房为天安寺。
以旌瑞焉。
温后累当讲任。
禀味之宾填委相属。
精勤导物数感神异。
帝悦之。
赐钱五十万。
时人为之语曰。
帝主倾财温公率则。
上天怀感神灵降德。
宋太始初卒。
春秋六十有九。
时中兴寺复有僧庆慧定僧嵩。
并以义学显誉。
庆善三论为时学所宗。
定善涅槃及毗昙。
亦数当元匠。
嵩亦兼明数论。
末年僻执谓佛不应常住。
临终之日舌本先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