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慧空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1—974 俗姓翁,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初于本州出家。
后唐明宗天成中至杭州,后往天台山嗣天台德韶。
出山后初住越州清泰院,后住杭州报恩院。
署正觉慧空禅师
宋高僧传》卷二八、《景德传灯录》卷二六有传,后书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永安(九一一~九七四),俗姓翁,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住杭州报恩寺。太祖开宝七年卒,年六十四。《宋高僧传》卷二八有传。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翁氏。温州永嘉人。少闻同郡汇征大师与乐安孙合相往来。因投之出家。然征性高伉。每事之者。多以不合去而安曲尽无所忤。侪类叹以为难及。唐天成间。随侍至钱唐。俄遁之隐僻。行头陀法。既又入闽。参扣禅指。然皆以盗贼扰攘。道路梗涩而止。乃依国师韶公于天台。尽遣群滞。寻归省。征咄之曰。弃背孝养。罪何容贷。今幸来归。还有裨补前咎计否。安跪而对曰。从来无事用以塞责。征首肯之。吴越国王钱氏。召居报恩寺。并署禅师号。仍合华严李论于经。而募人彫板。得檀施。皆培植二田。略无储畜。实纳子之脩洁者也。开宝七年终。春秋六十四。法腊四十四。阇维舌根累煅不坏。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水安。姓翁氏。温州永嘉人也。少岁淳厚黄中通理。遇同郡汇征大师凤鸣越峤玉莹蓝田穫落文心沈潜学奥。以其出乐安孙合拾遗之门也。而有慕上之心。往拜而乞度。然征性高岸而寡合。而安事之也曲从若环。盖哀其幼知择师耳。天成中随侍出杭。俄有从十二头陀之意。潜逃欲登闽岭参问禅宗。属封彊艰棘。却回结庵于天台。后遇韶禅师法集顿遣群疑。重来礼征。咄之曰。弃背孝养。尔自速辜。遗行于斯。还有裨补前咎计否。安跪对曰。从来无事请用塞责。征肯颔之。汉南国王钱氏召居报恩寺。署号禅师焉。乃以华严李论为会要。因将合经。募人雕板印而施行。每有檀施罕闻储畜。回舍二田矣。以开宝甲戌岁终而焚之。其舌存焉。累投火锻色虽同乎炽炭。寒则柔弱。今藏普贤道场中。春秋六十四。法腊四十四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程氏。其先广平人。今占籍京兆之盩庢。母高氏。夜梦佛。有妊。七岁薙落。十八诵法华通大义。三十誓建多宝佛塔。用工之际。玄宗梦见楚金字于虚空中。诘朝遣使召问。乃为成之。且增其级。又于翠微悟真二寺。各建一塔曰吾他日必栖遁于此。乾元二年七月七日。右胁而逝。春秋六十二。法腊三十七。贞元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左街功德开府邠国公窦文场奏。千福寺楚金。是臣得戒和尚。天宝初。为国建多宝塔。置法华道场。经今六十馀年。僧等六时礼诵。经声不绝。已历四朝。未蒙旌德。奉诏谥大圆禅师。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楚金。
程氏之子。
本广平郡今为京兆之盩厔人也。
母高氏夜梦诸佛。
因而妊焉。
生实法王之子也。
行素颜玉神和气清。
七岁讽法华。
十八通其义。
三十构塔曰多宝。
四十入帝梦于九重。
玄宗睹法名下见金字。
诘朝使问罔不有孚。
于时声腾京辇。
遂慕人构塔。
累级而成。
有同反掌。
尝于翠微悟真扪萝灵趾。
乃曰。
此吾栖遁之所。
遂奏两寺各建一塔。
咸以多宝为名。
此外吟咏妙经六千馀遍。
宝树之下髣髴见于分身。
灵山之中依俙觌于三变。
心无所得舌流甘露。
瑞鸟金碧栖于手中。
天乐清泠奏于空际。
凡诸休应皆不有之。
乃曰。
法象王之法驾。
回人主之宸眷。
承明三入扬法六宫。
后妃长跪于御筵天华分散而不著。
明皇题额肃宗赐幡。
岂荣冠于一时。
亦庶几于佛在也。
以乾元二年七月七日子时右胁示灭焉。
薪尽火灭雪颜如在。
昭乎上生于安养之国矣。
春秋六十二。
法腊三十七。
天子悯焉。
中使吊焉。
敕骠骑大将军朱光晖监护。
即以其法葬于城西龙首原法华兰若塔之。
初金髫年写法华经。
不衣缣缯。
寒加艾纳而已。
弟子慧空法岸浩然皆随象王之子也。
紫阁峰草堂寺飞锡碑文。
吴通微书。
至贞元十三年四月十三日。
左街功德使开府邠国公窦文场奏。
千福寺先师楚金是臣和尚。
于天宝初为国建多宝塔置法华道场。
经今六十馀祀。
僧等六时礼念经声不断。
以历四朝未蒙旌德。
敕谥大圆禅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