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登师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9 首
谁谓元戎幕,今同长者家。
一音闻说法,五叶见开花。
久住生车耳,因闲长道牙。
方期注金策,休梦赤城霞(宋林表民《天台续集别编》卷一)
登师利寺文殊阁 北宋 · 宋祁
七言律诗
宝梯斜级上盘空,千里亭皋一眺穷。
翠柰自生经苑地,萎花时堕佛天风。
桥横颍岸淙幽碧,日下嵩云插倒红。
暂涤六尘凭槛久,可嗟归御太匆匆。
余生多艰,劳筋苦志,颠顿万状。
少不知学,意谓约可使丰,穷可使通,未免有出分之想。
登师门,日夕讲贯,浸灌之久,始悟昨非,且得动心忍性之力。
䌷绎《大易》致命遂志之旨,谓命者一定而不可易,一以委之,而从吾所好,因作赋以自述。
其辞曰:
猗惟皇之降衷,曾靡间于贤愚。
既均赋于四端,又何别于锱铢。
乃天命之流行,凡有生而与俱。
苦禀气之不齐,未免乎分量之拘。
匪亨塞之为异,则厚薄之有殊。
亨匪出于人谋,塞亦根乎厥初。
薄岂使人不足,厚岂欲其有馀。
繇分定之故尔,人力讵能加损诸!
伟哲人之秉灵,合天人而为一。
顺造物之自然,于吾心而罔窒。
虽有通而有否,与或得而或失。
盖先定于冥默,岂变迁于此日。
达则行于当世,穷则安于一室。
知在天之靡常,恃修为之可必。
不以宽而舒徐,不以窘而迫怵。
虽素乎贫贱患难,尝日怵而心逸。
不可倖者一以付之,所当尽者未尝或失。
苐从吾之所好,匪避劳而趋佚。
既无入而不得,动每见于逢吉。
彼昏庸之弗明,常陨穫于所疑。
凡一定之天命,谓可胜以人为。
动欲任乎智力,谓祸福之可移。
曷于理以弗察,根厥命之不知。
既行险以侥倖,遂倒行而逆施。
稽有命之前训,岂圣贤之我欺!
羌醉生而梦死,奚止乎小黠大痴。
慨吾生之多艰,自青阳而已困。
意利达之可营,冀鹏图之一奋。
何所向以背驰,既中途之颠顿。
当利害之相形,尚胸中之交战。
幸天诱其懦衷,就师门而学问。
承教戒以非一,希遁世而无闷。
虽志苦以筋劳,敢人尤而天怨?
中既有以自信,外虽荣而不愿。
誓将以此而终吾生,又何有乎遗恨。
辞曰:富贵浮云,吾何求兮。
从吾所好,圣门游兮。
瓶储不继,亦忘忧兮。
处困而亨,乐林丘兮。
彼窘室庐,山为囚兮。
此顺天命,心休休兮。
① 咸淳壬申作,阅故书偶见之,追感昔日宾閤陪从之旧,不忍删去。凄然恨名节之难保,而叹时偶之难遇也
走也晚闻道,曳裾登师门。
师门岌数仞,冠佩何訚訚。
拂拭长光贾,吹嘘怜苦辛。
永言一饭报,眷然清渭滨。
燕飞认巢稳,马瘦思草春。
何当入钧播,坱圠知无垠。
功归再造金瓯好,岁已三登玉烛调。
昨是倚筇平地看,一如石壁望松寥(原注:盖用太白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之句,一时人称其善于押韵,自此登师宪之门云。)
按: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中
落日下前峰,轻烟生远林。
云霞媚馀姿,松柏澹清阴。
振策纵幽步,披榛陟层岑。
槿花篱上明,莎鸡草间吟。
凉风自西来,飗飗吹我襟。
荣华龙几时,摇落方自冷。
逝川无停波,急弦有哀音。
顾瞻望四方,怅焉愁思深。
万历戊午五月十三日。白沙李相公卒于北青谪所。其年八月。归葬抱川之辛向原。返几筵于东冈旧庐。维时廷龟待罪郊外。既以数行文字。表公之墓颜。又以一千三百馀言为文。哭以祭之。粤十二年己巳。以太学士张公维之状。叙而铭之。其叙曰。公讳恒福。字子常。其始有李谒平者。以沙梁部大人。拥立罗祖。为佐命元功。遂为鸡林大姓。至丽有讳齐贤。谥文忠公。世称益斋先生。入我朝。讳延孙。工曹参判。生讳崇寿。佥知中枢府事。生讳成茂。安东判官赠吏曹判书。生讳礼臣。进士赠左赞成。生讳梦亮。议政府右参赞赠领议政。即公考也。历仕三朝。以清俭节孝闻。娶全州崔氏县监崙之女。讷轩李公思钧之外孙也。生公于嘉靖丙辰。始生不啼。家人异而举之。甫数期。岐嶷出凡。沈默寡笑语。识者已知其伟器。八岁。参赞公命以剑琴作骈句。公应声对曰。剑有丈夫气。琴藏千古音。闻者吐舌。九岁。参赞公弃世。公执丧如成人。蔬食终三年。十四五。已疏财喜施。负气谊。不事细行曲谨。尝着新襦。人有衣弊者。见而欲之。公即解与之。归白大夫人曰。不忍见人寒而惜一衣也。善角抵喜蹴跼。会大街分曹贾勇。诸少年莫敢捋。大夫人闻而切责。公泣受教。即其日已之。折节读书。痛自检束。崔夫人卒。秉礼愈刻苦。啜粥庐墓。毁几灭性。服除。游学宫屡魁轮制。声名蔼郁。权相国辙闻之。归以孙女。庚辰。擢文科。补槐院正字。选史局检阅。宣庙将讲纲目。命预拣才臣可备顾问者。栗谷李文成公举公等五人。赐内藏纲目一帙。且命勿烦以事。寻赐长暇读书。选入玉堂为正字。论李泼交结汝立状。大忤当路。引疾三告。宣庙教曰。李某不可离玉堂。其辞章勿入。自博士移授奉教。升典籍正言。用荐拜吏曹佐郎知制教。历修撰、正言校理。复入天曹为正郎。己丑逆狱。公为问事郎厅。敏捷如飞。辩给如神。宣庙亟称高才高才。每事必呼公名。他僚拱手耸观。但啧啧叹。每大臣议谳。公周旋其间。多所平反。升应教荐检详舍人。庚寅。录功以问事劳。锡推忠奋义平难功臣之号。升典翰。尝入筵。宣庙呼公前。说鞫狱时事。亹亹不已。俄命准秩升直提学。又特加通政。进同副承旨。将以大用也。魁文臣庭试。赐厩马。辛卯。递为户曹参议。莅任阅月。事以办治。库藏充牣。判书尹公斗寿曰。不料文翰士能治钱谷乃尔。真通才也。孽臣洪汝谆谋捏松江郑公澈。一代士类。流窜殆尽。仍榜示松江罪目。揭于朝堂。谓公以承旨缓于奉行劾罢。夏。叙拜承旨。逞憾者搆公又甚。将置重辟。会李公元翼为都宪。力救乃止。序升都承旨。壬辰。贼报至。公夙夜在公。誓以身殉节。衙退处外舍。禁无以家事关我。病妾求一面诀。不许。去邠日。天雨夜黑。百僚未集。中殿独与女侍数十人。步出仁和门。公执烛前导。是夜车驾渡临津。担夫皆散。公步泥淖中召集。扈行三更达东坡驿。召公入侍。且趣召大臣及尹斗寿问计。公首言我国兵力无以当此贼。唯有西赴乞援天朝耳。上曰。予意本如此。到松京。特升公吏曹参判。封鳌城君。命护王子。先诣平壤。又教曰。予素知寅城府院君郑澈。有忠孝大节。其令与卿等同护王子。驾至平壤。教曰。李某志虑贞亮。宜升擢委以重任。俄拜刑曹判书、大司宪。与汉阴李公德馨入对。更请亟奏天朝。又建请三调度管军兴。以济天兵粮饷。再造之业。实基于此。拜兵曹判书弘文馆提学、知经筵、春秋馆、同知成均馆事、世子左副宾客。临津失守。群议请幸咸兴。公与尹相斗寿言此城不可守。则当幸宁边。若一踰北岭。便隔上国。更何望乎。贼逼浿水。汉阴请乘船。见贼将玄苏、调信谋缓兵。事若不谐。暗带勇士。斩二酋来。公止之曰。堂堂国家。岂可行盗贼谋计。遂已。驾到宁边。公请赴辽东求援。汉阴亦请自往。沈公忠谦言李某方判中兵。不可去。遂遣德馨。公送至西门。解骖与之曰。兵不出。君当索我于重获。汉阴曰。兵不出。吾当弃骨于卢龙。闻者易容。江滩军溃。宣庙夜召群臣议内。附教曰。父子同渡鸭水。国事无可为。世子宜奉庙社主分往。予带若于臣僚入义州。从予者谁。群臣莫对公泣曰。臣既无父母。又无疾病请从。上动色。次博川。平壤陷报至。促驾夜发。扈臣多道亡。会天雨晦暝。公虑有仓卒。疾驱先导。上益重之。至定州。公请住数日以待贼报。先发一使。慰谕义州父老。且移咨辽广。备陈贼势。皆从之。至义州。人民惊散。公请修扫公廨。示久驻意。数日稍稍还集。得成行宫模样。公又言汉南诸路。必谓车驾已渡辽。煽动思乱。宜急发使。谕以起兵勤王。自此朝廷命令。得通于湖岭。官军义兵。颇修奔问。国势赖振。时辽左讹言。谓我导倭入寇天朝。兵部遣黄应旸来觇。始甚疑之。公在京时已虑及此。自赍辛卯倭酋慢书以来。及是示之。黄见书扣膺大痛曰。贵国为中朝递被兵祸。反受恶名。归报石尚书。痛陈实状。东援之议始决。天将祖承训将三千兵先至。朝廷倚之。公独言祖将躁而无谋。军必败。俄进兵平壤果败遁。反诬我助倭。公请遣大臣陈辨。且请催发大兵。提督李如松克复平壤。京城贼亦退。公力请回銮。十月车驾还京。百官虽依墙壁。而军情倚公为重。行人司宪奉敕来。公为远接使。迓于中途。天朝敕谕世子进理全庆军务。公以大司马辞傧任。陪世子南行。湖西逆贼宋儒真反。诸官欲奉世子上京以避贼。公上劄曰。鹤驾南下。民皆引领。今因潢池小丑。未有召命。颠倒西上。非计也。宜宣布德意。率励士众。速图讨灭。无贻君父之忧也。贼既平。株连者械系相属。公启言逆贼非如鸟兽鱼鳖处处恒产之物。岂有若是之多乎。闻者韪之。乙未。吏曹判书兼两馆大提学。天朝遣使册封日本。副使杨方亨愿得公为接伴。上许之。辞朝解东铨文柄。拜右参赞。方亨敬礼公曰。东国有人。丁酉。复拜中兵。杨经理领大兵东行。要见户、兵、工判书。公逆于九连城。应对周敏。经理嘉奖。公凡五长兵部。内抒国难。外应天将。才略中机宜。沛然有馀地。铨注公明。武弁弹冠相庆。恒畜万匹布以应需用。经理遇难事。必称李尚书。赞画丁应泰构诬我国。上奏参劾。宣庙震惊。闭閤不视事。群议大臣当往陈辨。首相柳公成龙不即请行。宣庙特拜公右议政。为陈奏正使。余为副使。疾驰进奏。皇帝并下应泰疏。命五府、六部、九卿、科道一并看议来说。公与一行诸官。日诣东阁。操文陈说。辞语剀切。多官耸叹。覆奏痛湔国耻。皇帝命革丁应泰职。为民回籍。赐国王敕奖谕。宣庙大悦。锡土田臧获。时议政柳相成龙主和。公上章自劾。以为曾赞和议。不敢倖免。遂引疾。章十四上乃递。宣庙教曰。与人同事。终乃反覆者。李某之罪人也。庚子。拜都体察都元帅。宣抚湖岭诸路。上安民防海十六策。夏。以领相召还。奉懿仁王后丧诣山陵。宫人夜半失火。烧灵幄。公指授礼官。襄事如仪。不爽毫发。建酋通书请和。公曰。此奴受爵天朝。本国义无私交。且必为后日忧。请谢绝其使。宣庙命录扈从功。以公为元勋。公上劄固辞。宣庙谕以孤忠劲节。实祖宗之忠臣。赐忠勤贞亮竭诚效节协策扈圣功臣之号。壬寅。奸臣嗾郑仁弘。使其徒文景虎上疏。谓成牛溪浑构杀崔永庆。交章请罪。公闻而瞿然。上劄极陈。以为崔永庆之被逮也。成牛溪在坡州。移书力救之。景虎之疏。构也非实。状劄未上。奸人承柄臣指。上疏击公。谓公郑澈之党。公遂引告。七上章乃免。公虽去位。宣庙礼遇不衰。大事必咨。甲辰。因上劄极论阙失。岛酋义智。诈械二死囚。称壬辰犯陵贼。来献求和。公欲诛之境上。柳永庆欲自功誇诩。力请讯问。竟无所得。有金稽者受嗾。疏请追封德兴大院君。上下其事。公议曰。此事行之者。哀、安、桓、灵。非之者。周、程、张、朱。群议乃定。临海君年最长。居地逼。家聚无赖。会盗杀宰臣柳熙绪。捕盗大将边良杰。以穷治其狱坐谪。首相李公德馨疏救。忤旨罢相。公代为领议政。上劄累辞曰。良杰之谪。臣实心伤之。特未及言耳。德馨即已言之臣。臣即未言之德馨。章八上乃递相。戊申。乐祸之辈。煽讹飞钳。中外疑惑。仁弘之疏入矣。光海袭位积疑又甚。集兵卫阙宫门。当昼不开。三司将密启临海不轨状。谏长来问于公。公曰。服丧王子。形迹未著。胡遽寘辟其人。然公言而亦不能止。狱将具。公与首相李公元翼。力陈全恩之意。临海遂窜乔桐。言者目为护逆。遂为搢绅间祸本。山陵既卜。奇自献得妖术欲改之。公上劄痛陈。四月。拜左相兼都体察使。三司请诛临海。公执前议。郑仁弘上劄攻之。公亦再上劄乞解。不许。仁弘上疏。诋先正晦斋、退溪不当祀文庙。太学诸生。上书讼辨。仍削仁弘儒籍。其徒朴汝梁诉之。光海命禁锢首倡儒。多士捲堂去。公闻而愕曰。亡国之举也。再上劄陈之。仁弘一队大衔公。乃以体府兵权太重之说。必欲陷之死。公又乞免。辞甚危迫。章凡二十上。犹不许。壬子。金直哉狱起。公侃侃守正。随事匡救。诗人权韠。坐诗语逮系。公离席泣谏。竟不从。术士李懿信疏请迁都。公独献议。破其妖说。事遂已。癸丑。凶徒阴訹死囚朴应犀上变告。延兴府院君金悌男。诬以谋逆。阖门被杀。武人郑浃。辞连逮系。公以曾荐浃边倅。出郭待罪。使者三辈宣召参鞫。永昌大君。甫八岁。三司指为逆魁。交章请诛。政府独不廷请。群小磨牙。祸且不测。有二宰臣连夜造公所。胁以祸福。公曰。我受先朝厚恩位台鼎。岂忍屈志负君。自亏名义。两司长官扬言于鞫厅榻前曰。群议以大臣不伏閤为非。不敢不告。公退出。汉阴随出曰。廷议至此。吾辈当先及祸。子将如何。公曰。礼云内乱不与焉。何必为永昌死也。若止出置城外。我当屈意从之。必如三司之议。不得不立异。首相汉阴。遂会百僚。以本仁断义。出置阙外为辞。柄臣大望掌令郑造、尹讱。遂发废母之论。公曰。吾得死所矣。为永昌死则伤勇。为母后不死则伤义。今人诬引春秋。我当引经据义。段段攻破。进一劄。仍及永昌不可加罪之意也。是夕至第。不解朝衣。坐外廊瞠视不语。子弟问故。公曰。三纲灭矣。我以大臣。宁惜馀命。大司宪崔有源来见公。公曰。万代瞻仰。在此一举。有源素敬公乃定议。与李志完、金止男。贰于造、讱。其论之未即行。公之力也。公具劄将进。郑浃就服。献纳柳活劾公误荐请罢。公即日一奴鞚马出东门。僦居东郊。大肆志于坟典。暇则倘徉山溪间。疏粝不给。晏如也。台官累启削黜。只递相。拜西枢。仁弘疏请加罪。不报。丁巳冬。废后之论已定。公忼慨不食。忽大雷撼屋。公曰。天其戒告之矣。俄而。枢府郎来收议。公方病扶起。奋笔书曰。谁为殿下画此计者。非尧舜不陈古之明训。虞舜不幸。顽父嚚母。常欲杀舜。浚井涂廪。危逆极矣。号泣怨慕。不见其有不是处。诚以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故春秋子无雠母之义。况为伋也妻者。是为白也母。诚孝之重。夫焉有间。今当以孝治国家。一邦之内。将有渐化之望。此言奚为至于黈纩之下哉。为今之道。体舜之德。克谐以孝。烝烝乂。回怒为慈。愚臣之望也。议至。见者泣下。邸吏草公议。手战不能定笔。三司请绝边围篱安置。凡四易配所。将配三水。命窜北青。戊午正月到配。五月感疾。梦宣庙宣召。既悟。叹曰。吾其不久乎。闻奴酋犯辽广。我兵不赴援。涕下曰。国其不竞矣。粤二日卒。春秋六十三。公尝谓家人曰。我以大臣获此恩谴。死勿以朝衣敛。只用深衣大带。是岁八月四日。窆公于抱川先兆。远近承讣会哭者。守宰边将持赗赴吊者。士夫之操文酹奠者。不记其数。或有不相识而千里来哭者。北青暨抱川诸生。建祠宇俎豆之。时议禁之而终不止。讣闻。光海命复爵礼葬。中外闻者。莫不悲痛涕洟。至有失声哭者。公孝友敦睦。出于至性。居家处行。迥出古人。少悦一妓颇溺情。忽念留恋害心。会诸友为诗以绝之。自后一切不近声色。立朝四十年。出入将相。累登勋籍。而家无甔石。朝廷党比相倾。世无完人。以公一意扶正。故或未免标榜。而公自超然特立于是非之外。为文章。以气为主。以俊逸为宗。意到立成。若不构思而自出机杼。语多惊人。人得片言只字。多藏去以为珍。疏奏骎骎两京。笔法尤豪有法。少时汎滥诸家。既博通其义。又不肯竟。晚喜濂洛群书。亦不规规于笺注之末。既静居沈潜。益有自得之趣。尝著涵养铭、耻辱、书床、养夜、戒昼警夕五箴书诸壁。其自治之功又然也。所著诗文若干卷、朝天唱酬录一卷、奏议启辞各二卷、四礼训蒙一卷、鲁史零言十五卷行于世。少号弼云。晚号白沙。太常议易名之典。赐谥曰文忠公。公娶都元帅权慄女。生二男一女。长曰星男。次曰井男。壬子司马。皆仕为郡守。女适士人尹仁沃。侧室生二男二女。曰奎男。癸丑司马。次箕男。女适学官权侙。一女幼。星男初娶判书权徵女。生一女一男。女适进士崔煜。男时中。继娶判官金季男女。生三男四女。女适士人李廷焕。次适士人南斗相。男时挺。馀皆幼。井男娶参议尹顗女。生一男一女。男时术。女适士人郑知和。奎男生三男一女。男时行。馀幼。箕男生三男二女。皆幼。噫。公光明之表。简洁之操。如祥云瑞日。人得而睹之。柱天高勋。忠孝大节。经济之业。正大之论。为国家蓍龟。为士林冠冕。旂常纪之。太史书之。声名溢于华夏。德泽在于斯民。奚待余寂寞腐语。方可揄扬。顾余与公风期契许三十馀年。始为郎中为僚相与周旋左右于庙朝之间。平居但见言笑怡怡。一团春和。至大议论大是非。毅然壁立。万牛不可回。既又同膺使命于危难之日。癸丑之祸。我遭缧绁。公又罢相。至于戊午。公先谪北。我逐郊外。其艰难险阻与夫道途羁旅。闲居散适之际。游从最久。其豪风爽气。杰句清谈。随遇溢发。使人惊倒。盖有独契而钦叹者。试记其一二。公之在芦村。余携儿明汉。佩酒往访。则公欣然迎谓曰。吾欲赏道峰川石。未有会心人。君适至矣。仍以道巾芒鞋。骑驴而去。历遍诸胜。同宿枕流堂。三更月上。余方困卧。公蹴余曰。月色如许。何睡耶。携出川上。忽愀然不语。仰天长吁。使明汉诵出师表。又诵赤壁赋。飘然有羽化登仙之想。逮丁巳冬。凶论益张。请废之疏。四面而起。陈好善、全滢等请先诛公及余。余匹马晓出城。访公于东冈曰。火色甚急。吾等当先见收矣。今日之事。异议者死。不议者不至于死。吾受禄在职。理难得免。公既去朝。病不收议。例也。公掀髯笑曰。死生命也。且上必不能办杀吾等。或南或北。不相远则幸矣。余知公意决。口号短律赠公。有斜阳数行泪。立马穆陵村之句。公曰。以此为诀足矣。遂握手而别。居数日而公之议上。粤一月而公谪矣。此皆状中所不载。而独余知之。故并记之。风流文采。宛然如昨日。而公之墓树。已可材矣。俯仰人世。安得复见斯人。呜呼。不得复见斯人也。铭曰。
沙梁千载,益斋倡业。
聚精降灵,公又挺立。
我公之生,天具众美。
旷乎拔俗,粹然离滓。
威凤之祥,兼金之贵。
绝人才猷,盖世豪气。
镇物之量,凝远之姿。
海不可穷,山不可移。
爰自释褐,望若神仙。
维时宣庙,励精求贤。
谓公见晚,暇以读书。
一部纲目,汝其佐予。
盛之玉堂,不役以吏。
遇事刃发,亦公暂试。
运属艰虞,擢公中兵。
只手扶天,黄道重明。
中兴伟烈,卓冠今昔。
万务盈前,谈笑扫却。
如云过空,不留一氛。
乃主文盟,乃登师垣。
入焕皇猷,出宣戎略。
乃秉国钧,仪刑百辟。
国有大礼,时有大议。
公一言决,引经传义。
遇坎则止,不俟终日。
弊屣万钟,萧然衡泌。
事又大谬,天纪沦夷。
公虽遁荒,为国喑噫。
其言卓卓,立万世极。
群凶鼓吻,累公于北。
穷谷奔波,争先迎见。
走卒何知,愿识公面。
公安于谪,视世秕糠。
钧天无人,帝遣巫阳。
公去翩然,若有所期。
骑龙上天,谁得以羁。
适来时也,适去天也。
世之荣辱,公何与焉。
维兹正气,日揭星明。
不昧千秋,凛凛犹生。
清泉何淙潺,白石何盘纡。
先生六十味道腴,颊端新拈白髭须。
貌之玉立微有躯,双肩山耸步复趋。
枕流坐石乐有馀,谈说仁义颜非迂。
忆昔一载登师门,寒厅聚首十一人。
二三子者章与秦,题难韵险蓺毕陈,各脱束缚愁难驯。
我成数蓺甫及晨,颇耻刻烛来宵分。
就中数子业最醇,乃独誉我称能文。
风狂雪暗短景臻,作诗送别迈等伦。
我惭贫贱敬未伸,十载念此空衔恩。
先生五子一子才,早掇芹藻身犹孩。
作诗曹谢赋马枚,杶干栝柏看呈材。
先生师法妙化裁,门墙百株手自栽。
披图春风坐中来,泉石已老堪徘徊。
我虽蒙铸惭颜回,朗吟一篇献浊醅。
清淮映月清流长,光辉忽上牛斗旁。
朝端丹凤尊名世,珠玑欬唾成煇煌。
读万卷书行万里,芳樽倾倒绿轩里。
俯仰吐纳神怡然,好似东坡老居士。
道德图书理本同,不事雕饰皆天工。
云霞别起胸中岳,七宝台阁纷玲珑。
银河百丈来从天,阴阳开阖穷坤乾。
爱客掀髯歌太白,振袂不知身是仙。
使星光明词曹出,天语宠褒文第一。
斯文自藉江山助,摹绘但愧巴歌拙。
秦黔万里捋吟须,委宛重探禹穴书。
两浙名山都看遍,西江到处皆名区。
勋猷不借丰碑勒,神明镇定多全活
金筑民蛮系去思,襟底春风何拂拂。
星聚奎垣运会奇,南宫燃桦又吟诗。
多士吉同赓凤翙,圣主贤臣颂此时。
诗牌画本一时并,谱入南陔奏玉笙
清影横分棠棣院(师弟妹皆博学能诗。),赓歌还与颂升平。
升平物望丰裁仰,蓬瀛才俊归珊网
安排图史足怡神,新构小轩复闲敞
美酒名葩都入座,诗新更比名花富。
文字都成性命缘,万间广厦作帱覆
作赋奕奕声摩空,文章寿世传无穷。
示我瑶华一编读,直自下界窥天穹。
回首芸窗事铅椠,执经问字邀垂盼。
流光荏苒十八年(东瀚于丁丑登师门。),摩娑望古发遥叹。
翠映菜花诸葛宅(东瀚计于明春棒檄入蜀。),池上鸿踪成远别。
雅正箴言肺腑盟,鹤与清心共冰洁。
荟萃都京事研鍊(师命东瀚校赋集,初竣。),石床花照红丝砚。
出山小草亦争名,证佛不妨门外汉。
⑴ 师视学江右时,值水灾,赈济,曾以数语活人亿万。
⑵ 师视学黔中仅一年,擢任入都,士民攀留,至今感诵。
⑶ 壬午、巳丑,师与英相国、汪文端公、玉文恭公同为主试,房考多门下士,师弟之盛,颂美一时。
⑷ 师于暇时偶画兰石,恐求者无厌,不轻作也。
⑸ 太夫子年及九旬,颐养京邸,健不扶鸠。
⑹ 近时,海内巨公及门之盛,无逾师者。
⑺ 比来搜讨古图籍碑刻,别其真赝,最精。
⑻ 昨葺西轩,左右莳花木,时招及门集课其中。
⑼ 师待及门,恩甚厚,凡有寒畯,尤加抚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