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慧思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6 首
半空楼阁肃虚清,浑象冲融灏气明。
永夜银河低自照,中天朱鸟静相擎(时南方七宿正中。)
祥风浣浣仙灵近,湘簟潇潇慧思生。
此意未应传下界,晓来悽对万家城。
寄题石经山(乾隆丙申) 清 · 弘历
将谓石经始静琬,谁知更复有知苑。
又云慧思付其徒,淆讹记载终难案(叶)
吾意三乘十二部,汗牛充栋多无限。
先后写成历藏之,事有宜然理易显。
虽然教在天地间,天地不变教不变(叶)
奚愁教有毁灭时,石塞铁镕贮洞满。
即今取之已弗易,教毁有谁取而衍。
一切执著佛所呵,诸人被呵应不免。
⑴ 其徒即静琬见帝京景物略而冥报记则称沙门知苑写于隋大业中凿岩为石室磨壁写经又取方石别更磨藏诸室内每一室满即以石塞门镕铁固之云云究未知孰是
凉月姗姗。
伴兰心玉性,试语还难。
秋花分小影,秀句写冰纨
眉意浅,佩声残。
有珍重千般。
略逗伊,隐花裙上,竹叶斑斑。

知音何苦轻瞒。
者温存隐秀,慧思华年。
明明通尔汝,瑟瑟数悲欢。
携手际,试颦间。
是意暖神寒。
玉漏沈,芙蓉睡也,重靠栏干。
三生塔慧思葬处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祖师成佛剩崇封,数子今游暮霭浓。
祗觉江山赘寥廓,暂教云海荡心胸。
低回若悟三生塔,缥缈何来一杵钟。
毕竟世情忘不得,弥天强寇正传烽。
丁亥秋与雪樵赴鞍山访引之,同游玉佛苑及千山。因爱路边花,约引之为采花种。当时只知此花名秋英,归后查知学名即波斯菊。初冬收到引之花种,而雪樵别后旋又出游亦为采之。津京虽近竟无缘再聚。戊子暮春接雪樵快递,内有花种及琉璃佩饰,并附小词曰:“东出临潼夜未明,嫣红姹紫舞轻盈。忺随两屐收苔梦,不放一襟沾露名。 穿晓雾,采秋英。千山笑语暗相萦。开年沽上西风起,结得无情定有情。”感此厚谊,依韵和之。又,琉璃相传为范蠡督造越王剑时所出,随剑一起进献越王。王感铸剑之功,原物赐还,并命名为“蠡”。范蠡遍访工匠,将蠡打造成精美首饰赠与西施。后西施入吴和亲,临别将“蠡”送还。传说其泪滴于上,感通天地日月,至今可见泪水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即今之“琉璃”。
巧寄荷包慧思明。
暗添西子泪盈盈。
不辞古道移仙种,缘被閒云唤小名。

吟妙句,忆红英。
辽东一梦几牵萦。
花锄解得春风意,来续千山别后情。
按:【梅云评】“不辞古道移仙种,缘被閒云唤小名”最见风神,小序亦大佳。老杜《宿赞公房》“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其中“离”字读仄。海鹰之词大抵亦可当得“虚空不离禅”五字赞语也。
石经山 清末至民国 · 黄浚
拘尸阇维逾千年,三藏罗汉相矫虔。
鸠尸那竭国入海,正法当灭无再延。
阿难垂泪告四众,永世释子心悁悁。
北齐慧思憬此志,护法自谓藏山便。
琬师瓶锡继不坠,追琢秀景留幽燕。
我踰防山拊南隩,岭脊遥见青摩天。
皠皠洞门列飞楯,稍有松柏芃其巅。
洁斋向晚宿西峪,晓蹋荦确辞竹箯。
兹山脉导红螺崄,般州岢罗相周旋。
洪荒旧传七龙穴,谁其得者南岳禅。
想当伐山践弘愿,亿众邪许开必先。
上烦雷车漂香树,下乞宫禁糜金钱。
创源大业逮贞观,涅槃经始完彫镌。
砻磨方石锢以铁,缒凿甘井岩为穿。
祖堂五代踵将作,佛力所向无至坚。
自唐迄辽盛写补,朝山五塔思金仙。
雷音一洞最袤广,千佛绘柱书字妍。
其馀诸洞閟白日,时有异客窥椎毡。
我来凭眺致三叹,嵎地杰构天能全。
众生已在瞋恚窟,孰发龙藏消冤愆。
袈裟变白度不远,文字刊落言无诠。
眼前涿野绿浩浩,昨岁战骨萦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