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席阐文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宋文书院赋 宋末元初 · 王柏
蔡子明讲于鹅湖,用文公《白鹿洞赋》韵示学者,以墨本见寄,因用韵和之。
繄奎缠之珠粲,阐文教于无疆。
涵累朝之乐育,萃庆历、元祐之忠良。
虽阳九之震荡,复王气于钱江。
鸮有时而号昼,凤终翙于桐冈。
抑理大之矢谋,达此道于八荒。
锡书堂之四号,揭儒隐之遗芳。
因宏规而恢拓,立郡县之胶庠。
发天地之清淑,导濂洛之洋洋。
自龟山之复南,开太宗之世运,绎分殊之一语,极精析而莫浑。
彼凭虚而夸毗,忌所蔽之难遁。
盛哉乾、淳之大儒,四合朋簪而辨问。
有昧性质之异同,恶此知行之并进。
盖入德之有序,孰先传而后倦?
此紫阳之学之为无弊,所以绍龙门之适孙。
合万殊而一统,黜百家之异论。
眷鹅湖之古刹,寓昔日之琴书。
锁凄凉之岁久,堙切磋之旧模。
伟肤使之绝识,揽六辔以爰诹。
新黉宇之壮丽,俨衣冠之进趋。
坐皋比而振铎,启襟佩之良图。
乞题表于天陛,聘师范之勤渠。
邀䌽衣之归骑,肃奠谒于前除。
赓先觉之古韵,著后学之贞符。
羌予隐约于陋巷,忽拜骈珠之华集。
恨车轮之生角,望室堂而莫入。
粗识为学之为己,何敢袭之而口给!
幸群经之粲然,盍遗音之细缉。
愿言忠告于我人,请绝时学之陋习。
惟穷理与居敬,要此志之先立。
咏《洞赋》之末章,矢一心之允执。
既尔的而尔张,亦何劳于决拾。
乱曰:玉不事彫琢,曷成尔璆兮?
木不就规矩,曷正尔□兮?
曰明诚与敬义,于以泳游兮。
志所志学所学,亦伊颜之流兮。
慨往哲之不作,何以解忧兮?
矧明训之具在,它又何求兮!
《鲁斋集》卷一。
关中多圣灵,儒者昔何疏。
孔尼不到秦,博士曾坑除。
龙虎争战斗,焚溺及诗书。
久之弦诵歇,齐鲁重璠玙。
宋世阐文教,生贤近横渠。
匡世每谈兵,岂真为穰苴。
高明性元远,佛老非崇虚。
讲经撤座虎,悟理听鸣驴。
绝学真继圣,微言切砭愚。
浮名轻簪冕,古服雅儒居。
所以濂洛后,关西擅馨誉。
我来拜祠下,一停恤使车。
祠荒有蔓草,遗像犹俨如。
我问程朱裔,博士出乘舆。
谁能引此典,请之承明庐。
① 并序 按:诗颂秦桧生辰,序说:“返騩驭于慈宁”,诗说“挽回騩驭还长乐”,当作于绍兴十二年显仁韦后由金回临安后。而《宋史》本传定韩驹卒于绍兴五年,时间有矛盾,疑非韩作。
骑壒蒙蒙一洗空,恢崇儒馆阐文风。
正当世祖投戈际,远迈元和沸鼎中。
坐使车书同万里,行看冠盖袭诸戎。
我公勋业追王佐,岂比区区颂泮宫。
九五飞龙阐文化,明光亲策穿杨射。
重瞳左右列皋夔,鹄立胪传玉阶下。
乙科首冠持橐门,衣钵家声传子舍。
扶阳一经世青毡,天语褒嘉增宠假。
衣冠盛事耀儒绅,马走牛医皆衒咤。
君才端合连八科,丽藻明玑美无价。
他年落笔中书堂,更分跋烛金銮夜。
诏成速招赞普朝,感动宁须奉天赦。
乃翁东山倾士望,内集风流继诸谢。
买船径度子陵滩,不待琼林沾玉斝。
谓言归心驰寝门,戏䌽趋庭及槐夏。
顾我惭称李耳孙,冗散时遭官长骂。
效颦累月漫笞儿,行矣归田老耕稼。
亶明后,位东方。
阐文教,王道隆。
于胥乐兮(叶),万世箕封寿域春,圣朝治化轶虞唐。
锡宴朝野洽,追欢尧舜情。
秋堂丝管动,水榭烟霞生。
黄花媚新霁,碧树含馀清。
同和六律应,交泰万宇平。
(一作睿)藻下中天,湛恩阐文明。
小臣谅何以(一作幸),亦此彯华缨。
茫茫积流。祚圣有作。
动上天之密命。假灵龟以潜跃。
盖欲以庆遥源。敷景铄。
写物象之精秘。化人文之朴略。
岂不以河之德兮灵长。龟之寿兮会昌。
载徵符先呈于古帝。称大宝后遗于宁王。
故将出也。感天地。
动阴阳。浮九折之澄碧。
散五色之荣光。然后蹈箭流而泳花浪。
露元甲而明绣裳。初若沉圆璧而未没。
稍似泛孤凫而欲翔。既而降芳莲。
蹈清沚。五老游而共睹。
列圣过而每喜。出朝日如耀其宝图。
伏灵坛状陈其镂簋。布爻象之糺纷。
蕴天地之终始。负谋谟之画。
将化洪荒。当授受之时。
岂思绿水。非臆对之可述。
谅钩深而有致。所以出河宗。
作天瑞。冯夷倚浪以相送。
神鱼鼓舞而旋避。于戏。
冥数窅然。自我而传。
外骨明贲。中心善泉。
将后天而思永。岂为贽而居前。
至如鱼托素以达情。凤衔诏而展礼。
未若祥开八卦。兆动四体。
阐文教宁木铎之足俦。赞贞明与日月而同启。
洎乎形貌既著。品物类分。
荣万化之茫昧。合一气之絪缊。
谶用光于夏叶。繇每焕于羲文。
此乃天理用彰。神道设教。
故跃波而委质。殊以文而饰貌。
触纶诚怪于文鳐。隐雾徒嗟乎元豹。
此悠久也。可是则而是效。
驱车声辚辚,驾言适朱方。
扬旌羽旂翠,櫜弓菆在房。
褰帷览河山,飞盖度康庄。
行矣阐文化,天子正当阳。
皇帝念儒林之繁会。
当天地之交泰。
降万乘以爰来。
使八方而咸赖。
视其鼓箧之地。
文在其中。
礼于释菜之庭。
化行乎外。
睿想难踰。
精搜典谟。
属车连延。
辗御陌而后入。
翠华容裔。
向文囿以前驱。
台观惟新。
墙垣尽饰。
宗伯礼贤以蒇事。
司成执经而奉职。
端冕旒而䌽仗初立。
始驻六龙。
发声教而翠华未旋。
以行万国。
整衣裳之楚楚。
习威仪之翼翼。
入门而冠剑陆离。
布位而貂蝉逼侧。
若乃展先师之礼。
示后进之人。
张国容以贵道。
阐文教以尊神。
升夫子之堂。
所谓以德行。
行周公之礼。
岂可不躬亲。
不然者。
何以自谦于至圣。
而亲飨于陪臣哉。
是以讲学斯陈。
德音远播。
念月将而日就。
各呈材而切磋。
龙颜不远。
顾探索之惟勤。
天步下临。
曷斯须之敢惰。
云布星攒。
周回可观。
彼儒风之习习。
资睿思以安安。
颐指于学海儒林。
自因泽及。
目击乎雄词丽藻。
谁谓才难。
恩下育而冬暖。
命遐宣而昼寒。
济时以勤学为先。
居上以易俗称大。
俾惰游者咸思于经籍。
好勇者亦高其冠带。
既而宣化毕。
盛礼终。
缴素志。
播皇风。
转龙旂于祥烟之表。
返銮辂于瑞气之中。
盛矣哉载笔之史。
不纪乎教化之宫。
猗至道之原于天兮,寓圣人而乃行。
厥初画三而启蒙兮,揭万象于文明。
自五帝而三王兮,极道备而治亨。
明彝伦以照后兮,亦礼乐之大成。
嗟圣去而言留兮,曰坟典与诰训。
所贵载道而不遗兮,孰精微之幽隐。
该诗礼而达百家兮,羌条贯而不紊。
顾后儒之诵法兮,志抽绪而发蕴。
虽未全于古之道兮,并遵教而仪刑。
宜后王之崇右兮,恢治化于六经。
何世降而醇𣻏兮,纷众欲之役于形也。
善治浸淫而日下兮,道又岐于九流也。
功利于春秋兮,孔圣卒老于删修。
纵横于战国兮,子舆终返乎鲁邹。
王之道霸而不返兮,又继之以暴秦。
残仁义于首功兮,祖刑名于韩申。
鞭四海以一之兮,合万邦以为臣。
灭侯王而郡县兮,销锋镝为金人。
宫阿房以壮内兮,城万里以威边。
自以为德兼三皇兮,视百王余谁先。
登泰山而告天兮,巡东海而问仙。
驱寰宇于一法兮,摈千古而独理。
灭裂诗书之正道兮,陈迹圣贤之遗轨。
弃修齐而不本兮,恶经制之害己。
既所行之乖刺兮,又焉用夫典记。
惟斯也之背师道兮,鼓群心而益肆。
穷旁搜而远收兮,付炎火之烈炽。
灰万书于一焰兮,鏖心法而同弃。
士学古而触网兮,人习令而师吏。
嗟先王之善度兮,若苏者之刍狗。
涂堙天下之心目兮,将以愚夫黔首。
然斯道之在人兮,固心传而不口。
与天地而同运兮,岂随烬于文字。
欲烧书而塞源兮,秪自见其不智。
诸生之不量力兮,复何为乎讥议。
既刚戾莫与仁兮,谁与之回其志也。
道之厄如火之益炎兮,非口舌之扑灭也。
徒鼓乱而起暴兮,触忤君之酷烈。
一网张天而掩地兮,连四百以自列。
邈骊山之硎谷兮,瓜胡为乎冬实。
哀吾儒之不辜兮,惨同坑于一穴。
自生民以来兮,祸谁酷于此极。
君之心忌克而暴怒兮,发于政而残刻。
视吾道如仇雠兮,拟根株之并绝。
知祸机之伏兹兮,见防川之大决。
缅怀古之哲王兮,咸扶翼夫斯道。
心典学而尊儒兮,德易成于日造。
遵善制于羲轩兮,式圣谟于典诰。
环率土以归极兮,若禹水之顺导。
极治功于熙皞兮,齐历年于覆焘。
夫何背道而追曲兮,操刑戮以为教。
子产列国之卿相兮,犹不毁夫乡校。
因取善而改恶兮,卒理国而收效。
闻下民之怨骂兮,宜敬德而自淑。
彼重威以止谤兮,适危亡之自速。
观嬴氏之御世兮,足兴嗟而起讟。
夫既逆行而倒施兮,又济之以淫虐。
人心与天命俱去兮,曾不知国脉之自铄。
岂民愚而可欺兮,岂人杀而我从。
泽乡之戍夫一呼兮,挥棘矜以争锋。
鹿走原而横逸兮,众掎角而机陷。
囚独夫于函关兮,掷乾坤于一剑。
中裂于记姓之项王兮,卒输于马上之乃翁。
岂料夫传祚之才二兮,倏宫火之照红。
祸自伏于不虑兮,术反资于英雄。
是谁为之厉阶兮,亦可伤夫焚坑。
然天心未丧斯文兮,岂秦威而重轻。
超兵燹于孔壁兮,或寓传于伏生。
抑炎汉之表章兮,焕文治之有声。
惟石渠与白虎兮,亦三老与五更。
咸世重而不怠兮,足贲饰乎治平。
况董韩与周程兮,复张朱之迭鸣。
总培根而导源兮,续不传之圣学。
是固知道心之不泯兮,不秦熸而汉复。
然后世之无善治兮,道不行于天下。
虽文化之间见兮,或名存而实寡。
皇天眷东而圣作兮,志每箴于满假。
述尧舜于帝典兮,宪文武于周雅。
学缉熙而日就兮,心精一而执中。
开道原于往圣兮,阐文教于吾东。
自秘书而八方兮,盛经史之旁通。
心孔孟而口诗书兮,蔚庠序之儒风。
兹圣化之酝酿兮,轶汉唐而三五。
顾微臣之颛蒙兮,嗟学芜而心鲁。
乏赡才于杨马兮,愧善讲于祖禹。
久吹竽于金闺兮,恐负恩于圣主。
常存心于赞扬兮,庶摹写乎天地。
驾文武之全德兮,颂礼乐之明备。
复何说夫狂秦之自愚兮,唯寄兴于美刺。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