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系统将对诗句按该字在句中的位置分类显示。

共180,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唐末
唐末至五代
五代
北宋
  • 吴淑
  • 石骨而草毛,土肉而川脉。 地赋
  • 亦闻经于张掖,导彼隰川,灌于上岭,通于华山。 河赋
  • 索辅凉州之说,秀之汉川之利。 钱赋
  • 及夫登玄云,生积水,黑见渭川,黄闻成纪。 龙赋
  • 杨大雅
  • 一饮空川,一龁空原。 皇畿赋
  • 中有大川,通阛带阓。 皇畿赋
  • 刘筠
  • 画地而川流涆涆,移山而列岫嶈嶈。 大酺赋
  • 有殽如阜,有酒如川。 大酺赋
  • 李问
  • 北跨罗霄,东下堵田,西接安成,南曜螺川。 仰山赋
  • 范仲淹
  • 冕绂兮霞集,玉帛兮川归。 明堂赋
  • 固无伤于濡轨,轧轧临川; 水车赋
  • 宋祁
  • 水涸于泽,梁成在川。 水涸成梁赋
  • 陈襄
  • 昔也利艰,虽甚涉川之患; 损先难而后易赋
  • 刘敞
  • 譬犹济川者,假力乎舟楫; 后非贤不乂赋
  • 苏辙
  • 方水之淫也,汗漫千馀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 黄楼赋
  • 辙方从事于宋,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 黄楼赋
  • 昔予先君,以布衣学四方,尝过洛阳,爱其山川,慨然有卜居意,而贫不能遂。 卜居赋
  • 予初守临汝,不数月而南迁,道出颍川,顾犹有后忧,乃留一子居焉,曰:姑糊口于是。 卜居赋
  • 然则颍川亦非予居也。 卜居赋
  • 寄籍颍川,筑室耕田。 卜居赋
  • 黄庭坚
  • 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词曰:僰道苦笋,冠冕两川。 苦笋赋
  • 刘弇
  • 尘不渐轫,委如注川。 元符南郊大礼赋
  • 米芾
  • 每岁命元日亲率嫔御祀于北郊,筑宫临川,献茧成服。 蚕赋
  • 张耒
  • 赏出千庾,恩流百川。 大礼庆成赋
  • 崔公度
  • 如彼大川,洲维浦联。 感山赋
  • 太宗之吊伐也,指师为林,转粮如川。 感山赋
  • 怒网而川贫,笑斧而林飞。 感山赋
  • 名山大川,纵封国而不朌; 感山赋
  • 间乃省贡书考图编,所陈者,特盘飧之微,固不闻有把握之贵,为当世之所传,发咏乎川珍,翱翔乎水边。 珠赋
  • 毛滂
  • 遂开亭障于覆盂,坐得山川于聚米。 恢复河湟赋
  • 李新
  • 病在腠理兮,我尤山川。 瘿赋
  • 赵鼎臣
  • 尝因暇日读相台志,盛言山川之美,宫室之富,爱其博而讥其杂,于是感三都,因相台志,又颇裁其伪体,削其醲词,略前载之已详,补后来之未备,总折衷以有宋之制,命曰邺都赋云尔。 邺都赋
  • 释惠洪
  • 如行孤山之下,如入辋川之坞。 王舍人宏道家中蓄花光所作墨梅甚妙戏为之赋
  • 傅共
  • 上观星纪次舍之文,下考山川城邑之图,中采民风里俗之异,傍搜海岳动植之产,泛取四大夷夏之声,详述斯民爱戴之情,作为此赋,是亦诗人比兴之义焉。 南都赋
  • 易云: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 南都赋
  • 张伯玉
  • 始及临川之日,远岫苍苍。 钓台赋
  • 孔平仲
  • 沛若决川之势,顺以东倾。 智若禹之行水赋
  • 刘跂
  • 盖闻大川之源,发乎昆崙之神墟,出阳纡与陵门,导积石而沈浮,包浑沦与俱游,羌亹亹其徂征。 宣防宫赋
  • 翟汝文
  • 若夫纵意驰骋,放乎山川,割壤奠乎南柯,从禽狩乎邯郸。 睡乡赋
  • 李纲
  • 其内则有琼楼珠殿,玉圃芝田,创见天地,自开山川,灵仙之所周旋也。 武夷山赋
  • 开元之末,妃子最怜,万里驿致,来自蜀川。 荔支赋
  • 汉贡南海,唐驿西川。 荔支后赋
  • 苏籀
  • 水流通川,故居之而不疾兮,交锁岪郁,故隆暑而微寒。 闽岭赋
  • 李正民
  • 腹贮玉川之五千,食厌庾郎之三九。 草堂春色赋
南宋
  • 王十朋
  • 越之山川人物古今风俗,载在君腹,愿闻其略,可乎? 会稽风俗赋
  • 越之山川风物,其大略如此。 会稽风俗赋
  • 地属瓯越,邑为剡溪,气聚山川之秀,景开图画之齐。 剡溪春色赋
共180,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