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系统将对诗句按该字在句中的位置分类显示。

诗句按体裁分类:古风乐府辞赋
西汉
  • 扬雄
  • 尔乃仓山隐天,岎崟回丛,增崭重崒𡶑石𡽴崔山枝𡾛。 蜀都赋
东汉初
  • 桓谭
  • 乃骖驾青龙赤腾,为历躇玄厉之山推山罪,有似乎鸾凤之翔飞,集于胶葛之宇,泰山之台。 仙赋
东晋
  • 庾阐
  • 建康宫北十里有蒋山,舆地图谓之钟山,元皇帝未渡江之年,望气者云,蒋山上有紫云,时时晨见。 扬都赋
  • 谷俭
  • 夫角,以类推之,盖黄帝会群臣于太山,作清角之音,似两凤之双鸣,若二龙之齐吟,如丹蛇之翘首,似雄蛇之带矢。 角赋
北魏
  • 姜质
  • 司农张纶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天水人姜质遂造亭山赋,行传于世,其辞曰:夫偏重者爱昔先民之由朴由纯。 亭山赋
唐初
  • 李峤
  • 乃若羊公怆恻于岘山。 楚望赋
北宋
  • 吴淑
  • 则有五丁拔梓潼之山,黄帝采圆丘之药,叔敖转祸于两头,薛浚考祥于有角。 蛇赋
  • 陈翥
  • 始吾植桐与竹于西山南,见诮乎天伦间,以谓拙难于生计,不如桑柘果实之木有所利。 桐赋
  • 沈遘
  • 其远也,若不可到海中之神山; 奉祠西太乙宫赋
  • 王观
  • 吴孙权置烽火于孤山兮,验夫神速。 扬州赋
  • 黄庭坚
  • 东坡居士游戏于管城子楮先生之间,作枯槎寿木丛筱断山。 东坡居士墨戏赋
  • 秦观
  • 魏人患之,果徙寿阳戍顿八公山,馀民分就冈垄。 浮山堰赋
  • 李廌
  • 子尝穷山之所以为山乎? 武当山赋
  • 张舜民
  • 尔胡不采芝于商洛山中,种桃于武陵溪里? 长城赋
  • 郑刚中
  • 观如居士榜所寓为山斋,有叟趋其下,仰而笑曰:名何谓? 山斋赋
  • 虽侯与伯,鹑且特,而忧悲眩视,此心无一日不在乎山间。 山斋赋
  • 曹勋
  • 回程后奉迎还阙,踰旬请祠,沥恳再三,方蒙上恩许居天台山,作此图赋以传家。 迎銮赋
  • 刘学箕
  • 方士李画松竹梅兰山石于南堂之照壁,方是閒主人见而赋之。 画壁赋
  • 意其真是而相错乎山之隙也? 画壁赋
南宋
  • 吴儆
  • 窃谓浮丘之祠于兹山旧矣,前乎此,君是邦者为堂为亭,取郡故事以名者略尽,独浮丘之名留以遗公,岂偶然哉? 浮丘仙赋
  • 其词曰:客有道岷峨,下巫峡,历九嶷,登衡庐,徜徉乎雁荡,佁儗乎之罘,求所谓安期羡门之属而无得者,将赢赀航海,指蓬莱方丈瀛洲之山而问津焉。 浮丘仙赋
  • 薛季宣
  • 皇祐元年己丑,县尉甄昂乃发荡阴山水,南阁地是也。 雁荡山赋
  • 按康乐游名山志,神子溪南山与七里山分流,去斤竹涧数里。 雁荡山赋
  • 程公许
  • 标乎一境之镇曰孔山,乃介然而中处。 孔山赋
  • 宰邑古唐昌,一再因台檄周览𡹋山之胜,作记及诗若干首,纪载粗悉。 葛仙山赋
  • 王迈
  • 使其足斯堂而面斯山,宁不甲其颜而芒其脊。 爱方亭赋
  • 白玉蟾
  • 白玉蟾从桂林道衡山,下大江以西,登孱颜而拜之。 麻姑赋
  • 袁甫
  • 吾谓人不能独大如山,而天地亦不能外吾仁。 静寿赋
  • 李奎报
  • 至若征夫邈寄乎关山,见边草之再荣。 春望赋
  • 南有容
  • 儒墨之所由别,与夫山河草木之为山河草木。 镜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