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系统将对诗句按该字在句中的位置分类显示。

共51,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西汉
  • 王褒
  • 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 洞箫赋
东汉
曹魏
  • 阮籍
  • 昔禹平水土而使益驱禽,涤荡川谷兮栉梳山林,是以神奸形于九鼎而异物来臻。 猕猴赋
  • 昔黄帝登仙于荆山之上,振咸池于南口之罔,鬼神其幽,而夔牙不闻其章。 清思赋
东晋
  • 庾阐
  • 烽火以炬置于孤山头,皆绿江相望,或百里,或五十里,或三十里,寇至则举以相告,一夕可行万里。 扬都赋
南梁
  • 江淹
  • 至于贝胄象弭之威,织文鱼服之容鄞山锡刃,耶溪铜锋,皆陆断犀象,水斩蛟龙。 横吹赋
北魏
  • 张渊
  • 譬犹晋钟之应铜山,风云之从班螭。 观象赋
  • 姜质
  • 司农张纶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天水人姜质遂造亭山赋,行传于世,其辞曰:夫偏重者爱昔先民之由朴由纯。 亭山赋
  • 孙翊仁
  • 厥高因于岩嶂。岌嶪兮初谓涌于山巅。 朝元阁赋
  • 李子卿
  • 风□□吾欲不书山钟之状何。 夜闻山寺钟赋
  • 张昔
  • 然后勒睿旨于他山之石。 御注孝经台赋
  • 白居易
  • 有若坎其缶于宛邱之下。又如殷其雷在南山之隈。 敢谏鼓赋
  • 李德裕
  • 且欲拾琼蕊于桂山。折瑶华于兰畹。 重台芙蓉赋
  • 余乃戏而问之曰。尔能居厚地而漏山阿。 蚍蜉赋
  • 皮日休
  • 西汉则王根为玉山。 忧赋
中唐
  • 吴筠
  • 若乃顾推让有泰山之重。 逸人赋
唐末至五代
北宋
  • 杨亿
  • 子尝奏伎于玉堂之署,方司籍于道家之山,智效乎官联,隶业乎雅颂,乌可后渊云之杼叹,怯游夏之措辞哉! 天禧观礼赋
  • 李觏
  • 觏家旴江,其西十里则麻姑山,颜太师真卿有记存焉。 疑仙赋
  • 刘攽
  • 又大隗居具茨之山,黄帝至襄城之野而迷,皆与崆峒相近,事未必皆虚也。 崆峒山赋
  • 苏轼
  • 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 菜羹赋
  • 黄庭坚
  • 姨母文城君作白山茶赋,兴寄高远,盖以自况,类楚人之橘颂。 白山茶赋
  • 秦观
  • 或问:孙先生之游汤泉山也,尝于佛祠之旁,二松之下,诛薙草茅,平夷土涂,规以为庵,曰寄老焉。 寄老庵赋
  • 华镇
  • 遗微公子玉韫东山,渊嘿兰泽。 感春赋
  • 崔公度
  • 坳然若鞍者曰鞍山,突然若灶者曰灶山,色黑者黑山,形方者方山。 感山赋
  • 进据武牢,扼其襟要,俾窦建德不能踰山,入上党,收河东之地,而卒以并天下者,唐太宗之谋也。 感山赋
  • 与其邀近功于一山,增众糅之弊,牵危疑于往代,汩因循之名,使王者之兴,百有馀年,神圣在位,而仁爱之泽独未及于禽兽草木,曷可同世而语哉! 感山赋
  • 崔鶠
  • 有台岿然出于群山,荒基峻级,高切云间。 姑苏台赋
  • 南望洞庭夫椒之山,湖水澄澈。 姑苏台赋
  • 张舜民
  • 而况名薪积而如山,利膏流而如川。 火宅赋
  • 杨杰
  • 亦犹务涉猎者贾山,醇儒不足; 荀扬大醇而小疵赋
  • 况夫江已决于岷山,洛已疏于熊耳。 道河积石赋
  • 程俱
  • 建中靖国元年,以修奉景灵西宫,下吴兴吴郡采太湖石四千六百枚,而吴郡实采于包山。 采石赋
  • 李纲
  • 二兰皆喜生于高山深林阒寂无人之境,则芬芳郁烈,茂盛而远闻。 幽兰赋
  • 王洋
  • 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有事于配林。 拟进南郊大礼庆成赋
  • 周文璞
  • 子持赋于牛渚两山之间,老松古木倚而和之,则庶几乎敬听。 燃犀赋
南宋
  • 王廉清
  • 上则天目于潜之山,凤凰南北之巅。 慈宁殿赋
  • 杨万里
  • 因观蒙冲海䲡于山趾之河汭,再拜劳苦其战功。 海䲡赋
  • 先使一骑偃旗于山之顶,伺其半济,忽山上卓立一旗,舟师自山下河中两旁突出大江,人在舟中踏车以行船,但见船行如飞,而不见有人,虏以为纸船也。 海䲡赋
  • 李洪
  • 挺姿岁寒,老死岩穴,不犹此木之托植山谷乎? 哀岩桂赋
  • 薛季宣
  • 走家东瓯,有祠祭田在雁荡山下,行年三十,而未之到。 雁荡山赋
  • 袁说友
  • 此允蹈所以思故山而赋归也。 跋李允蹈思故山赋
  • 释居简
  • 讵知子之梦为东山,而东山之梦为子与? 梦赋
  • 洪咨夔
  • 厥生考室于山兮山啸而瀑,其降丘宅土兮土又垫而谷。 闵氓赋
  • 王迈
  • 要使方山之爱主人兮,亦如主人之爱方山。 爱方亭赋
  • 吴渊
  • 吾惟谨修于庭户之间,而彼将自得于湖山之外。 江东道院赋
  • 白玉蟾
  • 客乃鼓袖长啸于山之巅,遂为诗曰:华盖山前闻杜鹃,瘦藤扶力倦攀缘。 华盖山赋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 陈玄之先世生长山间,故极诧林泉之风味。 山园赋
共51,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