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系统将对诗句按该字在句中的位置分类显示。

共335,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下一页
  • 刘跂
  • 太史分流,参汇众折。 宣防宫赋
  • 程俱
  • 太守,翰林叶公也。 临芳观赋
  • 李纲
  • 其辞曰:太虚寥廓,浮清凝浊。 武夷山赋
  • 苏籀
  • 太平佳瑞,许配灵芝。 牡丹赋
  • 李质
  • 太湖之异,来自江之南。 艮岳赋
  • 倪朴
  • 既届灵址,千官景从,太常乐举,戛戛鼕鼕。 环堵赋
  • 王腾
  • 太行成皋,三门二崤,或壮帝王之形势,或资奸盗之炰炰,或王路之攸梗,或伏兵之所交。 辨蜀都赋
  • 史尧弼
  • 太学中建,人文外隆。 太学教化之宫赋
  • 晁公溯
  • 试又倘佯四方,彭蠡洞庭,太湖松江。 暑赋
  • 喻良能
  • 粤若刘项争雄,太公留楚,视以必杀,置诸鼎俎。 喜赋
  • 美阳得尸臣之鼎,太康获汲书之简。 古瓮赋
  • 应孟明
  • 太空之中,中有奇物,缥缈悠扬,飘逸滃郁。 夏云赋
  • 周文璞
  • 司马岌嶪而引前,太极穹󲬻而当中。 钟山赋
  • 太白连蜷,出渡江渚。 钟山赋
北宋
  • 楼异
  • 太阳少阳,山之明兮。 三十六峰赋
  • 傅共
  • 太祖克开,太宗克承。 南都赋
  • 太王之迁,一年成邑,二年成都,至于三载,五倍其初。 南都赋
  • 太伯开基,延陵接武,逊揖高风,昭今曜古。 南都赋
  • 炎精景烁,太白为低。 南都赋
南宋
  • 李长民
  • 昔在元丰中,太学生周邦彦尝草汴都赋奏御神考,遂托国势之重,传播士林。 广汴都赋
  • 爰即西南伉爽之所,度宏基而易旧,太社为之向,西掖直其后。 广汴都赋
  • 太平既久,民俗熙熙。 广汴都赋
  • 戊戌之冬,太乙次于黄秘之庭。 广汴都赋
  • 王十朋
  • 少微寂兮幽鸟怨,太白空兮野猿啼。 会稽风俗赋
  • 有君曰:舜生于诸冯,孟子以为东夷之人,历世逾远,流传失真,太史公以为冀州,然邪,否邪? 会稽风俗赋
  • 太原之老,乃变声律兮祖舜之赓。 梅溪题名赋
  • 杨万里
  • 太息登舟,水驶于箭,回瞻两峰,江苍茫而不见。 浯溪赋
  • 闻之前修,太上立德,次功次言,所立惟择。 秋雨赋
  • 李洪
  • 少陵壮节之英游兮,太白俊逸之诗豪。 适越赋
  • 张孝祥
  • 太仓露积以弗校兮,白粲粲而非腐,熬海波以出素兮,莽既多而无数。 金沙堆赋
  • 薛季宣
  • 太师辅前,少师保后,工瞽登歌,奉常赞道。 灵芝赋
  • 于是圣心悦怿,称贺諠哗,皇上赋玉华之诗,太上发芝房之歌。 灵芝赋
  • 太岁贞于执徐兮,涂月季惟方癸。 自释赋
  • 记:太平兴国二年丁丑,僧全了始居山之浅者曰芙蓉,今承天寺是也。 雁荡山赋
  • 廖行之
  • 得非蓐收肃杀之威或有所寓,太白刚劲之气或有所凭而然耶? 岩桂赋
  • 杨冠卿
  • 其辞曰:太昊司秋,时维九月。 上留守章侍郎秋大阅赋
  • 杨简
  • 云气尽伏,太虚碧澄。 月赋
  • 汪莘
  • 太宗与秦府十八学士讲道于瀛州之上,于时宫壸漏稀,月色如昼,凭栏四顾,河山若绣,太宗慨然谓玄龄曰:夫月何自生哉? 月赋
  • 太宗曰:月之义既闻之矣,然则月之运行何如? 月赋
  • 太宗曰:噫,士民之月不亦乐哉! 月赋
  • 太宗曰:卿其勿辞。 月赋
  • 太宗乃掀虬须,跃龙颜,大笑而曰:卿之志朕知之矣。 月赋
  • 飒飒生风,凛凛吹水,赤天枯阁,太阴熏蒸。 后月赋
  • 于铄东皇,太阳之雄,与月合朔,濯魂雪宫。 后月赋
  • 张贵谟
  • 陈藏器云:太一神君,禹师也,天师岂其徒欤? 牛头庵石棋子赋
  • 程公许
  • 太史编摩,奉常节惠,万古传信,国有彝章。 幽思赋
  • 方大琮
  • 唐祚方启,太宗有为,极治体之至者,先圣心而得之。 太宗得至治之体赋
  • 太史虽令,曰公亦宜。 史官权重宰相赋
  • 太宗重其职,置以门下; 史官权重宰相赋
  • 威断之柄,太宗不取。 人主天下之利势赋
共335,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