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系统将对诗句按该字在句中的位置分类显示。

共94,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晚唐(续上)
  • 黄滔(续上)
  • 地上落红渠之态。烟中吟玉笛之声。 秋色赋
唐末
唐末至五代
  • 徐寅
  • 臣闻乐以象其声。 歌赋
后梁
北宋
  • 吴淑
  • 饰首见步摇之状,褰帘闻佩玉之声。 珠赋
  • 则有制自黄帝,始于少昊,虽云无当于五声,岂可不击而不考。 鼓赋
  • 或以占戎马之象,或以认苍蝇之声。 鸡赋
  • 庆郑知还泞之败,邢伯识夜遁之声。 马赋
  • 王禹偁
  • 播百谷兮率人力,歌载芟兮扬颂声。 籍田赋
  • 蒋堂
  • 科斗成文书之象,鼋鼍有鼓吹之声。 北池赋
  • 欧阳修
  •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秋声赋
  • 范镇
  • 俄而传呼旦之声,严出庙之跸。 大报天赋
  • 李觏
  • 全形养气,采术茹菁,未尝有笳箫之声,鸾凤之迎。 麻姑山赋
  • 刘攽
  • 里人咏叹其繁声,妇女咨嗟其绝技,亦何足荐之宗庙,献之君子哉? 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赋
  • 周邦彦
  • 于以致祖考之格,于以广先王之声。 汴都赋
  • 吾将倘佯乎冯闳,盱衡乎太清,开襟延伫,冒秋气而尝秋风,观物色而听秋声,岂知有哀乐得丧之不平。 续秋兴赋
  • 慕容彦逢
  • 或攀枝而歌,或就荫而息,或密之以来风声,或疏之以招月色。 岩竹赋
南宋
  • 周麟之
  • 其泄流也,涧道委蛇,如玄云之触石,遏流不平而鸣,铿锵乎佩玉之音,悠扬乎宫徵之声。 槛泉赋
  • 泉之清兮为文英,泉之涌兮腾仁声。 槛泉赋
  • 陆游
  • 农夫起舞兮岁以大穰,九衢行歌兮厥声洋洋。 虎节门观雨赋
  • 杨万里
  • 子在淇园,有风动竹,闻萧瑟檀栾之声,欣然忘味,三月不肉。 清虚子此君轩赋
  • 陈造
  • 金飙之凄清,雁空之澄凝,丛悽聚悲,而为万壑之秋声。 秋虫赋
  • 薛季宣
  • 乐官群处而和声,山羊历险而纯素。 雁荡山赋
  • 王质
  • 故曰不律吕而声者,天下之至声也; 绮川亭赋
  • 杨简
  • 又如松间之溪声,玲玲其鸣。 东山赋
  • 崔敦礼
  • 龟鱼识余之履声兮,唼蘋藻而不喧。 閒居赋
  • 王休
  • 吟耳尝听松竹声,幽襟不著尘埃气。 清清堂赋
  • 戴埴
  • 阍者不答,徐而歌曰:九垓昊昊兮无声,八柱膴膴兮上腾。 群仙赋
  • 王迈
  • 吠尧之犬兮同声相呼,食月之蟆兮同恶相比。 蚊赋
  • 白玉蟾
  • 飞鸟过其上兮,戢足敛翼而不声; 华盖山赋
  • 徐居正
  • 倚壁而睡,忽闻屏幛间有声摩戛,乍止乍作。 乌圆子赋
  • 李宜茂
  • 农夫欲诉而无声,极忧心之如熏。 喜雨赋
  • 南孝温
  • 天籁入耳而为声兮,易象寓目而为色。 得至乐赋
  • 王九思
  • 雷霆轰轰而有声兮,曰震击之为武。 梦吁帝赋
  • 丁寿岗
  • 山鸟弄弦管之声,野花留绮罗之色。 凌歊台赋
  • 周炳灵
  • 湖镜江练兮靡不纳,雉城拂肘兮市声杂。 洪山赋
  • 胡梦发
  • 半空飘铃铎之声,隔浦响渔舟之笛。 黄鹤楼赋并序
  • 王文治
  • 才过而晓院无声,久立而春衣未湿。 微雨赋
共94,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